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四大文化中心 建校近千年的四所大學

2020-12-13 環球網

英國的牛津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義大利的帕多瓦大學和博洛尼亞大學並稱為歐洲四大文化中心,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自中世紀起,這四所大學就是世界很多的青年學子們夢寐以求的理想深造場所。無數的學者名人都出自這些學校,現在就讓我們走進這些大學,近距離感受一下這裡的人文學風。

博洛尼亞大學 歐洲「大學之母」

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學、歐洲四大文化中心之首,被譽為歐洲「大學之母」,是全世界第一所大學。建立於1088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博洛尼亞大學坐落於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首府博洛尼亞,由依內裡奧於1088年創立,主校區座落於義大利博洛尼亞城的贊鮑尼大街33號,各個學院分布在市區的各處,學校的使用面積大約有35萬平方米。但丁、彼德拉克、丟勒、伊拉斯謨、哥爾多尼、伽利略、哥白尼等都曾在這裡學習或執教。

創建之初以法律和醫學兩個專業著稱,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1988年在430所歐洲大學校長共同籤署的「歐洲大學憲章」中,博洛尼亞大學被正式宣稱為歐洲所有大學的母校。為了促進教學推廣、發揮教學功能、改善教學質量,學校採用了多校區體制,共分5個校區:主校區位於博洛尼亞市的贊鮑尼大街33號,其他校區分別在Cesena,Forlì,Ravenna和Rimini。1998年還成立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分校。博洛尼亞大學目前共有23個學院,68個系和93個研究中心。這所大學擁有極其雄厚的師資力量,教學設施也十分先進。各學院都有自己的實驗室和電化教室,醫學院設有各科的臨床診所,天文學部還擁有自己的天文臺。此外,博洛尼亞大學的輔教系統相當完備,如圖書館、博物館以及檔案館等。其中,僅圖書館就分為校級,學院級、學部級、研究所級和研究中心級。博洛尼亞大學校級圖書館隸屬於義大利文化部,館內共有藏書92萬冊,包括14-15世紀的圖書版本及將近萬冊的古籍,藏書偏重於文史類;博洛尼亞大學還擁有舉世聞名的歷史檔案館,其間收藏了大學建立以來的重要文獻,以了解西方的教育發展、學科發展以及義大利大學、學術的發展歷史;為方便老師教學與學生實踐,大學幾乎每個學科都配有相應的博物館,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天文博物館、解剖學博物館、病理博物館、人類學博物館、物理學博物館、地質學博物館、礦物學博物館、動物學博物館以及一個佔地約2公頃的植物園。

大學專為外國學生開設了義大利語進修班,第一個月(9月份)免費。該進修班可在大學預註冊時即進行預報名,正式報名需寄出自我評價問答和入學考卷(將在網站上發布),並在第一次上課時通過口語能力考試。

為促進大學體制的國際化,中國學院協會專為該校攻讀本科和碩士學位的優秀中國留學生設立獎學金,並組織學生到本地區的企事業單位實習。

值得一提的是,這座大學裡有一個遊客必到的地方,那就是世界上第一個解剖室。它是一個半地下的沒有窗子的房間,房間內部裝飾著華麗的木製隔板,是一間像小劇場一樣的階梯教室,學生的座椅由高到低圍繞著房間中間的白色石臺,石臺四周由木頭圍欄圍繞著。這裡就是當年的解剖臺了。在中世紀的歐洲,人體解剖是被嚴格禁止的,但是博洛尼亞大學因為得到了特許,可以不受任何權力的影響安排自己的教學,因此,半公開地開設了人體解剖課。

在這座世界最早的解剖室裡,赫然立著一位手執一隻鼻子的大夫的雕像。博洛尼亞其實還是歐洲最早為人們做整形手術的地方。中世紀的歐洲貴族對自己的鼻子非常在意,而當年能做整形手術的城市非常稀少,原因很簡單,整形手術是建立在人體解剖學基礎上的,只有掌握解剖學,學生們才有可能學會為貴族「整鼻子」的技術。

