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作業就崩潰? 孩子做作業時,家長到底該怎麼做 | 寒假特供

2021-02-19 天略童書館

寒假到了,假期作業這個大難題又得要家長操心了。

有句話叫:「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如果收集家長們帶娃過程中的崩潰時刻,輔導作業一定是高頻率被提及詞。前不久就有這樣一條新聞,一位上海的父親輔導功課時情緒失控怒點作業本,差點把鄰居家燒了。

還有上周,相聲演員嶽雲鵬也在微博向網友絕望發問:「你們輔導作業也崩潰嗎?」

對於家庭作業這個問題,著名心理學家、兒童治療專家以及家長教育專家海姆·吉諾特並不贊同父母接管過多,他認為,直接的幫助只能傳達給孩子這樣的信息:如果沒有父母的參與,他或她是無用的。不過,間接的幫助可能是有用的。

在家庭作業上,家長到底應該給予孩子怎樣的幫助呢?以下是海姆·吉諾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中提出的建議。

父母不應該就家庭作業的事跟孩子嘮叨不休,他們不應該監督或者檢查孩子的家庭作業,除非孩子要求他們這麼做。(這個方針可能跟老師的希望相反。)

如果父母接管過家庭作業這個責任,而且孩子讓他們這麼做了,那麼他們就再也無法擺脫這個束縛。家庭作業可能會成為孩子手中的武器,用來懲罰、勒索、利用父母。

如果父母對孩子家庭作業的微小細節少一點興趣,而是用不太明確的話語暗示:家庭作業是你自己的事,你做家庭作業就像我們工作一樣。這樣的態度會給家庭生活帶來很多樂趣,而避免了很多苦惱。

直接的幫助只能傳達給孩子這樣的信息:如果沒有父母的參與,他或她是無用的。不過,間接的幫助可能是有用的。舉個例子,我們可以讓孩子有自己的空間,一張合適的書桌,一些參考書,允許他們使用電腦。我們也可以根據不同的季節,幫助孩子計算出做家庭作業需要的恰當的時間。在春秋季溫暖的午後,孩子們的心思第一個肯定是想到玩,然後才是家庭作業。在冬天寒冷的日子裡,家庭作業應該是第一位的,如果要看電視,應該在做完作業之後。

有些孩子做作業時,希望在家長身邊。他們分析一道題目或者試著理解書中的一段話時,希望爸爸或者媽媽能夠聽他們說。或者可以允許孩子在廚房或者起居室的桌子上做作業。但是,不要評論孩子的坐姿,不要數落他們的外表是不是整潔,不要叮囑他們要小心家具。

有些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可能會嚼鉛筆、撓頭,或者搖晃椅子,甚至聽音樂,這樣他們才能做得更好。我們對此的評論和阻止只會阻撓孩子,打斷他們的腦力工作。在我們要求孩子做某事時,如果表達中帶有尊重,保護了孩子的自主權,那麼孩子對我們的反抗就會少一些。

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我們不應該提問題或者吩咐什麼小差事去打斷他們,這些問題和差事可以等他們做完作業之後再提出來。我們應該站在幕後,給孩子提供安慰和支持,而不是指導和援助。有時候,如果孩子請求我們的指導,我們可以闡明一個觀點,或者解釋一個句子。但是,我們應該避免說這樣的話:「如果你不是注意力不集中,你會記得你的作業的。」還有,「如果你聽老師講,你就會知道作業怎麼做了。」

我們提供幫助時,應該謹慎,並表示同情,我們更應該聽孩子說,而不是說教。我們給孩子把路指出來,但是希望旅行者——孩子——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達到目的地。

下面這個事例向我們展示了一位媽媽如何防止一個有關家庭作業的麻煩演變成一場爭吵的技巧:

海倫,十一歲,從她的書桌旁站了起來,對她的媽媽說,「我不要再做作業了,我太累了。」

父母通常的反應會是:「你是什麼意思?你不想再做作業了?你玩起來怎麼從來不會累啊?一做作業你就累了。當你拿著糟糕的成績單回家時,看我管不管你!」

但是,海倫媽媽的回答卻是承認女兒的情緒:「我能看出來你很累,你一直學得很努力,當你休息好了,準備好了,再來做作業。」

父母對學校和老師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對家庭作業的態度。如果父母經常性地指責學校、輕視老師,孩子會得出明顯的結論。父母應該支持老師的立場,支持對家庭作業負責的方針。當老師很嚴格的時候,父母就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表達他們的同情:

