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易受「驚嚇」怎麼辦?9歲前6種害怕及對策,值得父母看看

2020-12-13 可馨育兒說

生活中寶寶的恐懼有3種類型:

1、對自然的恐懼

寶寶害怕雷聲、放鞭炮;害怕黑暗的環境;害怕動物;害怕某些物體。

2、對社會的恐懼

害怕上學、考試;害怕被父母批評;害怕一個人在家、一個人睡覺;害怕與養育者分開;害怕遇見壞人、陌生人;害怕走丟;害怕穿制服的人。

3、對社交的恐懼

害怕說話;害怕不熟悉的人。

寶寶易受「驚嚇」怎麼辦?9歲前6種害怕及對策,值得父母看看

1、0-6個月

半歲以內的寶寶懼怕大的噪音。父母要給這個時段來自本能的恐懼的寶寶更多安撫。避免巨大的噪音和聲響。選擇玩具時,要有輕鬆、柔和的音樂。摟抱寶寶時,要注意安全和平衡,不可大力晃動寶寶。

2、7-12個月

這個時期的寶寶害怕見到陌生人,寶寶已經可以認出陌生人和熟悉的人了。他遇到陌生人會感到害怕。這個時期應該給寶寶一個接觸陌生人(新朋友)的緩衝時間。

3、1-1歲半

寶寶特別害怕與父母、親人分開,這個時期寶寶對養育他的人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如果家裡需要請保姆,要早一些,給寶寶一個接觸的過程。

4、2-3歲

這個時候的寶寶害怕體形巨大的動物。如果動物看起來比他自身還要大時,他的思考能力會讓他感覺以自身能力難以抵擋,就會產生恐懼心理。在寶寶接觸動物時,父母要避免孩子受到傷害。

5、4-5歲

寶寶害怕妖魔鬼怪,或者是戴奇形怪樣面具的人,這些恐懼主要出自寶寶啟蒙狀態的想像力。父母可以和孩子談談他的懼怕,嘗試一些可以令寶寶放鬆、開心的事情。

6、6-9歲

孩子害怕自身或父母受到安全威脅。寶寶已經對人生不幸有一定的認知,並知道死亡意味著什麼。父母過多關注孩子成績的好壞,讓他們甚是焦慮,由於孩子在情感上還未成熟,正常的判斷和觀察欠缺。父母可以專注傾聽孩子的恐懼和害怕,通過行動幫助孩子緩解懼怕心理,呵護好孩子。

可馨育兒說

孩子害怕自然界的一些現象、動物,原因是他們對這些認識不夠多,不了解。父母應該找機會讓孩子多接觸一些我們的大千世界,孩子看多了自然界的事物就成了經驗,並能從中學習到很多知識,了解大自然一些淺顯的道理,知道其中的邏輯關係。如為什麼下雨、為什麼會有打雷、為什麼會有白天和黑夜。就可以降低寶寶的恐懼,讓孩子知道哪些可以與大自然為伍,保護自然環境,成為駕馭者。哪些要對大自然敬而遠之,對自然界抱有敬畏之心。寶寶的恐懼心理也許是受到了其他一些事物的刺激,比如說父母對孩子說了一些不當的話,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還是蠻大的。