據說,當初被解剖的屍體是由盜墓人從墳墓裡偷來的,都不新鮮,所以這個世界首個解剖臺四周沒有任何供血液或其他液體流出的凹槽,而學生們在這裡的學習內容也不止於整鼻子,他們對人體的肌肉流向也做了清晰的記錄,而且記錄方式非常奇特:解剖室正前方的兩根柱子被雕刻成了人體肌肉模型,讓學生在沒有解剖對象時也可以隨時揣摩研究。

牛津大學 沒有圍牆的大學

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簡稱:Oxon),建校於1167年。位於英國的牛津大學具有世界聲譽,它在英國社會和高等教育系統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有著世界性的影響。英國和世界很多的青年學子們都以進牛津大學深造作為理想。牛津產生了至少來自7個國家的11位國王,6位英國國王,4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來自19個國家的53位總統和首相,包括25位英國首相(其中13位來自基督堂學院),12位聖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紅衣主教。

目前,牛津共有39個學院,它們和學校的關係就像美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那樣採用聯邦制形式。每一所學院都由Head of House和幾個Fellows管理,他們都是各種學術領域的專家,其中大多數在學校都有職位。6個準學院(稱為「永久性私人學堂」-PermanentPrivateHalls、為各宗教教派所辦),至今還保留著它們的宗教特許狀。此外還有一個繼續教育學院。在35個學院中,眾靈學院目前沒有學生,只有院士(包括訪問院士)。各學院規模不等,但都在500人以下,學生、教師(院士)來自不同的專業學科。

除學院外,牛津大學的教學和研究活動(尤其是後者),主要由學部來組織,學部不是大學內的自治單位,它們都是跨學院的機構,不附屬於任何一個學院,不過各學部的教師和學生,首先必須是牛津大學內某一學院的一員。牛津現有16個學部:人類學和地理學學部,生物科學學部,臨床醫學學部,英語和文學學部,法學學部,經典、哲學和古代歷史學部,數學學部,中世紀和現代語言學部,現代歷史學部,音樂學部,東方學學部,物理科學學部,生理科學學部,心理學學部,社會學學部,神學學部,文科學部下一般不再分系,理科學部下又分成30多個系,有的學部還設一些中心和研究所。此外,有的研究所(如教育研究所,招收有研究生)不隸屬於上述各學部,而直屬於大學。

本科生入學由獨立的學院批准,它們的學生將在學院接受導師教育,並在大學接受講座和課程教育。而研究生的通知書則由各系首先決定,然後是與之相關的學院。

本科:高考成績名列前1%,或者ALevel成績達到AAA或AAB,IELTS 7.0 以上(每項至少 7.0 ),TOEFL600以上 碩士:優秀本科畢業,IELTS7.5 以上,TOEFL630以上(機考267) 。

牛津大學不同於其它的大學,城市與大學融為一體,街道就從校園穿過。大學不僅沒有校門和圍牆,而且連正式招牌也沒有。樓房的尖塔在煙雨濛濛中若隱若現,高高的石牆上爬滿老藤,稀疏的綠葉中綻放著紅紅的花朵,小城顯得古樸素雅。牛津城的建築古色古香,分屬於不同歷史年代的不同建築流派。在牛津街道上散步,不就像回到了歷史之中嗎?這風情萬種的建築,這雲飛浪卷的校園,這幾百年積澱的斑斕文化。

英國人把牛津當做一種傳統,一種象徵,一種懷戀和一種追尋。在那裡可以回憶起過去的美好時光,可以重溫昔日的輝煌。市內有聖麥可教堂的薩克森人塔樓,諾曼人碉堡和城牆遺址等等,處處給人以歷史的縱深感,難怪英國有一句民諺:「穿過牛津城,猶如進入歷史」。齊爾維河和愛西斯河(泰晤士河流經本市之名)的河濱步道,你也可租艘平底船,在齊爾維河上消磨悠閒的午後。