「這一年很不輕鬆——這麼多作業!」

「今年真的很辛苦。」

「她一定是一個嚴厲的老師。」

「我聽說她要求很多。」

「我聽說她對家庭作業要求特別嚴格。我猜今年會有很多家庭作業。」

不要每天在家庭作業的問題上向孩子發脾氣,例如:

「聽著,安貝爾,從現在開始,你每天下午都要做拼寫作業,包括星期六和星期天下午。不許再玩,也不許再看電視。」

或者

「羅傑!我已經厭煩了每天提醒你做作業,爸爸會來檢查你有沒有專心做作業,如果你沒有,你會後悔的。」

在對待家庭作業的問題上,威脅和嘮叨是父母常見的方式,因為這讓父母相信他們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而事實上,這樣的警告不僅無用,而且危害更大。而緊張氣氛帶來的惟一後果就是被激怒的父母和生氣的孩子。

伊凡十四歲,他的父母收到學校寄來的一封不滿的書信——伊凡在學習上落後了。

他父親的第一反應就是叫他的兒子過來,好好數落他一頓,懲罰他一下:「聽著,兒子,從現在開始,你要每天做作業,包括周末和假日。不許看電影,不許看電視,不許看錄像,也不許去拜訪朋友。我要確信你已經開始認真考慮學習的事情了。」

這樣的話,以前已經說了很多次,但是結果總是父親大發脾氣,兒子不順從。不斷增加的壓力只是增加了伊凡的反抗。他變成了找藉口、偽裝的專家。

這一次,伊凡的父親沒有使用威脅和懲罰的手段,而是求助於兒子的自尊。他把老師的信給伊凡看,然後說:「兒子,我們希望你能做得更好一點,希望你學到更多的知識,更有見識。世界需要能幹的人,世上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你可以起到幫助作用的。」

伊凡被他父親的話和語氣深深打動了,他說:「我一定會更認真地學習。」

許多有能力的孩子遲交家庭作業,在學校成績落後,這是他們對父母期望的無意識地反抗。要想長大,變得成熟,他們需要獨立存在的感覺,需要擺脫爸爸媽媽的束縛。

當父母過分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成績單時,孩子的自主性就會受到威脅。如果家庭作業和高分是父母花冠上的鑽石,孩子可能不自覺地想帶回家一個長滿雜草的花冠,至少那是他或她自己的。達不到父母的目標,這會讓年輕的反叛者獲得一種獨立的感覺。因此,對個性和獨特的追求可能會使孩子不顧父母的壓力和懲罰,走向失敗。就像一個孩子說的那樣:「他們能夠拿走電視,取消我的零花錢,但是他們無法抹掉我不及格的分數。」

很顯然,牴觸學習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對孩子嚴厲或者寬大都解決不了問題。不斷施壓可能會增加孩子的牴觸心理,而放任的態度可能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印象:父母接受他的不成熟和不負責任。沒有輕鬆的解決方法,也沒有快速的解決方法。

有些孩子可能需要心理治療,來解決他們對父母的反抗心理,獲得令人滿意的成績和進步,發揮他們未能充分發揮的學習潛力。有些孩子可能需要精神上的導師來指導,像學校的輔導員,或者敏感的老師。父母絕對不能做這種輔導工作。我們的目標是要告訴孩子他們是獨立於我們之外的,他們自己對他們的成功和失敗負責。當我們允許孩子帶著自發的需要和目標,獨立地體驗自己的人生時,他或她就開始承擔起了責任,要為自己的生活及生活所需負責。

