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上學延期,朋友的孩子在家上網課。我問朋友,孩子上課的效果怎麼樣?朋友嘆了口氣說,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專注,上課時自己要一直盯著他 ,要有點事情走開一會,回來就會看見他坐在那裡發呆,明顯地跑神了。學習專注力不行,效果可想而知。孩子在家,自己在旁邊,他的狀態就這樣,在學校的課堂上聽講,注意力也不會集中,怪不得成績一直提不高了。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在163.8萬的入學新生中,75%的孩子存在著專注力不足的現象,94%的老師認為孩子的注意力需要重點培養。
看來,孩子學習注意力不好 ,真的是很大的問題,成了很多父母和孩子的困擾。
比如:為什麼我的孩子靜不下心來學習?
孩子學習時,有一點動靜都會分散他的注意力?
我感覺自己坐不住怎麼辦?
為什麼我的專注力這麼差?等等。
孩子缺乏自控力,是導致專注力不夠的原因之一。
媽媽不讓孩子飯前吃零食,孩子也知道,但當看到香噴噴的點心時,禁不住誘惑,趁媽媽不在就拿來吃了,到吃飯時,他就不好好吃飯了。孩子的行為不是故意不聽媽媽的話,而是缺乏自控力。
如果孩子的自控力比較差,自然就不能專注地做一件事了。這也就是孩子學習時,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的原因。
尤其,孩子在家上網課,不同於學校的課堂環境,幹擾源太多,影響到了孩子的注意力,因此,孩子的自控能力更加重要。
由於自控力影響著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對孩子的學習有至關重要。並且,自控能力是孩子良好心理品質的一種,父母更應該注意孩子自控能力的培養。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01、給孩子制訂規則,要求他持之以恆地執行規則,對於自控力的培養十分有益。
比如:假期開始了,父母和孩子通過討論定下假期規則:每天作業完成後,可以玩半個小時遊戲;做完一門功課,收拾好課本再做另一門功課;晚上9點30分上床,背兩個單詞後熄燈。自己收拾房間。
父母還可以為孩子制訂一些勞動方面的行為準則。必須注意的是,行為準則不能過度或過於詳細,讓孩子有獨立做事的空間。父母只要抓住主要問題就可以了。
對孩子適用的規則,父母應該認真掌握,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孩子商量而訂,訂好的就不能今日河東明日河西,讓孩子無所適從。此外,規則不宜過多,「不許」多了,將會激起孩子的反抗,不願執行,或增加執行的難度。
但是,規則一旦商量制訂好就要堅決執行,不馬虎不遷就,更不允許任性,為所欲為,不能興趣來了就執行,心情不好,就不管它。
02、把長遠的目標具體化,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增強它們的激勵性。
哈佛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很容易受短期的、比較具體和明確的強化物所左右,而不容易受遙遠的、比較抽象和模糊的東西所影響。
比如:看玩遊戲、吃零食之類的事情是一種非常明確的誘惑,能使孩子獲得及時的滿足,所以孩子常常不能抗拒它們的吸引。
而學習對於孩子來說,雖然意義重大,關係著未來生存和發展,但畢竟是比較遙遠和抽象的。
因此,父母要從孩子的實際出發,把一些長遠的目標具體化,恰當地為孩子確定學習目標,並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這樣孩子就能通過努力達到他能夠實現的目標,獲得成功的體驗。成功的體驗又會激勵孩子的繼續努力,使他不斷進步。
哪怕做對一道簡單問題,孩子也要通過動手計算得到最後那個正確的結果,這就是確定性的小成就,這樣的成就感會讓孩子能持續專注到手中正在做的內容上。
03、父母要為孩子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樣。
一般來說,父母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現好的話,孩子也會受到影響。
比如:帶孩子外出,遇到堵車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消磨時光,避免把焦躁情緒傳染給孩子,讓等待的過程變得有趣。想對孩子發火的時候,深呼吸並說:「我要冷靜,不能發火。」這些言行都會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
當孩子出現缺乏自控能力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冷靜,耐心說服,同時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得當,是否採取了令孩子心悅誠服的態度和方法,並檢查規定,是否有些規定過頭了,過於束縛了孩子等等。只要父母不粗暴地對待孩子,跟孩子好好溝通,孩子是會改正不良習慣的,並逐步成長為具有較強自控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