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中國國債協會聯合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寧波市財政局在寧波舉辦「新格局下政府債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本次會議以「錨定高質量 服務雙循環」為主題。
當天上午,財政部原部長劉仲藜,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馮健身,財政部原副部長張弘力作主旨發言。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中投公司原副總經理謝平作點評。寧波市委副書記、市長裘東耀應邀致歡迎詞。上午會議由中國國債協會會長孫曉霞主持。
來自財政部國庫司、綜合司、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寧波監管局,寧波市市委、市政府、市政協,相關地方財政系統的領導,中國國債協會副會長單位,常務理事、理事會員單位,以及有關高校的200餘名領導、專家和代表參加會議。
財政部原部長劉仲藜回顧了國債從上世紀50年代短暫起步、80年代升級進步、到90年代積極快步、再到21世紀有序闊步的四個歷史性階段,以及地方債經歷的代發代還、自發代還、自發自還的「開前門、堵後門」的進程。政府債發展規範過程中,經濟社會功能不斷深化演進。一方面,國債功能更加豐富,是財政與貨幣政策的重點結合點,是保障經濟穩定和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是我國金融市場優質資產和定價基準,是維護社會安定與可繼續發展的有力措施。另一方面,地方債功能也在規範管理下得到發揮,是籌集建設資金的重要途徑,是穩增長、降成本、調結構的重要力量,是防範化解風險、優化市場結構的重要手段。新發展格局下,一方面,國債要增強服務於宏觀調控能力,要正確看待財政赤字,要全面強化法制保障。另一方面,地方債要勿忘負債本質、講效益,做好全流程監控、防風險,要保持長遠眼光、能持續。
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指出,十四五和2035遠景目標對財政提出新要求,在提升質量和效益、促進消費市場、完善收入分配、應對老齡化和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公共財政要發揮關鍵作用。政策著力點是優化兩個比例:一是支出比例;二是債務比例。可擴大中央國債規模,提高地方一般債佔比,降低地方專項債佔比,促進國內大循環。他還強調,雙循環格局下,要充分發揮政府債的基礎性作用。可通過發行特別國債購買大部分外匯儲備,解決國債規模、期限和流動性問題的同時,增強貨幣政策自主性,規範外匯儲備對外披露機制,提升宏觀治理水平,推進治理現代化目標的實現。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馮健身從借鑑國際主要經濟體的實踐和做法出發,探討了優化國債融資方式和結構的思路和舉措。一方面,抓住當前國際市場負利率和低利率環境的有利時機,在合理控制海外主權債券規模、規避匯率風險和有效使用好海外主權債券資金的前提下,拓展國債籌資的海外來源,加大海外主權債券發行規模,降低國債融資成本,促進人民幣國際化。另一方面,參考國際經驗,結合我國經濟發展對債券的實際需求,不斷嘗試探索創新,豐富債券品種結構,優化債券期限結構,並提前完善立法進行規範保障,更好服務於新發展格局。
財政部原副部長張弘力提出評價政府債務風險需堅持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適度舉債。二是堅持效率優先。三是堅持風險可控。四是堅持科學評價。通過對當前我國政府債務風險進行分析,他認為:一是雖然我國政府顯性債務風險低於國際通行的警戒線標準,但一些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過大,財政償還能力明顯不足,存在償債風險。二是地方隱性債務規模較大,缺乏透明度,防範化解的難度和成本較大。三是地方政府債券「借新還舊」依賴性很大,存在潛在償債風險。他建議,一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高效發展,是化解債務風險的根本之策。二是加強財政體制改革,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關係,細化地方政府事權,明晰政府事權界限,是解決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的長效機制。三是完善政府債管理約束機制,加大社會監督和問責機制,是規範地方政府債務活動的法制基石。四是編制地方資產負債表,提高地方債務信息透明度,是穩妥化解隱形債務風險的重要前提。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教授、中投公司原副總經理謝平從學術上探討了與國債相關的四個重要關係。一是國債上限與政府發債約束的關係。二是國債與鑄幣稅的關係。三是國債與負利率、零利率的關係。四是國債與現代貨幣理論(MMT)的關係。
寧波市委副書記、市長裘東耀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向大家長期以來對寧波發展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他說,寧波堅持提高債券使用效益和守住防範風險底線相統一,合理把握髮行節奏,優化債券資金投向,規範管理資金使用,落實法定償還責任,努力保持政府債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寧波正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寧波重要講話精神,緊扣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題主線,聚焦當好「重要窗口」模範生的使命擔當,謀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現代化的新徵程。希望各位領導和專家一如既往關心支持寧波,多提寶貴意見,為寧波政府債可持續發展把脈開方、傳經送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