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揭露頂級幼兒園鄙視鏈:原來有錢人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2020-08-23 Miss小機靈

最近大家被熱播劇《三十而已》刷屏了嗎?

童瑤扮演的顧佳為了孩子的教育,

把自己活成了「一支軍隊」,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頻頻登上熱搜成為了朋友圈、

家長群裡熱議話題的對象。



這是觀眾們生造出來的熱詞「顧佳顧學」



顧佳是典型的女強人:上學時是學霸,和丈夫白手起家創辦煙花公司後,為了陪伴孩子所以當起了全職媽媽。在事業上能為老公拉資源,在家庭上總攬孩子的教育問題,還不忘提升自己,健身,烘焙、護膚、法語、陶藝、花藝…一個不落。



為了孩子,她更是拼盡全力


其實原本在別人眼裡看來,顧佳已經過著衣食無憂的全職太太生活。但為了讓兒子上優質頂級的幼兒園,享受上流圈的教育資源,不惜硬著頭皮舉家貸款買下上海TOP級豪宅。



卑微地去找富婆王太太寫推薦信,因為王太太的先生是那所幼兒園的名譽校董。


為了討好王太太,她主動給王太太送甜品,修望遠鏡,還要忍耐王太太暴發戶的無知和傲慢。


甚至在整棟樓停電,電梯無法正常運行的時候,顧佳想起王太太要出門,特意把自己的平底鞋換給王太太,自己赤著腳給王太太提著高跟鞋走了20多層。


來源:《三十而已》官方微博


她的閨蜜鍾曉芹替她委屈,心疼地流下了眼淚,她卻雲淡風輕地說了句:「沒什麼,一切為了孩子。這些都是當媽的修行」。


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拼盡全力,這又是多少父母的縮影。



僅僅一個幼兒園的入學問題就這麼艱難,這個情節也讓不少家長觸景生情。想起自己孩子擇校的種種「磨難」。


教育戰爭從幼兒園就已打響,幼升小將更慘烈,更焦慮…


子女教育成本,越來越高


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位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優質的教育,顧佳是如此,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父母也是如此。


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子女教育的「成本」卻越來越來高,時間成本、精力成本、教育費用……


有數據顯示,教育費用已經成為家庭第一大開支。


根據上海社科院著名社會學家徐安琪教授統計,不同階段孩子的費用在家庭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在39%-52%左右。


電視劇中,顧佳為了融入「太太圈」,就算賣房都要買一隻愛馬仕。我們再來看站在C位的太太,手中的帶鑽愛馬仕Himalayan Birkin價格可以高達260萬!


來源:新浪微博


我們來算一筆帳:


在歐洲,國際學校每年學費8000-1萬歐元左右,從小學到大學前,總費用只需要支付孩子的學費,也不過100萬人民幣左右。


也就是說,一個鉑金包,可以支付兩個孩子在歐洲,從小學到大學前,國際學校的所有學費。而擁有歐洲身份,還可以免費享受公立教育。


跟國內所謂的「國際學校」相比,國外的純正英語教學,不香嗎?


輔導孩子寫作業到情緒失控,擠破腦袋進好學校,為了學區房四處奔波……這幾乎是每個媽媽都遭遇過的「戰爭」。從幼兒園入學,到幼升小、小升初、初中高中, 每一次孩子升學都是一場硬仗,也是父母們之間物力財力乃至雙商的博弈。


進這些頂級學校上學,有太多無奈


「什麼面試都是虛的,你能為幼兒園做什麼?」


頂級幼兒園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推薦的,你得有拿的出手的絕活,換言之,你能為幼兒園提供什麼?你到底有怎樣的價值?一年花個百八十萬來一場幼兒園專屬煙花秀,成為進入這所幼兒園的最後門檻。


對於家長,面試全英文交流,方方面面都要包裝到位,爸爸媽媽事業成功,同時家庭照顧到位可以給小孩子畫繪本。



據說上海一些私立的或者國際幼兒園還真的這樣,面試還要看家長的體型,太胖的不要,被認為家長沒有自律性,孩子也不自律。



爸爸媽媽孩子都要面試,還要做家庭背景工作調查。


進來後,你要懂得這些「潛規則」


終於,兒子順利進入了幼兒園。沒想到又遇上了難纏的家委會會長。想跟會長拉近關係,可會長跟她說:「我們之間的交流連真實的名字都不需要,都是誰誰的媽媽…」



上學第一天要媽媽親手烤小蛋糕,還有個各種家長群,家委會群。



知乎網友:魚魚

我家老大進幼兒園時,園方要求之一是看父母學歷,雙碩士以上優先。

當時挺開心,讀書還有這好處。

開學以後發現,哇,班上孩子的母親有不少是高學歷的全職太太。園長認真的跟我談過,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選擇,智慧的大腦,全部的精力,培養出天才的孩子。我半天才反應過來,她在勸我全職。

中產階級的焦慮在這時真是尤為凸顯。


如何戰勝「教育焦慮」?


