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頂級幼兒園的面試,才不是《三十而已》描述的那樣

2020-08-28 慧擇校國際升學

這幾天,大熱劇《三十而已》終於收官,從劇情開播時顧佳為兒子許子言選擇頂級幼兒園開始,身邊就有很多朋友開始發起密集提問:


國際化幼兒園真的這樣的嗎?

推薦信是必須的嗎?

這種家長面試環節是真的存在的嗎?

我這英語能力怕不是要給孩子拖後腿?

到底要什麼樣的家庭條件才能上這種幼兒園啊?


別急,我們今天就來給大家揭秘真實的魔都國際幼兒園,現實可比劇中的想像有意思多了呢。



01關於頂級幼兒園的面試


在許子言幼兒園面試的情節中,可以看到家長面試和孩子面試的部分是交叉剪輯的。事實上,滬上一些頂級幼兒園,確實是家長和孩子一同參加面試的。


我們先來看孩子這邊,許子言的面試前半段都是比較順利的,能自然大方地進行自我介紹,遇到沒有辦法馬上給出答案的問題,孩子會用自己的方式來解答,這個部分其實能體現出孩子的思維非常敏捷,具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直到最後一個問題,其中一位老師問:「咱們國家的首都在哪裡?」


子言細想之後回答,「手都(首都)在胳膊上呀。」(諧音梗扣錢)



老師聽到回答後,笑著再次重複了問題,小子言的回答還是一樣。


直到第三次,老師再次提出問題,子言急了,張口咬了人,強調他說的是在「胳膊」上。


姑且先不論這個情節設置的合理性,在幼兒園面試孩子的過程中,這樣的常識題確實可能會出現,但老師面對「錯誤」答案的反應,也許更多地是去了解孩子為什麼這樣回答,而不是簡單地畫下一個「×」。


這裡的「×」等於是全盤否定,不予錄取。



事實上,國際幼兒園在面試過程中,往往非常注重保護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和獨立的觀點,是在這個過程中去了解孩子的性格、思維和行為,而不是一種標準化的考試。


年幼的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中,都會有很多新奇的想法,了解他們的想法,鼓勵孩子獨立思考、探索未知,才是許多國際化幼兒園的教育理念。


因此,對於孩子自己的想法,哪怕是特立獨行的觀點,幼兒園老師往往都會持鼓勵態度,與孩子一起探討,或做出引導,而不會直接否定。


再來,說說家長的部分。


一些頂尖國際學校,在家長一開始報名時,往往就要填寫非常詳細的報名表並遞交相關材料。


報名內容要填寫到多麼詳細呢?可能要到家長的最高學歷和最高學歷畢業院校的程度。


同時,許多學校也會要求家長提供家庭合照和孩子的個人證件照。其實,孩子接受了怎樣的家庭教育,有怎樣的家庭氛圍,有經驗的老師從照片就能有個基本的判斷。


家長面試環節既有劇中表現的這種家庭是一對一模式,也有Team Interview的形式,也就是幾組家庭一起面試,有些問題可能是選答或搶答,非常考驗家長的臨場反應。


其中也常常會設置全英文溝通的環節,有家長會覺得這對家長要求有些過高。但事實上雙語幼兒園和學校是真正考慮到家校的長期合作的,因為孩子入學之後,家長難免要與外教老師一對一溝通,如果存在語言溝通障礙,那麼對孩子長期的學習也是不利的。


家長在面試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孩子在家平常表現如何?平常家中主要是誰來負責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理念如何?對學校的教育理念有什麼看法?會如何支持幼兒園的工作等等。


這裡,就需要家長在面試前提前做好功課,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找到與家庭教育之間的契合點。值得一提的是,平常是爸爸在主要負責教育孩子的家庭,常常會得到幼兒園的青睞。


02關於國際教育理念的認同


在電視劇中,許子言在面試中未被錄取,顧佳便開始四處通關係,找到名譽校董王太太,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推薦信,以此來幫孩子入學。


