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科技研學 | 走進深藍 海洋強國教育

2021-02-21 青島海諾學校

世界發展史就是一部海洋的拓疆史。不管是明朝的鄭和六下西洋,還是麥哲倫的首次環球航行,都在人類實現自我認知和進步的歷程中,做出了閃耀的貢獻。在這個過程中,航海作為主要的手段,凝聚了人類的知識、思想和科技水平,是對人類科技、意志力、體力、智慧和團隊精神的綜合考驗。

航海知識和文化,是每一個現代人,尤其是帆船之都青島人,所必備的一項素質。青島海諾學校301班航海科技研學之旅,在青島市航海展覽館展開,同學們在這裡領悟航海文化、傾聽航海歷史、感受航海科技,接受了一次知識、文化和思想的洗禮。

 傾聽航海歷史 海洋知識

青島航海展覽館,是中國僅存的一處百年海岸電台歷史建築。木質的房梁、細長的天線、德式牛舌瓦、各種鏽跡斑斑的航海用品,都見證了青島的歷史、青島航海的發展史。

 

走進展覽館,同學們被600多件各式的航海展品所吸引,有能潛下水的照明燈、羅盤等等,一件件安靜擺放的展品在燈光下熠熠生輝。

克利伯環球帆船賽2017-18賽季青島號大使船員——孫玉鵬老師,講述了這些展品的故事,帶著同學們感受這平靜展品下蘊藏著的驚濤駭浪的過往。

 普及帆船知識 帆船比賽精神

 

通過進一步的講解,同學們了解了航海日的由來、帆船的結構和製作,以及帆船賽事的等級和與我們青島最密切的業餘頂級環球航海賽事:克利伯環球帆船賽。

在講解帆船知識的同時,孫老師還和同學們分享了在帆船上的生活和趣事,每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都讓同學們了解到帆船比賽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作為一個青島人,除了2200年前徐福東渡日本、2008年奧帆賽,你還不能不知道郭川。他是第一位完成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的亞洲人,首次完成了「單人不間斷帆船環球航行」的壯舉。

同學們聽到這裡,胸中充滿了強烈的自豪感,無一不為作為青島人而感到驕傲。通過孫老師對帆船知識、故事、人物的系列講解,同學們領悟了帆船比賽的精神:堅持不懈、勇往直前。

 

 感受航海科技 航模製作與試航

飽餐一頓航海知識之後,同學們開始打造自己的快艇。

船身、桅杆、方向舵、動力系統,剛才的知識從紙面來到了現實,一雙雙靈巧的小手通過裁剪、拼接、粘貼,把它們組裝成了帥氣的小艇,並駕駛著它在水裡暢遊,親自感受了一把當船長的成就感。

>>>同學們自己做的電動航模下水試航

通過這次航海感悟之旅,每個同學的心中都種下了一棵「逐夢海洋」的種子,我們相信,不遠的將來,會看到更多的中國航海人出現在世界的舞臺上,為新時期中華民族的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END-

組織策劃者 龍喆/王博涵/董佳凝媽媽

「讓每一位孩子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建的關鍵期,收穫更多真、善、美的體驗。讓每一位教師在實現自身專業化發展的過程中收穫到職業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希望進入海諾的學生和老師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和幸福!
你若喜歡,為海諾點個在看哦 

