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寨食品批發零售已成產業鏈 熟人牽線才能進廠
多款食品的包裝很像「士力架」
車間裡工人正在生產膨化食品
消費者想買「士力架」巧克力棒,拿的卻是「給力架」;想吃「奧利奧」,拿到手裡發現是「粵利奧」,價格比正品低很多的山寨小食品如今就像地雷,讓原以為趕上優惠的自己買回家品嘗後方知上當。這些食品包裝上的信息顯示,其中大部分山寨食品的廠家位於山東臨沂。在距離北京500公裡外的山東沂水縣,當地人介紹說這裡有數百家的小食品廠。從這裡流出的各種小食品走進了北京各大批發市場,又從這裡流向北京市內的小賣店、街邊攤。山寨食品生產、批發有著自己嚴格的流程,老闆警惕性很高,門口大多不掛牌,只有熟人介紹才能進到廠子裡談生意,生客只能從下級批發商進貨。
發現
消費者一不留神買到山寨食品
「買後才發現是山寨的。」張小姐是順義人,近日,她在北京站附近想買點零食火車上吃,出了小賣部才發現,自己買的「恰恰」香瓜子成了「恰好」香瓜子,而「士力架」巧克力棒的真面目有個好笑的名字——「給力架」。
不僅如此,在一些小超市內,也有山寨食品「潛伏」在其中。家住通州的李阿姨近日在一家小超市內「中招」了。她自以為買回了幾斤上海冠生園生產的名牌奶糖「大白兔」,回到家吃糖時發現奶味很淡,還有一股糖精味。再看包裝,李阿姨發現,自己手中的是「大白兔」的「孿生弟弟」,叫「小白兔」。
北青報記者隨後在火車站的小賣部、順義的張鎮和楊鎮大集,發現這些與市面上熱賣的零食包裝類似的小食品有不少,購買者以中老年人為主。
一位小食品批發商說,這類跟大品牌零食很像的小食品挺好賣的,比大商場裡的便宜多了,價格為一斤8元。自己也是看準了這一點,才在進貨時有意選擇了這些「高仿」品。
「從平谷、廊坊那進的。」當問及貨源時,多位山寨食品的攤販含糊地表示,這些貨都是從這些京郊和北京周邊的批發市場進的,更多的信息則不願多說。
探訪
批發市場 山寨正品混著賣 價格相差約三倍
北青報記者隨後來到平谷的一處副食批發市場,在幾家店鋪中看到了「潛伏」著的山寨食品。
「這個比『士力架』便宜不少。」當記者向一家店鋪的店主詢問是否有便宜的巧克力時,店主拿出了擺在貨架一角的一袋零食,其包裝與美國瑪氏食品公司生產的「士力架」巧克力棒相似,而產品名稱則與之前張小姐買到的「給力架」不同,叫「力力架」。
該店主表示,350克一包的「力力架」為15元錢,而「士力架」一條70克,一般售價為4.5元。「士力架」比「力力架」貴1.5倍。
而在新發地批發市場,北青報記者探訪的近10家小食品批發商家的攤位內,均有山寨食品擺在貨架上,其中的一些攤位只賣山寨食品,另一些攤位有同一種產品的多種山寨仿貨擺出,還有一些攤位從包裝上看是山寨品和正品混賣。
在這些產品中,被仿得最多的就是「士力架」和「奧利奧」。「士力架」的山寨品有「給力架」等,其中的「給力架」與張小姐此前購買到的食品包裝一致。而「奧利奧」的名稱則有「粵利奧」、「奧達奧」等多種。
這些山寨食品比正品的價格要便宜數倍。以「奧利奧」為例,在新發地批發市場中,「奧利奧」的包裝為一袋130克,一箱共24袋起賣,價格為每箱120元;「粵利奧」220克一袋,價格是2.3元一袋。折合成「克」的話,山寨品比正品要便宜4倍左右。
此外,由於包裝和正品相仿,即使是山寨品的賣家也需要辨認一下才能分辨出到底哪款是正牌。包裝顯示,這些山寨食品來自全國各地。北青報記者發現,在這些包裝標明的廠家地址中,尤其以山東臨沂市沂水縣和福建省寧德市為最多。
在山寨食品的包裝上,食品生產廠家的地址大多表述含糊,有的只寫著在縣城附近、在某路中段等。有些包裝乾脆使用與包裝紙同一顏色的字來列印,不是特意湊近包裝去尋找,根本看不到上面有字。