而王太太也因此對初初認識的顧佳提出搞定小行星命名權的要求,以作為推薦信的交換條件。


聽起來國際學校的入學似乎充滿了不可說,造成許多人對國際學校有誤解,覺得只要有錢就可以上,家長可能連梵谷和莫奈都分不清,文化素養堪憂。


但事實上,很多選擇國際學校的家庭,家長都是高知人群,像顧佳和許幻山這樣的家庭構成在國際學校其實是比較常見的。這些家庭更多地是出於對國際教育理念的認同,希望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更優質的教育,才讓孩子就讀國際學校。


而一些頂尖的國際學校,入學門檻之高,競爭之激烈都是超乎想像的。學校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非常看重,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學生人數不會太多,每年的招生名額也就非常緊張。在競爭學位的家長數量也非常龐大,有些學校錄取比例真的是1:10的程度,最終能成功入學的孩子,可能家長和孩子本身都是非常優秀的。


尤其是幼兒園,因為孩子較為年幼,孩子之前的差距其實並不太多,如果家長實力不夠,或者教育理念與學校本身的理念沒有達成一致,反而可能會導致面試最終失敗。


所以,最終能夠歷經重重關卡突出重圍的家庭,往往在教育理念上都有共通之處。


在劇情中,許子言的同班同學楠楠突然癲癇發作,孩子們受到了驚嚇,家長們紛紛要求學校勸退楠楠。



這個情節可能更多地是為了激發顧佳與家委會會長之間的矛盾而設置的「工具情節」,實際上大家對此都有基本的判斷。


因為這樣的原因去剝奪一個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在任何一個學校都會引起巨大的非議。


教育孩子從來都不只是教授知識,更要教給他們善良與友愛。更不用說這與許多國際學校基本的教育理念都是相違背的。


03關於國際教育的選擇


劇中的顧佳,為了讓孩子入讀頂級幼兒園,可以放下自己的身段,給王太太做蛋糕、教王太太看望遠鏡,讓王太太穿自己的拖鞋而自己就穿著襪子走下樓梯。


就算是這樣,推薦信裡,還要寫上每年為幼兒園提供一場價值三四十萬的煙花秀,才勉強過關。


顧佳說,這是當媽的修行。其實很多家長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希望孩子的未來能夠更好。



但在選擇國際學校時,究竟應該以什麼為標準來選擇?難道真的只看學校的排名嗎?


