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拖拉不積極?這是拖延症的表現,4個小妙招或能改善情況

2020-12-14 超人芭比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叫小明,小明經常把老師布置的作業放到第二天才去完成。比如說老英語老師布置了單詞,小明每次都沒有按時交過作業,總是到第二天才交,如果說語文老師也布置了寫作的作業,小明就沒有辦法按時完成作業。

父母問小明,你為什麼沒有完成作業,小明說他想要先玩耍,然後再去寫作業,但是玩耍的時間太長了,所以沒有時間寫作業,孩子的這種行為就叫做拖延症。

很多孩子包括大人都會有做事拖拉的毛病,也就是傳說中的「拖延症」。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做,無論事情重要或者是不重要緊急或者是不緊急,總是有拖拖拉拉的毛病。

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明天的事情想推到後天。這樣的現象發生一次兩次倒也無所謂,如果對每一件事情都是這種心理,那就有問題了。

一、拖延症是什麼?

1. 拖延症的學術解釋

拖延症是一種心理疾病。是自我調節失敗的結果。在明明知道事情拖延之後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仍然堅持把事情推遲到明天再做的一種行為。

2. 拖延症的表現

在日常生活中,其實能看到很多這樣的人。據研究表明有四分之三的大學生偶爾有這種情況,有二分之一的大學生情況較為嚴重。嚴重的拖延症會帶來非常不好的影響。人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拖延而自責或有負罪感。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使他們自我否定,自我貶低的心理狀況越來越強烈。更嚴重的時候,還會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

3.造成孩子的拖延

兒童由於年齡和心智的不成熟,容易在做事情上拖拖拉拉,這是拖延症的先兆,要想改善這種情況,就必須知道造成它的原因這樣才有好的方法和好的對策來應對。拖延症的造成原因有很多種,但具體原因至今還沒有搞清楚。

有一些人認為拖延症更多的是個人的能力原因,拖延症只是懶的代名詞。而另一些人卻認為拖延症大多是由環境決定的,因為只要是一個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完全不受外界的影響。

二、拖延症對孩子的影響

1.極度的不自信

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老師常常會為孩子們制定一些計劃。如果計劃經常得不到完成,孩子便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的心理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然而越懷疑事情就越做不好。這樣就會造成惡性循環,一旦形成這種惡性循環,其後果是非常可怕的。

2.孩子對事物失去興趣

因為患有拖延症的孩子,不管是什麼事情都很難做的很好。漸漸地孩子們就不敢嘗試新的事物,他們害怕別人會嘲笑自己什麼都幹不好。與其被別人嘲笑,還不如表現得對什麼都沒有興趣,使孩子出現精神上的懈怠。由此可見,拖延症這種心理是多麼的恐怖。

3.孩子的心理變得脆弱

因為事事都拖延,事事都幹不好。孩子已經沒有強大的心理去面對自己。在其他孩子眼裡就算是善意的勸導和批評也會被認為是別人落井下石。然後出現牴觸心理,情緒特別容易崩潰。這些當然都是父母不願意看到的。

三、家長應該怎麼解決?

1. 「推己及人,設身處地」

《論語·衛靈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孩子的家長,我們一定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從每一件小事兒做起,不管事情重要與否,緊急與否,都應該及時完成。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家長都做不到,更何談孩子呢?家長要正確地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什麼才是正確的,什麼才是錯誤的。

2.向孩子講明拖延症的危害,耐心引導

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明確的說明拖延症的後果是什麼,一定要讓孩子明白,拖延症的可怕。事實證明正確的引導比打罵都管用得多,家長也可以實施一些小手段,讓孩子乖乖聽話。比如說適度的獎勵,因為孩子的自控能力始終不如大人,這就需要一些動力來支撐他們.

在適度獎勵的基礎上,也要制定一些懲罰規則加以輔助,要求今天的事情必須今天做完,不能拖到明天,幫助孩子養成自律的習慣。讓孩子就算在沒有父母沒有家長的情況下也能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

四、總結

拖延症這種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如果在孩子的身上有一些輕微的狀況。就一定要重視起來。不能任由其發展下去,否則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也不能只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也要多多關心孩子的心理是否健康。及時發現及時制止,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向健康的方向發展。

