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有哪些特點?4位專家為你解讀

2020-09-03 寧夏教育資訊

2020年高考語文科考試結束後,試題、特別是作文試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許多專家、學者也從自己的學科領域和專業角度發表了獨特的見解,對試題予以充分肯定。

1

穩中有進、立德樹人、專業定位

謝維和

(高考內容改革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原副校長、教授)

今年的高考語文比較成功,達到了預期目的。試卷主要有三個特點。

第一,體現「穩中有進」的改革總基調。「穩」的是改革方向、社會預期;「進」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試卷體現了高考評價體系「一核四層四翼」的要求,二是試題內容、結構等達到較好專業水準,三是難度把握較好。

第二,立德樹人的方向得到比較充分的彰顯。試題的內容、形式和類型都反映了立德樹人的要求。

第三,較好體現了高考的專業定位和教育規律。一是試題設計和要求達到服務選才和引導教學的目標;二是在考查知識廣度與深度的基礎上,實現對關鍵能力的考查;三是體現了教育應該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認識和自我認同的本質目的。

2

回應新課標,推動新課程

——迎接語文新高考

王寧

(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2020年新高考,今天拉開帷幕,第一科照例是語文,說真的,感慨很多。這次的考題不負眾望,做得很好,在實現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前提下,更好地回應了新課標,推動了語文教學改革。

我印象深刻的有三點。第一,五份考題,在內容、題材的選擇上,沒有任何生僻和冷僻的人和事。都在高中生親歷、目睹、所思、所為和應知的情境中,這就體現了最大的公平。每個考生都可以亮出自己的真本事。學得好、素養高的孩子真能得高分。

第二,今年的考題,充分體現語文課程的特質,進一步加強了對思維能力的考查。過去有一段時間,語文課過於文學化,理性因素不足,習慣於想當然,對所以然不關注,對因何如此的思辨更是有所忽略。這次的考題,特別是選擇題裡暗含的推理、概括、辨析等理性思維要素,精準度很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必須有思維能力支撐,而思維能力反映的是語文綜合素養中很關鍵的能力。新課標把在語文學習中體現的思維類型分為形象(直覺)思維、實證性思維和思辨性思維,前兩種思維都要思辨思維來調節。這一點,今年的考題也很突出。

第三,語言文字應用題突出了「用」。語言文字應用是語文考題中比較難出的,容易產生不講運用、只說知識的偏頗,在題型的繁簡把握上也容易失度。今年的語言文字應用題,一是簡繁比較適中,二是突出了「用」字。以這一點看全局,新高考回應新課標是有明顯成效的。

看到今年高考語文試題的改革,作為一種評價精神的把握和評價方法的示範,新高考對新課程的推進,一定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今年高考語文命題

經受了三個考驗

張志勇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今年的高考語文試題命制有不少亮點,經受了三個方面的考驗。

一是經受了透過時代主題考核立德樹人的考驗。一代人有一代人成長的時代背景,一代人有一代人獨特的使命和擔當。這一屆高中生經歷了抗擊疫情的人民戰、阻擊戰、總體戰,這是他們人生當中的一場特殊的經歷,必然會在他們的心靈上、精神上刻下難以磨滅的印跡。新高考I卷作文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題切入時代主題,讓高中生回到這場全面抗疫戰爭中去,與這場戰爭中發生的重大事件、英雄人物和具體生活相關聯,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參與全民抗疫的切身體驗,在中外抗疫對比中,發現我國的制度優勢、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引發當代青年思考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二是經受了科學檢驗高考綜合改革成果的考驗。今年是第二批試點省份高考綜合改革政策落地的第一年。命題在保持相對穩定的同時更加重視能力素養導向,試題在保持難度相對穩定的同時更加重視關鍵能力和必備知識的考核,材料選取在保持多元開放的同時更加重視具有時代意味的語文生活情境的引入,實現了新老高考的平穩對接,確保高考綜合改革的順利實施。

三是經受了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落地的考驗。今年的語文命題注重對接語文課程標準,加強教考銜接,與課程改革同向同行,發揮了助推高中育人方式變革的積極作用。

