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喜歡關臥室門,家長的界限意識有多重要?

2020-09-18 藍莓媽媽梅老師

知乎有個媽媽問:孩子總喜歡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也不知道在幹什麼。有幾次裝作和他說話,出屋時自然地把門敞開,不一會兒,孩子又把門關上了。最近還在門上貼「隨手關門」的紙條,提醒不要打擾。


心裡特別不舒服,一家人為什麼這樣冷漠,也沒人打擾他礙著他,說幾句話有什麼的,幾歲的年紀哪來的秘密。



在她的問題下,有很多人提及自己小時候類似的往事:

「因為鎖了門,門鎖就被爸爸撬了」

「從窗戶監視我的一舉一動,現在獨自看書也會害怕。」

「因為貼上隨手關門的字條,被媽媽臭罵一頓,要求不許關門。」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小沒關係,只不過是打開了孩子的門而已,但其實這是在突破相處界限。這麼做不僅產生了隔閡,家長也會因此毀掉孩子的領地意識。



什麼是「領地意識」?也就是防衛自己的領域不被他人侵犯的自我防禦機制,領地意識和年齡無關,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


如果家長多次無界限侵犯,孩子就會有被監視、不被信任和尊重的感覺。



在之後的生活中,或者對周圍的環境缺乏信任感,變得暴躁易怒、情緒不定。又或者對自己的東西表現的毫不在意,在面對他人時不會有防範意識。


這種情況下,家長就需要做到以下三點,掌握與孩子相處的界限。


尊重孩子的隱私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自身對於生命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明天,屬於你做夢也無法到達的明天。」


——紀伯倫《論孩子》



可能孩子一開始只是關上了一扇物質的門,並不是心裡的門。家長不必時刻戰戰兢兢,而是應該真正信任他們,尊重他們的隱私。


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事件:媽媽覺得女兒每天在筆記本上寫寫寫,耽誤學習成績,於是撕了孩子的筆記本。


孩子直接選擇絕食,從此再也不願與媽媽對話,最後流著眼淚只說了一句話:那是我的小世界啊,是我最重要的東西!孩子至今不願意和媽媽說話。



所以,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家長要先做到尊重孩子的隱私。比如:


孩子關上門就不要妄圖打開,也許孩子需要的是可以關上門的權利和自由。


孩子的本子、秘密基地家長不要隨意亂翻,保護屬於他的小世界。


如果孩子在門上貼了「請不要隨意進出」,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是孩子在提醒你,不要隨意進出他房間的信號。


歸還屬於孩子的小世界,一切親密的關係必先是從尊重開始。至於是選擇走出來與你分享,還是選擇自己消化,選擇權在孩子手裡。


適時的保持距離感


既然孩子是獨立於父母之外的個體,那麼我們就要給足孩子獨處的空間。


哪怕空間很狹小,孩子也不會產生被窺探的恐慌情緒,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是信任他的,在家庭中感受被尊重是一件幸福的事。



每個人對待事情的反應都是不同的,孩子也是如此。


有些孩子可能希望有自己的小秘密,心裡難過了也是在屋裡玩自己的。有些孩子比較樂於分享,心裡難過可能就會選擇說出來。


就像朋友家的孩子,從小性格就比較內斂,第一次讀幼兒園被其他小朋友欺負,回家也不和媽媽說,只窩在角落悶頭玩樂高。


只要問過孩子,孩子不想說朋友絕不打擾,還會告訴孩子:你不想說的媽媽絕不會強迫你,但是只要你想說,媽媽都願意傾聽。


大概也是因為她從不逼迫孩子的緣故,這樣舒適的距離感讓孩子很喜歡和她分享自己的世界。



所以,如果孩子對一些東西情有獨鍾,或一些行為較為執著,那一定是他比較在意的,家長不要過度幹涉,適時的抽身出來,並且告訴孩子:


「你不想說的媽媽不會強迫你,但你想說我都在。」

「你想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媽媽會為你創造空間,但不會幹涉你、打擾你。」


適時的距離感是親情中的美化劑,最大的愛不是我愛你,而是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不過多幹涉他們的喜好,讓孩子在充分的信任中,健康快樂的成長。



孩子未來的樣子,就是父母行為最好的補償。我們常說教育要有耐心,在此基礎上我認為我們還需要克制,克制心中對孩子的控制欲。當父母放鬆自己,孩子也會在輕鬆的氛圍裡向你袒露心聲。


