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 六個步驟,讓孩子做事分輕重緩急

2021-02-18 微言教育

作者 | 孫雲曉、李文道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寧可每天讓短期的忙亂小事把自己淹沒,也不願意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沒有把下一步行動著眼於長期的關鍵任務和目標。而在孩子身上,父母也常常會發現這樣的問題:

快考試了,孩子也不知道早點開始複習,非要等到臨考前幾天才開始著急,每天熬夜到一兩點。早點著手,不就用不著這樣了嗎?

我的孩子太沒主見,別人讓他幹嘛,他就去幹嘛。總是忙活了半天,自己的事還一點沒幹呢!

孩子整天忙忙碌碌,日程表排得也是滿滿的,看起來非常用功,非常辛苦,但成績就是上不去。

讓我的孩子開始學習太難了,準備工作他就得做上半天,比如收拾書桌、削鉛筆等,看著真讓人著急!好不容易開始學習了,他一會兒又要打個電話,一會兒又想起來第二天要用的蠟筆,專心學習的時間實在太少了!

孩子的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做事不分輕重緩急,不分主次,從而導致做事效率不高。


事實上,按照每件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事情的先後順序,是在制定日程表時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之所以把它作為一個單獨的習慣來談,正是為了突出它在時間管理中的重要性。正如一句名言所說:誰能完美地安排好事情的先後順序,就能把時間掌握在自己手中。

那麼如何讓孩子分清輕重緩急呢,父母可以教會孩子以下6個步驟:

1、列出事物清單

在前一天晚上,列出第二天的事務清單。

2、判斷事務的重要性

能為學習目標服務或創造條件的事,才是重要的事。


3、判定事物的緊迫性

孩子根據自己判斷對事務緊迫性打分。


4、把事務與打分結果匯總起來

匯總成表格。


5、給事務排序

6、分類處理

根據時間順序開始處理事務。

 

帕累託定律

在經濟學領域有一個帕累託定律,是20世紀初義大利統計學家、經濟學家維爾弗雷多•帕累託提出的,他指出:在任何特定群體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佔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佔多數,因此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這個定律即所謂的「二八規則」,即80%的公司利潤來自20%的重要客戶,其餘20%的利潤則來自80%的普通客戶。

在時間管理方面,我們也遵循著「二八規則」,對大多數人而言,80%的有效工作往往是在20%的時間內完成的,而20%的工作是在80%的時間內完成的。因此,為了提高時間利用的效率,我們要學會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把最佳的、最有效率的時間花在那些最重要的事情上,減少花在沒有效果或效果很差的事務上的時間,這就是我們來講的內容:做事要分清輕重緩急。

我們先來通過一個故事來了解做事分輕重緩急的價值。

最有價值的一課

在時間管理領域,流傳著這樣一個著名的故事:

在20世紀初期,伯利恆鋼鐵總裁查爾斯•施瓦伯抱怨時間太少、工作做不完。他花掉了大量的時間應付一些細節和不重要的事,根本就沒時間去思考更重要的時間。他向李•艾維請教,該怎麼做才能解決此困境。

李•艾維說可以在10分鐘內給施瓦伯一樣東西,這東西能把他的公司的業績提高至少50%。不一會,李•艾維把一張白紙遞給施瓦伯說:「把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6件事寫在這張紙上。」過了一會,他又說:「現在用數字標明每件事情對於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這花了施瓦伯大約5分鐘時間,李•艾維又接著說:「現在把這張紙放進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先把紙條拿出來,只看第一項,並立即辦第一件事,直到完成為止。然後用同樣的方法對待第二項、第三項……直到你下班為止。即使你只做完第五件事,那不要緊,因為你總是做著最重要的事情。」

李•艾維又說:「以後每一天都是這樣做。直到你對這種方法的價值深信不疑之後,再叫你公司的人也這樣幹。這個試驗你愛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後給我寄張支票來,你認為值多少就給我多少好啦!」

這位鋼鐵公司的總裁試過李•艾維建議的方法後,覺得這個方法太有效了,就向同事大力推薦。幾個星期以後,施瓦伯給李•艾維寄去了一張2.5萬無的支票(這在當時算一筆巨額款項),還有一封信,信上說從錢的觀點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價值的一課。後來,施瓦伯堅持使用這套方法,在5年時間裡,伯利恆鋼鐵公司多賺了幾億美元,這個當年不為人知的小鋼鐵廠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鋼鐵企業。

後來,施瓦伯的朋友問他為什麼給這樣一個簡單的點子支付這麼高的報酬,施瓦伯提醒他的朋友注意:後來的事實證明,我不是給多了,而是給少了,它至少價值百萬。這是我學過的各種所謂高深複雜辦法中最受益的一種,我和整個班子第一次揀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認為這是我的公司多年來最有價值的一筆投資。

