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從潁川郡脫穎而出,成為潁川四大望族之首!!!

2021-02-13 天下陳氏網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天下陳氏網」,再點擊「關注」,即可成功加入中華陳氏大家庭,每天為您更新陳氏家族最新資訊,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陳氏文化,傳播陳氏正能量。

來源:本文素材、圖文綜合自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告知,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

中國各個姓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都形成有本姓族專用的郡望(又稱郡號)和堂號、房號,這是中華姓氏發展史上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所謂郡望是某郡顯貴世族為標明家族身份而用的稱號,意即世居某郡為當地所仰望。至於堂號,則是指一些望族所居廳堂的名號。由於堂號實際上擁有郡望一樣的影響力和作用,因此後來也與郡望並稱,同指著名的姓氏支派。

潁川郡為秦王政十七年(-230年)置,全國36郡之一,以潁水得名,轄境500裡,17城:陽翟、襄城、昆陽、定陵、舞陽、郾、臨潁、潁陰、潁陽、許昌、長社、新汲、鄢陵、陽城、父城、輪氏,最大時割至今駐馬店。治所初在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後屢遷,許昌和長葛皆是。潁川郡地理位置優越,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帝生於此,夏禹建都於潁川,歷史上潁川人才輩出,數不勝數,也因此成為陳、鍾、賴、韓、荀、幹、烏等眾多姓氏的發祥地,其中又有陳、鍾、韓、荀四姓官宦顯世而成為潁川四大望族。

     

潁川在歷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設立以後一直是京師之外人口最多,最為繁華的地方。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史記》載:「神爵四年(注-58年,西漢)春,以鳳凰、甘露降集京師,數集郡國,潁川尤多」。潁川鍾靈毓秀,自然成為孕育優秀兒女的沃土,造就了許多大姓、冠族和著姓。當時,關東著名豪族共計95例,其中潁川郡就佔了13例之多,是豪族最為集中的一郡。這些豪族是:潁陰灌氏,陽翟薛氏、厚氏、諸氏、越氏、李氏、郭氏,潁陽王氏、姚氏,舞陽韓氏,長社鍾氏,郟臧氏、申氏。又有陳氏、鍾氏、賴氏、幹氏、烏氏取望號為潁川郡,陳氏、鍾氏、韓氏、荀氏譽為潁川長社四大望族。這些旺族名門走出了一大批名垂史冊的宗賢名彥。鍾皓、陳寔、荀淑、韓韶是漢朝同郡的鼎鼎人物,稱為潁川四長,以清高有德聞名於世。「謂荀淑為當塗長,韓韶為贏長,陳寔為太丘長,鍾皓為林慮長。淑等皆潁川人也」。

 

陳氏:潁川首姓巨族,堂號潁川堂。

春秋時,齊王第三子田軫於-221年奔楚國,後來當上宰相,封邑潁川。田軫原為陳厲公的後代,遂改回陳姓。從此,陳氏在潁川生齒甚眾,成為巨族名門。潁川也就成了陳氏的郡望。陳氏最有影響的有陳膺、陳寔和陳群等。潁川陳氏歷十餘世貴顯,家族地位300年不墜,可說是魏晉間歷史悠久的世家大族之一。現在,陳姓總人口8000萬,為華夏第五大姓。郡望潁川郡,堂號三格堂、德星堂、德聚堂、潁川堂等十幾個堂號。

鍾氏:堂號潁川郡,潁川望族。

戰國時-286年,宋國被滅,公子烈奔潁川(今河南許昌市)隱居,改子姓為鍾姓。86年後,漢滅楚,楚王帳下幹將鍾離昧被追殺,其子鍾離接逃亡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市),改複姓鍾離為單姓鍾。烈接兩支鍾姓互相交融,在潁川發祥,瓜瓞連綿,官宦顯世,成為潁川四大望族之一。顯赫人物有鍾皓、鍾繇、鍾毓、鍾會、鍾雅、鍾嶸等。

據《長葛縣誌》載:「魏晉、南北朝時期,鍾姓是邑中望族」。鍾接至鍾寵間700多年,在長葛生活的20多代世祖,基本是代代冠裳,簪纓黼黻,不是朝廷命官,便是軍中大將。

鍾姓今有人口約600萬,排名第54位。郡望潁川郡,堂號潁川堂、四知堂。

郡望,古代是指一郡中有名望、聲望的民族,今天是指出身何地。每個郡都有一些家世顯赫,聞名遐爾的家族,每個姓氏都有自己的郡望,以郡望明貴賤。

韓氏:郡望潁川郡,堂號泣杖堂

郡望潁川郡,堂號泣杖堂、昌黎堂、潁川堂等十幾個。西周時,周公封武王之子於韓,為姬姓之國,地處今山西河津東北。戰國時,韓為七雄之一,定都平陽(今山西臨汾)後來遷陽翟(今河南禹州)。-230年,秦滅韓,俘韓王,置潁川郡,郡治陽翟。韓滅後,其國人以韓為氏,潁川成為韓姓的第一個郡望,後稱南陽郡。堂號泣杖堂、昌黎堂、潁川堂等十幾個。韓姓今擁有884萬人口,排名第25位。