劇中的顧佳為了孩子的教育能屈能伸,現實生活中的父母何嘗不是如此,每位父母都不願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希望他們能擁有比自己更好的人生。隨著教育全球化,父母們更願意把孩子送到國外接受更優質的教育。


移民,不僅能夠讓子女接受國外的超優品質的教育,還能夠改善全家人的生活環境。


葡萄牙移民可謂是性價比之王,35萬歐元,投資5/6年還可贖回,國際學校每年學費8000歐元左右,移民+國際學校小學到大學前,總費用只需要支付孩子的學費,也不過100萬人民幣左右。

關注或者私信小編了解更多關於葡萄牙或者移民資訊。也可以點擊小編主頁了解哦!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揭露頂級幼兒園四大鄙視鏈,面試是假,拼爹媽是真
    上個幼兒園而已,卻拼盡了全家的力氣,頂級幼兒園的四大鄙視鏈赤裸裸地擺在那裡,「假面試」不如拼爹娘,你怕了嗎?「什麼面試都是虛的,你能為幼兒園做什麼?」顧佳本身是個精英,也把丈夫培養成了精英,接下來是對孩子的改造。
  • 幼兒園興趣班鄙視鏈告訴你:中國家長的教育焦慮究竟有多高?
    古有「孟母三遷」,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學習氛圍和成長環境而搬家。今有「三十而已顧佳」,為了讓孩子進入頂尖幼兒園,賣掉房子並貸款買了一套高端學區房。而劇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的行為,更是引發了網友廣泛討論。你會用盡一切方法給孩子報「高端」興趣班嗎?
  • 從《三十而已》的上海頂級富婆圈,看澳洲鄙視鏈!
    最近熱播的都市情感劇《三十而已》,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上海頂級富婆圈子,讓人可以真切的感受到有錢人不抽象的樣子和她們的日常生活。童瑤飾演的女二號顧佳是一個全職媽媽,在已經播出的《三十而已》劇集中,是最受觀眾喜愛的完美人設。
  • 三十而已:孩子的教育,幼兒園應該怎麼選?未必頂級就是好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劇中有關於女主顧佳為孩子的教育配置頂級幼兒園引起很多媽媽的不同說法。網友認為:真實存在的,上層社會的樣子真實寫照。網友認為:有錢人的世界,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而已。現實哪有那麼誇張?咱沒錢,不懂。也可能是我見識短淺吧。家長在選幼兒園時,怎麼選?挑選時注重點是什麼?
  • 「興趣班鄙視鏈」源自教育理念匱乏
    2020-09-09 16:19:02 [來源:華聲在線] [作者:程振偉] 程振偉記者採訪發現,現如今部分家長為孩子挑選興趣班時,不以孩子的意願優先,而是專挑冷門、昂貴的課程。這樣「攀比型」興趣培養,據說為所謂的「興趣班鄙視鏈」驅動。(9月6日 新華社)興趣班、課輔班,可謂中產社會的「重要配置」。
  • 《三十而已》:顧佳式的教育焦慮,頂級幼兒園真是為孩子好嗎?
    最近大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簡直讓我欲罷不能,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三觀非常正的顧佳,但當看到他育兒方式的時候,陷入了沉思。顧佳為了給兒子選擇頂級幼兒園,放下身段、放下尊嚴,去「求爺爺告奶奶」,兒子子言終於錄取了,但是顧佳也是花了大大的成本。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出爐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前陣子爆火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
  • 1000元以下幼兒園只能墊底?中產孩子幼兒園鄙視鏈出爐
    為什麼會這樣?原來,小女孩的父母,因為女兒裙子被扯壞,要求「肇事」小孩的家長照原價賠償。這個原價竟然高達3799元。事件發酵到最後,網友們不再討論父母要求賠償的行為是否妥當,爭論的焦點漸漸滑向了:這麼小的孩子,究竟該不該穿名牌?中產養娃,拼的就是高溢價中產養娃四件套:學業、課外班、好Tony、穿名牌。中產養娃的賽道,從幼兒園就已鋪就,鄙視鏈跟「國際」直接掛鈎。站在鄙視鏈頂端的,當然是知名的國際幼兒園,每年學費20萬左右。
  • 三十而已:頂級幼兒園,為自己還是為孩子
    即使能力如此強大的人,在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時,也是費盡了心力與腦汁。劇中顧佳為了兒子能上頂級幼兒園,貸款買下幾千萬的豪宅。卻在面試中失敗,接下來為了得到幼兒園的推薦信,顧佳利用人脈,放下身段和尊嚴,去巴結一個連梵谷和莫奈都分不清卻能給她寫推薦信的王太太。
  • 三十而已裡的頂級幼兒園有多真實?有必要追求這種頂級教育嗎?
    想讓孩子上頂級幼兒園的理由也很簡單:頂級幼兒園頂級教育自然是優秀的,它提供的教育資源是其他地方無法相比的,教育理念也是相對先進的。但是我們需要盲目追求這種頂級教育嗎?一、不要嚴重壓縮自己生活品質很多家庭並不是很富裕,但為了孩子能得到頂級教育,只是勉強夠得上頂級教育的入場券而已。家長砸鍋賣鐵,甚至賣房子,為了頂級教育,承擔著沉重的經濟壓力。