牛津的學院中有許多中世紀建築瑰寶,並且群聚在市中心周圍。街兩旁布滿中世紀的四合院,每個四合院就是一所學院,由於在當時學術是教會的專利,因此學院都以修院式建築來設計,不過四周往往圍繞著美麗的庭園。儘管大多數的學院這些年來多有改變,但是依然融合許多原有特色。每所學院均有其輝煌的歷史、神話般的建築遺蹟,可以描畫出各種有趣的史實。初到牛津的共同印象,均會覺得每個學院都像是中國各地那些破舊的古廟,一進門就給人一種寂寞與荒涼的感覺。因為每個學院完全是中世紀修道院的模樣,這也反應牛津人強烈的思古情懷。

城內多塔狀建築,故又得名「塔城」。中世紀的塔樓古色古香,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瀰漫著浪漫氣息;位於民眾方庭的圖書館,建於1371年,是英格蘭最古老的圖書館;大學植物園,建於1621年,是英國最早的教學植物園;蜿蜒曲折,幽深綿長的皇后小巷,從牛津建校一直保留到現在,快700年歷史了,路邊的石凳長滿了青苔,讓人回憶起牛津的起始。王爾德坐過的木凳,肖伯納倚過的書架,都照原樣沒動。外面環境如此,走進樓內,讓人更加感到歷史的份量。在學校最早的圖書館韓夫瑞公爵圖書館裡,時光仿佛是靜止不動的,寂靜充滿了這書本的聖殿。從地板到屋頂,全是手稿和未刊資料,它們像寶庫一樣等待著後來的人去開發。

雷德克利夫廣場(RadicliffeSquare)是大學舉行慶典及各項文藝活動的中心,這是整個古城的中心,它遠隔了主要街道的喧鬧。附近紅磚地的銅鼻小巷(BrasenoseLane),巷中三兩行人,綠樹遮天,讓人覺得心闊神逸。聖瑪利教堂(St.Mary'sChurch)位於廣場南邊,十七世紀前,學校的主要慶典、音樂會都在這舉行。廣場西側是建於一五0九年的BrasenoseCollege,學院因創校時,大門上有一隻銅製的「獅鼻扣門環」而得名。學院正門的天庭中,有一座寶藍色的日晷鍾,但因為英格蘭特有陰霾天氣,一個夏天,也沒能見到幾次鐘上的日影。有人說:「英國只有氣候,沒有天氣」。並不誇張,往往一日之間可以見到下雪、下雨、甚至出太陽,是很平常的情況。

廣場的西角是建於十五世紀的神學院(DivinitySchool),有古典式圓頂的雷德克利夫建築是牛津很特殊的建築。它是圖書館的原始建築。早期作為大學的研討教室之用,現在改為大學圖書館BodlienLibrary的閱覽室。

克萊斯特教堂被牛津人親切呼為「TheHouse」。靈聖學院(AllS0u1sC011ege)是牛津眾多學院中唯一沒有大學生的學院,因為學院中只有研究生,因而被視為世界最具學術權威的高級學府之一。城東的莫德林學院的城堡,被人們稱為「凝固了的音樂」,的確優美異常。鐘樓以大青石砌築,朝天高指。據說,樓內掛著十口鐵鐘,當它們相繼敲響時,仿佛一曲雄渾磅礴的交響樂!

建於十七世紀的謝爾登尼安劇院是列恩所設計的第一棟建築,是牛津大學傳統授予學位典禮的舉行場地。每年夏天,學期結束時,身披黑袍,頭戴方帽的學子們,將列隊經過大街,進入劇院,在此獲得被授予學位的榮譽。

嘆息橋(THEBRIDGEOFTHESIGHS)甚美,這座優美的地標建於1914年,是威尼斯陡峭拱橋的複製品,連接赫特福學院(HERTFORDCOLLEGE)。

聖母教堂:據說此大學校用教堂是英格蘭最多人參觀的教區教堂,包括塔樓的古老部分建於14世紀初,從塔頂可以欣賞秀麗風光。教堂是三位牛津殉道者在1555年被稱為異教徒地方。建築的最大特色是建於1637年的巴洛克式南門廊。