相關焦點

  • 青島銀海國際遊艇俱樂部被授予國家級航海科普教育基地
    在原有「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海洋意識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測繪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教育部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的基礎上,再添一個國家級基地稱號。銀海國際遊艇俱樂部充分發揮世界一流的遊艇帆船碼頭泊位設施和陸岸完善的配套服務優勢,憑藉奧帆賽訓練基地獨具的專業硬軟體,秉承「傳承奧運精神,傳播普及航海文化、為海洋強國努力作為」的企業發展理念,努力在航海運動開展和航海文化科普工作中創新耕耘,結出累累碩果。
  • 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次海洋研學工作研討會在...
    12月5日,中國海洋學會研學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次海洋研學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就海洋研學的機遇與挑戰、探索與實踐進行了交流。 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中國海洋學會理事長陳連增介紹,中國海洋學會是我國海洋科技領域的全國性一級協會,是我國海洋科普的重要力量。2019年3月,學會第八屆四次理事會議決定,設立海洋研學工作委員會。他寄語海洋研學工作者,要有安全意識、創新意識,讓沿海的同學們到內陸去,內陸的同學們到海邊來,形成內陸沿海的循環,進一步提升全民海洋意識。
  • 航海學院舉行「海洋工程概論(2020)課程暨海洋科技雲端論壇」系列...
    西工大新聞網5月27日電(閆海震 鞏廣宇)5月19日,由楊坤德副院長邀請的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陳鷹,在線上為航海學院的師生講授「海洋工程概論(2020)課程暨海洋科技雲端論壇陳鷹教授從地理和歷史、本人所見所聞以及疫情對全球格局的影響等三個方面,講述了發展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性,讓同學和老師們感受到了學好知識、做好工作發展海洋的緊迫性。
  • 江西革命老區的孩子在青開啟探秘海洋科學研學之旅
    ;ldquo;弘揚李四光精神 探索海洋奧秘”地質調查科普暨“圓夢蒲公英—走進科學世界”暑期主題研學實踐教育活動在青島舉行。
  • 中國航海博物館喜獲2019年度中國鄭和航海風雲榜航海風雲人物...
    近日,中國航海博物館喜獲2019年度中國鄭和航海風雲榜航海風雲人物——領航人物獎。中國鄭和航海風雲榜推選活動是由海事服務網CNSS組織開展的航海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開辦四年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每年都會在全國發掘一批開放進取、勇於創新、服務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典型和榜樣。本次設置含10條風雲事件和30位風雲人物兩大類4個榜項榮譽。
  • 世界海洋日,我們的目標是海洋強國!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揚波大海 走向深藍」,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物種多樣性,是世界各國的目標。走向海洋、經略海洋、維護海權,對新時期我國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具有重要意義。
  • 建設海洋強國 助力復興偉業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資源的寶庫、交通的命脈、戰略的要地,一個國家的興盛與海洋事業密不可分。世界強國,必然是海洋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然要建成海洋強國。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報告都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戰略任務。
  • 第三批李滄區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揭牌
    (記者 韓彤彤)12月10日,李滄區教體局在青島·海底隧道博物館舉行了第三批李滄區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活動現場,青島市李滄區實驗小學文正校區的學生代表向第三批李滄區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發邀請。
  • 莒縣四小海洋科普研學活動走進海洋公園 探索海洋奧秘
    半島網日照消息  12月1日,莒縣第四實驗小學2015級3班揚帆中隊一場別開生面的「海洋科普研學活動「在日照海洋公園拉開了序幕。這次研學活動的主題是「走進海洋公園 探索海洋奧秘」。為了提高學生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保證研學效果,班級輔導師將參加本次活動的學員分別劃為虎鯨、大白鯊、企鵝、鯊魚、海豚5個隊,每隊都推選出了隊長,培養和增強了孩子們的團隊意識和集體責任心。
  • 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海洋科技
