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丟三落四」,是做事缺乏計劃的表現,父母可用三種方法糾正

2020-09-06 卡卡媽聊育兒

文/卡卡媽聊育兒,原創內容。

毛毛是個活潑可愛的男孩子,然而卻有一個壞習慣:經常丟三落四的。無論什麼東西到了他手裡,過了兩天,就再也找不到了。

例如前幾天,媽媽帶毛毛去姨媽家玩,毛毛非常開心,在出發前,把他最喜歡的小皮球、小汽車以及一盒蠟筆裝進了他的小背包裡,說要拿到姨媽家和表弟一起玩。

到了該回家的時候,媽媽提醒毛毛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好準備回家。很快,毛毛便告訴媽媽可以回家了,因為他已經把他帶來的所有東西都裝進了小背包。

那天晚上毛毛要畫畫,可是卻怎麼也找不到蠟筆了,於是爸爸又給他買了一盒新的。直到後來媽媽打電話給姨媽,才知道原來毛毛的蠟筆落在姨媽家了。

孩子和表弟一起玩

對於毛毛這種「丟三落四」的行為,毛毛媽媽感到非常無奈,她說,她很想糾正毛毛的這種壞習慣,可是,又不知道應該怎樣做。

其實,卡卡媽覺得毛毛這種「丟三落四」的行為,與他的爸爸媽媽有很大關係。甚至可以說,毛毛的這種行為,正是父母造成的。例如,毛毛的蠟筆找不到了,爸爸直接就給他買一盒新的,這樣毛毛又怎麼會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呢?

可能有的父母會認為,孩子丟三落四的壞習慣,並不是什麼大毛病,不用太過計較。但事實上,孩子丟三落四是缺乏計劃的表現。而做事情有計劃,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父母要重視孩子的這種行為,並且進行糾正。

孩子經常丟三落四的

糾正孩子「丟三落四」的壞習慣

孩子年紀雖然小,但是,他自己也知道,「丟三落四」的行為是不好的。為什麼他們不改掉這種行為呢?卡卡媽認為,並不是他們不想改,而是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那麼,父母平時要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再「丟三落四」呢?

父母要想辦法糾正孩子的壞習慣

一、孩子丟了東西,父母不要過分責備

平時孩子如果丟了東西,不知道各位父母平時是怎樣應對的?我想有不少父母,都會批評孩子、責備孩子吧!如果孩子弄丟的東西比較重要,或者很貴重,父母甚至還會打罵孩子。

其實,父母的打罵和責備,除了讓孩子產生心理壓力外,根本解決不了問題。相反,這樣做反而會很令孩子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認為自己就是這樣一個「丟三落四」的人。如果孩子在心理上形成了這種固有模式,那麼,對於糾正他的壞習慣,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孩子丟了東西之後,父母最好不要責備他,而是應該給孩子出出主意,例如,耐心地和孩子一起回想,看看東西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弄丟的,這樣,孩子也許可以慢慢地回想起來。

父母最好不要責備孩子

二、教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

經常「丟三落四」的孩子,很明顯的一個特徵,就是喜歡亂放東西。所以,想糾正孩子亂丟東西的壞習慣,父母在平時就要教孩子學會收拾並且整好自己的東西,教孩子把物品歸類擺放,而且東西用過之後,要及時歸位。

只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整理能力,那麼,孩子不但自理能力會提高,還可以養成做事認真細緻的好習慣。

父母要教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東西

三、孩子的要求,不要總是輕易滿足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非常疼愛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基本上孩子想要什麼,父母就會給他買什麼。但是,這對培養孩子珍惜物品的好習慣是沒有好處的。因為孩習慣了有什麼要求,父母都會滿足,他就不會再珍惜自己的東西了,反正東西丟了再讓父母買就行了。

因此,父母在孩子把東西弄丟後,不要馬上重新給他買。即使幫他買,也要告訴孩子,這是最後一次了,如果再弄丟,父母也不會再幫他買的了。這樣,孩子才會對好好保管自己的東西,才能糾正「丟三落四」的壞毛病。

父母不要輕易滿足孩子的要求

結語:

