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中國教育在線

2020-12-15 中國教育在線

1.1 學生數量整體呈下降趨勢

1.1.1 新生嬰兒數量呈穩步增長趨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1949年以來,我國共經歷四次人口增長高峰。分別是:第一次,1949~1957年;第二次,1962~1970年;第三次,1981~1990年。受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生育政策調整的影響,從2000年以來,我國開始經歷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期。

從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來看,新生兒數量已經進入一個平穩增長期,長期徘徊在每年1600萬左右,未來將進一步補充各階段生源,但已不太可能超越以往歷史高峰。

 

1.1.2 學前階段入園人數持續增長

數據來源:教育部

受第四次人口高峰期的影響,同時伴隨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與支持,學齡前兒童入園數量從2004年開始以平均每年4%左右的速度持續增長。2014年在園兒童數量已經達到4051萬人。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匯總數據,2010年我國女性平均生育年齡為28.18歲。這表明第三次人口高峰帶來的生育高峰預計將延續至2018年左右,之後將開始下滑。

未來幾年學齡前兒童入園人數將繼續增長,學齡前兒童入園以及適齡兒童入學將面臨更大壓力。

數據來源:教育部

學齡前兒童在園人數從2003年開始一直呈現增長趨勢,2003年僅為2004萬人,到2014年增長至4051萬人,十一年間增幅超過102%。

數據來源:教育部

2001年,隨著學前階段學生數量的減少,教師數量也出現較大降幅,從2000年的86萬減少至63萬,年降幅達27%。之後逐年增長,2013年達到166萬,相較2001年增幅達163%。

數據來源:教育部

從2000年到2001年,幼兒園數量從17.6萬所銳減到11.2萬所,一年間減少了6.4萬所,是1996-2000年期間幼兒園減少總數的6倍。

2002年開始,幼兒園數量開始緩慢回升,2014年達到21萬所。與1996年的高峰相比12年時間僅增加了2.3萬所。但從在園人數來看,2014年是4051萬人,比1996年多出1384萬人。顯然,目前幼兒園的滿園率及平均規模都超過了1996年的水平。

 

1.1.3 小學招生數量持續走低

數據來源:教育部

伴隨適齡人口的減少,小學招生數量在1997年後開始第二輪下降,從2500萬左右減少至2004年的1747萬人,七年間減少約700多萬人,總降幅達36.5%。

從2004年至2014年間,小學招生數量基本維持在1700萬人左右。2014年不足1700萬,僅有1658萬人。由此可以看出,在未來一個很長時間,適齡入學人口並不會有大幅度的變化。

數據來源:教育部

伴隨1997年開始的招生人數下降,小學在校生人數也開始大幅度減少。1997年在校生數量為1.4億,到2014年減少至9451萬人,十七年累計降幅達32%。

數據來源:教育部

伴隨1997年開始的小學一年級入學新生的下降,小學教師數量在這一時期也同步減少,2004年減少至563萬人。同樣,伴隨2004年後入學新生數量的趨穩,近年來小學階段教師數量也呈現趨穩態勢。2014年小學教師數量仍為563萬人,與2004年持平。

數據來源:教育部

2014年小學在校生數量較1997年下降32%,但教師數量同比僅減少2.8%。從圖表可以看出,小學階段每名教師負擔的學生數量一直呈下降趨勢,1997年生師比為24.2:1,到2014年該數值減少到16.8:1。

數據來源:教育部

小學學校數量在1997年為63萬所,到2014年減少至20萬所,整體降幅達68%。學生數量與學校的比例從1997年的223:1增加至2014年的469:1,學校數量的下降幅度遠高於學生數量的下降幅度。

 

1.1.4 初中招生人數走高后持續下降

數據來源:教育部

伴隨小學招生人數的減少、在校小學生總量的逐步下降,初中招生人數從2001年也開始直線下滑。已經從最高峰時每年招生2263萬人,下降至2014年的1448萬人,總體降幅達36%。

數據來源:教育部

伴隨招生數量的減少,初中在校生數量在2003年達到6618萬人後,2004年開始逐年下降,2014年減少至4385萬人,總降幅達34%。

數據來源:教育部

與招生人數和在校生總量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初中階段教師數量保持了平穩態勢,甚至略有增長。2003年為347萬人,2014年為349萬人,十一年間增長兩萬人,生師比大幅度下降,2014年達到了12.6: 1。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家投入的增加,教育質量的提高。