林肯學院:中世紀學院保存最好的一所。校舍仍然保留早期屋頂,包括用來散煙的裂口。

莫德林學院:是既典型又美麗的牛津學院。其15世紀方園的風格於齊爾維河畔為莫德林橋橫跨的公園成對比。

最可貴的是圖書館中,藏有許多名家文章、樂曲的手稿。這些手稿置於精緻的玻璃櫃中供人參觀。但當每位參觀者看完後,管理人員立刻用黑色的絨布覆蓋起來,其對古物的珍惜保藏之情,可見一斑。

大學目前慶典活動的主要場地薛多年劇院(SheldonianTheatre),位於廣場的正北方。在十七世紀左右,由於聖瑪利教堂神職人員,抗議過多的活動在教堂舉行,影響了教堂清修。於是在一六六九年,由當時的大學校長Sheldonian大主教,籌資興建這座劇院。劇院的對面就是世界第二大書店Blackwell書店,在這可以買到或郵購到世界各地的書籍。

牛津是學術機構的天下。牛津共有104個圖書館。其中最大的博德利圖書館於1602年開放,比大英博物館的圖書館早150年,現有藏書600多萬冊,擁有巨大的地下藏書庫。劍橋也有近100個圖書館,藏書約500多萬冊,每年購書經費約300萬英鎊(折合4000多萬人民幣)。根據1611年英國書業公所的決定,英國任何一家出版社的圖書都必須免費提供一冊給牛津和劍橋的圖書館,至今如此。

牛津的書店幾乎與圖書館一樣多,大大小小也有100多個。有世界上最大的學術性書店布萊克韋爾書店(Blackwel),也有許多非常小但內蘊豐富的舊書店。百年老店布萊克韋爾創建於1897年,位於博德林圖書館的對面,在銷售圖書的同時它還從事出版事業。從外表看,這家書店雖僅有三個不大的店面,但書店的三層樓和地下層連通,最頂層還有二手書店,書的數量和種類多到找書必須藉助指示牌的地步。書店中那塊從開張就有的著名木牌鑲在牆上。牌上仍然是一百多年前開張時的那段讓人高興的話:「沒有人會來問你要什麼,你想隨手翻閱任何書籍,儘管自便。如果你需要,店裡職員隨時為你服務。不論顧客來看書或是買書,都會受到一樣的歡迎。」它在英國有78家連鎖店,僅牛津就有10多家分店,分別經營藝術、文學等分類圖書和音像資料。另外在其它國家也有許多分店。而且現在通過網絡,讀者可以迅速查書、訂書、購書,享受一流的國際性服務。1994年6月8日美國總統柯林頓回母校牛津大學參加榮譽院士的授予儀式,還特地到這家書店買書。而書攤則隨處可見。

另外,在牛津博物館也是重要的文化代表。其中阿什莫爾博物館(AshmoleanMuseum)建於1683年,是英國第一座博物館,比大英博物館(BritishMuseum)早70年,現為英國第二大博物館。其它如牛津故事博物館、科學史博物館、庇特河流人種史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大學自然歷史博館等,它們在自然科學、藝術、文化等領域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巴黎大學 最先開設中國語言學

巴黎大學( Université de Paris )是一所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綜合大學,其前身是索邦神學院,成立於12世紀初期。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授予其「大學」稱號。

現在所說的巴黎大學,實際上是13所巴黎大學的聯合體。1968年巴黎大學發生學潮,學生抗議課程落伍及填鴨式的教育,要求更多的學術自由和校園民主,法國政府便對巴黎大學作一連串的改組和調整,組成13所大學,即現在的巴黎第一至第十三大學。1971年1月1日,新生的13所巴黎大學同時宣告成立,新生的13所大學各自獨立沒有隸屬關係,但共同擁有一個名稱"巴黎大學"。編號只代表順序,與質量以及名望無關。

