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東高考語文科目作文解讀
柳少麗
2020年山東高考語文科目使用全國新高考Ⅰ卷,作文題目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斷採取防控措施,全國人民緊急行動。
人們居家隔離,取消出訪和聚會;娛樂、體育場所關閉;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學校開學有序推遲;公共服務場所設置安全「一米線」。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
城鄉社區幹部、志願者站崗值守,防疫消殺,送菜購藥,緩解燃眉之急;醫學專家實時在線,科學指導,增強抗疫信心;快遞員頂風冒雨,在城市鄉村奔波;司機夜以繼日,保障物資運輸;教師堅守崗位,網上傳道授業;新聞工作者深入一線,傳遞溫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繫。
請綜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作文命題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宗旨,培根鑄魂;把握時代精神,強化當代青少年的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加強對寫作能力和寫作思維的考查。這個作文命題,中規中矩,可謂「考生人人有話說,但要寫好也未必容易」,山東的這個作文命題,確屬情理之中。
命題方向
責任擔當:社會責任、國家認同
人文底蘊:人文情懷、人文積澱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勇於探究
健康生活:珍愛生命、健全人格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今年的高考作文提供了三段材料作為引發寫作的情境,這三段材料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個共同的社會事件之下,從三個側面例舉了中國抗疫行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和相關的社會現象,考生既要明確三段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繫,又要弄清各自的角度,在此基礎之上,選準角度,確定立意,進行寫作。考生的思考與寫作不可脫離這一語境,否則即為偏題。
2、寫作任務的限制。「請綜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為主題」,包含著寫作任務指令,意味著考生應緊扣材料內容寫,且要針對上述材料寫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而「疫情中的距離與聯繫」是作文的主題,不是命題;考生要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
3、價值判斷的限制。本材料體現的價值觀是:肯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讚美責任擔當,家國情懷。
開放性
1、聯想思考開放
2、立意角度自由。
3、文體選擇自由。
解題
作文在選材上,貼近考生的生活,是學生經歷和正在經歷的重大社會事件,在高三備考中都會有大量的素材儲備,並進行過多次類似題材的作文訓練,學生對此,熟悉且有過充分的思考和感悟。因此,寫作時「人人有話說」。作文題目,在厚植家國情懷的同時,體現了今年高考命題的總思路——「重點從鑄魂育人、落實改革、確保穩定3個方面來開展」。
與此同時,還體現了「加強對關鍵能力的考查」——對寫作思維的高要求。「防疫拉開了人們的距離」「抗疫密切了人們的聯繫」,「拉開距離」與「密切聯繫」表面上看,是頗具相反意義的兩個短語,卻在作文命題中和諧地統一在「抗擊疫情」這個全國性的社會大事件之中,二者對立又統一,這種相反相成,充分體現了分析論證中的辯證思維;「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家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斷採取防控措施;人民先國家之急,迅速響應國家號召,各行各業緊急行動,為國分憂解難,為國擔當奉獻。這種國與民的聯繫,相輔又相成,是分析論證中的又一思辨思維……對於考生來說,在寫作的過程中,要很好把地這些理性思維和國家認同、責任擔當的內容相結合,也非易事。所以,今年的作文,「要寫好也未必容易」。恐怕寫作的思維品質會成為評分的一個關鍵點。
柳少麗,中學高級教師。棲霞市勞動模範、教學能手,煙臺市「巾幗十傑」。
1993年,所承擔的「語文單元教學」實驗被評為山東省語文教學改革先進試驗點
1994年,煙臺市高中語文優質課一等獎
1996年,煙臺市「十百千萬工程」高中語文優秀論文一等獎
1997年,山東省高中語文優質課;棲霞市十大傑出青年,棲霞市教學能手,棲霞市優秀教師
1998年,棲霞市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1999年,棲霞市科技工作先進個人,棲霞市先進教研組長,獲棲霞市委市政府嘉獎
2000年,煙臺市「巾幗十傑」;棲霞市「十傑」教師,棲霞市勞動模範;煙臺市高中語文「兩主教學」優秀教學設計比賽一等獎,煙臺市高中語文多媒體教學課件評比一等獎
2001年,煙臺市高中語文優質課
2002年,山東省中學語文學科骨幹教師,山東省高中語文教師多媒體課件評比一等獎
2004年,煙臺市高中語文優質課
2007年,山東省中學語文教學和研究優秀教師
2011年,煙臺市高中語文優質課
2007年、2010年、2018年,煙臺二中、煙臺青華中學優秀教師
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7年,煙臺二中、煙臺青華中學優秀班主任
2011年、2014年、2017年,煙臺市高中教學工作先進個人
【來源:膠東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