01原題呈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防控疫情期間,強華中學校園網絡平臺的「體育鍛鍊大家談」論壇上,推送了三則與之相關的材料,鼓勵全校師生參與討論。
①鍾南山從小就喜歡運動,足球、籃球、跑步都有涉獵。他的百米速度最快是11秒2,年輕時舉重的最高重量是100公斤,臥推可以達到70公斤。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讀書期間,他參加學校運動會曾創下幾項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②最近一次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趨勢,爆發力、耐力等身體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視力下降率、肥胖檢出率繼續攀升……
③有同學說,學業壓力這麼大,哪些閒心體育鍛鍊?有老師說,課時這麼緊,還要讓學生打球跑步嗎?有家長則認為,花時間運動不如參加數理化培訓性價比高。
請結合材料內容,寫一篇發言稿,在論壇直播中發言,向在線師生闡述你的觀點,並提出具體的建議。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和含意作文;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02範文示例
己之身,共築中華
南雅中學K1706謝子昭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能作為高三學生代表在此發言,我感到非常榮幸。藉此機會,我想和大家談一談在此次疫情中的感悟。羅家倫曾說:「一個強者要有三個基本條件:最野蠻的身體,最文明的頭腦和不可徵服的精神。」作為學生,學習當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但體育鍛鍊也是必要的。體育鍛鍊不僅僅能強健我們的體魄,還更能促進我們的身心發展。唯有先使自己的身體強健,才有能力勇擔重任,共築中華。
從03年抗擊非典到如今抗擊新冠,鍾南山院士始終堅守在抗疫前線,他淵博的學識和專業的精神讓人敬佩,但84歲高齡依然奮戰在一線的健康體魄更是讓人訝異。走近鍾老,我們發現他從小就喜歡運動,足球、籃球、跑步都有涉獵。在大學期間,他參加運動會曾創下幾項紀錄,至今無人能破,體育鍛鍊更是自己日常的一部分。在疫情期間,他每天保持高負荷的工作量,身體卻依然能承受,這都離不開他幾十年堅持不懈的鍛鍊。於我們學生而言,健康的體魄更加不可或缺。
而最近一次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趨勢。同學們,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不為國家增添負擔應是對我們最基本的要求。而如今我們連自己最基本的身體健康都無法保障,又如何繼續接下來的學習與生活,更何談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為國家作出貢獻呢?
運動與學習相輔相成,二者從不相悖,都是充盈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如果說學習是我們每天的主食,那麼運動則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配菜,讓我們品嘗出生活的酸甜苦辣。運動不單是伸展四肢,它讓我們學會如何生活並享受生活,我們會發現熱愛運動的人更熱愛生活、心態更積極、更有意志力。運動過程中需要咬牙堅持去克服身體的疲憊,這是運動中的「苦」;而運動過後滿滿的成就感更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這是運動中的「甜」。而學習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呢?高考前夕,我們學習時再難再苦再累也很少見有人半途而廢,而是憑藉心中的信念堅持到底。一次次測試過後發現自己的進步,便覺得所有的「苦」,嘗起來都是甜的。在運動中培養出的耐力、爆發力和韌性等等,都在為我們我們的學習鋪平前路。
對於認為學習壓力大沒有閒心鍛鍊的同學們來說,緩解壓力的最佳方式恰恰就是運動,身心疲乏之時,你們可以來到操場,或約上三五好友,或獨自在操場揮灑汗水,去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運動過後你會發現自己重新充滿了元氣;認為課時太緊的老師,不妨換個角度,去鼓勵學生們運動,擁抱自然,也許張弛有度的學習生活才更適合我們;那些認為花時間運動不如上課外培訓班性價比高的家長們,應調整觀念,趁著閒暇,不妨與我們一起運動,這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是一種與我們進行心靈溝通的最佳方式。
「喬木亭亭倚蓋倉,櫛風沐雨自擔當」,老師、同學們,願我們都能熱愛運動,熱愛生活,擁有強健的體魄,在人生路上堅不可摧,在風雨之中屹立不倒,有實力和能力去承擔自己的責任、實現自己的夢想,用你我的強健身軀,塑造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
謝謝大家!
健康是青春的底色
南雅中學K1706 戴斯為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強華中學的一名高三學生。藉助這次論壇,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這次疫情中,我對體育鍛鍊的思考與感悟。
最近一次的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報告顯示:學生身體素質繼續呈現緩慢下降趨勢,視力下降率、肥胖檢出率則繼續攀升;廣州某中學開學軍訓第一天,十分之一的同學出現暈厥症狀;東北某市中學校運會記錄40年未破。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如今講求營養均衡,我們這一代生長在新時代下的青年比父輩祖輩應該是有著更豐富的物質條件,可為什麼我們的身體素質條件反而大不如前?不少人心中充滿著這樣的疑惑:好日子怎麼就養不出壯孩子?我想,這與我們缺少日常體育鍛鍊有關。健康是我們青春的底色,而體育鍛鍊則是我們健康的保障。
不少同學認為,日常學業壓力繁重,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體育鍛鍊了。誠然,我們高三學生現在所面臨的學業壓力的確繁重,但是這不能作為我們不進行鍛鍊的理由。鍾南山在電視講話上展現出敏捷的邏輯思維與清晰的談吐,讓我們很難想像他已經八十四歲高齡。鍾南山院士在北京大學讀書時,就養成了良好的體育鍛鍊習慣,他將鍛鍊作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時至今日,仍然每天堅持。這次疫情也更讓我們意識到了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在針對性藥物還未研發出來之前,良好的身體素質就是我們對抗病毒最好的特效藥。不僅如此,身體健康還是我們一切學習生活的基礎,只有擁有了強壯的體魄,我們才有機會將所學的知識和本領轉化為社會發展、祖國建設的動力。所以我們一定不可一日不鍛鍊。
進行體育鍛鍊需要興趣和毅力。回望我們父母那一代,跳房子、捉迷藏便是童年生活最大的樂趣,既是玩耍也是鍛鍊。出生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我們,網上與朋友「開黑」、「吃雞」成了我們的娛樂方式,手指在屏幕上遊走成了每天唯一的運動。我們需要多與朋友一起進行一些戶外的體育鍛鍊,在運動過程中激發我們的興趣,讓運動鍛鍊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有了興趣,我們要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鍛鍊計劃,早起到操場上跑步或者放學打半個小時的籃球,既能保證我們每天的活動量,也能調節我們的身心。此外,毅力也在體育鍛鍊中不可或缺,切不可一時興起,「三分鐘熱度」。制定了鍛鍊計劃就要每天堅持,日常的體育鍛鍊在勤不在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體育鍛鍊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我們將終身受益。
在這次疫情中,國家提倡居家鍛鍊,學校也發布了體育老師錄製的健身視頻,可見身體素質無論何時都是我們的頭等大事。此外,我還希望在場的老師們也能多鼓勵同學們進行體育鍛鍊,正如人民日報所說:「將有意義的事變得有意思」,為同學們提供鍛鍊的機會,開展多樣的體育活動,引導同學重視體育鍛鍊,培養出真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國家棟梁。
「貧瘠的體育,載不動一個民族的夢想」。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每天堅持體育鍛鍊,為自己的青春塗上最亮麗的底色,也為民族的夢想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謝謝大家!
(來源:鄧志剛語文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