這13所大學在學科設置上都具有多科性的特點,不過,各校根據各自的條件有所側重。巴黎第1、2、4、8、9 、10等6校以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為主,兼設其他學科。巴黎第5、6、7、11、12、13等6校兼有文、理、醫、法、經濟等學科,其中巴黎第11、第12和第13大學還設有工科。

巴黎大學有四多。一是學生數量多,總數已達30萬,佔全法國大學生總數的1/3。二是外國學生多,達到5萬,佔留學生總數的一半。三是科研機構多,如巴黎十三大即有各類實驗室100多個。四是圖書館多,有綜合性的,也有專業和分別供各階段大學生使用的,甚至還有為病殘者服務的特殊圖書館。

巴黎大學沒有宿舍和食堂,學生們自己在外面找房子住,吃飯也在外面,好在憑著學生證,可以在巴黎的幾十家學生餐廳吃上經濟實惠的午餐。索爾邦附近的盧森堡公園,也是學生們愛去的地方。從春天到夏天到秋天,公園中的鐵椅子上總是有大學生坐著。傅雷先生當年留學法國時,就對盧森堡公園情有獨鍾。自由、獨立、不受羈絆,一向是法國人最標榜的,這種精神也反映在學風上。巴黎大學沒有新生訓練、畢業典禮,沒有上、下課鈴,沒有訓導制度,甚至也沒有所謂向心力、認同感。過了上課時間10分鐘還不見老師,學生們就自動退席。而老師講得興起,超過時間,學生也可以鼓譟。遲到、早退、旁聽……一切悉聽尊便。

值得一提的是,巴黎大學還是最先開設中國語言學課程的歐洲大學。早在16世紀耶穌會傳教士來華時,西方世界就已經接觸了儒家經典。但真正當代學術意義上的漢學研究卻萌發於西歐,較為科學地研究漢學的人應首推巴黎大學的阿貝爾·雷馬薩。所以,20世紀前半期,巴黎被譽為「無可爭議的西方漢學之都」。1814年,阿貝爾·雷馬薩在巴黎大學開設了中國語言學課程。自此,中國語言學在歐洲進入了大學這個神聖的殿堂,被列為專門的學習課程。可見,巴黎大學與中國的交流和交往淵遠流長。

帕多瓦大學 義大利最大的大學

帕多瓦大學成立於1222年,位於義大利美麗的水城威尼斯附近的帕多瓦市,在歐洲僅次於博洛尼亞大學和巴黎大學,是第三座最古老的大學,也是義大利最大的大學之一。當時博洛尼亞大學限制學術自由,而且不能保證師生基本的公民權利,所以大批的教授和學生從博洛尼亞大學脫離出來建立了帕多瓦大學。

帕多瓦大學現有13個學院(學院、經濟學院、藥物學院、法學院、藝術與哲學學院、外科與內科學院、獸醫學院、心理學院、教育學院、數理物理與自然科學學院、政治學院、統計學院、工程學院),65個系、3個研究所、25個研究中心,開設100多門三年制學士學位課程,78門碩士學位課程,5門歐洲學位課程,60門碩士進修課程,63所專業學校,26所博士學校,15門博士課程。

帕多瓦大學共有9個博物館,54個圖書館,藏書總量達190萬冊,收集有12500種期刊,4000種電子刊物,並建有90個資料庫。帕多瓦大學在許多城市設有分校,如維琴察、布來薩諾內、羅維戈、特雷維佐、費爾特雷、卡斯特爾佛朗科、科內利安諾、喬加、阿西亞戈等。

