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一方面是口罩打假,一方面是推動扶貧,在上海企業陸續復工之際,拼多多拿出了「硬核」舉措,助力全民「戰疫」。
打擊假口罩不遺餘力
繼清退40家涉及銷售假劣口罩的店鋪之後,拼多多2月9日宣布,為方便消費者了解商品「真實評價信息」,將對商品評價系統進行調整升級,嚴打虛假好評。升級後,在原有標籤評價系統之外,拼多多將允許用戶自主向主動分享過拼團信息的好友公開自己的評價內容。據了解,該功能名為「評小圈(用戶前端產品花名:拼小圈)」,用戶在購買商品和發表評價後,可以自主選擇是否向好友分享自己的評價內容,為好友提供購物決策參考。
拼多多平臺治理產品負責人表示,之所以緊急上線該功能,主要是發現在疫情期間,用戶在電商平臺選購醫療防護等商品時缺乏必要的決策參考,存在誤買、亂買等行為。與此同時,「嚴打假劣口罩和臨時抬價」突然成為平臺治理的全行業難題。這說明電商傳統的「陌生人評價體系」行業標準已經不能起到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根本目的。「舉例來說,當消費者臨時要購買口罩時,拼多多平臺僅售賣口罩相關商品的店鋪就有超過10萬家,SKU總數更是超過60萬。那麼,哪款口罩才能起到防護作用、哪家店鋪的商品質量合格、春節假期能否發貨等實用信息,消費者很難在商品的歷史評價中找到準確答案」,該負責人表示。
拼多多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平臺收到的退款退貨異常申請同比增加了120%,其中多數都是消費者在缺乏有效信息的情況下,發生了「買後才發現賣家假期不發貨」等現象。上述負責人透露,團隊內部復盤這一問題時認為,傳統電商平臺的「好評差評」陌生人評價體系在特殊需求爆發時,存在「信息失靈」的情況。因此,如果平臺能設計一套機制,鼓勵消費者與好友共享自己的真實購物體驗,將有助於從消費側完成「去偽存真」的鑑別環節,降低用戶的決策成本,「跟著好友的真實評價再下單,就能減少決策失誤」。
「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互助,也是很重要的社會互助形式」,拼多多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陳秋解釋稱,有數據顯示,拼多多獨有的拼單分享等社交模式,在此次疫情期間也發揮了重要的「信息互助」功能,「當消費者發現一家靠譜的口罩商品,就會選擇分享給親朋好友共同拼單購買,既傳遞了情感關懷,又相當於是一次雪中送炭」。
扶貧保農戶不遺餘力
2月10日,拼多多正式上線「抗疫農貨」專區,幫助貧困地區和部分農產區解決特殊時期的農產品滯銷問題。用戶通過APP首頁焦點圖、限時秒殺等入口,以及搜索「助農」、「愛心助農」、「農貨」等關鍵詞,均可直達該專區,以最優惠價格購買產地直發的水果和蔬菜。目前,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商品囊括臍橙、蘋果、草莓等各類水果和主要生鮮食材。據悉,針對此次特殊活動,除充足的流量支撐外,拼多多還設置了5億元的專項農產品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以幫助解決疫情期間的農產品產銷對接問題,讓農戶的收入得到保障。
拼多多正式上線「抗疫農貨」專區,覆蓋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
春節是農產品的銷售旺季,但受疫情影響,今年不少產區的銷量受到衝擊,包括草莓、獼猴桃等在內的水果,儘管價格一降再降,但銷路依舊受阻。另一方面,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城市居民也遭遇了買菜難的問題,農產品的供需匹配,呈現出短期嚴重失衡的現象。
「很多農產區『一手要抓生產,一手要抓防疫』,因為銷路受阻,不少農民的積極性受挫,相關生產也受到了很大影響。」拼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表示,自1月底以來,持續有農業專家和學者聯繫拼多多,希望能夠共同解決特殊時期的農產品產銷問題,將疫情對農業生產的衝擊降至最低。
拼多多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2019年,平臺農(副)產品成交額達1364億元,較去年同比增長109%。截至2019年底,平臺農(副)產品活躍商家數量達58.6萬,直連農業生產者超過1200萬人,年度農產品活躍買家數達2.4億。
據悉,拼多多通過「拼模式」和「天網」、「地網」對農產品供需實現精準匹配。平臺通過「地網」系統帶動86000餘名新農人返鄉,從而推動各大主要農產區實現大規模上行;在此基礎上,再通過「天網」即農貨智能處理系統,對覆蓋產區包括特色產品、成熟周期、物流條件、倉配設施、加工型產業設施等在內的數據和信息,經由系統統籌計算後匹配給對應的消費者。
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的「天網」系統已經覆蓋中國100%縣級行政區域,將1200萬農戶的海量供給和5億消費者的海量需求進行了精準對接,從而突破農產品成熟周期短暫的時間限制和地理銷售半徑有限的空間限制,讓網際網路的信息流通和規模優勢,真正覆蓋中國農產品上行。
「此次抗擊疫情對於拼多多的農產品上行體系是一次極大的考驗。」狄拉克表示:「一方面,消費者對於網購新鮮蔬菜等食材的需求猛增,另一方面,疫情防控對農產品的流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系統裡的很多信息和數據出現了偏差。農產品不像工業品,過了食用周期就成了損耗品,為了保障農戶的收益,並且將農產品儘快送到消費者手中,我們對系統裡的產區信息、物流數據以及節點進行了緊急重新規劃。」
拼多多數據顯示,自1月以來,平臺的食品生鮮需求持續旺盛。以蘋果、臍橙、草莓、櫻桃、獼猴桃為代表的水果,訂單量較去年同期漲幅超過120%,米麵糧油、肉禽蛋類和新鮮蔬菜的訂單量,則均較去年同期上漲超過140%。近日受疫情影響,一方面大量的農產品上行通道受限,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宅家」消費者,選擇在線上進行一站式購齊食材、水果等生活必需品。
據介紹,為保障特殊時期的農產品產銷對接,自2月3日起,拼多多陸續推出了一系列中小規模的農產品專項活動。「這期間主要是做三件事情,一是協同平臺的新農人做商品清單,對農產區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庫存和質量狀況做一個梳理,將亟需打通銷路的農產品『往前推』;二是請求各地政府和相關部門進行協調,對此類農產品開闢綠色通道;三是統籌順豐、中國郵政等物流資源,確保新鮮的農產品能夠直達消費者手中。」狄拉克表示。
在此基礎上,2月10日,拼多多正式上線「抗疫農貨」專區,用戶通過APP首頁焦點圖、限時秒殺、多多果園等入口,以及搜索「助農」、「愛心助農」、「農貨」等關鍵詞,均可直達該專區。目前,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近28萬個SKU的商品。針對專區商品,拼多多設置了5億元的專項商品補貼,同時,每單農產品快遞還將享有2元的特殊物流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