你對寶寶害怕有什麼看法呢?你家孩子或你聽說過什麼樣的情況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給大家。可馨育兒,一個有溫度的自媒體。喜歡我們的內容,記得收藏關注分享哦,你的關注,是我們持續創作的動力!圖片來源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孩子夜晚易受驚嚇?科學的解釋來了
    長大之後,似乎膽子就大了起來,小的時候所害怕的東西,都會覺得有點可笑和幼稚了。有時候我就在想,為什麼小孩子膽子就那麼小,那麼害怕夜晚呢?害怕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從出生後,孩子就會受到外界的一些因素所影響,從而產生一些緊張害怕的反應。起初是對於一些奇怪的畫面和聲音產生恐懼,比如太大聲的說話,貓狗叫聲、打雷鞭炮等。
  • 一歲多的寶寶愛咬人怎麼辦?
    如果寶寶發現,當他在媽媽的肩膀上咬一口後,媽媽臉上的表情很有趣;而爸爸受到驚嚇,慌張大叫「疼」的時候很滑稽。他就會覺得很好玩,這些反應會強化寶寶的這個習慣。因為寶寶發現這不僅有趣,還能看作是對展現獨立面的挑戰。如果你反咬寶寶,會讓事情惡化,因為不僅殘忍,而且還給寶寶一個很微妙的暗示,這是一個好玩的遊戲,即他咬你一口,你就咬他一口。
  • 0-3歲寶寶的情緒
    0-1歲0到1歲的寶寶大部分時間情緒都十分平和穩定,除了一些生理上得不到滿足的原因,比如說肚子餓、身體不適、想睡覺等。當父母照顧得周全,寶寶覺得安全又舒服,作息健康又規律,那麼寶寶的情緒是不會有太大的波動的。
  • 寶寶經常咳嗽怎麼辦?預防兒童咳嗽的6大對策,健康悄悄環繞孩子
    寶寶一出現咳嗽,有時還伴隨鼻塞,寶寶的咳嗽聲,讓父母就為此而鬧心,把持不住的心疼,總害怕不利的影響。兒童咳嗽有3個階段:1、滯痰期寶寶輕微的咳嗽初期,這時父母還聽不到寶寶的痰鳴聲,刺激到呼吸道黏膜的原因應排除在外。
  • 孩子受到驚嚇怎麼辦?
    小夥伴的鼓勵。雖然家長的安慰很重要,但有時候請孩子的好朋友、好夥伴來進行安慰,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中醫治療。轉移孩子注意力。   換一個奇特的姿勢抱寶寶,比如讓寶寶臉朝下趴在你的手臂上,用你的手掌託起他的臉;也可以左手輕輕地晃蕩,右手輕輕撫摸寶寶的背。還可以找些有特殊聲響的玩具轉移寶寶注意力,讓寶寶感到很奇怪,就會慢慢忘了剛才受驚的事情了。
  • 寶寶受到驚嚇,14種民間的土方法可以試試
    寶寶受到驚嚇,14種民間的土方法可以試試時間:2015-03-06 13:49   來源:搜狐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寶寶有時候突然會受到驚嚇,然後哭個不停,用了很多方法都沒用,這個時候就想起父輩們說的讓14種土方法,不知道小父母們有沒有用過。
  • 寶寶有這些表現說明被嚇到了,寶寶受到驚嚇怎麼辦?這樣做很有效
    寶寶會因為各種原因被嚇到,寶寶被嚇到有哪些症狀表現,寶寶受到驚嚇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受到驚嚇不會直接導致發燒,但驚嚇會刺激寶寶的精神,導致寶寶身體抵抗力低下,使得細菌或病毒入侵從而導致發燒。
  • 害怕到尖叫 揭秘3-6歲寶寶恐懼真相
    很多3-6歲的孩子會出現恐懼的心理現象,孩子3歲恐懼的現象尤其明顯。很多情況下,父母都會認為孩子這種「恐懼」是膽小,會責備孩子不夠堅強、大膽,甚至有些父母擔心孩子的心理發展出現了異常。準確來說,這種「膽小」心理其實是寶寶的「恐懼」心理,它反而是孩子的心理在正常向前發展的結果!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要了解恐懼情緒產生的原因。
  • 被自己的「屁」嚇哭,寶寶都是易受驚體質?寶寶受驚,試試這樣做
    文|福林媽咪一個大學同學剛生了寶寶沒多久,前一段聊天的時候,同學笑著給我發語音說:我逗兒子玩兒的時候,兒子突然放了個很響很響的屁,他居然被自己的屁嚇哭了哈哈哈哈哈哈……害我哄了好久,小寶寶都好好玩啊!好多小寶寶都是「易受驚體質」,他們不僅會被自己放的屁嚇到,還會被自己肚子裡「咕嚕咕嚕」的聲音嚇哭,有時候尿個尿也能把自己嚇哭……網上還有一個視頻,好多小寶寶打嗝的時候,滿臉的茫然,大概是不知道為啥,自己會這個樣子吧。小寶寶真的很容易受到驚嚇,被自己嚇到,也是很萌、很可愛了。
  • 小寶寶最害怕的事情,寶媽有心就要避免,娃受到驚嚇就晚了
    寶媽們自己也不清楚,故而就不能很好地去避免,從而導致小寶寶因受到了某些驚嚇而各種哭鬧,往往這些時候小寶寶們也是會更難帶的,而面對難帶的小寶寶,最終為難的還是寶媽們自己。不得不說,小寶寶害怕的事情,若寶媽不能很好避免,真的是自己和寶寶都遭罪。小寶寶最害怕的事情,寶媽若有心就要避免,不然娃受到驚嚇就晚了。