相關焦點

  • 博洛尼亞大學:世界最古老大學,與牛津並列「歐洲四大文化中心」
    博洛尼亞大學坐落於義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首府博洛尼亞,坐落著人類歷史上第一所現代大學,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成立於1088年,至今已超過900年歷史。博洛尼亞大學主校區並沒有明顯的圍牆,使用面積大約有35萬平方米,與歐洲其他古老大學一樣,各個學院分布在市區的各處,與城市融為一體。大學位於義大利最宜居的城市之一,風景秀美,建築極具格調,外牆色彩猶如莫蘭迪油畫色彩的調子,各種顏色邪乎協調,既鮮明又淡雅。
  • 歐洲四大古老大學,牛津大學排名世界前十,名氣最大
    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和英國牛津大學並稱歐洲四大名校,這四所大學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和歐洲四大文化中心。博洛尼亞大學,被譽為歐洲「大學之母」,培養了但丁、伽利略、哥白尼等著名人物,博洛尼亞大學在今年的QS世界大學排名第180位。
  • 教育部發布重要榜單,長沙四所中學入選,號稱四大天王
    文/ 跑到最後的最遠事實上教育便是一種早期的習慣大家都知道湖南長沙市我國十二五的重點開發區,同時長沙地傑人靈,不僅有著傳承千年的楚國文化,還是我國的經濟文化的重要城市之一,今天不給大家帶來長沙的著名小吃和美麗的景點,而是給大家來看一看長沙的四所中學,這四所中學都是教育部關照的重點中學.
  • 世界四大美術學院分別是哪四所?
    四大美術學院是指對世界美術做出巨大貢獻與影響的四所美術學院,也可以說這四所美術學院是世界上最好的美術學院。那麼,這世界四大美術學院到底是哪四所?世界四大美術學院分別是哪四所1.英國皇家美術學院除下美術專業外,在工業設計、互動設計、攝影方面成績突出,這三個專業也是皇家美術學院的優勢專業。
  • 中國最牛大學,建校至今超過千年,培養了數不勝數的名人雅士
    談到中國最好的大學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確實從綜合實力上來看這兩所學校是目前國內最好的。但是我們都知道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優劣,清華北大固然是很好的學校,但是並不一定每一方面都能夠比其他學校更好。
  • 歐洲有很多近千年的知名大學,現代大學的誕生,可以追溯到中世紀
    後來隨著歐洲城市的發展和工商業的日益繁榮,城市中逐漸出現了學校。這些學校就是後來中世紀大學的基礎。歐洲現代大學多是從中世紀大學發展而來的,最初的大學不是由教育部門批准建立,而是自發形成的。中古初期,教會、修道院學校掌握著教育,具有明顯的宗教色彩。
  • 歐洲英語授課本科專業介紹 - 全球TOP 51- 100超一流大學
    共18所:荷蘭6所,瑞典4所,德國3所,丹麥2所,芬蘭2所,愛爾蘭1所這18所大學是由業內公認的最權威的四大榜單評選而出,但實際上這18所大學的綜合實力在歐洲乃至世界上的學術圈內的威望都極高,這18所大學的等級屬於超一流大學,與英美國家百強學校同一級別。
  • 這個千年古鎮,是中國四大名鎮之一,中國的英文稱謂與它有關
    在歷史書中曾經有過介紹,中國古代有四大名鎮,它們分別是河南朱仙鎮、湖北漢口鎮、廣東佛山鎮和江西景德鎮。這四個古鎮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被世人所熟知,也是當時社會最繁榮的地方。而中國的英文名叫做China,這個就與四大名鎮中的景德鎮有冠希(寫錯了,是關係)了。提起景德鎮,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瓷器了,畢竟號稱千年瓷都嘛,早在東晉時期這裡就有人開始製作瓷器了。
  • 歐洲頂尖大學TOP50英語授課本科專業介紹~
    歐洲英語授課本科專業介紹全球TOP50頂級大學荷蘭 4 所,比利時 1 所,法國 1 所,瑞典 1 所這7所大學是由業內公認的最權威的四大榜單評選而出,但排名未必能真實反映一個大學的綜合實力,且由於歐洲大學普遍規模相對於英美國家的大學來說會小很多,又加上英語授課的專業不多且本身又不是母語,所以很多因數都會影響其排名高低,實際上這7所大學的綜合實力在歐洲乃至世界上的學術圈內的威望要遠超其榜單所反映的實際情況,在其強勢的科類,其教學和學術和研究能力的都屬於頂尖級別,與英國和美國等TOP50的大學屬於同一等級大學。
  • 2020年歐洲語言文化論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行
    原標題:「吉狄馬加名譽教授聘任儀式」暨「歐洲語言文化論壇·2020北外」舉行      10月30日上午,「吉狄馬加名譽教授聘任儀式」暨「歐洲語言文化論壇·2020北外開幕式」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舉行。