 

來源 | 「雲曉家庭教育」微信號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做事有條理、知道輕重緩急?
    目的是幫助孩子理清雜亂的作業,合理安排寫作業的順序和時間。有的媽媽在看了文章後在微信私聊我說:「清單法挺好的,我也想和孩子一起制定清單,但是孩子不知道怎麼做清單,不知道先做哪個作業比較好,是先複習好還是先寫作業好?是先寫語文卷子還是先做數學題呢?」所以今天我就寫一篇關於如何教給孩子做事有條理、讓孩子知道輕重緩急的方法。首先第一點,家長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則,做事情有條理。
  • 做事先分輕重緩急,從此告別無效努力
    最後製作輕重緩急活動矩陣,來幫助自己分清楚什麼事情才是對自己最重要的。----在《高效能人士7個習慣》中,作者講了一個工作的習慣。就是做事情要先分清輕重緩急,明白什麼事情最重要,以及什麼事情不重要。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一天到晚都很忙,但也沒有什麼成果。
  • 做飯還能鍛鍊孩子?對!培養分步驟做事的技能,才能對孩子放手
    讓孩子獨立的自我管理課》系列中《合理安排時間》這本書裡,就有教孩子養成根據目標倒推計劃的習慣,可以避免這種意外狀況的發生。具體怎麼做呢?我們要教孩子花時間做準備。先確定做事時間,然後在做事之前,養成做準備的習慣,還要了解每一項準備大概會花費多少時間。先來簡單點的目標,還拿孩子睡覺的時間來說。
  • 孩子做事和寫作業太拖拉,打罵不起作用,請從育兒觀念和方法改變
    家長:寒石老師,孩子做事太拖拉,半個小時的作業,兩個小時也寫不完,做事不認真,不要樣,不願意動腦,讓我很頭疼。不知道家長是否還記得,平時你如果不和孩子談學習,不逼著孩子寫作業,而是陪著孩子玩耍時,孩子反而特別放鬆,和你有說有笑,有打有鬧。既然這樣,那就請家長重拾這溫馨的親子時刻,通過親子陪伴中的聊天和親子遊戲來化解你和孩子之間的不快,從而修復已經出現裂痕的親子關係。
  • 《易經》:處理問題時分清輕重緩急
    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分清前後分清輕重緩急,把握事情的關鍵,最要緊的是對於緊急的事情要優先處理,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一定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權衡,這是讓生活平衡處理問題最好的方式。我們應該找到一件最重要和關鍵的事情去做,而不是在繁亂的事情中迷失了自己,因小失大,就好像有一些人辦事的時候,因為撿芝麻丟了西瓜。
  • 「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有條理地做事
    孩子這種沒有條理的壞習慣不僅會影響學習和做事的效率,也給父母帶來不少麻煩觀察和研究表明,孩子做事不分輕重緩急,條理性不強,跟家庭生活環境以及早期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要使孩子從小養成做事有條理的習慣,家庭教育必須切實跟上。(本文由專注教育領域的「南通誠德教育」原創發布。
  • 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
    任何事情都有輕重緩急之分,有的事情很重要應該優先對待,而有的事情重要性略弱,那麼就可以延後處理,有的事情宜緩不宜急,而有的事情則宜急不宜緩。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我們要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制定辦事的先後順序以及應該投入的精力強度。
  • 三個步驟,讓孩子和做事磨蹭拖沓說拜拜
    以「緊急——不緊急」為橫坐標、以「重要——不重要」作為縱坐標畫一個坐標軸,就形成了四個象限,分別為「重要又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讓孩子把所有事情按照緊急和重要程度分別填入到四個象限當中。
  • 按輕重緩急排列工作順序,你將遊刃有餘
    多數問題出在沒有合理的安排時間,分不清工作的主次。任何事情都有輕重緩急之分,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德國詩人歌德曾經說過:重要之事絕不可受芝麻綠豆小事的牽絆。要集中精力於緊急的要務,就要排除次要事務的牽絆。如果不斷地被一些次要事務所幹擾,那麼你就會放慢向目標邁進的腳步。
  • 孩子做事半途而廢,是缺乏專注力的表現,父母用三招教他學會堅持
    不過,如果孩子一產生「我做不到」的想法,就輕易放棄,確實很容易養成做事沒有始終的壞習慣。例如,把這件事情拆分開來,變成一個一個小步驟讓孩子做。孩子每次做,都只需要完成一個步驟,這樣,他就不會因為覺得事情太難而產生畏懼的情緒了。另外,在孩子做事的過程中,父母不要過度要求完美,只要他能完成,就需要肯定他;等孩子把整件事情完後了,父母就要鼓勵他。