家家有本育兒經

相關焦點

  • 孩子做事磨蹭怎麼辦?家長試試這3個小方法,改善他的拖延症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家長們可以觀察一下自家孩子,看看他們有沒有做事拖拉的情況。這種情況就說明了孩子做事比較拖拉了。想要讓孩子做事變得果斷、行動利索起來,家長們可以試試以下的這三個小辦法來改善一下孩子的「拖延症」。1、制定時間計劃做事拖拉、有拖延症就證明了孩子對於時間沒有什麼觀念。
  • 孩子做事總「拖延」,可能有三個原因,3個小方法讓孩子變積極
    關於拖延,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玩手機或者玩具的時候,孩子身上幾乎看不到拖拉的情況。但若是在學習作業時,各種拖延的現象立馬就會現象,感覺學習這件事就像「照妖鏡」一樣。做好表率,生活中遠離一切拖拉的行為,那身邊的孩子肯定會受到影響,定然會把身上拖延的毛病逐漸改正。因為孩子他不知道拖延不對,看著父母每天都做事拖拉,他會覺得這是做事本來的樣子。
  • 孩子有嚴重拖延症怎麼辦?5個小妙招
    十個家長裡估計有八個會抱怨,自己的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明明一分鐘就能做好的事情總是要墨跡上半個小時,或是一邊玩這個一邊弄這個,最後什麼都做不好!覺得自己的孩子做事拖沓的時候,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自身或是周圍的人是否給孩子做了錯誤的示範。2. 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要想讓孩子做事不拖拉,就要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該去做什麼事情,而不是凡事都等待人來催促才開始做。
  • 拖延症不是病,磨蹭起來真要命,孩子做事拖拉,巧用3步走改善
    可是小麗的兒子卻是個拖延症重度患者,可以放學了6點開始寫作業,卻硬生生要耽誤到晚上8點才開始。期間還需要小麗不停的反覆的催促,不然兒子根本就不關心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小麗無比的頭疼這個問題,只能向兒子的班主任求救。班主任給了小麗三個簡單有效,還能輕鬆實施的小建議。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吼孩子不管用,5個方法幫他擺脫拖延症
    家裡有個有「拖延症」的寶寶是什麼體驗呢?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拖延症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做什麼事都很磨蹭、慢吞吞。其實,孩子的磨蹭都是有原因的。有的孩子的確做事會更慢些,孩子越小就越慢。但這絕對不是毛病。若父母常嫌孩子慢,過多催逼,或者乾脆替代,那麼問題就來了:一個真正拖沓、散漫、凡事不操心的熊孩子,往往就是這麼養成的。如果生活中的事情都由父母包辦,孩子就會形成依賴性。
  • 孩子做事總是拖拉,可能是因為出現了拖延症,用對方法糾正並不難
    小麗表示她家孩子,每天早上都是各種慢吞吞的,即使催促了,也沒效果,而且孩子在平日裡,性子也是非常的慢,常常讓孩子做個什麼事情,總是要拖很久才會去做,而且還會表現的非常不情願。 所以,小麗就非常納悶,明明自己和老公都是雷厲風行的性子,怎麼生出個孩子,性格卻是慢吞吞的?
  • 孩子做事太「拖延」?多半是這「3大原因」,父母別只會催
    ,父母很頭疼小美的侄子今年4歲了,是個機靈的寶寶,但有做事愛拖延的壞習慣。,也改不掉「拖延症」?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教育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成長需要時間大家不要太心急。當然想解決孩子的「拖延症」,還是應該明白導致孩子拖延症背後的真正原因,根據實際情況想出解決辦法,用最有效的方式幫助孩子。
  • 孩子磨蹭拖拉,時間管理訓練不起作用?這4招幫助孩子克服拖延症
    拖延症是很多孩子身上都會存在的缺點,從他們早上睜眼開始,就進入了無盡的拖延之中,父母催他們起床,可是孩子卻不緊不慢。父母把做好的早點端在餐桌上讓孩子快吃,可是10分鐘過去了,孩子連一個雞蛋都沒有吃完。3、自我價值感不足孩子也希望能實現自我價值,但很多時候他們的自我價值卻無法得到體現。比如孩子希望在繪畫方面能夠有所表現,但是父母卻強迫他們去學鋼琴,這就會讓孩子排斥。
  • 拖延症一定要看!9個克服拖延症小妙招
    拖延症就像一個逐漸擴大的黑洞,不叫停,會把整個人生都拖進去!不要再讓拖延佔據你的生活了,停止拖延刻不容緩!在這裡,我將分享出治療好我個人的小妙招,希望也適用於你。(二)克服拖延症小妙招目標分解一下,比如3個10分鐘,4個500字。
  • 孩子做事拖拉,竟是家長催出來的?6個小妙招專治孩子拖延症
