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最著名的一首詩,僅12行字,多少人看一遍就忘不了!

2020-12-12 啟路文學

這首詩,以前不知道是詩,以前以為是歌兒。因為之前是不知道的,是在一次中國好歌曲上被人唱了出來了,就聽一遍就喜歡上了,而且到現在也沒能忘了。

最近無意搜了下,沒想到這首詩的作者很了不起,叫木心。木心先生不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還是一位畫家。知道這些後,就更加喜歡這首詩了。

這首詩算得上木心先生最著名的一首詩,僅12行字,多少人看一遍就忘不了!文字如下: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木心《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是啊,我們都有過年少時,年少時我們自己本身也單純,本身也是說一句是一句,從來不會去考慮那麼多。正因為自己單純,所看到的世界也都是非常單純的。

再加上年少時,幾乎都在家鄉呆過,現在回想起來,家鄉的人,確實都很誠誠懇懇,教人喜歡。可現在不一樣了,也不再年少。知道的多了,懂的也多了,看得也多了。

長大後說一句,一般不是一句。很多時候,有很多個意思,甚至還會影響到很多事情。這就是一個人的心態轉變,心智成熟後發現了世間的種種後,也都知道了見到什麼人說什麼話。也都知道了什麼場合適合說什麼話。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如今的清早火車站,估計早已有人在忙活了,通宵的都有。因為社會發展太快了,很多人都跟不上節奏,不得不熬夜賺錢,日夜換班。

所以凌晨三四點的火車站、長街處,都能見到有人在工作,在做包子、餃子等,更能看到賣到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和煎油條的人,煎了一根又一根。

從前的日色都讓人感覺很慢,因為通訊都是車馬和郵件,一切都很慢。而如今卻不同了,通訊科技已經發展到超前了。那時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確實是真。

現在一生愛一個人卻很難,因為現在社交軟體多了,通訊發到了,很多人都抵擋住外界的誘惑,所以愛了一個人又很容易再愛上一個人。因為現在聯繫人方式也快,通訊也發達,交通也發達。不像以前,見一個遠在天邊的人很難。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從前的鎖,人們都會去當一回事,甚至一輩子都會當一回事。如今鎖了,好像隨時都可以打開一樣,沒了以前那種神聖,沒了以前那種精美的樣子。

即便你鎖了,很有可能因為一次吵架,一次互相不理解,就解開了,再也不能鎖了。所以說如今能走心的事兒,太少了。特別是住進對方的心裡,更難,更少了。即便有鎖,也不管用了。

一首好詩,就是這樣,能勾起人許多回憶。回首經年,好像也就這麼一回事。那個時候時間很慢,聯繫人很難,慢到只能用一生的時間去愛一個人。而如今不一樣了。現在現在各方面發展太快了,人也走得太快,或許根本不敢走,是在跑,靈魂都跟不上了。