想要糾正孩子「丟三落四」的壞習慣,剛開始時,父母一定要多督促孩子,提醒孩子收拾並整理好自己的東西。

另外,父母平時可以讓孩子多和一些做事細心、認真的孩子做朋友,鼓勵孩子向他們學習。當然,父母也可以向那些孩子的父母取取經,了解一下他們是怎樣教導孩子的。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說法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事缺乏計劃、雜亂無章?抓住這幾條,讓孩子自己做主
    通常學霸都會全盤考慮自己的學習情況,按照水平高低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並認真執行。反之,一個缺乏計劃性的孩子,是很難成為真正的學霸的,父母千萬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忽視計劃能力的培養。那麼到底哪些行為是孩子缺乏計劃性的表現呢?
  • 孩子沒主見、做事被動,是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表現,父母重視
    雖然很多人都說七、八歲的男孩子特別調皮,但是,小宇卻是大家公認的乖孩子:溫順,聽話,父母叫做什麼,他就按父母的意思做,很少反抗。一直以來,小宇的乖巧都讓小宇媽媽覺得很欣慰。然而,這段時間小宇媽媽陪小宇在家上網課,卻發現小宇有一個很大的缺點:不愛動腦筋思考。例如:課堂上老師講了一種解題方法後,會讓孩子們想想,還有沒有另一種解題方法。
  • 孩子總丟三落四?父母做好這幾點,幫助孩子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一個孩子沒辦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那麼在他得到的信息,並且傳送給大腦的時候,分析信息時會受到幹擾,就會出現錯誤、忘記、遺漏等現象,從而導致孩子丟三落四。2、缺乏條理性導致孩子丟三落四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父母並沒有著重培養孩子的條理性。
  • 孩子記憶力差,做事丟三落四,家長應該怎麼做?
    孩子去幼兒園忘帶水杯、去上學忘帶作業、老師前一天叮囑讓帶的文具轉頭就忘了、考試的時候落下一道題沒寫……不少家長因為孩子這樣的表現而煩惱。丟三落四、粗心大意的毛病可大可小,說這個毛病大是因為如果孩子總是馬馬虎虎做事以後走上工作崗位也會不停的失誤,讓人不信服;說這個毛病小是因為它是可以改正的,只要家長們足夠重視。
  • 教你三招,馬上糾正孩子丟三落四的壞毛病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家長對孩子深惡痛絕的壞習慣:丟三落四說起孩子丟三落四這個毛病,大多數父母都很苦惱。不是作業落在家裡,就是文具盒忘帶了。更讓父母感到頭疼的是,無論怎麼說孩子,孩子就是改不掉這個壞習慣。 為什麼孩子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呢?
  • 孩子靦腆、害羞,與家庭教育關係很大,可用三種方法讓他變大方
    例如,有的父母會因為孩子做事不夠完美,父母覺得不滿意,而毫不留情指責和批評孩子。父母這樣教育孩子,很容易令孩子的自信心受創的,慢慢的,孩子便會對自己失去自信了。一個缺乏自信的孩子,又怎麼可能表現得落落大方呢?
  • 孩子太粗心,總是丟三落四,不妨試試這些方法
    忽視了習慣的培養 很多本該由孩子動手的事情,被家長給承包了,比如整理房間、整理書包、削鉛筆等,父母為孩子考慮的過於周全,使孩子失去了主動性。  ◆  ◆  ◆  ◆  ◆   「丟三落四」孩子有著共同的特點:1.做事缺乏條理性,不懂得安排和規劃;2.整理能力差,他們的課桌往往特別亂,書包和房間家長會幫他整理,但課桌卻是要靠自己管理的。
  • 孩子做事半途而廢,是缺乏專注力的表現,父母用三招教他學會堅持
    對於小宇的這些表現,小宇媽媽很擔心,怕以後小宇上小學後,會不願意乖乖坐下來聽課;更擔心小宇長大後做事情經常半途而廢,導致一事無成。因此,小宇媽媽很想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令小宇提高專注力,學會堅持?孩子沒法長時間集中專注力,父母不能認為他就是沒耐心,做事容易半途而廢啊!一般情況下,四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集中專注力的時間是十分鐘左右;而且,年齡越小的孩子,可以專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時間就越短。一旦做一件事情的時間,超過了孩子可以集中專注力的時間,孩子便會產生「我做不到,我不想做了」的想法了。
  • 孩子「喜新厭舊」,與生活環境有關,父母可用三招培養他的專注力
    孩子很容易被新鮮事物吸引三種方法,讓孩子養成專注的好習慣其實,卡卡媽覺得,孩子做事不能堅持,與他缺乏自信有很大關係。因此,父母讓孩子學習某個項目時,剛開始儘量要求不要太高,等孩子的能力提高後,父母再指出他的不足,讓他糾正。這樣孩子不但覺得糾正不足沒有難度,而且會因為受到積極的讚賞而感到非常愉快。這樣一來,他保持熱情繼續堅持的動力就會越來越足的了。