張小姐此前買到的「給力架」的生產廠家是「山東豪爾食品有限公司」,標明地址在山東臨沂市沂水縣城東南3公裡。
此外,在「給力架」的包裝上印有「巧福記」字樣。根據其包裝以及廠家網站上的信息,「巧福記」系列產品是由香港巧福記集團公司授權的。除了「給力架」以外,該公司網站上還貼出了同為「巧福記」系列的「多吃點」和「香脆莎」威化餅乾,包裝與市面上賣的「好吃點」餅乾以及雀巢公司的「脆脆鯊」威化餅乾相似。
「給力架」的包裝上顯示,對該產品授權的「香港巧福記食品有限公司」地址為「香港九龍觀塘興業街14號永興大廈6樓C1D室」,而在網上,這個地址挺「出名」。
北青報記者搜索該地址後發現,「香港國際器樂家協會」、「香港菲瑞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主營傳感器的「漫斯迪科技有限公司」、「香港(卓曼)實業有限公司」等至少十餘家公司的地址也都是這裡,這些公司的業務五花八門,從建材、化妝品到投資和食品公司都有。
廠家 約好進廠又反悔 只跟老客戶談貨
在山東臨沂的沂水縣,北青報記者與生產「給力架」的廠家聯繫人許先生取得了聯繫,並與他約在了沂水長途汽車站見面。見面時,許先生只是帶著一盒食品樣品趕到汽車站,並表示自己跟公司裡的老闆商量了一下,不帶「生客」進廠。
「我們公司註冊的是『豪爾』,但實際上有兩個品牌,一個是『豪爾』,一個是『巧福記』。」許先生介紹,「巧福記」是自己公司生產的一個產品系列。
他說,目前公司在北京的客戶是位於新發地批發市場的商家,做的產品主要就是公司的「巧福記」系列。當北青報記者詢問是「給力架」嗎,他聽到名字後笑了,說這的確是自己公司的巧福記產品線的一個產品。
他強調,產品的質量絕對能保證,之所以不帶「生客」進廠,主要是因為自己在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已經有了老客戶,所以暫時不跟新客戶談生意,但可以保持聯繫。
隨後,北青報記者又聯繫了生產「小白兔」奶糖的臨沂客客食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的工作人員在電話中反覆確認客戶的來歷,詢問是在北京的哪一帶賣貨,平時住在北京的什麼地方,為什麼來進貨。最終,該工作人員與記者約在廠內見面。但當記者即將趕到廠家時,工作人員又拒絕了記者進廠的要求,表示如果是北京的客戶可以去找自己河北廊坊的一個老客戶進貨,還是不必進廠了。
食品製造村熟人牽線才能進廠 村裡人警惕性高
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顯示,在沂水縣縣城內長安北路附近,有至少六七家食品廠。不過,北青報記者在當地的市場和小賣部中看到,擺在貨架上的食品很少有當地自己生產的。
在長安北路附近村莊走訪時,北青報記者聽到一間房屋內有機器轟鳴的聲音,空氣中有食品的香味。當北青報記者剛要靠近大門時,街邊多個院子裡都有人出來查看情況。於是北青報記者只得找個理由離開。
柱子(化名)是沂水本地人,平時的工作是計程車司機。他說,本地人如果辦個喜事送喜糖喜餅時,出於成本考慮才會選本地食品廠的產品,「這東西便宜」。
他介紹,沂水當地的食品廠非常多,是當地的一大產業,具體數目連本地人也不一定能說得清。這些廠子主要生產的是餅乾、威化餅、沙琪瑪和糖果等零食小食品。一些小型的餅乾廠和糖果廠甚至沒有牌子。
在柱子看來,自己家鄉的食品廠的一大優勢是價格便宜,全國各地的批發商經常來他們這的廠子談貨, 「大品牌的太貴了,隨便一包好幾十元,我們這廠子裡的就很便宜,誰都能買。」
他說,一些廠子只接受熟人介紹的客戶,所以直接找上門是不行的。
