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陳」,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天下陳氏網」,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陳氏大家庭,每天為您更新陳氏家族最新資訊,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陳氏文化,傳播陳氏正能量。
來源:本文素材、圖文綜合自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告知,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
中國各個姓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都形成有本姓族專用的郡望(又稱郡號)和堂號、房號,這是中華姓氏發展史上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所謂郡望是某郡顯貴世族為標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稱號,意即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至於堂號,則是指一些望族所居廳堂的名號。由於堂號實際上擁有郡望一樣的影響力和作用,因此後來也與郡望並稱,同指著名的姓氏支派。
潁川郡為秦王政十七年(-230年)置,全國36郡之一,以潁水得名,轄境500裡,17城:陽翟、襄城、昆陽、定陵、舞陽、郾、臨潁、潁陰、潁陽、許昌、長社、新汲、鄢陵、陽城、父城、輪氏,最大時割至今駐馬店。治所初在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後屢遷,許昌和長葛皆是。潁川郡地理位置優越,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帝生於此,夏禹建都於潁川,歷史上潁川人才輩出,數不勝數,也因此成為陳、鍾、賴、韓、荀、幹、烏等眾多姓氏的發祥地,其中又有陳、鍾、韓、荀四姓官宦顯世而成為潁川四大望族。
潁川在歷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後一直是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地方。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史記》載:「神爵四年(注-58年,西漢)春,以鳳凰、甘露降集京師,數集郡國,潁川尤多」。潁川鍾靈毓秀,自然成為孕育優秀兒女的沃土,造就了許多大姓、冠族和著姓。當時,關東著名豪族共計95例,其中潁川郡就佔了13例之多,是豪族最為集中的一郡。這些豪族是:潁陰灌氏,陽翟薛氏、厚氏、諸氏、越氏、李氏、郭氏,潁陽王氏、姚氏,舞陽韓氏,長社鍾氏,郟臧氏、申氏。又有陳氏、鍾氏、賴氏、幹氏、烏氏取望號為潁川郡,陳氏、鍾氏、韓氏、荀氏譽為潁川長社四大望族。這些旺族名門走出了一大批名垂史冊的宗賢名彥。鍾皓、陳寔、荀淑、韓韶是漢朝同郡的鼎鼎人物,稱為潁川四長,以清高有德聞名於世。「謂荀淑為當塗長,韓韶為贏長,陳寔為太丘長,鍾皓為林慮長。淑等皆潁川人也」。
陳氏:潁川首姓巨族,堂號潁川堂。
春秋時,齊王第三子田軫於-221年奔楚國,後來當上宰相,封邑潁川。田軫原為陳厲公的後代,遂改回陳姓。從此,陳氏在潁川生齒甚眾,成為巨族名門。潁川也就成了陳氏的郡望。陳氏最有影響的有陳膺、陳寔和陳群等。潁川陳氏歷十餘世貴顯,家族地位300年不墜,可說是魏晉間歷史悠久的世家大族之一。現在,陳姓總人口8000萬,為華夏第五大姓。郡望潁川郡,堂號三格堂、德星堂、德聚堂、潁川堂等十幾個堂號。
鍾氏:堂號潁川郡,潁川望族。
戰國時-286年,宋國被滅,公子烈奔潁川(今河南許昌市)隱居,改子姓為鍾姓。86年後,漢滅楚,楚王帳下幹將鍾離昧被追殺,其子鍾離接逃亡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市),改複姓鍾離為單姓鍾。烈接兩支鍾姓互相交融,在潁川發祥,瓜瓞連綿,官宦顯世,成為潁川四大望族之一。顯赫人物有鍾皓、鍾繇、鍾毓、鍾會、鍾雅、鍾嶸等。
據《長葛縣誌》載:「魏晉、南北朝時期,鍾姓是邑中望族」。鍾接至鍾寵間700多年,在長葛生活的20多代世祖,基本是代代冠裳,簪纓黼黻,不是朝廷命官,便是軍中大將。
鍾姓今有人口約600萬,排名第54位。郡望潁川郡,堂號潁川堂、四知堂。
郡望,古代是指一郡中有名望、聲望的民族,今天是指出身何地。每個郡都有一些家世顯赫,聞名遐爾的家族,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郡望,以郡望明貴賤。
韓氏:郡望潁川郡,堂號泣杖堂
郡望潁川郡,堂號泣杖堂、昌黎堂、潁川堂等十幾個。西周時,周公封武王之子於韓,為姬姓之國,地處今山西河津東北。戰國時,韓為七雄之一,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後來遷陽翟(今河南禹州)。-230年,秦滅韓,俘韓王,置潁川郡,郡治陽翟。韓滅後,其國人以韓為氏,潁川成為韓姓的第一個郡望,後稱南陽郡。堂號泣杖堂、昌黎堂、潁川堂等十幾個。韓姓今擁有884萬人口,排名第25位。
賴氏:郡望潁川郡,堂號潁川堂。
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周武王伐商,賴人南遷,周武王封其弟叔於賴(河南境內)。春秋時,賴被楚滅,其族人遷至鄢地,後裔以國名為姓,稱賴氏,為河南和湖北賴氏。賴氏族譜載:「賴國並於楚,子孫遂隱居潁川,以賴為姓,以潁川為郡焉」。現在,賴姓總人口約250萬,排名第 90位。
荀姓:郡望河南,堂號作冠堂
西周初,周文王將自己的第17子郇侯封於郇國,史稱郇叔。春秋時,郇國被晉滅,其後代子孫遂以國名郇為姓,後去邑旁加草頭為荀姓,尊郇侯為得姓始祖。荀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01位,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
荀姓是潁陰著姓,整個魏晉時期,中原世族最有影響力的要數潁陰(今許昌)荀氏。
烏氏:古代隴西有烏氏國
(今寧夏六盤山東部),是西戎的一支,後秦滅,國人以烏為姓,稱烏氏。郡望潁川郡,汝南郡,鄱陽郡,堂號懿穆堂。百家姓中排名第221位,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
幹氏:古代有幹國
(今江蘇揚州一帶),春秋時被吳滅,國人便以國名為姓。另說,西周時周武王之子邗叔本作邗,後來去邑作幹,成為幹姓。望族居潁川,堂號良史堂。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