  • 孩子總是「丟三落四」?家長巧用這3招,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引言當孩子成長到5-6歲時,孩子的好奇心處於發展階段,對於很多新奇的事物,孩子都會表現出異常的好奇心。當孩子的心思無法得到很好的集中時,自然就會忘記手頭上的事情。而這種「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行為,也很容易導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因此養成丟三落四的壞毛病。案例小王家的兒子軒軒今年5歲,令小張比較苦惱的是,孩子平時做事總是丟三落四的,不是今天丟塊橡皮,就是明天少支鉛筆。
  • 《孩子丟三落四,這是總根源?》
    無數案例表明:當一個孩子有馬虎、丟三落四的行為,往上查找肯定有類似行為的父母或爺爺奶奶,亦或外公外婆。這是典型的「家庭行為」遺傳,大人自身的行為會直接映射、影響到孩子的行為。第二:環境薰陶。試想孩子打小就面對髒亂的家居環境,沒見過乾淨整潔的家庭,也就不知道什麼是條理。
  • 孩子總丟三落四怎麼辦?父母用3個方法,培養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尤其這樣的習慣延續到上學期間的話,就會對孩子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孩子會因為外界的幹擾而無法專心好好學習,也會因為自己丟三落四的習慣導致題目沒有完全理解從而解答錯誤,失去分數。這是所有家長都不願意看到的場景。孩子丟三落四的原因有哪些呢?
  • 孩子缺乏「帶頭意識」,是不自信的表現,父母用三招讓他變積極
    因此,老師也經常說,小峰其實是很優秀的孩子,但是對集體的事情不夠熱心,不夠積極。可能是因為缺乏「帶頭意識」吧!父母想讓孩子起「帶頭作用」,並不是想讓孩子「出風頭」,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的領導能力,以便孩子長大後更自信,在事業上有更好的發展。
  • 孩子總是丟三落四怎麼辦?這些建議很有效
    所以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一定要幫孩子改掉。要想讓孩子改掉這個毛病,首先得搞清楚孩子為什麼喜歡丟三落四。 丟三落四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現生活習慣,孩子喜歡丟三落四,說明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追根求源,問題出在家長身上。 沒有人生來就會打理物品,孩子這種習慣需要家長培養。
  • 孩子總是丟三落四,不是送筆就是送本子,這個壞習慣怎麼治?
    出現這些丟三落四的問題,真是因為孩子粗心大意嗎?不是,主要原因是缺乏條理性。什麼是條理性?舉個簡單的例子。看看孩子的書桌,是整整齊齊將物品分類擺放,需要什麼第一時間就能找到,還是一團亂,課本下面壓著零食,找東西要翻個底朝天?
  • 「家庭教育」引導孩子有條理地做事
    一些父母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缺乏條理。比如,不會整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用品,上學經常忘記帶課本,放學經常忘記帶作業,做什麼事情都丟三落四。父母幫他們將屋子收拾乾淨,將物品全部「歸位」,還經常嘮叨應該怎麼做,但是不出一兩天的時間,他們的屋子又會亂成一團。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拉,可能是因為出現了拖延症,用對方法糾正並不難
    大家在聽了小麗的吐槽後表示,小麗孩子可能並不是性格慢吞吞,而是因為孩子有拖延症的緣故,才會在各個時間段,都有非常拖延的表現。 但是小麗對此卻非常不認同,覺得他家孩子只不過是性子比較慢罷了。但事實上,出現拖延症的小孩往往會有一系列的表現,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這些表現,來判斷他們是否存在拖延症?
  • 孩子學習時精神不集中,是自控能力差的表現,父母可用四招糾正
    在生活中,軒軒這樣的孩子很常見,軒軒媽媽這樣的父母也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退步,很多時候,父母比孩子還著急。然而,單單著急是沒用的,父母應先找出孩子退步的原因,然後根據原因進行糾正。父母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要掌握好「度」四種方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 孩子膽小內向、不合群?父母可用三個技巧糾正他的「孤僻」行為
    從小雪的表現來看,性格確實有些孤僻,甚至有些自卑。其實在生活中,像小雪這樣的孩子並不少。這些孩子平時不喜歡和別人交流,有心事便放在心裡,不願(更準確地說是不知道應該怎樣)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憂傷,時間一久,孩子的性情便會越來越孤僻了。
  • 孩子做事「丟三落四」,家長別著急,巧用這3招幫孩子提升記憶力
    記憶力強的孩子不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總是比記憶力差的孩子付出的少,收到的回報卻是記憶力差的孩子的數倍。大家不禁感慨,那些先天條件好的孩子真是讓人羨慕啊。其實,孩子的記憶力好壞不一定是先天條件決定的,先天條件隨時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父母后天在養育孩子上的一些不科學做法,也會導致孩子記憶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