所以說木心先生最著名的一首詩,僅12行字,多少人看一遍就忘不了!因為真的很走心,讓人回憶了許多往事,很真。

文/啟路文學/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木心的一首詩 木生手記
    木心的《西班牙三棵樹》一書共有三輯,前兩輯是自由體詩。而第三輯19節全用繁體無標點一排到底,大多節內含有一首自度的古體詩,為閱讀增加了不少難處,光是斷句就要費些思量。
  • 《從前慢》後第三年 劉胡軼與木心先生的再度相遇
    木心先生與劉胡軼本是兩顆沒有交叉軌跡的星,卻在音樂中不期而遇,最初結緣的開端就是一首《從前慢》。想創作一首無論詞或曲都自然而然觸動人心的作品,這其中的機緣巧合只可遇不可求,劉胡軼與《從前慢》之間相遇的故事就很簡單,當時劉胡軼一心想以一首好作品去參賽,然後他便尋到了木心先生的《從前慢》這首詩,歌曲的旋律靈感也是突然蹦入了腦海,劉胡軼坦言說自己一邊開車,一邊就哼唱了出來,從靈感到成曲僅用了15分鐘。
  • 木心的俳句:不一定要快樂
    周作人認為小詩最能夠容納「剎那內生活的變遷」(《論小詩》),即人們在急速變化中的社會環境下破碎但真實的思緒。因此,周作人視小詩為「現代人的一種需要」(《日本的小詩》),並頗為鼓勵當時的小詩創作。《瓊美卡隨想錄》裡的俳句與其他的寫法比較不同,且從數量上看是篩選過的,應該是木心所認為的最「標準」的俳句,故而結集時直接冠以「俳句」之名,其餘六百餘首中則摻雜了不少類似「你是含苞欲放的哲學家」、「找一個情敵比找一個情人還要難」的截句或警句。不過,這些在木心的定義裡也算是俳句,例如他在《文學回憶錄·加繆及其他》裡說:「我有俳句:『不太好看的人,最耐看。』」
  • 木心:看清世界荒謬,會心一笑 |「為你讀詩」
    看卡夫卡的小說作品,壓抑,扭曲又絕望的敘述,於是以為他也是時時刻刻都憂傷而絕望的。可據他朋友的回憶,卡夫卡性格並不孤僻,人生豐富多彩,朋友也不少,交談時滔滔不絕。也許,人都是具有兩面性的。木心十分欣賞卡夫卡。
  • 那些看一眼就忘不了的詩,因為一句詩愛上古詩詞,最後一首都會背
    一句詩,讓你久久回味,難忘終生;一句詩,讓你黯然神傷,輾轉反側;一句詩,鐫刻在你的心底,讓你從此愛上古詩詞,永遠難忘,今天我們來談論一下那些讓你看一眼就忘不了的那些詩詞。初讀時一定因為年少而不懂這首詩,但是一定會深深的喜歡上這首詩,多年後它已經印在了心上,失去的總是最美好的。多少後來人,不斷吟詠,不斷玩味這句詩,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自己的理解,無論人還是事,失去的總是美好的。多少年來這首詩早已在心中永遠的成為了經典。
  • 木心名字來源的五種說法
    孟春徇木鐸以求歌謠,巡省觀人詩,以知風俗;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聽途說,靡不畢紀。」[8]「徇木鐸求歌謠」之意不變,然「道聽途說,靡不畢紀」者,則世間萬事萬物,無不在木鐸中矣。木心先生,隨才縱橫,用力多方。其文博雜,靡不畢具,正合此木鐸之論。木心之意,其在斯乎?周文化何以鬱郁乎文哉?蓋上承先王心法,時取四方之音。故令周官,行諸國而觀禮,搖木鐸以採風。
  • 讀與思|不得不說的木心
    我卻注意臺下是些什麼人,為這些人,值不值得演——因此我始終難成為演員。無論由誰看,都願上臺演——我不作這樣的演員的看客。無論由誰演,都願在臺下看——我不會對這樣的觀眾演出。找到了我願意看的演員,而找不到與我同看的人,觀眾席空著,所以那位演員不登臺,所以我又成不了他的看客。
  • 寫下《從前慢》的木心,離開八年了丨文化客廳NO.14
    木心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浙江烏鎮東柵人。陳丹青曾解釋木心的名字起源於「木鐸之心」,源於佛教用語。對於大眾讀者來說,他最為耳熟能詳的作品,莫過於一首《從前慢》。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1984年,移居紐約僅兩年的木心成了馳名臺灣的海外作家。
  • 紀念木心重啟寫作三十五周年 陳丹青出新書回憶往事
    一九八四年 ,木心以五十六歲高齡重啟寫作,重拾文學的艱辛渴望,於高卓文體的追求中,成就不可忽視的智性聲音。在木心先生恢復寫作三十五周年之際,單向空間聯合木心美術館、出版機構理想國、新京報·文化客廳、鳳凰網文化,向這位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浙江籍寫作者之一致敬,舉辦名為「回到文學:木心先生重啟寫作三十五周年」的系列活動。
  • 先生,我想為您寫一首詩
    提燈的孩子們,心懷敬畏,跟在您的身後,向詩神繆斯平平仄仄地走去。    走在最後面的那個男孩,就是七年後的今天,為您寫詩的我。二    先生,我想為您寫一首詩時,    母校德州學院已沉浸在蔥鬱的詩意裡。剛剛揭幕的德州市詩歌學會的牌匾,在掌聲的背後醞釀著詩情。    此時,您和李小雨、桑恆昌兩位老師端坐在主席臺上。