學校的實力其實也包括硬實力和軟實力,許多學校校園看起來不起眼,但軟實力驚人,而有些學校硬體裝修一級棒,教學質量卻堪憂。


家長們在選擇學校時,還是要綜合多方面因素,考慮學校的綜合實力。


以及,為孩子選擇學校,歸根結底是要圍繞孩子來選,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如果,因為覺得某所學校非常優秀,就盲目地讓孩子去往學校要求的方向上靠攏,而失去了孩子的個人特點與成長潛力,那就與我們擇校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有無限可能,有的孩子也才幾歲而已,期盼著他們更多的成長和可能性,陪伴他們活出自我,才是我們做父母的漫長修行啊。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揭露頂級幼兒園四大鄙視鏈,面試是假,拼爹媽是真
    「坐月子的時候顧佳已經死了,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顧佳執筆:歐陽比文《三十而已》火了,不同的人在其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上個幼兒園而已,卻拼盡了全家的力氣,頂級幼兒園的四大鄙視鏈赤裸裸地擺在那裡,「假面試」不如拼爹娘,你怕了嗎?「什麼面試都是虛的,你能為幼兒園做什麼?」顧佳本身是個精英,也把丈夫培養成了精英,接下來是對孩子的改造。
  • 三十而已:頂級幼兒園,為自己還是為孩子
    2020年,是姐姐們霸屏的一年,先有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後有電視劇《三十而已》。讓人們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到這些姐姐們身上。劇中顧佳為了兒子能上頂級幼兒園,貸款買下幾千萬的豪宅。卻在面試中失敗,接下來為了得到幼兒園的推薦信,顧佳利用人脈,放下身段和尊嚴,去巴結一個連梵谷和莫奈都分不清卻能給她寫推薦信的王太太。最後,王太太給她指了條明路,什麼面試都是虛的,你能為幼兒園做什麼才是最實在的。
  • 三十而已裡的頂級幼兒園有多真實?有必要追求這種頂級教育嗎?
    這個夏天《三十而已》爆紅網絡,通過三個30歲女人的生活經歷反映了現代人的壓力、困擾……它的真實感,讓這麼多的觀眾引起共鳴,也是它大火的原因。劇中,頂級幼兒園一年的學費20萬!以四個月一學期來計算,相當於每月5萬,每天1600的學費!這還不是你負擔得起學費就能進去的。它不僅需要面試孩子,還要面試家長。面試時,需要看家長學歷,家長還需要一口流利的英語。
  • 頂級幼兒園的面試,到底在面什麼?
    劇中幼兒園的面試令人印象深刻,雖然只有幾分鐘,但不難看出,所謂頂級幼兒園的面試,到底在考什麼。那麼在他們眼裡,究竟什麼樣的孩子才算「好孩子」呢?在面試中,老師一共提了三個問題。《三十而已》劇照在這個鏡頭裡,我們能在面試房間裡看見滿牆的繪本,中英文都有。
  • 《三十而已》揭露頂級幼兒園鄙視鏈:原來有錢人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最近大家被熱播劇《三十而已》刷屏了嗎?童瑤扮演的顧佳為了孩子的教育,把自己活成了「一支軍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頻頻登上熱搜成為了朋友圈、家長群裡熱議話題的對象。但為了讓兒子上優質頂級的幼兒園,享受上流圈的教育資源,不惜硬著頭皮舉家貸款買下上海TOP級豪宅。
  • 《三十而已》顧佳給兒子上個幼兒園太難了,上流社會都這樣嗎
    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三個女人有著不同的人生軌跡與故事,題材緊扣當下女性面臨的種種問題,貼近現實,直戳現代年輕人的內心,看三個在三十歲的門檻徘徊的女青年乘風破浪,竟然會有一種難得的快感。電視劇《三十而已》中展現的頂級幼兒園和富人圈有多真實?
  • 三十而已:顧佳拼了讓子言上頂級幼兒園,一定要上好的幼兒園嗎?
    顧佳為了能讓自己的孩子許子言上頂級幼兒園真的很拼!首先,買房子。顧佳和老公許幻山買了一套能夠有資格上這家幼兒園的房子——君悅府(傳說中的幼兒園學區房)以至於背負房貸,開始按揭生活,不過達到了一個小目標,全家人很開心。其次,找關係。
  • 《三十而已》貴族幼兒園,編劇還真小看了頂級國際學校的真實水準
    該劇女主之一顧佳費盡心思讓娃進入的所謂的貴族幼兒園,but, hold on,我們稍微動動腦,你覺得這個幼兒園真能就稱得上是滬上頂級幼兒園的縮寫?我笑編劇還是稍微膚淺了那麼一丟丟。不信?最後,老師在不知具體是什麼內容的那一欄重重的劃了一把」x「,總而言之,這次面試基本上就是被這樣的一個回復及舉動全盤否定了。當然,你可以理解為編劇故意這樣編,這才有後來王太太那條線索的展開嘛。道理好像是這樣,但這個面試題真給國際學校圈內人看,是會被笑話的。
