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飯飯媽
很多做家長的,總是會形容孩子上學的早晨,就如同打仗一般,特別是慢吞吞的孩子,更是令一些家長感到抓狂。
因為早晨的時間,本來就比較短暫,孩子做事如果非常慢,不僅會上學遲到,也會導致家長上班受到影響。
閨蜜小麗就因為孩子早上總是慢吞吞的,導致她每個月遲到的次數,總是公司裡最多的。
所以,小麗也感到非常無奈,但畢竟是自家親生的,小麗也不好說什麼,因此在朋友聚會的時候,就和大家吐槽起了她家小孩。
小麗表示她家孩子,每天早上都是各種慢吞吞的,即使催促了,也沒效果,而且孩子在平日裡,性子也是非常的慢,常常讓孩子做個什麼事情,總是要拖很久才會去做,而且還會表現的非常不情願。
所以,小麗就非常納悶,明明自己和老公都是雷厲風行的性子,怎麼生出個孩子,性格卻是慢吞吞的?
大家在聽了小麗的吐槽後表示,小麗孩子可能並不是性格慢吞吞,而是因為孩子有拖延症的緣故,才會在各個時間段,都有非常拖延的表現。
但是小麗對此卻非常不認同,覺得他家孩子只不過是性子比較慢罷了。但事實上,出現拖延症的小孩往往會有一系列的表現,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這些表現,來判斷他們是否存在拖延症?
01孩子出現拖延症有什麼表現?
孩子出現拖延症和孩子性格慢吞吞是兩個概念,因為孩子出現拖延症時的一些表現,並不會在性格慢吞吞的孩子身上出現,那麼究竟會有哪些表現呢?
1)孩子時間觀念差
孩子如果有拖延症的話,往往意味著他們的時間觀念是非常差的,這在性格慢吞吞的孩子身上不太會出現。
因為前者是對時間觀念差,所以他們分不清事情的主次,或者在做事情的時候,自我約束力會比較弱。
但是性格慢吞吞的孩子,只是在做事情的時候比較慢,並不意味著他們的自我約束力,或者時間觀念就比較差。
2)孩子做事情三心二意
出現拖延症的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往往也是比較三心二意的,因此他們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情。
可能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腦子裡還想著剛剛沒有看完的電視,又或者一邊寫作業,一邊玩著其他東西。
而且他們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又總是能給自己找到非常好的理由或者藉口,這就導致他們原本應該做的事情一拖再拖,甚至要磨蹭到很晚才能結束。
這也是為什麼現在有些小孩的作業明明不是很多,但總是要寫到晚上一兩點才能結束,這就是因為孩子存在拖延症,所以把本該要做的事情磨蹭到了最後。
3)孩子非常懶散、消極
擁有拖延症的小孩,他們往往在性格上面,是非常消極懶散的,而且在面對許多事情的時候,往往都缺乏主動性。
這就意味著他們很少會去主動做一些事情,常常需要別人的催促或者要求,才會把事情做掉。
然而性格慢吞吞的孩子,只是在做事情的時候非常慢,但不會出現懶散、消極的態度。
他們做事雖然比較慢,卻常常能將事情做得非常完美,但這在拖延症孩子身上很難看到。
02孩子為什麼會出現拖延症?