[美] 海姆·G.吉諾特 /著

張雪蘭 /譯

定價:32.00元

相關焦點

  • 家長群又炸鍋了!輔導孩子做作業崩潰,一家長怒點筆記本扔下樓
    現在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都是格外重視的,只不過現在的教育模式讓很多家長感覺崩潰。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多學習一些知識,在考試當中取得好的成績,可是他們卻不得不面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處境。以前的人上學沒有輔導作業這樣的環節,就算是有家長也做不了,因為當時很多家長都沒有上過什麼學,甚至都不認識字。可是到了現在,學校也不管家長是什麼樣的學歷,是不是也不認識字,反正就是要讓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如果作業做得不好,會劈頭蓋臉的罵一頓,當家長真是太不容易了。
  • 輔導作業,你崩潰了麼?來看看傅首爾、葉一茜怎麼做的吧。
    學生們開學了吧,家長又要開始輔導作業了吧,家裡又要雞飛狗跳硝煙瀰漫了吧?我作為一名一年級新生的家長,說實話,心裡是忐忑的。給孩子輔導作業過程中,這些問題家長你碰到過麼?,到底應該怎麼做呢?的媽媽,除了學校的作業,她有各種各樣的試卷讓孩子做。
  • 輔導孩子作業崩潰現場: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出門別說我是你爸爸!」這些話可以說是當代父母的真實寫照了,讓人忍不住笑出聲的同時,也感到心疼。現在,就讓我們直擊「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崩潰現場」,領略一下家長們的風採。
  • 九成家長輔導作業崩潰 注意力不集中最讓家長崩潰
    2019年,家長輔導作業崩潰的新聞屢上熱搜,「漸進式崩潰」、「綁手式崩潰」等都反映了家長輔導作業遇到的困境。近日,小猿口算聯合果殼調研了兩萬名家長的數據,評選出《2019年最令家長崩潰的十大行為》並給出專業的指導意見,力圖幫家長疏解輔導作業這一難題。根據小猿口算數據顯示,9成家長曾因輔導作業情緒崩潰,其中注意力不集中是最大元兇。不過,在全國數據中,四川省家長相對比較特殊,數據顯示40.87%的四川省家長在輔導作業時心情平和,不會因為輔導作業影響心情,比例全國最高。
  • 嶽雲鵬輔導孩子寫作業崩潰:有一種「崩潰」,叫陪娃寫作業
    ,到底有多「崩潰」昨天午休時,聽同事麗姐吐槽自家孩子寫作業…… 麗姐家女兒今年讀小學三年級,開學已經一個多星期,原本覺得孩子送進學校裡,「普天同慶,萬獸歸籠」,家長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尤其是英語作業,我崩潰了。工資面議。看來嶽雲鵬也被陪孩子寫作業折磨得不輕,恨不得立馬解脫。尤其是那句「我崩潰了」,寫出多少家長的心聲。關於輔導孩子作業這個話題,打開網頁基本都是如下的種種「吶喊」。 每次輔導作業就感覺自己要「爆血管」,「怎麼說他都聽不進去?」「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
  • 「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到底該不該在邊上輔導?」來看1498位衢州家長的回答
    記者 尹嬋萱新學期進入第三周,家長們對於開學的欣喜已經漸漸淡去,隨之而來的,是給孩子輔導作業的焦慮。上周,記者朋友圈裡一位江山的一年級家長發文求助——給孩子輔導作業時,到底要不要在旁邊「指指點點」?這位家長焦慮地說,老師交代家長不要總在孩子寫字時提醒他們改正,可是自己總是忍不住。一石激起千層浪,一時間,許多深受「輔導作業」所苦的家長們紛紛倒起了苦水。
  •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的家長,你快進來。
    中國教育報微信、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聯合騰訊教育推出了「作業焦慮」的調查問卷,到3月6日,共有6000餘名中小學生家長參與調查。數據顯示,58%的家長每天輔導孩子做題,90.8%的家長輔導作業時跟孩子發過火,55%的家長輔導作業時打過孩子,73.4%的家長對陪寫作業感到筋疲力盡。
  • 二年級孩子因作業崩潰:教育的悲哀,從家長把作業當自己的事開始
    01前兩天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每次輔導作業時都會崩潰,每次大哭時都會說出想zs的話,該怎麼辦?三是對於作業不怎麼上心,做作業時有題目做錯了,如果家長不盯著她改正,她要麼就忘記改了,要麼又不知道是哪裡錯了。四是自尊心特別強,每當家長檢查作業指出她的錯誤時,她都會生氣大吼自己知道了,然後開始情緒崩潰,哭、鬧、摔本子摔書。如果家長態度強硬,孩子就會難受到哭起來,哭很久,並在崩潰的情況下表示要zs。
  • 輔導孩子作業到精神崩潰,到底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家長的問題?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優秀,一比較之後就感覺自己的孩子很差勁,覺得自己很沒面子,孩子成績不好讓自己感到很丟人。有的家長甚至為了幫助孩子完成作業,自己不受老師批評,代替孩子寫作業。試問這樣做的結果真的是為了孩子學習好嗎?