  • 【莫斯科國立大學】蟬聯新興歐洲和中亞地區大學排名榜首
    自2014年QS新興歐洲和中亞地區排名首次發布以來,莫斯科國立大學一直保持領導地位。莫斯科國立大學、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託木斯克大學是俄羅斯高等教育的四所最高殿堂,在2021QS世界排名中分別位列第74、225、228、250位。
  • 4所位於四線城市的好大學,金屋藏嬌
    繁華的一線城市大學一直是歷屆學子報考的首選,但鮮為人知的是,四線城市也有無所值得撿漏的好大學。一、河南大學位於河南省開封市,是中華文化源頭之一,建校一百年來深受中原文化浸潤與滋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學科門類齊全,擁有十二個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
  • 建校歷史超百年的19所雙一流大學,除了哈工大,你還知道哪些?
    根據統計,我國42所雙一流大學中,目前已經有19所大學建校歷史已經超百年,我們一起來看看。 圖來自軟科 而這19所大學裡,建校歷史最久的要數武漢大學,創辦於1893年。其次是天津大學,創辦於1895年。
  • 五所交通大學推出建校120周年紀念郵票
    科技日報訊 (記者林莉君)記者從北京交通大學獲悉,包括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和臺灣新竹交通大學在內的海峽兩岸五所交通大學將共同開展120周年校慶紀念活動,合力打造「交通大學文化」。面值1.2元的《交通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郵票將於4月8日由國家郵政局正式發行。
  • 德國偉人最多的大學,建校以來55個諾貝爾獎碾壓群雄
    其實柏林是個很有特色並且具有多文化元素的城市。不管你來自哪裡,柏林都不會讓你有陌生感。這就是一個城市最人性化的地方。第二天一早我們就來到了傳說中的文化殿堂,柏林洪堡大學。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所大學的歷史和背景。
  • 2016歐洲大學榜Top50:11所德國高校風採各異
    【環球網留學報導 實習記者 郭婷婷】在3月10日發布的歐洲世界大學兩百強榜單中,德國以總數36所緊咬英國位列第二。英國素有眾多老牌牛校,總數之多並未見稀奇,然而德國高校此次表現十分搶眼,歐洲大學Top50中有11所高校來自德國。德國高校表現日漸突出,原因幾何?
  • 建校千年,學子霸屏半部近代史,連北大、清華都要敬它三分
    高考結束、大學畢業,曾經就讀的學校就成了母校,對每個學校來說,桃李滿天下是最自豪、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在這件事情上,千年學府嶽麓書院毫不謙虛地自誇了上千年,就是這麼自信!湘江西岸,嶽麓山下的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隨著季節的更替
  • 維歐藝術留學:世界四大美術學院是哪四所院校?
    世界四大美術學院是根據目前最權威、最具時效性的貝維克斯國際共同社權威發布的,指的是對世界美術做出巨大貢獻與影響的四所美術學院。那麼世界四大美術學院分別是哪四個?維歐藝術留學簡單給大家介紹一下:
  • 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上線歌舞《相約千年》感受絲路文化
    中國僑網6月11日電 據《歐洲時報》中東歐版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消息,近日,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與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攜手推出的大型傳統歌舞《相約千年》精華版視頻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官網和YouTube、臉書、推特、影格等新媒體上線。
  • 四大科教城市之一,合肥擁有60所高等院校,這6所是重點大學
    合肥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中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四大科教城市之一。 2016年末,合肥市有各類高等院校60所,在校學生62.86萬人;其中普通高校50所,在校學生54.5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