  • 比魔都幼升小更慘烈的,是紐約的頂級私立幼兒園錄取
    有多早呢,曼哈頓的幼兒園中就有一群被稱為「常青藤幼兒園」的頂級名校,為孩子們鋪就一條通往藤校的黃金路線。常青藤幼兒園不是某一所學校,而是一群被稱為「Baby Ivies「的頂級私立幼兒園。孩子們只要入了這些幼兒園的大門,不出意外可以一路直升到高中,然後順利選擇心儀的大學。
  • 《三十而已》中展現的頂級幼兒園,真的存在嗎?
    《三十而已》的電視劇已經結束有一段時間了,電視劇中顧佳為了兒子上幼兒園進行的全家面試、重金加入太太圈等話題依然是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關鍵詞。就連知名大V使徒子也曾因為孩子幼兒園入學而焦慮,這位中考狀元,清華學子,哈佛畢業生,2016年就登上網紅排行榜,同年融資千萬公司估值7000萬,如今名下至少8家企業的人物,但在上海為孩子申請幼兒園的時候,被拒絕了。
  • 《三十而已》:顧佳式的教育焦慮,頂級幼兒園真是為孩子好嗎?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簡直讓我欲罷不能,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三觀非常正的顧佳,但當看到他育兒方式的時候,陷入了沉思。顧佳為了給兒子選擇頂級幼兒園,放下身段、放下尊嚴,去「求爺爺告奶奶」,兒子子言終於錄取了,但是顧佳也是花了大大的成本。
  • 《三十而已》尊重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修養
    hi,我是嘮嘮叨叨的小春有話說~《三十而已》不是利用女性年齡炒作,而是人性的真實。沒有純粹的聖母,沒有無腦傻白甜,有的只是現實中的點點滴滴。三十歲,各人有各人的生活方式,各人有各人的難處,唯有尊重才是真正的風度和修養,才是真正見過世面。
  • 《三十而已》裡的魔都豪宅,居住成本高得令人扎心
    (原標題:聊宅|熱播劇《三十而已》裡的魔都豪宅,居住成本高得令人扎心)
  • 幼兒園裡的那些事,《三十而已》說得還不夠
    尤其是在幼兒園裡的那些彎彎繞繞:想要入學先答應給學校贊助費每年來次免費的煙花秀,新生入學只能準備紙杯蛋糕,成為家委會會長就意味著要懂得利用自己的資源幫學校賺錢,自己也能從中獲利……不是所有的上海家長都能進雙語國際幼兒園,但每個有擇園經歷的家長都知道,一個優質的幼兒園,甚至是託育班意味著什麼。
  • 深扒《三十而已》裡魔都頂級富太太的家
    還能打入頂級富豪太太圈內部,讓太太們替你掃除小孩上雙語幼兒園的入學困難,以及拯救你家的生意。這門課要從哪學?肯定有人已經提前知道了,其實就是刷一部現代劇《三十而已》。這部口碑爆棚的電視劇自開播以來,每天都能喜提熱搜,不僅有導師在線教你「顧學」,還能圍觀魔都富太太圈的八卦、以及預防渣男的「胡言亂嶼」。
  • 《三十而已》頂級幼兒園憑啥這麼豪橫,4大幼兒園流派,它是哪種
    導語:顧佳為了把兒子送往頂級幼兒園,代價之高,辛苦之極,觀眾都看到了。但是,知道她為什麼一定要把孩子送到那麼好的學校嗎?為了氛圍和圈子,好的幼兒園可以喚醒孩子的內心。
  • 跟著《三十而已》玩轉「滬式」腔調的魔都生活
    電視劇 三十而已 劇照 你們追《三十而已》了嗎!而這次電視劇《三十而已》的取景,W酒店竟然是「主力軍」。顧佳以及名媛家的居家場景都是在W酒店拍攝的。
  • 《三十而已》:為什麼家長踮起腳尖,都要讓孩子進入頂級國際學校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其中三個主角之一的顧佳完美詮釋了全職媽媽對於優質教育的追求。為了能讓孩子上那所頂級的貴族幼兒園,顧佳說服老公、背了銀行一大筆貸款換了優質的「學區房」。要進入頂尖的國際學校,除了要對孩子進行面試,還要面試父母的家庭,出身背景,工作情況。
  • 《三十而已》一年20萬的頂級幼兒園值不值?
    《三十而已》的顧佳說:「當兒子出生的那一刻,顧佳就死了,活著的是許子言的媽媽」,為了兒子她可以放棄自我,她說到也做到了。為了討好能幫助孩子入園的王太太,她不惜放下身段,低聲下氣地求人,兒子最終錄取了,顧佳也是下了大血本。
  • 三十而已:孩子的教育,幼兒園應該怎麼選?未必頂級就是好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劇中有關於女主顧佳為孩子的教育配置頂級幼兒園引起很多媽媽的不同說法。網友認為:真實存在的,上層社會的樣子真實寫照。能上公立幼兒園,不要選擇民辦幼兒園劇中的顧媽媽為了孩子的未來能擠入上流社會可是出盡財力,甚至低聲下氣地巴結那些同學的媽媽。但是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家長們真的有必要這樣嗎?我生活在廣州天河,可以說也是擠在富人區裡的「顧佳」。身邊有公立的幼兒園,也有高價的民辦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