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透露哪些語文教育未來趨勢?

2020-12-13 西部網

新華社北京7月7日消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題思路透露了未來高考的哪些趨勢?「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多位權威教育專家。

多地命題涉疫情,人生感悟、歷史、國際關係、科技同為熱點

由於使用不同的試卷,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全國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猜對了開頭卻沒猜對結果」——人們發現,一方面,疫情確為多地高考作文的主題;但另一方面,命題的切入點卻大不相同。

記者梳理發現,11道作文題中有多道題目與疫情相關。疫情所引發的全社會對於個體與群體關係、全球化、人類命運共同體、職業情懷等各方面的思考,均體現在命題中。

「對於疫情的切入非常巧妙、接地氣,也是一次全國抗疫再學習、再教育。」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說。

如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選取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特定的視角提出寫作任務;天津卷的「中國面孔」,則聚焦疫情下的醫務工作者等人物;全國Ⅱ卷作文題「攜手世界,共創未來」,引導學生從相互支持、團結合作入手,思考人類的危機應對之道,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前瞻性。

相當一部分作文題目貼近生活、以小見大,引導學生感悟人生、發現自我。如全國Ⅲ卷的「如何為自己畫好像」,全國新高考Ⅱ卷的「帶你走近____」,北京卷的「一條信息」,上海卷的「轉折」等。

近年來中學教育對於歷史和古典文學的重視,充分體現在高考作文中。高考語文命題組專家表示,全國Ⅰ卷作文題「歷史人物評說」,材料有齊桓公、管仲、鮑叔君臣合作、共成霸業的歷史陳述,有後人對歷史人物的不同評價,讓學生感受歷史、品評人物、觀照現實、思考個人發展。

此外,北京卷涉及的北鬥衛星、江蘇卷的智能網際網路等主題涉及最新科技話題,彰顯了高考命題的前沿性。

考查重點:社會關切、思辨能力、實際應用

高考語文命題組專家表示,今年的高考作文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

「試卷體現了時代性,把握了時代脈搏。」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志勇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是中國精神的參與者、見證者,幾套試卷都很好地反映了這一特點。

專家指出,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與重大社會生活事件做到了有機融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表示,考生寫作成功的關鍵,在於關心社會時政,充分了解、積極思考個人在集體、社會、國家、世界發展中的責任和使命。

對思辨能力與批判性思維的考查,也體現在今年作文命題中。太原成成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林林表示,今年的試題加強了對批判、辯證思維的考查。比如,全國Ⅲ卷作文「如何為自己畫好像」,通過設置充分的思辨空間,由淺入深考查了學生對這兩項能力的綜合運用。考生首先要挖掘材料的邏輯關係,其次要提煉出其中的辯證關係,最後再將理論與實踐統一起來。

陳志文表示,今年不少題目考查內容不局限於材料事實本身,而是重在考查思維方式。如全國Ⅰ卷的「歷史人物評說」,「面對後人對歷史人物的不同評價設置議題,要求考生參照現實,以聯繫、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思考問題。」

此外,對實用文體掌握能力的考查,也是今年作文命題的新特點之一。全國Ⅰ卷要求作文為發言稿、全國Ⅱ卷的要求是演講稿形式、全國Ⅲ卷規定體裁為書信、全國新高考Ⅱ卷規定寫主持詞。

張頤武說:「對文體提出不同限定,實際是對考生的實際運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他表示,一名優秀的高中生應適應各種文體要求,這也是為之後的論文和公文寫作打基礎。

透露哪些語文教育未來趨勢?