賴氏:郡望潁川郡,堂號潁川堂。

商代,在河南厲鄉縣建賴國,周武王伐商,賴人南遷,周武王封其弟叔於賴(河南境內)。春秋時,賴被楚滅,其族人遷至鄢地,後裔以國名為姓,稱賴氏,為河南和湖北賴氏。賴氏族譜載:「賴國並於楚,子孫遂隱居潁川,以賴為姓,以潁川為郡焉」。現在,賴姓總人口約250萬,排名第 90位。

荀姓:郡望河南,堂號作冠堂

西周初,周文王將自己的第17子郇侯封於郇國,史稱郇叔。春秋時,郇國被晉滅,其後代子孫遂以國名郇為姓,後去邑旁加草頭為荀姓,尊郇侯為得姓始祖。荀姓在《百家姓》中排第201位,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

荀姓是潁陰著姓,整個魏晉時期,中原世族最有影響力的要數潁陰(今許昌)荀氏。

烏氏:古代隴西有烏氏國

(今寧夏六盤山東部),是西戎的一支,後秦滅,國人以烏為姓,稱烏氏。郡望潁川郡,汝南郡,鄱陽郡,堂號懿穆堂。百家姓中排名第221位,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

幹氏:古代有幹國

(今江蘇揚州一帶),春秋時被吳滅,國人便以國名為姓。另說,西周時周武王之子邗叔本作邗,後來去邑作幹,成為幹姓。望族居潁川,堂號良史堂。2007年全國姓氏人口排名第300名以外。