可能很多家長,在聽說孩子存在拖延症的可能後,會感到非常驚訝。因為自己的性子是比較急躁或者雷厲風行的,但為什麼孩子卻會出現拖延症呢?這主要和以下幾個原因有關。
家長太過勤快
在《兒童人格教育》中,作者曾經提到拖延症孩子的背後,總是有一個替他們將所有事情都打理好的人。
這也是很多家長非常勤快,但孩子卻出現拖延症的原因。因為家長總是替孩子打理好一切,所以孩子會習慣性的依賴家長,什麼事情都想丟給家長去做。
久而久之,也就導致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出現比較拖拉的情況,因為他們知道會有一個替自己擦屁股的人。
家長對於孩子的要求過高
有的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拖延症,可能並不是家長要求太高,而是家長要求太過嚴厲導致的。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家長會發現,明明孩子在小的時候,是非常勤快的一個人,可是在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整個人就好像變了似的,連自己的屋子也不願意打擾,這其實和家長對他們的要求過高有關係。
因為孩子在進入青春期後,可能會出現比較嚴重的逆反心理,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對於孩子的一些要求,往往並不能得到孩子的認同,甚至會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這就使得孩子在家長要求他們做某件事情的時候,會故意進行拖延,將這件事情故意做不好,久而久之,也就使得他們養成了拖延症的習慣。
孩子沒有責任意識
那麼有些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拖延症,其實也和孩子責任意識比較弱有關,例如家長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可能並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情對他們的重要性。
他們可能會認為,這只不過是家長的某個要求罷了,所以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進行拖延。
但如果孩子有非常強烈的責任意識,他們可能就會意識到,有些事情是必須要自己去承擔責任的,而不是通過拖延,或者將事情交給別人,就可以得到解決的。
03面對孩子的拖延症,家長可以怎麼做?
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出現了拖延症,那麼就需要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進行糾正。
教育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事情,往往都是通過他律到自律的一個過程。
所以,在孩子約束力出現問題的時候,就需要通過他律的方式來幫助孩子,那麼家長可以從這幾方面入手。
1、家長不要太過勤快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拖延症,可能是因為家長太過勤快了,所以才會有拖延懶散的表現。這也是為什麼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出現"懶媽養出勤快孩子"的道理。
所以家長可以適當的懶惰一點,將孩子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交還給孩子,而不是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全部承包好。這樣就不會讓孩子認為,原本屬於他們的責任,需要別人替自己承擔。
那麼突然讓孩子承擔所有責任,顯然也不是特別現實的事情,所以家長可以從生活中的許多小事入手。
例如:慢慢地讓孩子對自己本應承擔的事情擔起責任,將家長懶惰的地方做勤快了,這些都能對孩子的拖延症進行改善和糾正。
2、家長多多鼓勵孩子
那麼有些孩子在出現拖延症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家長太過嚴厲的要求,導致他們放棄對自己本應做的事情承擔責任。
所以家長不妨可以在平日生活中,對孩子進行多多鼓勵,要知道鼓勵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能讓他們明白,或者感到自己的價值所在,這對孩子責任感的培養也非常有幫助。
家長可以在孩子第一次掃地或者疊被子後,對孩子的這種行為進行表揚。雖然這可能只是一次簡單的鼓勵或者表揚,但也許就會讓孩子明白,這些事情只有在自己做了後,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
但鼓勵式教育,也不能經常使用,因為也會讓孩子出現習以為常的態度,反而起不到原本想要達到的效果。
3、給孩子制定相應的計劃
如果想要孩子從他律到自律,那麼這個過程,可能是需要一些計劃的執行才可以。
因為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腦海中是沒有"計劃"這個概念的,他們可能是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所以才會出現生活上的懶散或者拖延。
因此家長可以嘗試性的,給孩子制定一些計劃。當孩子完成計劃後,家長可以及時的和他們進行復盤,讓孩子了解到自己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什麼事情做對了?什麼事情存在問題?
孩子在執行計劃的同時,如果能夠伴隨一些獎懲措施,往往也是比較不錯的方式。
例如:家長原本和孩子規定要在一個小時內寫完作業,但孩子卻用了兩個小時才把作業寫完,那麼家長就可以懲罰孩子少看一集動畫片或者少玩一會玩具。孩子通過這種有意識的計劃,往往就能降低拖延的出現。
其實孩子出現拖延症,並不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但是家長也不能忽視拖延症對孩子學習成長的影響。因為這會使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會因為拖延,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好行為。
所以,家長可以通過一些方式的引導,對孩子的拖延行為進行及時的糾正。此外,家長的一些示範,往往也能對孩子的拖延起到糾正效果,所以家長們也要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審視和調整,不要做出錯誤示範,這樣對於糾正孩子拖延症也會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