  • —分步驟去做緩解壓力的最好辦法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41天—分步驟去做緩解壓力的最好辦法【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的自我察覺日記】方向有了就邁步,開始走了就有路,這裡有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提高孩子成績的學習方法。今晚嚴格按照計劃時間執行任務。小寶在計劃的40分鐘內完成作業。大寶在8:33完成全部作業(包括檢查修改)。
  • 孩子經常磨蹭、父母著急上火?六個步驟幫孩子解決拖延問題
    孩子磨磨蹭蹭,大人心急如焚……怎麼辦呢?有心的父母可以從促進孩子行動內動力、讓孩子了解父母期望值、對任務進行拆解與講解、給予提前預備時間、按任務列表執行、事後總結與獎懲等六個步驟進行改善:一、告知事情的重要性。解釋清楚為什麼孩子需要參與或單獨做某事。
  • 孩子做事無法「專注」?幫孩子「分解任務」,讓孩子拒絕「分心」
    半個小時過去了,其母親一直低頭在玩自己的手機。但是其小孩卻就一直在發呆。所以孩子做事不專注,其實跟我們的父母自身的榜樣力量做得不好密切相關。孩子做事不專注會導致什麼結果?我們的孩子孩子做事不專注,會導致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遇到什麼障礙呢?
  • 員工不會知道什麼是輕重緩急的
    有些員工腦子裡簡直就是一盆漿糊,做事連輕重緩急都分不清,在不重要不緊急的工作事務上,耗費大量精力;出現重大機遇時,腦子反映遲鈍;在重要工作事務的推進中,卻總是容易在小細節小成本方面過於糾結。問題是,這些腦子裡有漿糊的員工,有些還是老員工,甚至是位居管理層。也不知道這些年是怎麼活下來的!老闆們自然是越想越氣,其實,客觀來說,這屬於老闆自找麻煩。
  • 提高學習和做事效率必備的7個步驟!
    做事效率低下的體現:做事沒有計劃和安排,本來要完成五件事,結果連三件事都沒做好。做事不分主次和先後,只是憑感覺、憑喜好、憑簡單與否這些無關痛癢的標準去做。比如做作業的時候,花大量時間去練習簡單的題;複習的時候永遠是從第一頁開始。表面上你是做了很多事情,但在學習成績、工作業績、自我價值上並沒有多少提升。
  • 孩子做事不認真,可能是被父母帶壞的,早期親子教育尤為重要
    文/小當家育兒經我們都希望孩子在做事的時候能保持一副認真的模樣,因為只有這樣的話才能保證做事變得更加成功。但是現如今有很多孩子所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不認真的,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苦惱。但是有很多父母在這段過程當中都忽略了親子教育,覺得孩子在小的時候不認真並不是一件大事。如果真是這麼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不認真的話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危害。
  • 這樣做,孩子做事情才能有效率
    先娛樂還是先做事這道選擇題擺在面前的時候,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先工作,因為只有把工作完成,才能開開心心去玩。可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在孩子面前的時候,孩子的答案多半是先玩耍再做事。孩子喜歡先玩再做事,主要是因為玩耍能讓他們覺得輕鬆愉快,他們不知道做事情的輕重緩急,所以就把玩放在了第一位。
  • 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第41天—分步驟去做緩解壓力最好的方法
    分步驟去做緩解壓力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打卡第41天—分步驟去做緩解壓力最好的方法9.27【紫光親子育兒育己訓練營的自我察覺日記】方向有了就邁步,開始走了就有路,這裡有事半功倍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提高孩子成績的學習方法。聽課收穫:家長要以空杯心態來學習。不會和做之間有個過程。真正做的時候會做嗎?不見得。
  • 做事要懂得:不管有多難,這七個習慣也不能有,否則容易一事無成
    具體而言,做事要懂得:不管有多難,以下這七個習慣也不能有,否則容易一事無成;一個人,不管有多難,這七個做事的習慣也不能有,一有,你就輸了。第一個習慣:做事沒有目標,只靠感覺。所以,在做事上,不管你有多難,都要給自己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千萬別再漫無目的了。第二個習慣:做事情分不清輕重緩急。做事難,難在何處?
  • 孩子做事缺乏計劃、雜亂無章?抓住這幾條,讓孩子自己做主
    樂樂是個二年級的學生了,可做事依舊丟三落四,帶去學校的筆永遠帶不回去,拿回家的課本永遠會少帶一本到學校。孩子通常是沒有這種思想能力的,要靠父母去幫助他們逐步建立起閉環思維,並且在初期父母還要提醒和監督孩子去實現閉環。3、想到什麼做什麼有一種孩子是隨心所欲,所謂的「走到哪裡黑,就在哪裡歇」,他們無所謂在某個時間段該做些什麼事,而是我現在樂意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輕重緩急之分。那些在進入小學後,需要父母守著才做作業的孩子通常都有這種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