    可是一邊什麼都幫孩子包辦、一邊又總是催他快點,孩子的能力培養不起來,還要讓他在規定時間裡能做好一件事,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那麼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時間觀、告別拖拉磨蹭呢?下面6招專治磨蹭拖拉,家長們不妨試試!1、讓孩子明白時間是自己的為什麼很多孩子吃飯總是磨蹭、早上總是賴床、作業總是拖拉呢?
  • 孩子出現拖延症多半都有三種表現,三步走,有效糾正孩子拖延症
    大家在聽了小麗的吐槽後表示,小麗孩子可能並不是性格慢吞吞,而是因為孩子有拖延症的緣故,才會在各個時間段,都有非常拖延的表現。但是小麗對此卻非常不認同,覺得他家孩子只不過是性子比較慢罷了。但事實上,出現拖延症的小孩往往會有一系列的表現,家長可以通過孩子的這些表現,來判斷他們是否存在拖延症?
  • 做事有拖延症的孩子,背後少不了這些原因,家長要對症下藥
    ,然後也不管父母同意不同意,就呼啦啦地跑進房間找了起來,這一找又是十多分鐘。經此一鬧,一家人出門時,比原本預訂的時間整整少了半個多小時。類似這樣的拖拉表現,小麗的女兒平時可真沒少有。現在很多人自嘲患上「拖延症」,其實比起一些成年人,小孩子拖延起來也不遑多讓。然而背後的原因,卻又和成年人不大一樣了。孩子有」拖延症」?
  • 孩子做事總是慢吞吞?幫娃告別「拖延症」,這幾種做法效果很好
    文 /萱媽,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拖拉不是病,但卻也是一個不小的問題。拖拖拉拉的習慣其實是孩子小時候就養成的,並不是說長大了才變成這樣的,而如果孩子經常做事情慢吞吞的就很容易養成「拖延症」的習慣,這樣對孩子以後的成長非常不利。鄰居家的一個小孩晨晨,平時看著也是怪可愛的一個小孩,但就是做事太慢吞吞了。
  • 父母必讀:孩子做事拖拉怎麼辦(七因七法助您解除煩憂)
    特別詭異的是,好像孩子還和自己幹上了,你越催促,孩子越拖拉,你越急躁,孩子越磨蹭。很多家長為此幾乎要崩潰。 孩子們的這種行為簡單來說就是拖延症,在可塑期是可以改善的。但如果孩子小時候的拖延沒有得到有效的矯正,則很有可能會成為影響孩子一生的壞習慣。
  • 有效改善拖延症
    市第二人民醫院心理調適科心理治療師楊啟璠表示,拖延症從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疾病,更多的是行為能力的失調。拖延症有時其實並不是生理上的懶惰,更像是心理上的無法控制。 調整節奏改善拖延情況 拖延症是如何患上的呢?德國科研人員實驗發現,人的大腦有一個叫「杏仁體」的「零件」,其主要功能是對形勢以及可能產生的結果作出判斷。
  • 孩子「拖延症」很嚴重?家長不要著急,3個方法助力父母解決問題
    文\路卡編輯\琳姐家長時常在家中會發現孩子出現做事拖拉的情況,但是家長只會催促孩子動作快一些,從來沒有深思過孩子這種情況是怎麼回事,也沒有認真思考解決孩子做事拖延的辦法。孩子做事拖拉的行為是一個需要改正的不良行為。這個行為有個正式的名稱,叫做拖延症。家長在此可以先了解一下拖延症的定義。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 制定時間表 改掉孩子「拖延症」
    親子教育專家建議,其實要改掉孩子的不良習慣,家長們最重要的是和孩子有效溝通,同時家長們也要自省,用孩子能接受的一種方式教育孩子才是改掉孩子拖延症的「良藥」。孩子做事拖拉家長頭痛不已「每天放學回來,很不情願地拿出作業本,慢慢做了起來,可是不到十五分鐘,一會說喝水、一會說去廁所、一會又說肚子痛,每天如此,很生氣。」
  • 孩子做事愛拖延,做到這幾點,戒掉拖延症
    於是,我開啟了拖延模式,乖乖的坐在桌子旁,邊做作業邊神遊。這個場景是不是非常熟悉,你責怪孩子做作業越來越慢,效率越來越低,殊不知孩子的這些習慣是被你逼出來的。當然拖延症的原因有很多,這只是其中一種。只有找到孩子拖延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孩子拖延症的問題。孩子拖延症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 孩子有拖延症怎麼辦?
    試想,如果你和你的另一半是個急脾氣的人,生了一個有「拖延症」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相信很多家長都深有體會。 「拖延症」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做什麼事都很磨蹭、慢吞吞、不著急。
  • 孩子拖拉是因為動作慢?錯,父母做到這4招,孩子再也不拖延
    曾有研究機構投票調查,父母最不能容忍孩子的缺點是什麼?其中投票最高的一項就是:拖延。拖延的確是一個不讓人喜歡的現象,不僅孩子有,很多大人也愛拖延,這也可能是小時候沒有改正後的延續。日常生活中,10個父母中至少有8個家長都在說孩子拖拉、磨蹭,沒有時間觀念。所以,每天「快點」這句話在有孩子的家庭中成為頻率最多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