多位教育專家表示,觀察近年考題,能看出語文教育的一些重要趨勢:

——時代與家國的關切。梳理近年來的高考作文題不難發現,家國情懷的主題頻頻出現。

如2017年全國Ⅰ卷作文題「中國關鍵詞」中囊括了「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北京卷第二題是「共和國,我為你拍照」;2018年的全國Ⅰ卷以「世紀寶寶中國夢」為主題;以及2019年全國Ⅱ卷的「青春接棒,強國有我」,天津卷的「愛國情懷」等。

陳志文說,近年來,高考作文命題更加關注時事和社會重大事件。以往的「兩耳不聞窗外事」已行不通,考生不能與社會脫節,需要充分了解世界。山西太原第五中學語文老師趙旭說,青年學子們需要更多站在時代的「C位」上思考問題,肩負起社會責任,在時代的奔湧中「乘風破浪」。

——經典與文化的傳承。

2017年高考作文中有三道題和書有關:浙江卷作文題「人要讀三本大書」、天津卷「重讀長輩這部書」和山東卷的「24小時書店」。2019年北京卷「中華文明的韌性」、上海卷「中國味」則凸顯中國元素,引導考生深入領悟中華文明「韌」的精神內核,加深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強化文化自信。

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特級教師許紅明說,作文題越來越多考量經典與文化,這要求學生多讀書、勤思考、了解歷史,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增強文化自信,也體現了以文化人、育人的要求。

——思維與視野的延展。

專家認為,作文命題的內容更豐富、視野更開闊,把形式教育和實質教育結合起來,體現了教育的本質。「教育不僅僅是認識社會、世界,更重要的是認識自己。」清華大學教授謝維和說。

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高三語文備考組組長蓋英俊說,人們對很多問題的看法不再固守同一角度,也沒有不變的結論,因此備考也要更多引導學生,不能先入為主、囿於成見,而要針對具體的人和事深度思考。

成都市樹德中學高級教師袁學民說,高考作文將語文素養和批判性思維等結合起來,讓學生將個人體驗和情境深度結合,從外顯的看,到內在的思,很好地將綜合素養和思辨態度相結合,充滿了「生氣」。

趙旭也表示,作文沒有萬能模板,只有萬能思維。作文寫作要「穩中取新」,學生需打破定式思維,擴展心胸視野。讀書如銷銅,作文如鑄器。「前寫作」做足功課,寫作自然會水到渠成。

