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叫停「家長批改作業」
作業到底應該怎麼做?
近日,一則「家長退群」的消息上了熱搜,並引發公眾熱議。事件中的家長發布視頻,認為本該批改作業、輔導功課的老師,把部分責任推給了家長,引起許多家長的共鳴。
12月10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對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教育部門將發現一起,嚴處一起。「要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
學校要求家長為孩子批改作業或協同完成作業究竟對不對?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面對此事件的態度如何?
A 教育部:
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發現一起嚴處一起!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的數據,41.2%的四年級學生和54.9%的八年級學生周一至周五平均每天完成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時間超標,與2016年相比,四年級增加了2.9個百分點,八年級降低了4.1個百分點。
《2018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體育與健康監測結果報告》顯示,四年級學生睡眠在10小時以上的僅有22.2%,八年級學生睡眠時間在9小時以上的也只佔到19.4%。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在發布會上表示,作業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老師開展教學評價和精準分析學情的重要手段。
針對如何落實好作業的管理工作,俞偉躍表示,首先要健全作業布置的機制,包括學校作業的常規管理、年級和班級的統籌、教師試做和面批講解、學生反饋和評估等方面的機制。
其次,要提升作業的質量。俞偉躍強調,主要是在嚴格控制作業總量和時間的基礎上,優化作業的設計,創新作業的形式,強化實踐性的作業,積極探索彈性作業、跨學科的作業。
「此外,要加強日常監管,對於違反有關規定,特別是布置懲罰性作業、要求家長完成或批改作業等明令禁止的行為,發現一起,嚴處一起,切實建立起有利於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良好教育生態。」俞偉躍說。
B 家長有話說:
適度參與學生作業 可以接受
家長參與批改作業,甚至完成作業……這樣的情況其實主要發生在小學階段,初高中階段家長也偶有發生,大部分時候想批改也批改不了,因為題目難度已經超過了家長的能力範圍。
太原市家住長風街的某小學家長張懿(化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學校班主任確實會要求學生家長加入到微信群裡,群裡每天會發一些通知,包括作業的內容及作業完成情況等。有了這些平臺,確實方便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但有時候也會不知不覺參與到孩子的學習過程中,出發點都是為了提高孩子成績,但邊界不太好把握。就像前不久,學校布置探查太原市地鐵站各站點的風格特色,看到孩子平時寫作業、跑培訓班就夠忙的了,不自覺就想幫她完成。」
剛剛升入太原某私立中學的小昕(化名)媽媽則坦言:「孩子一入學就成了班長,每周負責主持班級會議。每次老師都將任務發放在群裡,並且要求圖文並茂展示。孩子升入初中課業十分重,往往寫到半夜。雖說這些『課外』作業可以提升孩子的組織能力,而且在一定範圍內的『母子』共同完成一項任務,也可以提升親子關係,但超量的這種作業,也是一種無形的壓力。而對於其他課程作業,真的是根本看不懂。」
在採訪中記者發現……這種形態不僅發生在小學、中學班級裡,在太原大部分幼兒園裡,家長變成「學生」參與作業,更是成為一種常態。張麗(化名)告訴記者:「孩子送去學校,我就開始不停地查看手機,因為隨時都會有任務下達下來。基本上都是布置給家長的。比如分享孩子做家務照片,甚至還要在聖誕節錄製祝福短視頻……我們理解幼兒園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這種形式主義實在讓人頭疼。」
C 教育工作者心聲:
不認同這種做法 但也表示理解
一位從事教育工作達20餘年的太原某小學副校長楊晉(化名)坦言:「我不認同這種做法,但也理解部分老師的苦衷。」
楊晉表示:「老師要求家長經常性批改作業,這是一種責任轉移,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並且不道德的做法。有的教師不好好利用上課時間,經常布置大量作業。這對於學生來講是不公平的,上了一天課已經夠累了,超額的作業只會讓孩子更加勞累。與此同時,這種硬性規定對於家長來講更不公平,家長上了一天的班,下班後還要一起做作業,甚至批改作業。同時礙於老師的權威,往往『有苦難言』。」
但為什麼又要說理解這種老師行為呢?「其實由於班容量的擴大,只有一位老師要批改大幾十號人的作業,甚至有的老師不僅帶著一個班,工作量可想而知。尤其在一些鄉村小學,普遍存在一位老師擔任多學科現象,老師精力有限,課時又多,根本沒更多的時間批改作業……」
而從事一線語文教育的豔子(化名)老師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超額布置作業的確要不得!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現在很多學校作業比較多都是家長逼的。因為很多家長判斷學校的好壞就是看學校管得嚴不嚴,作業量太少家長往往是持否定態度的。比如在幼兒園,不布置作業的話,家長覺得這所幼兒園老師不教孩子知識,光帶著孩子玩。小學也是這樣,要是哪所小學作業少,孩子回到家沒事幹,家長就會責問學校。尤其是有些學校之間為了贏得良好的口碑,為了吸引學生,往往會加大作業量,加強學校管理。我身邊的班主任很累,作業多,末位淘汰很殘酷,逼著老師不能放鬆。其實在這一環節,需要家校共同理解,共同合作。」
D 教育部門舉措:
嚴禁學校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實行「每周一日無作業」制度
其實早在10月26日,太原市教育局就出臺《關於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共出臺20條重點舉措,從規範中小學生作業管理、推進課後託管服務、促進教師回歸教書育人主業、推進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等工作上全面發力,切實減輕有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過重學業負擔,促進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原則上不得通過微信、QQ群布置學科作業,將記錄作業的權利和能力還給學生,同時要將高質量、高效率完成作業作為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進行培養。規定全市中小學實行每周一日無作業制度,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10小時,初中生不少於9小時,高中生不少於8小時。
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布置學生難以完成,形似給學生布置,實則給家長布置的作業,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小學所有年級均不得將小報、視頻製作布置為家庭作業,確需由學生製作的小報應在學校由教師輔導完成。
各學校不得指派家長參加本該由師生完成的事宜,如打掃教室衛生、班級文化布置、裝飾美化演出場所等。嚴禁要求家長點讚、投票、轉發各類信息。
堅持自願參加的原則,中小學校開展校內託管服務時間原則上由1小時延長至1.5小時,具體託管時間可由學校徵求家長意見後自行確定,但最晚不得超過18:30。(記者 田曉瑛)
[編輯:張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