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助力創新教學

2020-12-12 美通社

上海2018年12月21日電 /美通社/ -- 由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執行辦(以下簡稱工程辦)和樂高教育主辦,華東師範大學開放教育學院承辦的全國STEAM優秀教學案例交流活動在華東師範大學進行。現場,來自全國的中小學教師分享了自己的創新教學案例,並對如何開展STEAM創新教育在中小學中的實踐,提升學生21世紀核心素養的話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探討。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教師發展處副處長王克傑、工程辦暨華東師範大學開放教育學院院長閆寒冰教授等多位教育專家蒞臨現場,對老師展示的教學案例進行點評並指導。

教育專家濟濟一堂,探討創新教育

全國STEAM優秀教學案例展示,啟迪中小學教師探索教學創新

2018年度,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教師培訓基地加強了與實踐學校的深度合作,強調跨學科和項目式學習的理念,從而產生出更豐富的STEAM教育優秀案例。通過初審,全國十二家基地推薦的十五個優秀案例在活動上充分展示和交流。同時,十二家基地會開展關於STEAM教育創新和STEAM教師培養的理論、方法與案例的分享活動。

大會現場,老師們分享了自己以樂高教育解決方案為設計基礎的教案,創意十足,寓教於樂,展示了樂高STEAM教育解決方案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方面的價值。教育專家和老師們就專題選擇、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教學評價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討,分享各自對STEAM教學的認識和見解。

STEAM優秀案例評委團

獲得一等獎的優秀教學案例是來自延安實驗小學的梁佳老師(陝西學前師範學院基地推薦)的「芭蕾舞者」。該課結合樂高4C教學方法,使用樂高教育EV3機器人套裝搭建了3個旋轉速度不同的芭蕾舞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該課程讓學生在「做中學」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齒輪傳動速度的理解,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會分工合作,學會反思質疑,學會探索創新。在動手實踐式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形成技術意識與技術思維,體會STEAM跨學科學習的樂趣。

2018年STEAM教育優秀教學案例一等獎「芭蕾舞者」

東北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的吳睿文老師(東北師範大學基地推薦)帶來的「便利橋的設計」獲得了二等獎,案例利用樂高9686簡單動力機械套裝,在學生對生活中的橋、框架等建築與結構有較為豐富的認識,對槓桿、滑輪等簡單機械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設計開發而成的。要求學生運用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經歷一個調查、討論、測試、反思、改進等真實的研究過程,為學生們解決問題提供了一個發揮想像力的空間與創造的平臺。

2018年STEAM教育優秀教學案例二等獎「樂高9686簡單動力機械套裝」

同時,二等獎優秀教學案例還有來自昆明市盤龍區教師進修學校/昆明市盤龍區盤龍小學/昆明市盤龍區明通小學的張向紅、李雲鵬和姚睿老師(雲南師範大學基地推薦)的「自動投食餵魚器」;三等獎則來自成都市新都區新繁鎮繁江小學的古羅老師(四川師範大學基地推薦)的「橋的形狀和結構」,以及上海民辦陽浦小學的徐斌老師(華東師範大學基地推薦)的「槓桿」。

動手實踐式EV3機器人學習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教師發展處副處長王克傑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教師發展處副處長王克傑表示:「今天所展示的優秀教學案例為在場教育專家帶來了莫大的啟發和繼續開拓創新教育的信心,也對於中小學的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

STEAM教育勢在必行,創新教育培養未來人才

近年,STEAM教育開創的新局面支撐了中國教育的創新發展,許多教育工作者通過創新授課,把生動有趣的STEAM課程帶入課堂。工程辦暨華東師範大學開放教育學院院長閆寒冰教授說,「STEAM教育勢在必行,教育部已經將STEAM教育納入國家戰略發展政策中,培養更多孩子們成為國家的創新人才。」

工程辦暨華東師範大學開放教育學院院長閆寒冰教授

2014年,中國教育部與丹麥樂高集團共同籤署「創新人才培訓計劃」(2015-2019年)合作備忘錄,第二個五年的項目合作聚焦在中小學教師培養和交流領域。樂高集團在中國目前已經建立了十二家區域性教師培訓基地。至今,全國已經有超過6萬名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合格完成樂高專題培訓。樂高教育不僅為基地提供課程資源、教具和培訓補助資金,並且直接培訓基地管理者和培訓師團隊。這些培訓基地根據項目實施的成效和第三方評估的結果會有動態增補與調整。

