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考新聞的各位老鐵們,還有幾天就要上戰場了,你們的心態可還行呢?最後幾天,焦慮好像變多了,耐心好像變少了。
時間有限,我們沒工夫去眉毛鬍子一把抓了,背書一定背重點,看題也得究錯題。
雖然考研沒有捷徑但是一定會有技巧。答題套路說了那麼多,分析框架也列了一大堆,一切都是為了讓小盆友們不走彎路,少碰雷區。
如何把近一年的備考輸入最高效的輸出在一張薄薄的答題紙上?正確答案一定不會是把記住的知識點統統碼出來呀。
幾個月前,學姐收到的詢問率最高的問題是「論述題字辣麼多,我寫不到啊...我怕寫不夠啊...我沒那麼多內容可寫啊...」
幾個月後的今天甚少有人再提這個問題了。
BUT 在衝刺班改作業的過程中,學姐發現hold不住字數這個大問題真的出現率賊高。名詞解釋,簡答題相對客觀,答題時並不需要做過多延伸,結尾加幾句話延伸展望就算是收束有力了。不過,你們對論述題是不是有什麼誤解?這樣的字數這樣的篇幅,在考場上你真的得有洪荒之力才能成,畢竟論述不是抄作文,你真的留時間讓自己思考了嗎?
改作業時隨手測了一下大家的字數,發現1500+是常態。一般論述題的分值在30分,字數1000-1300字是合理且可實現的。考場上飆字數是大忌,考研不是期末考,字數多沒重點一樣拿不到分!反而會大大擠佔你後面的時間配比。
下面就以具體作業為例,學姐總結出了大家答論述題時容易突破字數邊界的問題點:
瘋狂羅列基礎概念
寫出基礎概念是答論述題時比較常規的一種開頭法,只需兩三句說清楚即可,要知道論述題不是考你背書的熟練度,對名詞的解釋也絕不是老師給分的著眼點。但一般我們背書時對概念的記憶比較多,許多小盆友似乎怕不寫出來就浪費了背誦,大段的解釋基礎概念,從提出背景寫到出自哪本書再寫具體名詞解釋,恨不得把特點意義都寫出來。一言以蔽之,這些都是沒必要的無用功。
背景知識贅述過多
題目是數字媒體時代,我們如何縮小與他國之間的數字鴻溝?針對「數字媒體時代」這個題目已經點出的背景,一定要給出一定的解釋,因為這反映出你對這個題目的理解和把握程度。開篇適合用兩三行的篇幅把時代背景點明,不要用同樣意思的句子反反覆覆的拉長段落。首段是老師一定會注意到的,基於此我們一直強調首段要觀點鮮明,有你對整個題目的重點把握也有你對下面正文的邏輯概括。慄子的作者有交代背景的意識,但仍舊是廢話過多,延伸的太遠,背景只要凝練兩三句話概述一下即可。
次重點內容佔幅過多
一道論述題在審題時一定要圈出關鍵詞,迅速定位記憶中這個關鍵詞的知識外圍,接著要判斷題目的問題點,這就是你筆墨最多篇幅最大的內容。這個作業慄子仍來自數字鴻溝的題目,題目的問題點非常鮮明——「如何縮小與他國之間的數字鴻溝」需要佔據正文的主要篇幅。至於圍繞數字鴻溝這個概念的諸如表現、原因、影響等外圍知識可以提及但一定不能耗費過多筆墨。而問題點「如何做」一定要在正文中足夠突出,並且要有充分的篇幅論述清楚。這個慄子中,原因與表現寫的太細,耗費了很多時間,也讓老師短時間閱卷的過程中捕捉不到重點,這樣的答案布局很容易把自己的答案帶到跑題偏題的層次上。
字數控制和篇幅把握是我們在模擬自測中要解決的重點問題,與考場上的時間分配密切相關。背書背重點,答題也要會呈現關鍵點。優秀的論述題答法一定是層次清晰,要點突出的。背景知識與基礎概念不能搶眼,讓問題點在答案中居C位,讓次重點內容輔助完善答題框架即可。
控制字數說來似乎簡單,但是卻又不僅僅是單純的數字呈現。你要做的是快速審題,精準把握關鍵詞和問題點,接著用有限的時間和篇幅構建一個框架完整,邏輯清晰,重點突出的答案。是不是也並不簡單?
所幸這些問題都出現在考前,所幸問題都還可解。
所以,考場上請一定不要放飛自我,想到哪裡寫哪裡。請用足夠的時間思考,再用較快的筆法碼字。有理有據,工整有序,這才是論述題該有的樣子。
最後幾天的衝刺,穩住,我們能贏!
2018備考 請添加主頁君個人微信:kaopress14
備考研友在等著你加入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