    海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他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蓋牽涉的領域眾多,需要把氣候、環境、資源等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把近海和遠洋深海統籌起來考慮。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普協會:用網絡助推「海洋強國夢」
    海洋科普視頻課走進貴州煎茶中學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普協會成立於1988年,以「宣揚海洋,保護海洋」為宗旨,長期致力於海洋科普宣傳和海洋文化建設。2019年8月,協會錄製了5部面向中小學生的海洋科普網絡課程,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將課程帶進了西藏、貴州、雲南等支教地課堂,通過網絡把海洋知識送進了雲貴山區和雪域高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落腳於全國中小學延期返校的現實情況,協會發起了「海洋特別行動之海洋科普視頻共享課」活動,與山東、河南、安徽等多省市中小學取得聯繫,將海洋科普網絡課程投放至各學校的線上課程平臺,讓孩子們足不出戶也能認識海洋
  • 人民日報:增強全民海洋意識 提升海洋強國軟實力
    發端中國、連接東西方的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把燦爛的中華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鄭和七下西洋,開創了人類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媽祖海洋文化在千年航海通商史中不斷傳承升華,成為連接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精神紐帶……   遺憾的是,歷史上我國農耕文明繁榮,卻掩蓋不了國家和民眾海洋意識的薄弱,長期以來,僅只是從「興漁鹽之利、仗舟楫之便」的視角來看待海洋,重陸輕海,缺乏從戰略高度認識海洋,致使中華民族錯失了兩次海洋意識覺醒
  • 崛起中的深藍卓越教育科技集團
    近年來,成都川科外國語學校,在成都深藍卓越教育科技集團領導下,以黑馬之姿,異軍突起。 該校今年高三補習班取得100%本科率、82%重本率的佳績。小學部、初中部、高中非畢業年級在郫都區期末統考中,取得優異成績。初中部、小學部參加央視少兒春晚所有節目都獲得金獎。
  • 走向深藍|楊坤德教授講授海洋科學調查與研究
    西工大新聞網12月11日電(侯思宇 秦丹 楊梓寬)12月6日10:30,海洋工程類「走向深藍」新生研討課第十一講在長安校區教學西樓D座102教室如期舉行。楊坤德教授為同學們講授了海洋科學調查與研究,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海洋科學調查的目的、區域、內容、保障與方案等五個方面。
  • 深藍之星——2018春季研學特輯
    2018年4月的深藍之星推出研學旅行特輯——研學之星,讓我們一起見證同學們的成長。深藍四期  李亦璞李亦璞同學在研學旅行期間擔任團隊副隊長、「會計」 以及整個團隊的安全工作。認真負責,提前換好零錢,主動幫助老師管理團隊秩序。
  • 科技對高等航海教育的推動
    技術學堂培養各類實用型人才,這種由封閉到開放、由務虛到務實 教育目標的轉變,反映了近代中國新形勢下的新的社會需求,也反映了西方現代科技的引進對中國傳統教育的巨大衝擊。福州船政學堂通過引入西方先進技術與理念,使中國航海教育走向近代化、制度化、科學化,也推動西方數理科學走進當時仍以四書五經為主要學習內容的中國人的世界。這些技術與理念像泉水哺育中國航海教育開化結果。
  •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服務造船強國與海洋強國戰略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船舶主機和軸系安裝」國賽賽場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李丹 通訊員 許文秀 陳欣)為適應建設世界造船強國與海洋強國的新要求,聚焦「軍民融合」國家戰略實施,積極助推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 向思源:海洋研學是對生命的認知
    中國網8月23日訊2018「心所向·行致遠」國際研學旅行論壇於8月23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論壇上,多位行業大咖紛紛發表主題演講,共話研學旅行發展,共同推進國際研學向規範化、體系化、合作化道路上邁進。全國海洋知識夏令營項目負責人、海洋研學實踐探索活動第一人向思源,發表了《研學旅行應有的精神氣質:以海洋主題研學為例》主題演講。
  • 走進深海——「科學」號海洋科考船
    為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在科學普及和提高公眾尤其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方面的重要作用,促進高中與高校合作育人,為培養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服務,促使高校科學營活動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保持活力、迭代升級,2020年,中國科協、教育部以「雲上科學營活動」的形式組織開展青少年高校科學營活動
  • 大連海事大學參加首屆青少年航海教育論壇
    中國航海學會理事長、交通運輸部原副部長何建中在論壇開幕致辭中指出,海運在各國國民經濟發展中都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引導更多的年輕人熱愛海洋、熱愛我國的航海事業。目前我國青少年航海教育雖取得積極進展,但總體來看還處於起步較晚、範圍不寬、深度不夠的狀況,需要積極推動將青少年航海科普教育納入中小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