  • 寶寶膽小怎麼辦?「欲速則不達」,5個應對策略,寶寶強大又自信
    當寶寶在外人面前出現害怕和膽怯時,父母切不可當著其他人的面批評孩子「你怎麼膽子這麼小」。這就等於給孩子在講,以後如果遇到什麼事,凡是不懂怎麼處理的,一律按膽小論處。也不可若無其事地讓寶寶獨處在一個房間裡,緊張到大哭不止,讓幼小的寶寶獨處面對恐懼,父母又能於心何忍,這樣是培養不出勇敢的寶寶。
  • 2歲寶寶受驚嚇後,婆婆的操作獲醫生誇讚,讓兒媳心服口服
    不過前幾天發生的一件事,卻讓小劉對婆婆刮目相看。 這天,兩歲的龍龍正在嬰兒床裡咿咿呀呀的哼著小曲兒,開心了還扶著嬰兒床的護欄扭動了起來。小劉和婆婆看到孩子可愛的模樣,紛紛拿起手機拍照想記錄下這有趣的瞬間。
  • 寶寶出現這6種異常,新媽媽不要慌,沒你想的那麼壞
    尤其是在遇到下面這6種「異常」時,更容易緊張焦慮,新媽媽們不要慌,其實並沒你想的那麼壞。1、口腔裡長「馬牙」大概在小嬰兒4到6周的月齡時,有些小寶寶口腔裡早早就長出了「牙齒」。其實,寶寶這個時候長出來的牙齒,並不是真正的牙齒,被稱為「馬牙」。
  • 寶寶1歲前,父母抓住人際互動敏感期,認生寶寶秒變社交小達人!
    7個月寶寶認生,壞事還是好事?有個寶媽給我發來私信:我家寶寶半歲前見人就愛咧嘴笑,最近剛滿七個月,一見到陌生人,就撲到我懷裡哇哇大哭,是不是口罩戴久了,怕見人了?她今後不會有社交恐懼症吧?真的好怕這場新冠病毒,給她留下什麼心理陰影。
  • 寶寶不肯刷牙怎麼辦?美國父母幫孩子刷牙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鑑
    我看過有人說,怎樣做寶寶就能愛上刷牙,反正我是不信。大人刷牙也只是為了講衛生被迫才刷的,更何況是還不能夠理解這種難受行為的寶寶。所以,寶寶怎麼可能為難自己,即使願意刷牙也不會認真對待。美國牙科的教科書給出了孩子可以自己刷牙的範圍:6到9歲的孩子,手指精細動作和力度都已經達標,而且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開始上學寫作業、做值日,開始自己承擔責任,是開始刷牙的好時機。
  • 「纏人」寶寶的父母看過來,你給孩子安全感了嗎?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大多表現得膽小認生、易受驚嚇、纏人、咬指甲、怕黑……寶寶3歲前,是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有安全感的孩子,長大後更自信,性格更溫和因此有更好的人際關係,遇事更冷靜。缺乏安全感導致哭鬧、粘人我們常常把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買什麼奶粉、用哪種尿布、怎麼開發智力上,卻忽略了寶寶的情緒。
  • 父母吵架時被寶寶看到怎麼辦?這三個方法來補救,讓寶寶有安全感
    生活中總是有大大小小的事,家庭中完全不吵架的父母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而吵架有時也是溝通矛盾增進感情的一種方式,但是在寶寶小小的世界裡,聽到、看到家長吵架後會覺得很可怕,會擔心是不是爸爸媽媽的感情出現問題,會不會不要自己了……當家庭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爭吵後,如果對寶寶的心理感受進行補救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臺灣幼兒園起火83名幼兒及13名老師被困,受驚嚇的寶寶該怎麼辦?
    、大灣、永康、東門等消防分隊與特搜隊前往搶救,消防員部分進入園內教室搜索、部分拉水線找尋火點,並陸續將頂樓的師生帶下樓,附近熱心民眾也出動大型吊車,趕在消防雲梯車到達前協助將學童送下樓,在二樓上課的老師將學生帶到頂樓,消防員下午1點半撲滅火勢,83名學童及13名老師都沒有受傷,但都飽受驚嚇。
  • 麻痺大意,驚嚇反射不會「自然 」消失
    謹此記錄成技術流水帳,分享給在線上的父母。(網絡配圖) Q1. 三歲多寶貝家長問:孩子快上幼兒園了還是夜醒夜啼?正說著,孩子,跳下蹦床的時候,居然顯現出有嬰兒期驚嚇反射的動作!驚嚇反射不是自己就消失了嗎,為什麼孩子寶寶還有呢?
  • 寶寶害怕打針,大哭大鬧怎麼辦?這三招讓寶寶不再懼怕打針
    難道面對打針這件事,父母真的束手無策只能任憑寶寶哭鬧嗎?而且有些寶寶打針的反應太過激烈,讓醫生無法下手,害怕弄傷寶寶。父母有沒有思考過寶寶為什麼會害怕打針呢?有什麼辦法能讓寶寶乖乖配合呢?為什麼寶寶害怕打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