  • 文學家木心先生在烏鎮逝世 病重前忙於寫書畫畫
    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時,烏鎮還未醒來。沒有等到一天後的冬至,詩人、文學家、畫家木心先生,因病在故鄉與人間匆匆而別,享年84歲。  木心一生,堪稱傳奇——從烏鎮到上海,從上海到紐約,再從紐約重回故鄉。84年,始終孑然一身,惟有文學與藝術相伴。
  • 磊明朗誦《借我》外一首 || 作者:木心
    >說老未老,說俊不俊嘉年華如數告罄巴黎現在也窮得喜歡擺闊了公社一百春秋祭面對死者,生者只可素淨旅遊氣,什麼都旅遊氣艾菲爾的外孫買了尊小鐵塔噫,這個巴黎再憊賴,離十九世紀近別處更遠更薄倖從前的人,多認真認真勾引,認真失身
  • 史上最著名的一首迴文詩,多數人看了都迷糊,水平夠高才能讀懂!
    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迴文詩,在很多人的印象裡就是正著讀倒著讀皆成詩文,往往是拼揍而成,沒什麼驚豔之處。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因為迴文詩是一門對文學素養要求非常高的學問,其用韻、形式十分嚴苛,若是只為回文而隨意亂用辭意,那誕生的作品必定無色無味、無生無氣,沒有美感。
  • 紀念木心逝世七周年 「從前慢」主題音樂會將演
    「從前慢」主題音樂會海報 未明 攝中新網北京11月9日電 (記者 高凱)為紀念木心美術館建館三周年、木心先生逝世七周年,由文化烏鎮股份有限公司主辦,木心藝術基金會承辦「從前慢」主題音樂會將在烏鎮登臺。木心美術館 未明 攝據悉,音樂會將邀請不同版本的「從前慢」演唱者來到烏鎮演出,期間也將邀請木心先生音樂遺稿的整理、編創者高平先生,給觀眾帶來最新編寫的木心樂曲。木心繫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在臺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於浙江嘉興市桐鄉烏鎮東柵。
  • 寫下《從前慢》的木心,因一首歌火遍網絡,他究竟有多厲害呢
    幾年前,一首旋律輕鬆悠揚的歌出現在網絡上,一首空靈的聲音騰空而出,她演唱的一首《從前慢》,火遍網絡。唱哭了觀眾,唱哭了評委,讓這首歌的點擊率直衝榜首。而這首歌原來是一首詞,讓這首詞的作者也重新回到了大眾的視野。
  • 全民公益:全民悅讀每周教你一首詩(第四十九期)
    2019年10月14日晚上20:00點全民悅讀公益大講堂之全民悅讀大型系列講座,全民悅讀每周教你一首詩活動第四十九期詩意開講,我們邀請到了全民悅讀曲阜閱讀會主席、2018年度中國詩歌春晚全國十大青年朗誦家王斐老師,她為我們帶來的是木心先生的經典詩歌
  • 木心的詩,句句美得像夢!
    十一長假小編出門旅行,回來之後連續幾日打不開百家號,今天終於打開了,寫一篇喜歡的木心。木心是比較獨特的一位作家、畫家,他由於地域的緣故在當時遊走於時代之外,他常常自稱自己為「局外人」。他的詩有一種渺遠而夢幻的美感,將一些心境描繪得如在夢中。
  • 在烏鎮與木心先生邂逅,探訪古鎮的水木芳華,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著名畫家陳丹青解釋木心的名字起源於「木鐸之心」,是佛語說法;在木心先生講述《文學回憶錄》也稱起源於佛教的「木鐸之心」,較為可信。由此便可知曉木心先生的學識淵博之道,應是如此大雅之人,才能想到這樣的名字。
  • 除了《從前慢》,你了解的木心還有多少?
    幾年前,《文學回憶錄》的暢銷以及被改編為歌曲的《從前慢》讓已故的著名作家、畫家木心大火了一把,使文藝青年以外的更多人開始熟知木心這個名字和他的生平、作品。木心,1927年出生於浙江烏鎮東柵的大戶人家。他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
  • 王維最著名的一首詩,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維最著名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王維送別一位姓元的友人去安西時作的詩。而唐代要從長安西去,多在渭城送別,加上後有樂人將這首詩譜成曲,故這首詩又名「渭城曲」或「陽關三疊」。全詩不加雕飾,以明朗自然的語言,抒發了王維和友人的別情,情景交融,深刻雋永,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首詩代表了盛唐送別絕句的最高成就,即便是譜成曲後,也是流傳千古的名曲。「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