4

高考語文具有四大特點

陳志文

(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

穩字當頭,難度略降。老高考試卷結構、考查內容到題型題量都沒有變化,新高考試卷完全對標適應性測試。材料選擇上強調是熟悉的,作文注意開放性與寫的空間,觀點不做過度限定,讓所有考生有話可說。

第二,更強調對學習能力的考核。對比一下近十年的變化非常明顯。高考語文考查能力的背後需要很好的邏輯支撐。過去中小學教育中缺乏邏輯訓練。現在考試和課標都加強了。

第三,新高考語文有了新變化。老高考現代文閱讀板塊分為論述類、文學類、實用類三類,新高考調整為現代文閱讀I(信息類閱讀)和現代文閱讀II(文學類閱讀)。這些變化很早就通過適應性測試的方式告知中學與考生。

第四,高考作文豐富多彩。題目或者緊扣時代重大命題,重大事件,如新高考全國I卷作文「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疫情切入非常巧妙,接地氣,也是一次成功的全國抗疫再學習再教育;或者強調思辨能力,如全國I 卷的「歷史人物評說」,全國III卷的「自畫像」,既留下很大空間,又充滿思辨色彩。

第五,與高考相關,有一個敏感的問題,我想談一下。我希望家長、考生注意調整心態,不必過分焦慮。一是實際的錄取依據的不是絕對分數,而是分數順序。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基本上還是一致的,學生的排位並沒有因為疫情變化而發生變化,不要因為自己發揮的好壞而焦慮。二是不必過度擔心升學的問題。2019年我們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考不上大學」已經變成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三是高考並不決定人生的成敗。今天中國社會流動升遷的道路越來越寬廣,條條大路通羅馬,和精英教育時代不同。