(原題為《(新華視點)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透露語文教育未來趨勢?附2020全國卷一...
    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一 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
  • 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題: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
  • 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題: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專家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題思路透露了未來高考的哪些趨勢?
  • 凸顯時代主題 考查思維能力——教育專家解讀2018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題:凸顯時代主題 考查思維能力——教育專家解讀2018年高考作文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世紀寶寶中國夢、改革開放三部曲、新時代新青年、綠水青山圖……首批「00後」迎來高考之際,歷來就是高考中綜合性最強、影響面最大的高考作文備受關注。
  • 11道作文題裡藏了什麼文章?聽聽專家怎麼解讀2020年高考作文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題思路透露了未來高考的哪些趨勢?「新華視點」記者採訪了多位權威教育專家。
  • 2020年高考重點考了啥?——專家評析2020年高考試題特點與趨勢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 題:2020年高考重點考了啥?——專家評析2020年高考試題特點與趨勢新華社記者胡浩、趙琬微、謝櫻8日下午,2020年全國高考在大部分省份落下帷幕。今年高考重點考什麼?命題有哪些特點?反映出何種趨勢?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和一線教師。
  • 專家解讀2019年高考作文:突出家國情懷,考查綜合素養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題:突出家國情懷,考查綜合素養——專家解讀2019年高考作文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自主命題5套。這些作文題的出題思路是什麼?重點考查考生哪些能力?
  • 突出家國情懷,考查綜合素養——專家解讀2019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北京6月7日電 題:突出家國情懷,考查綜合素養——專家解讀2019年高考作文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舒靜、胡浩、鄭天虹、傑文津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自主命題
  • 2020年高考作文分析及未來趨勢
    今年由於使用不同的試卷,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全國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今年高考作文命題有何特點?未來作文命題走向如何?中華讀書報特地採訪了多位權威教育專家,聽聽他們怎麼說。
  • 教育風向標:從2020年高考作文看口語傳播教育
    2020年的高考來之不易,在經歷了疫情的洗禮後,又迎面襲來了洪水澇災。奔赴考場的莘莘學子們的背影仿佛都透露著「我好難」的辛酸色彩。但語文考試結束後,大家才發現,作文題才是最難的。這幾天,2020年高考作文題目在網絡上持續被刷屏,首頁的網友們仿佛又回到了被高考作文支配的考場上,瑟瑟發抖卻又津津樂道。
  • 2020年高考作文:11道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7日,1071萬名學生迎來一次特殊的高考。歷來備受矚目的高考作文題目,是否真的如考前社會普遍猜測的以疫情為主題?重點考查考生的哪些能力?命題思路透露了未來高考的哪些趨勢?記者採訪了多位權威教育專家。
  • 專家點評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
    高考內容改革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清華大學教授)  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有3個特點:  第一,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試題質量穩中有進。語文試題與語文新課標對接,通過情景性的試題,切入對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能夠對高中語文課程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起到引領作用。陳志文(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  對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有3點感受:  第一,對標2019年,試題考查的知識點、題型都沒有變化,選取的材料考生都比較熟悉。
  • 2020年高考重點考了啥?——專家評析2020年高考試題特點與趨勢
    新華社北京7月8日電 題:2020年高考重點考了啥?——專家評析2020年高考試題特點與趨勢  新華社記者胡浩、趙琬微、謝櫻  8日下午,2020年全國高考在大部分省份落下帷幕。今年高考重點考什麼?命題有哪些特點?反映出何種趨勢?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有關專家和一線教師。
  • 解讀各地高考作文:強調時代精神 剖析社會生活
    新華社解讀2019年高考作文 )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共有8套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題3套,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自主命題5套。這些作文題的出題思路是什麼?重點考查考生哪些能力?透視未來中學語文教育哪些趨勢?「新華視點」記者採訪多位教育專家進行解讀。
  • 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有哪些特點?專家為你解讀
    人民網北京7月8日電(孫競)2020年高考語文科考試結束後,試題、特別是作文試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許多專家、學者也從自己的學科領域和專業角度發表了獨特的見解,對試題予以充分肯定。
  • 2020年山東高考語文科目作文解讀——柳少麗
    2020年山東高考語文科目作文解讀柳少麗2020年山東高考語文科目使用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目為: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今年的高考作文提供了三段材料作為引發寫作的情境,這三段材料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個共同的社會事件之下,從三個側面例舉了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相關的社會現象,考生既要明確三段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又要弄清各自的角度,在此基礎之上,選準角度,確定立意,進行寫作。考生的思考與寫作不可脫離這一語境,否則即為偏題。2、寫作任務的限制。
  • 2020高考語文作文透露以下重要信息,你get到了嗎?
    2020年高考語文作文已經公布。那麼,今年的高考作文在「大語文時代」背景下又透露了那些重要信息呢?請看摩西老師帶給大家的簡析。以文言文、古詩詞、歷史為基礎的國學大語文修養很重要。2020高考作文在作文材料上都無不體現出文言,詩詞,歷史的重要性。
  • 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有哪些特點?4位專家為你解讀
    2020年高考語文科考試結束後,試題、特別是作文試題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許多專家、學者也從自己的學科領域和專業角度發表了獨特的見解,對試題予以充分肯定。)2020年新高考,今天拉開帷幕,第一科照例是語文,說真的,感慨很多。
  • 專家解讀:高考作文題裡到底藏了什麼文章?
    多地命題涉疫情,人生感悟、歷史、國際關係、科技同為熱點由於使用不同的試卷,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Ⅱ卷、全國Ⅲ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
  • 2020年語文高考五大亮點你都知道嗎?看權威專家如何解讀!
    2020年語文高考五大亮點你都知道嗎?看權威專家解讀!昨天,全國超過一千萬考生走入高考考場,與往年相比,今年的高考非常特殊,除了疫情的影響高考延期一個月之外,今年還有多個省份進入了新一輪的高考改革。據了解,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那麼,在疫情加改革雙重壓力下,今年的高考命題有哪些變化?難度如何?高考命題的變化對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將帶來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