聽說北青報記者是從北京來進貨的,他隨即撥通了一個廠家的電話。一聽說有客戶要來廠,對方第一句話是「從哪來的,是什麼人?」柱子說了情況後,記者被帶進西朱家莊村附近一個有藍色鐵門的院子,院門外沒有任何廠家名稱等標識。
院內,一輛大貨車正在從一間倉庫內裝貨。柱子又打了幾個電話後,工廠的老闆出來與記者見面。老闆領北青報記者進入了生產車間,「車間正在收拾,『3·15』了嘛。」老闆稱。
進入敞著門的車間後,三名戴著塑料帽、圍裙和手套的女工正在操作機器生產著膨化食品,她們並未佩戴口罩,地面上覆著一層膨化食品的碎渣。而在車間的另一頭,一臺機器正在生產著寫有「有條魚兒」的包裝紙,樣式和名字都跟市面上熱賣的「好多魚」膨化食品相似。
老闆將裝袋的成品展示給北青報記者,裡面的膨化食品也像「好多魚」一樣做成一條條魚的形狀。在他的帶領下,北青報記者又看到該廠生產的跟「旺旺小小酥」包裝和食品形狀相似的「和旺小酥仔」、「薯願」薯片的「孿生兄弟」「小薯」薯片以及「魔法士」乾脆麵的山寨版「大魔法」乾脆麵。
「現在模仿的可快了。」老闆笑著說,這類仿品比較好賣,所以自己也在做。一般7斤食品只需要30元,比正品便宜很多。
此後,北青報記者又通過廠家老闆和村內飯館的老闆等人引薦,聯繫了數家當地的食品廠,山寨小食品在其中不時能見到,而這些廠家的大門口都沒有掛廠名牌子。其中一個廠家的辦公室中的訂單記錄顯示多位北京客戶已付款訂貨。
那麼,這些食品的質量如何呢?北青報記者看到,在山東省食品藥品監察局和QS查詢網等網站上,這些食品的生產廠家的確被列入了食品衛生許可證認證企業名單中,且有有效的QS編號。QS編號即「食品安全許可」編號,帶有QS標誌的產品意味著其生產銷售經過了國家的批准。
「我們的東西吃了放心就行了,哪樣好賣就做哪種唄。」當被問及是否涉及侵權時,取得了QS認證的企業老闆表示,只要食品能吃,做成什麼樣的包裝又有什麼關係,相比另起爐灶重新做一個品牌,仿照市面上已經熱賣的食品更好賣。
聲音
山寨食品涉嫌侵權或不正當競爭
中央財經大學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心主任高秦偉對北青報記者表示,首先,食品需要帶有QS認證標誌和編號才能銷售。其次,就算食品合格了,這種從名稱到包裝都仿照其他大品牌的行為,也涉嫌侵權。
北京市三中院民五庭法官蔣利瑋說,山寨商品是典型的侵犯他人商標權的商品。根據現行《商標法》第52條規定:未經商標註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的、或者銷售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均屬於侵犯商標權的行為,依法應當承擔停止銷售、賠償註冊商標專用權人經濟損失的民事責任。在判斷是否構成侵犯商標權的過程中,應當考慮使用的商標是否近似,商品是否類似等因素。
他說,從《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角度,山寨商品還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應當向消費者承擔民事責任。
此外,北京盛峰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於國富認為,我國廠商的維權意識不夠也是山寨商品橫行的原因之一。作為被侵權的廠商,他們是最大的受害者,應該為自己維權。
「管理不到位也是個問題。」他表示,工商局有管理市場的職能,但是目前的商品種類非常多,政府相關部門雖然有執法權,卻往往因為人手不夠等原因,導致這種山寨食品泛濫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