數據來源:教育部

2003年初中階段生師比為20.5: 1,到2014年降至12.6: 1。

數據來源:教育部

2001年初中適齡人口達到新高時,初中學校數也增長到6.6萬所。隨後持續下降,2014年已降至5.3萬所。

 

1.1.5 普通高中招生人數趨於平穩

數據來源:教育部

2005年普通高中階段招生人數達到877.7萬人,創造了一個歷史紀錄,也直接導致了三年後的2008年高考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1050萬人。但隨著初中畢業生總量的逐年減少,普通高中階段招生人數在2005年後也開始下降,2014年下降至796.6萬人。但因受高校擴招等因素的刺激,近十年間高中階段招生人數下降趨勢並不明顯。

數據來源:教育部

2005年,受普通高中階段招生數量增長影響,在校生數量達到歷史新高2409萬。隨後至2014年十年間,高中在校生數量略有下降,但基本保持在2400萬左右。

數據來源:教育部

伴隨普通高中招生數量及在校生數量的增長,普通高中階段教師數量從1997年至2005年呈快速增長趨勢,平均年增幅10%左右,2005年達到130萬人。從2006年後增幅趨緩,每年增幅在2%左右,2014年高中階段教師數量達到166萬人。與基礎教育其他階段相比,是唯一明顯增長的一個群體。

數據來源:教育部

普通高中階段在校生數量在2005年達到2409萬的高數值之後,歷年基本保持穩定,但同期教師數量仍持續增加。2005年普通高中階段生師比在18.5: 1左右,到2014年則下降至14.4: 1,但仍然明顯高於初中的12.6: 1,這一特殊現象值得關注。

數據來源:教育部

受普通高中階段在校生數量增長影響,1997-2005年普通高中階段學校數量持續增長,2005年增長至1.6萬所,達到歷史新高。但從2006年開始逐年減少,2014年減少至1.3萬所,比1997年少627所,但同期在校生規模卻增加1550萬人,是1997年的2.8倍。

 

1.1.6 高考報名人數降中有升 整體趨穩

數據來源:教育部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當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570萬人,錄取人數僅27萬人,錄取率僅為4.8%。

受高中階段招生數量增長的影響,2008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1050萬人的歷史最高值。2008年之後高考報名人數開始逐年下降,5年後的2013年降為912萬人,給高校招生帶來了直接的壓力。2014年開始,高考報名人數出現反彈,比上一年增長27萬人達到939萬,2015年繼續保持反彈,增加3萬人。從近年普通高中招生總量來看,高考報名人數在一定時期內將基本穩定在目前的水平,不太可能再有明顯增長。

2015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942萬人,錄取700萬人,錄取率達到74.3%。

 

1.1.7 中等職業教育面臨下滑趨勢

數據來源:教育部

中職招生人數在2010年達到頂峰870萬人,但從2011年開始,中職招生人數持續下滑。截止到2014年,中職招生人數下降至620萬人,減少242萬人,四年累計降幅達29%。

數據來源:教育部

2011年,中職在校生數量達到頂峰2231.8萬人,當年與普通高中在校生僅相差196萬人。但隨後幾年中職在校生數量持續下滑,2014年下降至1802.9萬人,與普通高中在校生數量差距擴大至598萬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文件中,將2015年中職在校生人數目標設定為2250萬人,但實際人數距離2015年預定目標值差距達20%。

數據來源:教育部

自2009年起,中職招生人數佔高中階段招生人數比例連續5年下滑,已經由2009年的51.1%下滑至2014年的43.8%。

數據來源:教育部

與中職招生下降相伴的是學校數量的減少。從2009年開始中職學校數量就開始呈現下降趨勢,年平均下降3%左右,由2008年的將近14847所減少至2014年的11900所。

 

1.1.8 出國留學低齡化趨勢明顯

數據來源:教育部

據教育部最新統計,2014年度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為45.98萬人,較2013年增加了4.59萬人。近十年來,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翻了兩番,出國留學的人群日益龐大,並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

