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這是古代人民總結出來的,但是在農村也有一些老人們總結出來的俗語,很多俗語也留到了現在,它們反映的正是不同年齡階層的人不同的生活追求,細細品味就覺得老人們說的話非常有哲理,老人們常說四十三不比,五十三不親,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嗎?
這就是說人到了四十歲了就有三件事情不與別人攀比,到了五十歲就和三種人不親近。
三不比:不比出身是否顯赫、不比錢財多少、不比孩子成績。
到了四十歲大都已經成家,而且事業家庭都已經穩定了,到了這個年齡無論之前自己的家世是多麼的顯赫還是窮困,到了四十歲過的都是自己打拼來的生活,所以出身背景已經毫無可比性了。
四十歲的人上有老下有小,要擔心一家人的生活,尤其是男人,即使是生活在農村一家人的開銷也不算低,所以到了四十歲不要和別人比自己有多少錢,首先考慮的應該是一個家庭的生活情況,有了閒錢才去做別的事情千萬不要因為好面子,就讓自己承受一些本來承受不起的負擔。
四十歲的人孩子也都該有十多歲了,大人們肯定都希望孩子成績好,考一個好大學為自己爭光,但是孩子上學也是非常有壓力的,如果父母過分攀比可能會讓孩子自卑,有時候甚至會適得其反。
三不親:不親無情無義的人、不親太愛財的人、不親勢利小人。
到了五十歲,孩子們也都出來工作了,家裡的負擔變小了,對於很多事情都看開了。人們最看重的還是鄉親們之間和睦相處,那些沒有人情味的人肯定是不招人喜歡的。
其實無論是在哪個年齡段,太愛財並不是一件多好的事情,錢財都是身外之物,生活中還有許多比錢財更重要的東西,如果太過分追求錢財可能會失去更多重要的東西。
勢利小人是很多人都討厭的,他們只會趨炎附勢,討好巴結得勢之人,對普通人就很不好,這種人在農村也是混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