相關焦點

  • 陳姓最大的脈派:潁川陳氏
    潁川郡陳氏是形成望族最早的一支,歷史悠久,聲名顯赫,帝王將相,人文鼎盛,影響巨大。潁川郡陳氏,枝繁葉茂,德蔭遐荒,後世子孫遍天下,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和傳播做出了巨大貢獻。潁川陳氏始祖陳寔生平:德行澤鄉裡,美譽傳千古。陳寔(104-187),字仲弓,漢桓帝時為太丘長,德高望重,譽滿朝野。與同邑鍾皓、荀淑、韓韶等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合稱為「潁川四長」。陳寔在潁川四長中排名第一。東漢桓帝時,陳寔隱居在今長葛市西後河鎮紙坊村。
  • 解讀潁河(陳氏潁川源流考)
    其中有證實夏朝真實性的河南禹州瓦店遺址,是夏朝的都城級遺址,成為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要發現之一。而在潁河兩岸發生了眾多歷史上重要的史實。留下了潁川文化等一系列的燦爛文明。潁河,與黃河、伊洛河一同成為中華文明之源。
  • 陳姓是怎麼來的,演變過程你了解麼?
    3、少數民族陳姓,韓國朝鮮族陳氏:全部來自中國,本貫有130多個,但現存不到10個,主要是:江陵陳氏、廣東陳氏、南海陳氏、德昌陳氏、羅州陳氏、驪陽陳氏、驪州陳氏、臨波陳氏、梁山陳氏、三陟陳氏、神光陳氏、福州陳氏、楊州陳氏, 這些陳氏的祖上都是從中國遷過去的。4、源於改姓,屬於以帝王賜姓為氏。
  • 姓氏|陳姓,全球人口約9800多萬,素有「陳林半天下」之稱
    陳姓全球人口約9800多萬,素有「陳林半天下」之稱陳姓是中華姓氏之一,得姓始祖為陳胡公,發源於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南開閩漳,遍及全球。此外,陳姓的主要堂號還有:「澠武堂」「潁川堂」「四勿堂」等,以及以上十一個郡望均可為陳姓的堂號。宗祠楹聯潁川世澤;太丘家聲。
  • 百家姓之----陳姓
    本文摘自百度百科:陳氏源於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長葛),南開閩漳,遍及全球。[公元前672年媯滿的第12代孫陳完因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後來他的10世孫田和建立了田氏齊國。戰國末年,齊被秦滅。齊王的長子升次子桓先後改姓王氏,三子田軫逃至穎川(今河南禹州、許昌一帶),恢復陳姓。從此陳氏一門在中原瓜瓞連綿,生生不息,發展成為名門望族。
  • 廣東省第一大姓,為什麼是陳姓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陳氏源於宛丘(今河南淮陽),望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盛於潁川(今河南長葛),南開閩漳,遍及全球。如今,陳姓是全國第五大姓氏,總人口約為7000萬人,僅次於李姓、王姓、張姓、劉姓這四大姓氏。在全國分布上,陳姓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地區。
  • 陳姓的郡望與堂名.「潁川堂」「穎川堂」「頴川堂」哪種寫法正確?
    望:是名門望族。 郡望:某一區域內的名門望族。 陳姓的郡望多達11個,影響最大的是潁川,其次為廣陵、河南、下邳、東海、汝南、武當、新安、廬江、馮翊、京兆。也就是說,在上面的郡裡,陳氏是當地的名門望族。
  • 陳姓姓氏源流:從舜帝、陳武帝到義門陳氏
    陳姓姓氏源流:從舜帝、陳武帝到義門陳氏中華姓氏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之根。對於中華姓氏文化的研究,已成為一門重要學科。它對傳承中華血脈,連接人們情感,凝聚中華民族合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宛丘是太昊伏羲氏建都之地,是先祖觀察天象的中心。所以,專執觀察天象神職的氏族,又被封於宛丘之地則成為陳氏族,進而形成氏族的族徽和國名,由此產生了姓氏。相傳黃帝與西陵氏之女生有三子:昌意、玄囂、龍苗。昌意之孫為高陽氏顓頊,接黃帝之位;玄囂之孫為高辛氏帝嚳,繼顓頊為帝;龍苗之後南移為南蠻之祖。帝嚳娶陳鋒氏之女,生子放勳。放勳繼位後稱堯。
  • 陳姓來源―媯完因故奔齊,創造早期陳姓
    每天有分享。
  • 陳姓,浙江省人口第一大姓氏
    。
  • 福建省各地區市陳姓來源?陳氏南遷五次入閩的過程
    陳氏為福建第一大姓,均由潁川衍派遷徙入閩。陳氏有悠久歷史,源遠流長,可追溯到血緣鼻祖舜帝。(公元前233l—2221)周武王克殷紂後,封舜帝後裔媯滿於陳,建立陳國,都宛丘(今河南淮陽),滿死諡胡公,後人以國為姓,尊陳胡公滿為得姓之祖,開山祖。奉舜帝為血緣始祖。陳胡公43代孫漢太丘長陳實字仲弓,諡文範先生,德高望重,名傾天下,史民典範,封為康樂侯,追封潁川侯。尊潁川陳氏始祖。
  • 潁川陳氏始祖陳軫再考
    傳播陳氏能量潁川陳氏,是陳姓中最為顯赫的一支。潁川陳氏的始祖,《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族譜皆記載:「齊王建為秦所滅。三子:升、桓、軫。桓稱王氏。軫,楚相,封潁川侯,因徙潁川,稱陳氏。生嬰,秦東陽令史。嬰生成安君餘,餘生軌……」也就是說,潁川陳氏的始祖叫陳軫,他是戰國齊王建的季子。
  • 陳姓起源及家族史
    高姓改為陳姓:唐朝末年有個叫曹憲來的人,娶都姓母親陳氏之姓,這一支曹姓。到了宋代,陳姓後裔中有一個叫陳文龍的,作了高官顯宦,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陳姓成了海寧望族。浙江海寧一姓高的人家,是南北朝時北齊清河王高嶽之後,幾經陵谷變遷,他的後裔默默居住海寧,成了普通百姓。
  • 陳姓的遷移和分布,你知道多少?
    時有潁川陳寔公六世孫、季方之曾孫、和之孫,臺之子陳潤,字文茜,仕晉散騎常侍,南海太守,於晉永嘉二年(308年)由光州固始縣南渡入閩,初寓居福州烏石山,著《閩中草寓記》:「宦遊江表七載,痛荊棘載途,不能攜抱以歸見潁川族人。又轉而之閩者……閩晉安郡,有太平山蓮花壺公對峙。水秀山明,舟車不可至,可以永遁。此又在子孫自擇焉。」陳潤後遷長樂岱邊,再遷閩侯居住。
  • 陳姓的發源地、歷史遷移和現今分布
    時有潁川陳寔公六世孫、季方之曾孫、和之孫,臺之子陳潤,字文茜,仕晉散騎常侍,南海太守,於晉永嘉二年(308年)由光州固始縣南渡入閩,初寓居福州烏石山,著《閩中草寓記》:「宦遊江表七載,痛荊棘載途,不能攜抱以歸見潁川族人。又轉而之閩者……閩晉安郡,有太平山蓮花壺公對峙。水秀山明,舟車不可至,可以永遁。此又在子孫自擇焉。」陳潤後遷長樂岱邊,再遷閩侯居住。
  • 中華姓氏陳姓家譜
    據史料載:其一居陳留者,出自陳哀公之子留。其二居陽武或潁川者,出自陳潛公之長子陳衍。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陳愍公次子陳全溫之後的陳引奇,居於固始(今河南固始縣),後因無子,便以潁川陳寔為嗣子,遂融入潁川陳氏。。③少數民族陳姓。
  • 澄海陳姓的朋友快看,陳氏原來由這裡發源.....
    時有潁川陳寔公六世孫、季方之曾孫、和之孫,臺之子陳潤,字文茜,仕晉散騎常侍,南海太守,於晉永嘉二年(308年)由光州固始縣南渡入閩,初寓居福州烏石山,著《閩中草寓記》:「宦遊江表七載,痛荊棘載途,不能攜抱以歸見潁川族人。又轉而之閩者……閩晉安郡,有太平山蓮花壺公對峙。水秀山明,舟車不可至,可以永遁。此又在子孫自擇焉。」陳潤後遷長樂岱邊,再遷閩侯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