原創:藍莓果教育 梅老師 | 來自公眾號:藍莓媽媽

相關焦點

  • 睡覺要關臥室門嗎?睡覺關臥室門可是很重要的,很多人不知道!
    在大部分情況下,大部分人在睡覺的時候都會關閉臥室門,這在從心裡還是一些其他角度來講是會給人一定的安全感的。但是另外也有一些人是比較擔心,甚至某些害怕對於臥室門的關還是開。在這裡選擇上也是比較糾結的。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睡覺時對於臥室門是否關閉這樣的問題已經關係到了安全。
  • 孩子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從小培養孩子「物權意識」,很重要
    不少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都會因為搶其他小朋友或是和被其他小朋友搶玩具而哭鬧不止,甚至是大打出手。有時看著孩子帶傷回家,讓父母都心疼不已。其實,父母不知道的是,解決孩子喜歡搶別人玩具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只要從小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就足夠了。
  • 孩子喜歡劃「三八線」,是「領地意識」開始萌發,科學引導很重要
    文/琳妹育兒說(專注於原創優質文章,歡迎大家轉發分享) 將孩子養大不難,但是要將孩子教育好,這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想必對於這一點,家長們深有體會。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孩子到了一定年紀,便會喜歡打人且攻擊性比較強。
  • 什麼是自我界限 孩子有自我界限感很重要
    原標題:什麼是自我界限 孩子有自我界限感很重要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我們往往因為愛,而模糊了界限。父母和孩子是兩個個體,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一個人有自我界限感是很重要的。
  • 孩子拿起Pad就停不下來,家長應該怎麼辦?立定界限很重要
    有讀者留言說:4歲小朋友在用ipad上網課結束後總是還想玩,不給就開始鬧脾氣,有什麼辦法來引導孩子嗎?孩子拿起pad就不放手,看完總還想看,玩完也總還想著玩。但是正常不意味著我們要去「縱容」,還是要給孩子設定一些界限,讓孩子體會到任何事情都是有邊界的,這就是「持」。首先,我覺得事先約定是非常可取的。這一點,這位讀者也做了,事先約定。可以讓孩子知道,這個pad是不能一直玩的,玩到什麼時候,你是要停下的。這樣在後續執行這個約定的時候,孩子不會感覺父母是不講道理,靠強權給自己壓力。
  • 孩子拿起Pad就停不下來,家長應該怎麼辦?立定界限很重要
    其實,這是孩子的天性,應該說是人的天性,想一想,一個成年人玩自己很喜歡玩的一個遊戲的時候,看自己很喜歡看的電視劇的時候,看中自己喜歡的包包的時候,是不是也很捨不得停下來。因為這是給我們帶來愉悅、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不希望這種快樂停止,就傾向於持續地去發生這個行為。孩子從pad中感受到了快樂,所以他通常不願意停下來。
  • 孩子玩具總被搶,家長怎麼辦?別總叫孩子讓步,物權意識要重視
    當元寶不願意時,我會鼓勵元寶說出自己的不願意,告訴對方不喜歡你這樣的行為,如果對方仍然強行要搶的話,我會鼓勵元寶將對方推開。從心理學上看,孩子從兩歲開始,慢慢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開始對物體進行歸屬權劃分。這個玩具是你的還是我的,還是大家共享的?物權感的建立,對孩子相當重要,它是孩子安全感發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家長必須有明顯的界限感,合理引導孩子學會分享,而非使用家長權威,暴力迫使孩子讓出「使用權」或「物權」。在別人試圖拿走自己玩具等類似事件中,父母是孩子心中最權威有力的裁判。
  • 孩子總愛打人?可能不是孩子性格叛逆,而是來自孩子「領地意識」
    家長發現孩子有這樣的行為時,應該多加注意,及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引導,讓孩子能夠更好的規範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相處會出現防備狀態孩子出現領地意識的時候,與他人相處會出現防備狀態,害怕他人觸碰到他的隱私,不會將自己的所有都表現在他人面前,也不會隨意將自己的秘密告訴他人,這樣的孩子雖然能夠保護好自己,但其實內心會非常缺乏安全感,家長們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狀況,及時地給予孩子安全感。03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領地意識?1.
  • 孩子總喜歡讓家長抱,其中的原因家長要搞清楚,正確解決很重要
    很多新手爸媽會有這樣的甜蜜煩惱,在寶寶出生後,就對自己非常的黏糊,而且總要家長抱著才開心,哪怕把他們放在床上才一秒鐘,孩子就會哭鬧起來。所以,孩子的這種行為,讓許多新手爸媽感到非常無奈,因為他們不知道孩子究竟是什麼原因,那麼喜歡被家長抱著。鄰居小朱在有了自家寶寶後,每次出門買菜都得抱著自家孩子,用她的話說,自從生了孩子以後,他們一家人的臂力都大了許多。
  • 家長的界限感教育,是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真的很重要! 家長坦誠和孩子談性,並不會讓孩子變壞;家長閉口不談,卻很有可能讓孩子因為無知,失去保護自己的機會。 摘掉「有色眼鏡」,父母的態度裡藏著孩子正確的認識觀。 比如,在擁抱孩子的時候告訴他,擁抱和親吻是最親密的人之間的行為,不管是身邊熟悉的玩伴、老師還是親戚,誰都不能不經過同意就直接觸碰你的身體…… 當孩子有了正確的「身體界限感」意識,那麼如果遇到侵犯私密部位的行為,孩子就會予以拒絕,以此減少被熟人作案的概率。