樂高教育大中華區負責人餘菁維表示,「在STEAM教育這條路上,樂高已經走過了20餘年。在中國,樂高教育與教育部門和專家,並和一線教師密切合作,將全球先進的STEAM教學理念和解決方案帶到中國的中小學和幼兒園,又以本土化的樂高教育解決方案為中國學生提供獨特的學習體驗。」

樂高教育大中華區負責人餘菁維

全國STEAM優秀教學案例展示大會作為各地教師的交流平臺,積極推動STEAM教育理念的普及,促使當代教育工作者不斷地自我提升,成為學生的「引導者」。STEAM理念使得教育工作者可以有的放矢地創新,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掌握髮現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在未來社會的主要競爭力。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STEAM優秀教案展示大會成功舉行
    來自全國中小學和幼兒園的12位優秀教師分享了自己的STEAM優秀教學案例武漢2019年12月2日 /美通社/ -- 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019年度STEAM優秀教學案例展示大會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來自全國中小學和幼兒園的12位優秀教師代表齊聚一堂,分享STEAM優秀教學案例,互相啟發,並和與會教師們就如何在中小學及學前教育中開展
  • 延安實驗小學教師梁佳在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延安實驗小學教師梁佳在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全國STEAM優秀教學案例交流活動中獲得一等獎
  • 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STEAM優秀教案展示大會成功舉行...
    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2019年度STEAM優秀教學案例展示大會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至2019年底,將有近10萬名幼兒園至中小學的老師、校長和園長完成樂高專題培訓。通過初審,來自全國的12個優秀案例從近40個教學案例中脫穎而出。所有案例均由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教師培訓基地推薦,為與會嘉賓提供了許多值得借鑑的STEAM教學指導經驗。
  • 渭南高新小學教師參加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培訓
    渭南青年網(編輯 姚和平)近日,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培訓在陝西省學前師範學院培訓基地如期舉行,渭南高新小學賀文囡老師參加了此次培訓。在開班儀式上,王春娟老師介紹了學院情況及培訓課程內容。此次培訓旨在了解樂高教具的功能特徵,掌握基本操作與應用方法,能獨立利用樂高教具創作完成活動作品;依據教學的需要,將樂高4C教育理念融入到學科教學中;理解樂高教具對改進課堂教學的作用,形成主動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轉變學習方式的意識;掌握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過程與方法,具備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的能力,促進樂高課程與中小學課表的結合。
  • 樂高教育「創新人才培訓計劃」於上海正式啟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丹麥樂高集團樂高教育將繼續在華深入推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合作。在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的支持下,項目創新學習於6月19日在上海宣告啟動。,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應用、教師培訓、學生活動、交流研討等,將創新教育實踐拓展至多學科領域,為我國創新教育和STEAM教育的開展提供更為深入的全方位支持。
  • 全國STEM優秀教學案例在滬展示,樂高教育助力創新教學
    大會現場,老師們分享了自己以樂高教育解決方案為設計基礎的教案,個個創意十足,寓教於樂,展示了樂高STEM教育解決方案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方面的價值。教育專家和老師們就課程設計,課程實施和教學評價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討,分享各自對STEM教學的認識和見解。 樂高教育WeDo2.0科學機器人套裝針對小學課堂,嘉興市實驗小學的阮曄斌老師利用WeDo2.0科學機器人進行了教學創新。
  • 樂高教學 ——引領創新走進課堂
    12月2號,我赴章丘參加了教育部樂高「創新人才培養計劃」教師培訓班,我校每年都積極參加樂高舉行的機器人競賽,但是對樂高的其他器材卻知之甚少
  • 思科與教育部就數位化創新人才培養在京籤署合作備忘錄
    北京,2017年6月20日 —— 今天,思科(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科」)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以下簡稱「教育部」)在京共同籤署了關於數位化創新人才培養的合作備忘錄。基於此次籤署的合作備忘錄,思科計劃在未來3年內為中國教育投入價值約5億元人民幣等值的課程、師資培訓、教學軟體、教學平臺和硬體實驗室等,培養40萬人次以內的數位化創新人才。
  • 教育部和這家公司再籤約,共同致力於提高學生的創新素養和信息素養
    記者剛剛獲悉,教育部和樂高集團宣布籤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2020-2024年)」諒解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事實上早在2010年,樂高就已成為教育部的國際項目合作夥伴,項目每五年為一期。基於2014年啟動的「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的成功實施,此次籤署的備忘錄明確了未來五年的合作框架,教育部和樂高集團將共同致力於繼續提升教師的跨學科教學能力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素養和信息素養。
  • 「玩中學」的樂高機器人創新教育
    (2013年"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國際研討會"印尼站,全球教師現場體驗樂高教育機器人)  在歐美等國家,樂高機器人融入教學已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以美國麻省理工為例,80%的一年級學生使用樂高機器人作為教學。
