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籠換鳥」助力項目迅速落地投產,科技創新促進企業產品更新換代,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集群大放異彩。
2019年,濰坊青州市工業強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傳統優勢產業體量更大,結構更優,新興產業勢頭強勁。據統計,2019年前三季度青州市工業產銷率達到9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17.12億元。
「騰籠換鳥」 動能轉換不止步
10月30日,位於青州經濟開發區的青州凱佳食品有限公司,多條生產線馬力全開,生豬日屠宰能力達3000頭。這一大型肉食加工企業項目從立項到投產僅僅用了不到半年時間,高效的投產速度源於對閒置資產的高效盤活。
「我們把原有企業的生產車間和設備進行了改造升級,土建方面節省了大量的時間。」青州凱佳食品有限公司市場開發部經理孫立軍告訴記者,藉助「騰籠換鳥」的有利政策,公司才能夠在短時間投產,搶抓當前良好的市場機遇,進行肉類全產業鏈開發,將企業打造成集生豬養殖、屠宰、銷售、物流、出口於一體的多元化食品有限公司。
近年來,青州市把「騰籠換鳥」作為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舉措,為盤活閒置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青州市詳細摸排長期空置廠房和閒置土地,分類統計,組織「騰籠」企業與新引進企業深度合作,以整體轉讓、閒置資產入股等形式,加速新招商企業落地投產。同時,對「騰籠換鳥」引進項目,青州市落實專人負責,全部落實領導幹部「一對一」包靠,幫助解決落戶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重點幫助企業辦理各類落戶手續,促進企業快落地、快投產。目前,僅青州經濟開發區就已「騰籠換鳥」落戶企業30餘個,盤活土地2200畝、閒置車間28.5萬平方米。
科技創新 為工業發展保駕護航
在國內除雪車生產領域,滿足城市主幹道除雪需求的大型除雪車供大於求,競爭激烈,而用於背街小巷的小型除雪車卻是市場空白。看好了這一領域的巨大市場潛力,山東匯強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潛心科研,推出小型皮卡式除雪車,迎合了市場新需求。
「皮卡式除雪車是我們在原有大型除雪車基礎上進行的創新,也是國內首款多功能除雪車,它具有掃雪、推雪、除冰、破冰和灑水功能。」10月30日,山東匯強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段會強向記者展示了他們的新產品,創新讓公司產品獲得了強大生命力和競爭力。
工業發展,創新是關鍵。位於青州經濟開發區的山東菲特自控閥門製造有限公司,一改過去閉門造車的模式,邀請消費者提建議,再由專家根據建議搞設計。很快,四連杆蝶閥、大口徑調節閥、排汙閥、高溫高壓調節閥等一個個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相繼推出,給企業帶來了發展新動能、新活力。公司經理竇全勝告訴記者:「新產品的附加值普遍高於原有產品,今年我們的合同額已經達到4000多萬元,其中新產品的合同額佔到3000多萬元,比去年增長30%。」
為充分發揮創新引領作用,青州市全面推進創新體系建設,實施創新平臺擴量提質工程,提升科技創新平臺的研發能力和技術攻關水平。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創新支持力度,鼓勵骨幹龍頭企業建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共性技術研發基地,推進高新技術企業「育苗造林」行動。目前,青州市共有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8處,重點實驗室17處,市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4處,招院引所17處,院士工作站15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91家。
龍頭引領 產業集群效益好
作為「青州製造」品牌的標杆企業,山東華立供水設備有限公司上半年的成績單十分亮眼,產值、產能雙雙增長20%以上。山東華立供水設備有限公司經理陳倩倩告訴記者:「今年我們獲得了7項國家發明專利,另外還有40餘項軟體製作權和40多項新型使用專利。通過生產工藝的不斷改進,最大限度保證了設備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青州市著力在培強做大機械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高端化工、智能製造產業集群上下功夫,深入開展工作落實年活動和解放思想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好環境、好政策成為集群發展沃土。
作為青州的領頭企業,中化弘潤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今年進一步抓住原油進口權開放的機遇,依託成品油質量升級、柴油加氫改質等項目,積極延伸石化產業鏈,發展烯烴、芳烴加工路線,煉油工藝流程更加合理,產品品質有了質的提升,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卡特彼勒(青州)有限公司在技術創新上再攻堅,投資1.65億元進行了信息化系統升級,先後從廊坊和南通引進了卡特礦業項目和試驗基地項目,全年計劃產銷各類工程機械12000臺,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促進了「青州製造」品牌的塑造。
2019年以來,各類項目的紛紛落戶、快速建設,更為下步工業經濟發展帶來了不竭動力。總投資155億元的宇信鈣業食品級碳酸鈣、晨宇高鐵變壓器、耐威無人機等11個省和濰坊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7.3億元,佔年度計劃的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