相關焦點

  • 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有哪些特點?專家為你解讀
    人民網北京7月8日電(孫競)2020年高考語文科考試結束後,試題、特別是作文試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許多專家、學者也從自己的學科領域和專業角度發表了獨特的見解,對試題予以充分肯定。
  • 專家點評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
    高考內容改革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  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有3個特點:  第一,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試題質量穩中有進。王寧(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國際上越來越重視語言文字的作用。語言文字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體現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手段。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有以下3個特點:  第一,體現立德樹人。試題直面社會重大事件,引導學生樹立全局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  第二,突出考查思維能力。
  •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透露哪些語文教育未來趨勢?
    新華社北京7月7日消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題思路透露了未來高考的哪些趨勢?「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多位權威教育專家。
  • 2020年高考重點考了啥?——專家評析2020年高考試題特點與趨勢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 題:2020年高考重點考了啥?——專家評析2020年高考試題特點與趨勢新華社記者胡浩、趙琬微、謝櫻8日下午,2020年全國高考在大部分省份落下帷幕。今年高考重點考什麼?命題有哪些特點?反映出何種趨勢?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和一線教師。
  • 教育部命題專家解讀:今年高考語文數學試題傳遞出哪些信號?
    2019年高考語文和數學試題體現了哪些新理念、新特點?重點考查考生哪些能力?給老師們未來的教學帶來怎樣的啟發?圍繞這些問題,中國教育報記者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一線教師等進行解讀。語文試題:挖掘德育內涵 體現全面育人2019年高考語文科除了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套外,還有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分省份自主命制5套。8套試卷,釋放出哪些教改信號?
  •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析2020年高考語文、數學試題 | 高考季
    原創 中國教育報記者 中國教育新聞網把握時代精神 考查語文素養——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學者、一線教師解析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7月7日,2020年高考拉開帷幕。
  • 2020年高考重點考了啥?——專家評析2020年高考試題特點與趨勢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 題:2020年高考重點考了啥?——專家評析2020年高考試題特點與趨勢  新華社記者胡浩、趙琬微、謝櫻  8日下午,2020年全國高考在大部分省份落下帷幕。今年高考重點考什麼?命題有哪些特點?反映出何種趨勢?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和一線教師。
  •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析2020年高考語文、數學試題
    7 月 7 日,2020 年高考拉開帷幕。在疫情、新高考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語文作為開考的首個科目,備受社會關注。今年的高考語文釋放出了哪些教改信號?圍繞社會關切問題,記者採訪了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學者、一線語文教師,從不同角度解析 2020 年高考語文試題。
  • 教育部命題組解讀:2020高考試題和2019高考試題有什麼區別?
    也就是說,2020年高考全國有可能會出現基於新教材和舊教材的多套全國卷。 但無論是基於新教材出題還是基於舊教材,每一套高考題的出題方向都有共同特徵可循。今天,為大家整理了2019年高考各科試題分析,對比2020年高考考點,題型哪些地方不一樣,究竟會怎麼考。
  • 專家解讀福建高考語文試題 緊扣"立德樹人"的宗旨
    原標題:專家解讀福建高考語文試題 緊扣"立德樹人"的宗旨 2017年普通高考語文試卷(全國Ⅰ卷)緊扣「立德樹人」的宗旨,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依據高校人才選拔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突出高考所擔負的核心價值觀建設的使命;強化關鍵能力和學科素養的考查,突出高考的選拔功能和教學引導作用;重視試題質量
  • 2020年語文高考五大亮點你都知道嗎?看權威專家如何解讀!
    2020年語文高考五大亮點你都知道嗎?看權威專家解讀!昨天,全國超過一千萬考生走入高考考場,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非常特殊,除了疫情的影響高考延期一個月之外,今年還有多個省份進入了新一輪的高考改革。據了解,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那麼,在疫情加改革雙重壓力下,今年的高考命題有哪些變化?難度如何?高考命題的變化對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將帶來哪些影響?
  • 轉發: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官方解讀
    一、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  2020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透露語文教育未來趨勢?附2020全國卷一...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一 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
  • 今年語文試卷命題有哪些特點趨勢?這些名師給出權威解讀
    三湘都市報7月8日訊( 記者 黃京)一套語文試卷,如何通過命題注重考查學生關鍵能力,有哪些命題特點和趨勢?今天,三湘都市報記者邀請長沙市長郡中學、周南梅溪湖中學的多位名師進行解讀。對語文根本的一次固守,向新高考「隔空召喚」【王衡保】長郡中學語文教研組長、2020屆高三語文備課組長雖然今年這套試卷是做為現行高考模式的最後一考,很難在形式上看出它有較大變化。
  •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題思路透露了未來高考的哪些趨勢?「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多位權威教育專家。
  • 2020高考語文試題官方解讀
    一、培根鑄魂,彰顯立德樹人導向  2020年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弘揚中國精神,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培養奮鬥精神、增長知識見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題思路透露了未來高考的哪些趨勢?「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多位權威教育專家。
  •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新在哪?給教學哪些啟示?教育專家、名師為您來解答!| 加油考生
    今年高考語文試卷有哪些新探索?又承擔了哪些獨特功能?來,一起聽聽專家和名師的解析,保證讓您受益匪淺!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王寧教授看來,今年的高考語文回答了新課標與新高考怎麼接軌的問題。「就2017年版高中語文新課標精神來講,考試不僅要考學生的所思所想、能思能想,還要考應思應想,要有價值引導。」
  • 期刊擷英 | 2020年全國卷Ⅰ高考作文試題解讀
    《教學考試》雜誌是公開發行的省級教育期刊,以服務高考改革,服務高中教學,研究高考命題規律為辦刊宗旨。2018年1月與中國知網達成合作之後,其影響力與日俱增。本刊全年面向全國一線優秀教師、教研人員、命題專家、高校師生徵稿,投稿不收版面費!!好平臺等你來,歡迎積極關注與投稿!
  • 教育部命題組解讀:2020高考和2019高考的區別在哪些方面
    距離2020年高考越來越近了,近期,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印發「新高考過渡期數學、語文考試範圍說明」,針對新高考各地使用課程方案設置的差異和教學內容範圍不同命制兩套考卷,並對考卷考試範圍做了具體說明。也就是說,2020年高考全國有可能會出現基於新教材和舊教材的多套全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