  • 如何給孩子進行性教育?培養「性別意識」,家長能做的事有很多
    她一臉茫然的看著我說,「孩子才這麼點大做什麼性教育普及啊?」孩子還小就不用教他性知識嗎?其實孩子的性別意識在兩歲時就開始萌芽了,家長們要注意觀察孩子日常的舉動,有異常的就需要及時教育。不要當著孩子的面換衣服在家長的眼裡,孩子永遠是孩子,在家長的意識裡孩子的性別會被弱化,他們不會把孩子看作男性或者女性。因此,在洗澡、換衣服、上廁所之類的都不會刻意的避開孩子。有的家長還會說,「孩子才這麼點大,怕什麼?他們也看不懂,沒事的。」
  • 最流行臥室門顏色有哪些?臥室門顏色如何選擇更搭?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已得到普遍的提高,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新房的裝修,為了達到更好的裝修效果都費勁了心思。門是家裝中的必備物品,尤其是臥室門,但很多人在選擇臥室門的時候,都忽略了顏色的問題,更多的是看門的質量,其實門的顏色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 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很重要,你知道嗎?
    培養孩子的&34;觀念,讓孩子擁有自尊自主的意識,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尊重別人的物品。對於小朋友&34;意識的樹立,是家長們極有可能忽略。但對小朋友的成長而言,這又是很重要的。讓孩子能夠樹立獨立自主的意識,讓他們意識到要愛護自己的東西,懂得維護正當的權利,並且尊重他人,這些都是極其重要。
  • 孩子無法無天沒規矩,唯唯諾諾長不大,都是缺乏界限教育的結果
    現實情況是,很多家長沒有充分意識到這個問題,總認為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等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當然,也有些家長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但做得好的並不多。這也就導致了熊孩子泛濫,孩子不會識別危險,離開父母就唯唯諾諾等一系列的問題產生。
  • 有多少男孩,毀於媽媽缺乏界限感的愛?別把親情變成綁架
    也許是家裡玩具太多,也許真的為孩子好,但這種情況下買的益智玩具,孩子又是否會接受呢?大家都是從童年過來的,知道小小孩也有自己的感受,而大人想當然、忽略感受、越過邊界的愛,可能會讓孩子無法承受。小到玩具,大到生活,缺乏界限感的媽媽有多可怕?
  • 孩子不讓別人玩他的玩具,就是自私嗎?培養物權意識比分享更重要
    在物權意識敏感期,孩子處於前道德階段,缺乏正確的認知能力。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中要保護好孩子的物權意識,不強迫孩子分享自己強烈想要保護的東西,允許孩子有一些「自私」行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但對「你的」和「我的」還不能分得太清楚,只要是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伸手去拿。
  • 高中女生和父親全裸洗澡:不分界限的父母,令孩子有多窒息?
    讓孩子明白界限的重要性,不僅能讓孩子們形成隱私意識,這對孩子的健康人格形成也有著重要意義!節目一播出,此事便上了微博熱搜引起了廣大網友熱議:「對於女孩兒來說,性別意識的培養真的很重要。」「就是啊,親臉頰多好,嘴對嘴太過了。」「成年人口腔菌群複雜,親嘴不衛生,包括餐具也應該給小孩子準備專用的。」「說的對,一是衛生問題,二是讓她知道爸爸媽媽都不能隨便親你的嘴,更別提別人了。」
  • 釋放孩子的「天性」≠「沒教養」,父母教會孩子規則意識很重要
    事後,女孩家長給了一部分醫藥費就帶著孩子消失了;貴州10歲男孩在8樓看動畫片時,因為嫌樓外施工的電鑽聲吵,於是用小刀將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隔斷,工人危險懸空了40分鐘後才被解救;鄭州一個13歲的孩子從16樓扔下兩個滅火器(好在沒砸到人);如果說,有家長慶幸上述例子中孩子的無規則沒有危害到孩子自己,那動媽再給大家舉一個孩子無規則意識而危害到自己的例子。
  • 和孩子劃清界限,我們輕鬆多了
    很快想辦法聯繫到了賈老師,接觸到了愛中管教理論,真正補上了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一課。痛定思痛,走上了一條自我覺醒的路,讓我受益匪淺作家韓寒說過:「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有誰同行;一個人有多優秀,要看他有誰指點;一個人有多成功,要看他有誰相伴。」
  • 孩子作業不主動?有時只需家長劃清界限
    這幾天常遇到家長問:孩子作業不主動怎麼辦?今天抽空聊聊這個話題。最近越來越體會到,劃界限在教育孩子中的重要性!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你是否清楚地知道,總有一天他會離你而去!所以,你——身為父母,有一個重要的使命:賦予他沒有你陪伴的生存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基於分離基礎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