  • 李成: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李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傳感器分會常務理事北京微創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對創新人才培養的理解——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人才關乎國家的發展與未來……2020年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從2020年起實施「強基計劃」:探索建立多維度考核學生的評價模式,逐步形成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的有效機制,重點破解基礎學科領軍人才短缺和長遠發展的瓶頸問題。
  • 教育部: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央廣網北京7月31日消息(記者安紅麗)記者從教育部獲悉,近日,教育部印發《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辦法》(簡稱《辦法》),積極引導各地各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 創新教學方式 培養創新人才
    他主張創新教育在凸顯中華傳統文化底蘊下,順應時代發展,知行合一,推行各項創新舉措。 對於中國創新教育的發展,他既是理念文化的傳播者,又是實踐者。在多年教育智慧的沉澱和不斷探索下,一所眾望所歸的科技創新學校——上海未來科技學校誕生了。他多年的創新教育智慧將在這裡得以充分踐行…… 更多作者的創新觀點及行為,請閱讀倪校長的《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創新人才》。
  • 李成: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助力早期科技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人才關乎國家的發展與未來,高考是人才選拔的公平機制,雖然只是人生極短的一段時間,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平臺,一個分水嶺。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支持有條件的高中與大學、科研院所合作開展創新人才培養研究和試驗,建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 「翱翔計劃」:人才培養方式創新的「北京模式」
    全面總結十年來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各項工作,交流創新人才培養經驗,更好推進全市人才培養方式創新和實踐探索,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主辦,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青少年科技創新學院承辦,北京市基礎教育階段創新人才培養十年總結會日前在京舉行。走過十年。
  • 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實施教學改革試驗班計劃,培養具有深厚的科學和人文素養,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創新、創造和創業能力強,具備初步科學研究能力,個性與人格全面發展,具備立足於學科或行業制高點的潛質與發展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學校根據湖北省發展戰略需要,組織實施食品類、管理類、電氣類等教學改革試驗計劃。
  • 多元教育評價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為實現此目標,應依據腦科學與心理學的最新實證研究結果,採用先進的心理測評技術,結合多模態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優勢,構建創新人才的多元教育評價體系。該教育評價體系有助於全面深化考試與招生制度改革,引領綜合素質發展和創新教育,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生涯規劃,最終為國家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創新人才,助力「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
  • 教育部公布2016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推薦名單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6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暨國家「萬人計劃」教育部推薦對象的通知。其中,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0人,重點領域創新團隊5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3個。
  • 師者交流|創新教學方式,培養創新人才
    」,「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推行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方式以及走班制、選課制等教學組織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創新」仍然是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任務。本文就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方式談談中小學教師如何創新性地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新人才。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是古今中外都十分提倡與推崇的教學方式。啟發式教學的思想源頭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教育家孔子與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
  • 科創中心牽手學院 產學研融合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9月4日,哈工大機器人(揚州)科創中心和揚大廣陵學院共建教學實習基地籤約儀式在揚州軟體園雙創示範基地舉行。雙方將在大學生專業教學實踐、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多層次合作,共同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大學生們在校園裡學到的東西,是相對系統化、基礎性的,也是相對封閉的,只有來到產業一線,不斷提升專業的實際應用水平,學生們的創意和想法才有機會實現,專業技能才有施展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