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2月8日,新格局下政府債可持續發展研討會在寧波舉行。
今天的東錢湖,真的成了「財智之湖」,氣象萬千——
一場高規格的研討會,引來眾多全國財政、金融領域的重磅人物匯聚寧波,共議「新格局下政府債可持續發展」。
劉仲藜,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馮健身,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張弘力,財政部原副部長……眼尖的派粉,可能已注意到,這份發言名單的含金量:兩任財政部原部長、一位原副部長,還有一位曾任部長助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劉仲藜部長還是阿拉寧波人,他是新中國第七任財政部部長。前六任是:薄一波、鄧小平、李先念、張勁夫、吳波、王丙乾。
「劉部長是今天唯一一位『80後』。」主持人、中國國債協會孫曉霞說。
另一位樓繼偉,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財政部原部長。
樓繼偉圍繞「新發展格局下政府債發展和應用」作了主旨演講。
「樓部長有國務院、中央部門、地方政府、金融機構『四棲履歷』。」孫曉霞介紹,他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宏觀經濟和財稅領域的知名權威專家。
有意思的是,200多位財政、金融領域的領導、專家聚集之地,正是一個有著「財智之湖」美譽的東錢湖。
錢湖說「錢」事,專家們說了什麼?
「錨定高質量,服務雙循環」,這是政府債研討會的主題。
雖然這是中國國債協會連續第三年舉辦政府債券研討會。但是,今年研討「政府債」這個話題,格外契合時機。
2020年,中國經濟頑強應對了新冠疫情「大考」,抗疫特別國債與大量新增地方債在對衝疫情影響,落實「六穩」「六保」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而展望未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加速演變期,國際環境日趨錯綜複雜,中國正在著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這對我國政府債券市場建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如何應對?
「在新格局下,地方債發展要把握三個原則。」劉仲藜說,首先要勿忘負債本質,講效益。「緊繃『借錢要還』的思想之弦,對市場規則要有敬畏,講尺度。」
他表示,地方債要做好全流程監控,防風險。「『借、用、管、還』都要高質量,都要嚴格」,要全流程監控機制。同時,要完善信息披露機制,加強對於地方債信用評級市場規範管理。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長遠眼光,保證債務可持續發展。」劉仲藜說,要科學設計地方債發行計劃,優化地方債期限結構,合理控制籌資成本,把握好負債的邊界。
國內大循環為主的條件下,政府債如何負重前行,提高質量和效益?
樓繼偉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內,財政收支缺口可能會繼續擴大,以幫助「十四五」和2035遠景目標提出的經濟社會目標逐步達成。但是,長期看,財政赤字不可能無限擴大,最終一定還是要收斂的。
「著力點是優化兩個關鍵性比例:一是支出比例;二是債務比例。」樓繼偉說,目前地方政府一般債券(額度)給的太少,而專項債券額度給的太多。「十四五」時期,需要優化政府債務結構,提高地方政府一般債務佔比,降低專項債務佔比。
甬派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原標題:《寧波這場重磅研討會,兩任財政部原部長亮相,給了這些提醒》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