數據來源:美國《開放報告》

近年來,出國就讀本科的人數增幅較大。2013/2014學年赴美讀本科人數增長到11萬人。

從圖表中可以明顯看到,近九年來中國赴美讀本科的學生佔比不斷提升,從2005/2006學年的14.90%,增長到了2013/2014學年的40.28%;僅比赴美讀研究生的佔比低兩個百分點。

2007-2011年期間,中國赴美持F-1籤證的高中生數量由6541人增長到了48636人,五年間增長了將近八倍。

近幾年,出國留學人員低齡化的趨勢愈加明顯。

公立高中國際班吸引了越來越多學生和家長的關注。與此同時,近些年來,國際班的錄取分數線不斷攀升,競爭也越來越激烈。

如圖所示,圖中列出的9所北京市的高中國際班,其錄取分數線從2013年到2015年都在上漲。2015年北京部分示範中學國際部錄取分數線甚至超過校本部。據統計資料顯示,首師大附中國際班的錄取分數線,比普通班的錄取分數線高1分,十一學校甚至高出普通班錄取分數線5分。

 

1.2 教育普及程度

1.2.1 高中階段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2003年僅為43.8%,2014年已達到86.5%,提升近一倍。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02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15%,2003年增長至17%。從2003年到2011年的八年時間裡,毛入學率從17%增長到26.9%,增速明顯。最近三年,增長速度分別達到了3.1%,4.5%,3.0%,短短三年,毛入學率提高了10.6個百分點,達到37.5%,創造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新紀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明顯提升。

最近三年高等教育的招生總量並沒有明顯增長。從普通高校招生總量來說,三年前,招生計劃就已經達到了698萬,2015年是700萬,幾乎呈停滯狀態,但毛入學率卻大幅度上升。根本原因在於適齡人口的絕對數量減少。從適齡人口基數看,未來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還將處於高速增長階段,迅速逼近50%,達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

 

1.2.2 各地高考本科錄取率及一本錄取率

數據來源:各地教育考試院

2015年北京高招本科錄取率約為71.8%,位居全國第一,遠遠超過河南的44.4%,廣東的37.1%,貴州的39%,全國本科平均錄取率則為38.9%,教育公平任重道遠。

數據來源:中國教育在線整理

近年來,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各地高考錄取率大幅提升,高考錄取率間差異越來越小。但各地高考一本錄取率差異依舊明顯,北京為24.8% ,天津為24.3%,遠高於四川的5.5%,山西的6.2%,河南的6.9%,錄取率最高相差達到5倍。

 

1.3 基礎教育經費投入

1.3.1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呈逐年增長趨勢,2013年達到24488.22億元。在2012年以前年均增長將近20%,2013年增幅下降至10%。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從2006年至2012年以來穩步增長,比例為平均每年提升0.2%左右,2012年達到4.28%。2013年僅比2012年提高0.02%。為4.3%。

 

1.3.2 家庭教育相關消費支出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3年城鎮居民文教娛樂人均支出達到2294元,較1990年翻了20倍。

2013年農村居民文教娛樂人均支出為486元,增幅相對較緩,與城鎮居民支出差距進一步增大,相差近4倍。

 

1.3.3 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變化

數據來源:教育部

1997年以來,基礎教育階段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呈現逐年增長趨勢。1997年小學生均經費(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下同)334元,初中591元,普通高中1155元,中職1085元,高校6523元。而到2013年分別增至小學6902元、初中9258元、普通高中8448元、中職8785元、高校15592元。增幅分別為小學1968%、初中1466%、普通高中631%、中職710%、高校139%。

很明顯,國家的教育投入絕大多數都投到基礎教育領域了。

高校生均經費從2001年至2005年呈逐年下降趨勢,從6816元減少至 5376元。2006年以後逐步增長。但2013年再次呈現下降趨勢,從2012年的16367元減少至15592元。

培養一個初中生國家投入是9258元,但是培養一個大學生僅有15592元,兩者形成鮮明對比,也值得我們思考。

 

1.3.4 各地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差異

數據來源:教育部

2013年各地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差異較大,北京、上海等地遠高於河南、湖北、貴州等地。

比如,2013年北京地區基礎教育階段生均經費平均28668元,而河南僅為 5458元、貴州為6872元,差距達到5倍左右。

 