  • 九成家長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北京家長最煩心,四川家長最平和
    2019年,家長輔導作業崩潰的新聞屢上熱搜,「漸進式崩潰」、「綁手式崩潰」等都反映了家長輔導作業遇到的困境。近日,小猿口算聯合果殼調研了兩萬名家長的數據,評選出《2019年最令家長崩潰的十大行為》並給出專業的指導意見,力圖幫家長疏解輔導作業這一難題。
  • 那些輔導孩子作業而崩潰的家長,多數是因為沒搞清楚這一點
    本是輔導孩子作業,結果:自己趴在床上崩潰大哭,孩子蜷縮在地上哭。孩子爸爸邊錄視頻邊說:九年義務教育還接受不?不接受咱就回來,天天輔導作業,輔導啥了這是?……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非常同情這位家長,當然,也心疼那個孩子。
  • 輔導作業崩潰,猜地名也不會,孩子稱這是我帶過最差一屆家長
    馬上就要到寒假啦!孩子們終於可以放假了,伴隨著放假的腳步,作業也要來啦!在家的時候,沒了學校老師的督促, 家長們陪寫作業的經歷堪稱一部「大型親子翻車事故現場」,這現象,連官媒都驚動了,接連上了幾天的熱搜。 輔導孩子作業,崩潰的家長該如何放過自己?
  • 該如何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
    開學一個多月了,一直都沒怎麼管孩子的作業,前兩天老師在群裡發消息,要求家長必須每天給孩子的作業籤字,表示家長檢查過。春節期間,因為疫情一直沒有開學,孩子都是在家自己學習,自己做作業,老師要求每天都要拍照上傳作業,還在群裡面點評。
  • 每天輔導孩子做作業的家長們,該如何調整和照顧你的崩潰情緒?
    近日,黑龍江大慶的一位媽媽,半夜輔導孩子寫作業發飆,咆哮聲響徹了整個小區,被網友評論: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還有各種各樣的輔導孩子寫作業狀況,被做成合集或者編成段子,讓人捧腹大笑之餘,又忍不住同情這些家長們。
  • 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大哭?自己的身體重要啊,淡定
    在網上看過不少因為輔導作業而各種崩潰的家長:為了在輔導作業時讓自己冷靜把頭放冰箱裡降溫的媽媽身為局外人,我們可以當成搞笑段子來看,但對家有上學娃的家長來說,估計都會感同身受,回憶起自己輔導作業時那種火山噴髮式的憤怒和心梗,真的一把辛酸淚。
  • 輔導孩子作業,家長這一做法,是很多孩子做作業拖延的元兇
    本身脾氣就不好的李女士,看到孩子不好好寫作業,心裡非常煩躁,把孩子的零食和玩具全都丟到垃圾桶,甚至還拿起了桌上的尺子,狠狠地打了孩子。此後每次李女士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孩子都故意找藉口拖延。其實在我們周圍,像李女士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內心非常疲憊,對孩子充滿怨言,甚至大打出手。
  • 輔導孩子如渡劫!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大哭
    輔導孩子如渡劫!#媽媽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大哭# 山東東營,一位媽媽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由於布置的題目比較多,孩子又不懂,最後媽媽和孩子直接打起架來,一氣之下,媽媽把書本都扔了,家裡一片狼藉,孩子趴在地上嗚嗚大哭,媽媽也躺在床上痛苦不已。
  • 不做作業母慈子孝,一做作業雞飛狗跳,輔導孩子到底有多難熬?
    不做作業的時候母慈子孝,一家人其樂融融,可以到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全家都雞飛狗跳,咆哮和怒吼不絕於耳。這天下午,又到了寶媽輔導自己孩子作業的時間。小靜在家裡看著電視,果不其然又聽見了隔壁媽媽的吼聲。「什麼關係?啊?你說啊!到底是什麼關係?」
  • 媽媽輔導孩子作業,氣瘋至跳河自殺:因為孩子的作業
    ——伯爵書院2020年因為疫情的影響,使寒假顯得格外漫長。在家上網課的這段時間,家長和孩子誰都不好受。「不是剛開學嗎?這麼快又暑假了?」道出了家長們的心聲。起因,竟然是因為輔導孩子學習。原來,這位劉女士在家輔導兒子作業時,和孩子起了衝突,一氣之下跳河輕生。
  • 媽媽半夜11點「獅吼功」輔導作業,鄰居崩潰:全小區都會了
    ,家長要知道,咆哮式教育會讓孩子的思維更加被禁錮,而且孩子反而會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讓家長越看越著急,越來越想咆哮。有的孩子每天回到家裡之後,就只想火速的寫完作業,不想再讓爸媽輔導自己了。甚至於還有部分孩子,會在學校就先把作業給做好,回家就不做作業了。但家長可不要以為這樣就是對孩子有好處的,有些孩子為了能夠讓自己寫出正確的答案,很可能會在學校直接選擇照著輔導書抄,也有部分孩子會胡亂的填寫完,就謊稱自己的作業都已經寫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