  • 幼兒園接娃「鄙視鏈」,父母掙得多反而排靠後!你在第幾層?
    幼兒園接娃「鄙視鏈」,父母掙得多反而排靠後李娟也才知道,原來在家長之間,還流傳著這麼一條「鄙視鏈」!鄙視鏈最頂端:中午就接能在中午就接孩子的家庭,都是有錢又有閒的家庭。鄙視鏈二層:放學前等娃幼兒園一般下午四點或是四點半,就可以接孩子回家了。可在這之前,幼兒園門口就已經有一群家長在等著了,他們提前到達幼兒園,就是為了能在第一時間接到孩子。
  • 臺媒稱大陸家庭現教育「鄙視鏈」 孩子沒有英文名被嫌棄
    參考消息網5月27日報導臺媒稱,隨著大陸中產階級崛起,基於父母想要孩子未來要更好的心態,生活中生一條又一條的教育「鄙視鏈」,包括絕不讓孩子與沒有英文名字的孩子同讀沒外語教學的幼兒園。香港《鳳凰周刊》25日報導,在一些幼兒園、小學或社區,「中產階級內部踩踏事件」不時發生,將中產階級子女教育中的「鄙視鏈」赤裸裸地展現出來。報導稱,一些父母並不完全明白就讀早教班的意義,但仍硬著頭皮送孩子去讀英語早教班。一名家長表示,雖然孩子什麼也不懂,只是希望她能多聽聽,培養語感;大部分早教班的家長都抱著這樣的想法。
  • 幼兒園接娃時間也有「鄙視鏈」?排在「末位」的,卻是高收入家長
    雖然說這種現象看似很普通,但其實,很多家長 不知道的是,就在接娃時間上,很多幼兒園都已經排出了「鄙視鏈」。安安的女兒今年4歲,才剛剛上幼兒園。但因為安安和丈夫平時工作很忙,家裡的老人身體也很不好,沒有辦法過來幫忙照顧孩子。所以說,安安和丈夫每天都是誰有空誰接孩子的。
  • 幼兒園啥時接娃也有「鄙視鏈」?月薪6萬位於底層,家長:好難
    每天看著孩子懂事的樣子,劉洋的心裡也非常難過,但也無可奈何,後來又一次,因為劉洋好不容易的一次休息,所以就打算早點接孩子放學,只是等到自己到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看見很多的家長在等待了,這讓劉洋非常的詫異,後來在和其他的家長溝通之下,才發現,原來接娃的時間也有「鄙視鏈」。父母接娃也有鄙視鏈?
  • 還在信奉「快樂教育」?中產的孩子興趣班都出鄙視鏈了
    所以,想要讓學習變得快樂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而讓孩子快樂卻是比較容易做到。以至於一些父母認為孩子有快樂這個過程就夠了,忽視了學習成績的這個教育結果。實際上,哪怕是在崇尚「快樂教育」的西方,也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一種是針對窮人的免費的公立教育,一種是針對中產或富人的昂貴的私立教育。
  • 解開「培訓班鄙視鏈」先解父母心結
    評論員觀察據媒體報導,最近,一份「教育培訓班鄙視鏈」的名單在網上熱傳。馬術班、豎琴班、西洋棋班等相對冷門的課程,處於「鄙視鏈」的頂端,而常見的桌球班、鋼琴班、書法班則被認為是「俗氣」的低層次課程。前陣子火爆的《三十而已》中,女主角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就引發網友熱議。
  • 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了解一下
    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了解一下來源 | 有意思報告「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世紀最毒迷魂湯。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前陣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馬術第一,鋼琴只能墊底
    01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周一鋼琴、周二奧數、周三圍棋、周四英語、周五書法、周六畫畫……只有周日一天自由活動。普通人睜大雙眼:這媽瘋了吧?孩子太累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中產的地方就有鄙視鏈。在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中,越冷門越砸錢越高貴。
  •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  前陣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  中產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曾經有位媽媽在社交網絡上曬出孩子的一周安排。
  • 中產家庭孩子興趣班鄙視鏈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本世紀最毒迷魂湯。不知來源,道理粗俗,可你一旦有了孩子,就不得不信。前陣子爆火的《三十而已》中,顧佳不惜賣掉各種奢侈品給孩子報馬術班引發討論。然而,顧佳式焦慮只是中國三千萬中產家庭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