1.4 特殊教育學生數量呈增長趨勢

據201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 我國特殊教育穩步發展,2014年全國特殊教育學校數量、專任教師以及招生人數均較2013年提高,越來越多的殘疾兒童平等地接受義務教育。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4年特殊教育招生數量為7萬人,較上年增加2.6萬人,這是增幅最大的一年。相比較來看,特殊教育與普通基礎教育的大幅度發展還有一定的差距。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特殊教育學校數量從2000年後增速放緩,年均增幅在1.5%左右。到2014年達到2000所。

相關焦點

  • 2018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中國教育在線
    據中國教育在線《2018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在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峰1050萬人之後急劇下降,2014年起止跌趨穩。
  • 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
    中國基礎教育信息化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2026年)對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基礎教育信息化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基礎教育信息化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基礎教育信息化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基礎教育信息化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2016基礎教育報告:全國小學招生人數近10年平穩中有起伏
    中國教育在線製作完成的《2016年基礎教育發展調查報告》於12月1日發布。中國基礎教育的總體面貌如何?成績、亮點有哪些?老問題解決得怎麼樣?又出現了哪些新問題?中國教育在線用系列圖解帶您走進這份中國基礎教育年度體檢報告,一同審視當下基礎教育的熱點、痛點、發力點。
  • 「留學生好難」教育在線發布《2020年高招調查報告》
    年的高考大幕與此同時中國教育在線也在當天發布 《2020年高招調查報告》 下面跟隨好學姐一起看看這份新鮮出爐調查報告裡關於留學方向都有哪些信息<圖片來自中國教育在線>(稿件來源:中國教育在線)1出國留學人數受疫情影響增速明顯放緩
  • 中國基礎教育雙語教育發展 2019 年度研究報告
    進入新時代,中國基礎教育有了新任務、新使命,一方面,中國基礎教育和中國基礎教育人除了要了解異域文化和學習世界上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方法,還有責任通過學好國際通用語言、克服語言交往障礙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外部世界對中國的了解和中華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中國基礎教育在自己的發展歷程中也積累了自己獨特而寶貴的經驗,把這些屬於中國原創、行之有效、經久不衰的教育思想
  • 2020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2020中國基礎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中國教育
    2020中國基礎教育年度報告——2020中國基礎教育研究前沿與熱點作者|中國教育報刊社基礎教育中心中國教育報刊社基礎教育中心(《人民教育》雜誌) 中國教育報刊社數據中心 聯合研製。總監製:翟博;總指導:陳志偉、周飛;總策劃:餘慧娟;研製:李帆、錢麗欣、邢星。
  • 報告:中國家庭教育年總支出超1.9萬億
    報告:中國家庭教育年總支出超1.9萬億 2017-12-29 091.9萬億 佔2016年GDP比重達2.48%  中青在線訊(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新玲)2016年下學期和2017年上學期,全國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總體規模約19042.6億,佔2016年GDP比重達2.48%,這是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北大財政所)12月27日公布的「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CIEFR-HS)」中的數據。
  • CIEFR:調查 顯示中國基礎教育生均家庭支出8143元 校外教育參與率...
    根據全國抽樣調查數據估算,2016年下學期和2017年上學期,全國基礎教育階段家庭教育支出總體規模約19042.6億,佔2016年GDP比重達2.48%,遠高於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統計中非財政性經費佔
  • 2015全球基礎教育發展盤點
    俄羅斯將啟動全俄中小學漢語奧林匹克競賽2015年6月26日,全俄中小學奧林匹克競賽(以下簡稱全俄奧賽)中央委員會會議在俄羅斯教科部召開,會議總結了2014-2015 學年全俄奧賽工作,並決定啟動漢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等學科的全俄奧賽活動。中國、西班牙、義大利等國的駐俄代表出席了會議,與會代表支持「外國外交機構和文化團體積極參與全俄奧賽各階段比賽活動」的建議。
  • K12在線英語教育市場分析報告
    隨著家長對子女英語學習的重視度不斷提升、對在線教育形式的接納以及低齡留學潮的到來,K12在線英語教育的市場需求迎來爆發式增長。文章是關於K12在線英語教育市場分析報告,enjoy~
  • 2015年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好感度調查報告(全文)
