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卡卡媽聊育兒,原創內容。
四歲的小宇長得虎頭虎腦的,非常活潑,大家都很喜歡他。然而,小宇媽媽卻認為小宇太好動了,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做幾分鐘就放棄了,她認為這不是個好現象。
例如,平時媽媽讓小宇看繪本,小宇拿著繪本看幾頁,就會順手一扔,玩別的去了;就算是拼他最喜歡的積木,也只能坐下來玩幾分鐘。
對於小宇的這些表現,小宇媽媽很擔心,怕以後小宇上小學後,會不願意乖乖坐下來聽課;更擔心小宇長大後做事情經常半途而廢,導致一事無成。
因此,小宇媽媽很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令小宇提高專注力,學會堅持?
孩子活潑可愛
聽完小宇媽媽的話,卡卡媽不禁對她說,她「太心急」、對小宇的要求太高了。小宇才四歲,只能集中專注力幾分鐘,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孩子沒法長時間集中專注力,父母不能認為他就是沒耐心,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啊!
一般情況下,四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集中專注力的時間是十分鐘左右;而且,年齡越小的孩子,可以專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時間就越短。一旦做一件事情的時間,超過了孩子可以集中專注力的時間,孩子便會產生「我做不到,我不想做了」的想法了。
不過,如果孩子一產生「我做不到」的想法,就輕易放棄,確實很容易養成做事沒有始終的壞習慣。
孩子不願長時間做同一件事
幸好,孩子的專注力以及堅持的好習慣,都是可以後天培養的。只要父母在孩子小時候,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教他學會面對挑戰,找出解決問題的習慣,那麼,孩子就不會被挫折打敗了。
那麼,父母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學會面對挑戰,不怕挫折呢?
專注力和堅持的習慣,可以後天培養
一、多鼓勵,少指責
很多父母雖然很疼愛孩子,但是,卻經常做傷害孩子的事情。例如,在孩子遇到困難,想要退縮、或者遭遇失敗之後,父母會數落孩子,對孩子說:「你都還沒做就說不行,太沒用了吧?」「這點事情你都做不好,還有什麼能做的?」「你再這樣,馬上就被別人比下去啦!」等等。
雖然父母的這種做法,是出於「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希望可以激勵孩子去迎接挑戰,但是,大部分孩子在受到父母的指責後,都會很委屈、很喪氣、很失落的。
因此,父母不如改變一下自己的做法,在孩子受挫後,站在孩子身後鼓勵孩子,讓孩子燃起希望與信心,繼續努力。
父母要多鼓勵孩子
二、不要急,不要追求完美
對於一些對孩子來說有難度的事情,父母可以利用一些小技巧,來讓孩子完成。例如,把這件事情拆分開來,變成一個一個小步驟讓孩子做。
孩子每次做,都只需要完成一個步驟,這樣,他就不會因為覺得事情太難而產生畏懼的情緒了。
另外,在孩子做事的過程中,父母不要過度要求完美,只要他能完成,就需要肯定他;等孩子把整件事情完後了,父母就要鼓勵他。這樣分步驟讓孩子做事,孩子也會明白,雖然每天都只做一點點,但是堅持下去,依然可以把事情做完、做好的。
孩子明白了堅持的力量之後,以後遇到難題,他就知道應該怎樣應對了。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堅持的力量」
三、多進行親子閱讀
想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其實有一個很好的途徑,就是進行親子閱讀。平時,父母可以準備一些與堅持、努力等等有關的小故事,說給孩子聽,讓孩子明白,事情做到一半就放棄,是不可能成功的,以便引導孩子勇敢地面對問題和挑戰。
另外,父母可以每天安排一段固定的時間,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所有孩子都很聽喜歡故事,所以,父母在讀書給孩子聽的時候,他會很專注、很認真的。
父母和孩子進行親子閱讀的時間,剛開始可以短一些,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可以慢慢地增加。
父母要多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卡卡媽認為,想要培養孩子的專注意力,讓孩子學會堅持,父母對孩子的肯定和鼓勵也很重要。因此,孩子努力做完一件事之後,父母要學會及時地鼓勵他、稱讚他,甚至給他一點小獎勵,這樣,孩子才會更有堅持的動力。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說法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