    不可否認,中國品牌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如理念落後於世界先進;產品和服務不均質,有樣板,也有劣貨;優質的服務沒有可持續的制度保障;山寨橫行,對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夠等等。但中國國產品牌企業的創新發展與質量管理已經「在路上」。為了了解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品牌的認知與意見,環球輿情調查中心聯合環球網於2015年開展圍繞著消費者衣食住行用的國產品牌好感度網民調查。
  • 2015年中國圖書產業發展報告
    摘要:2015年,我國出版改革穩步推進,出版企業上市融資迎來熱潮,資本「走出去」步伐加快。圖書市場正處在一個由技術發展、渠道變革、閱讀習慣等多方便因素推動的變革發展階段當中。本報告結合相關數據,對2015年圖書產業發展現狀、熱點、趨勢進行分析。
  • 英浦教師在線發布 《2018中國教育機構英語老師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2018年,受頻發的利好政策,不斷更新迭代的技術和越發多元的市場需求共同驅動,中國教育培訓市場整體呈現潛力大、機會多、創新性強且競爭激烈的特點。為了更好地了解新形勢下全國教育機構英語老師的生存狀況,更專業科學地思辨中國當前教育培訓行業的產業模型和結構優勢,更系統地規劃2019年中國教育機構持續發展和科技賦能升級的成長路線。
  • 美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現狀及對中國的啟示
    NETP是美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五個連續發布的NETP文件對基礎教育的基礎設施、混合與在線教育、信息化教學應用、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等方面的前瞻性引領,讓美國成為世界上基礎教育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在我國加速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應對教育公平和教育質量等重大挑戰的大背景下,從美國的基礎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歷程中借鑑經驗並汲取教訓顯得尤為必要。
  • 盤點 2015全球教育信息化發展關鍵詞
    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2015年,教育信息化發展受到各國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和相關組織的重視,信息技術成為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工具。美國發布保護學生在線隱私數據的服務指南;法國確立「數字校園」教育戰略規劃;美國推廣免費電子圖書和圖書證;日本文部科學省任命ICT顧問專員;麻省理工學院推出網絡與課堂混合授課碩士;俄羅斯完成中小學電子版教材認證工作;德國貝塔斯曼啟動全球性的大學數據網絡建設……歲末,《世界教育信息》帶您回顧各國2015年教育信息化發展。  麻省理工學院推出網絡與課堂混合授課碩士。
  • 中國K12在線教育用戶需求報告出爐,在線英語教育仍是主流
    「贏在起跑線」的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K12教育階段的人群也成為教育需求最旺盛的群體。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K12群體規模預計為1.62億人,K12在線教育用戶將超3700萬人。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K12在線教育的滲透率也由上一年的15.5%迅速漲到23.2%,並且有望繼續擴大。
  • 中國服裝市場調查研究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15-2020年)
    **-**年,中國服裝業發展環境十分複雜,也是中國服裝業提升發展較快的時期,尤其是在「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接之際,行業確立了服裝強國建設的目標,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發展觀、價值觀日益清晰,整體素質明顯提高,品牌優勢地位進一步增強,中國服裝業取得了內涵式發展的新成績。  **年,中國服裝行業運行基本平穩。
  • 中國K12在線教育用戶需求報告出爐 在線英語教育仍是主流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居民消費的逐步提升,大家對於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提升。「贏在起跑線」的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K12教育階段的人群也成為教育需求最旺盛的群體。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K12群體規模預計為1.62億人,K12在線教育用戶將超3700萬人。
  • 2021年關於《在線少兒美術機構》權威調查報告有哪幾家上榜?
    《在線少兒美術機構》調查報告有哪幾家少兒美術機構被調查了?且看以下具體內容:美術蛙「美術蛙」採用1對1直播互動教學模式,利用iPad、電腦等終端,打破時空局限性,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辦學時間:線下18年、線上4年師資水平:清華/央美為主、八大美院為輔課程體系:細分18個等級(覆蓋全齡段)VIP陪畫VIP陪畫在線少兒美術課程體系依據亞洲美術研發中心所提倡的五個核心素養為基礎,同時融合
  • 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網課市場白皮書暨2021年前瞻報告
    2020年,在線教育大放異彩。尤其是在上半年「停課不停學「期間,以在線直播互動式教學為特點的網課迅速普及,適時彌補了線下教學無法正常開展帶來的空缺,也由此展示出這種新興教育形式的巨大社會價值與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