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知識!這些「狗」的成語典故一定要告訴孩子!

2021-02-08 親子國學館

用國學教育,讓孩子提升學習能力

長按左側二維碼識別關注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




作為5000年的中華民族,每一個生肖,都延伸出了無數的故事;今天,和孩子跟隨小編,在狗年一起來學習,這些關於狗的傳世典故吧!


-狗尾續貂- 


西晉鹹寧三年(公元277 年)八月,晉武帝司馬炎封司馬懿的第九子琅琊王司馬倫為趙王,掌管臨漳軍事。


晉武帝司馬炎死後,兒子司馬衷繼位,他對朝政一竅不通,大權落到賈后手裡,賈后生性兇狠狡詐,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個兒子),與一個名叫張林的大臣密謀策劃,以此為藉口帶兵衝入宮廷,殺死了賈后,自封為相國。


由於是靠這種手段當上相國,司馬倫整日憂心忡忡,害怕眾人不服。為了籠絡朝臣,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於是大封文武百官,甚至連聽差的奴役也給以爵位。像皇帝左右的侍中、散騎、常侍等一等高管,在當時的宮廷人事編制中一般只有4人,可司馬倫當皇帝時竟達近百人。真是官職泛濫成災!等到一切就緒後,又廢掉晉惠帝,自稱皇帝。


當時規定,凡宮內高級官員的官服,都是統一式樣。如帽子上都插著貂尾做裝飾。不同官職,插的位置也有區別。侍中插在左邊,常侍插在右邊。由於司馬倫大肆封官晉爵,所以一時貂尾都不夠用,所以只好用狗尾來代替,人們就據此編了兩句民謠:「貂不足,狗尾續。」用來諷刺朝廷。腐朽的西晉王朝,只維持了五十二年就結束了。


後來,人們用「狗尾續貂」來比喻以壞續好,美醜不相稱。多用來形象地揭示妄續他人文學作品,也有時用來表示自謙之意。


清代蒲松齡的《代王次公與顏山趙啟》裡也有這個典故:「庇輿蓋中,仍添晝行之錦;從縉紳後,張慚尾續之貂。」



【注音】gǒu wěi xù diāo 

【出處】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第十八卷:「亂離以來;官爵過濫;封王作鋪;狗尾續貂。」 

【解釋】續:連接。晉代皇帝的侍從官員用作帽子的裝飾。指封官太濫。亦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後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多指文學作品) 。

【用法】作主語、謂語、定語 

【近義詞】佛頭著糞、魚目混珠 

【反義詞】錦上添花 

【年代】古代 

【例句】你這部小說已經寫了大半,請我繼續寫下去,我怎敢~。 

【點評】晉武帝的叔叔司馬倫很有野心,但是卻沒有一點統治朝廷的才能。自己當上了皇帝以後,把親戚同黨甚至是奴僕,小卒都濫加封賞,朝廷上上下下全都是大官。原本大官帽子上的飾物都是由貂尾製成,貂尾不夠用,只能用狗尾代替,是不是太不可思議了呢!


-雞犬不寧-


唐朝中期,封建統治者橫徵暴斂,沉重的苛捐雜稅壓迫得老百姓家破人亡。


當時,永州一帶有一種奇異的蛇,全身有劇毒,人如果被它咬一口,就很難再活命。但如果能夠捉到這種蛇,把它晾乾,製成藥餌,就能治療多種疾病。因此,被宮廷列入賦稅,向永州地方徵收。很多人也因捕蛇喪生。雖然如此,還是有人甘冒生命危險捕蛇,來繳納賦稅。


每當徵稅時候,兇橫的地方官吏就走村串戶,逼迫人們捕蛇。沒有哪一家能逃脫賦稅,沒有人不受到騷擾。當時有老百姓這樣形容官吏的兇橫和騷擾——"雖雞狗不得安寧焉。"意思是說,即使雞狗也得不到安寧啊。


人們把「雞狗不得安寧焉」簡化成「雞犬不寧」,形容騷擾得厲害和頻繁,使人不得安寧。



【注音】jī quǎn bù níng

【出處】唐·柳宗元《捕蛇者說》:"譁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解釋】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近義詞】六畜不安、雞飛狗跳 

【反義詞】河清海晏、雞犬不驚

【例句】越是在人心不定,雞犬不寧的當口,我們越是要心裡有譜。

【點評】苛政猛於虎。如果一個國家的管理者不能讓人民的生活安定和諧,那麼必然會招致災禍,造成社會動蕩。


-雞犬升天-



西漢時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名叫劉安,繼承了父親的封位為淮南王。淮南在今天的安徽省內。淮南王劉安看了許多書,偏偏對道教的書籍入了迷,產生了煉丹成仙的念頭。於是,他四處去尋訪有仙方神術的道人。 


有一天,他聽說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煉製仙丹的秘方,但是從不傳給別人,於是就去尋找八公。沒想到八公四處雲遊,劉安吃盡苦頭也沒能找到八公,可是劉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尋訪。劉安的誠心感動了八公,一日,八公來到劉安家,把煉製仙丹的方法傳授給他,並告訴他,仙丹煉成,吃下後就可升天成仙了。


劉安每天都虔誠的靜心修煉,後來他「真的」煉出了仙丹。這時他覺得身體輕盈,飄飄欲仙,那些仙丹,晶瑩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時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禱告,然後把仙丹吃了下去……劉安覺得身體輕飄飄的,低頭一看,原來自己早已站在雲端了。


劉安成仙后,灑落在院子裡的仙丹被雞和狗吃了,它們也都飄然升空,成了神仙。劉安在雞和狗的簇擁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注音】jī quǎn shēng tiān

【出處】東漢·王充《論衡·道虛》:「淮南王劉安坐反而死,天下並聞,當時並見,儒書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雞犬升天者。」

【解釋】後來用「雞犬升天」比喻一個人得勢,和他有關係的人也隨之發跡。

【近義詞】彈冠相慶

【反義詞】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例句】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他能當上局長,就是因為有個當縣長的姨父。



-狗急跳牆 -


從前有一個很兇的獵人,養了一隻獵狗,但是每次都只給獵狗少量的食物。


有一次,狗實在太餓,偷吃了一點獵物。 沒想到被獵人發現了,獵人拿起獵刀要將其殺死。 不料,獵狗一時害怕,從園子的很高的圍牆也是唯一的逃生之路跳出去了。 獵人驚訝極了道:「狗急還能跳牆!」 



【注音】gǒu jí tiào qiáng 

【出處】《敦煌變文集·燕子賦》:「人急燒香;狗急驀牆。」 

【解釋】狗急了也能跳過牆去。比喻壞人在走投無路時豁出去,不顧一切地搗亂。 

【用法】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垂死掙扎、窮鼠齧狸、困獸猶鬥、孤注一擲、鋌而走險 

【例句】我們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嚴防階級敵人~,做垂死地掙扎。 

【點評】獵狗東躲西藏,慌不擇路,被逼進高圍牆。在走投無路的絕境中急中生智,突然縱身一躍,越過高牆,終於死裡逃生。「狗急跳牆」這個詞在詞典裡也許是作為貶義詞而加以詮釋的,詞裡含有譏笑狗。但是從某個方面來說,在走投無路的絕境中激發了自己的潛能,救了自己一命,也未嘗不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只不過我們不要做危害他人利益的事情就好。


-狐朋狗友-

 

吃過午飯的狐狸很無聊,就獨自一人出來散步。走著走著,他忽然聞到了誘人的鮮肉香味,他順著肉香味望去,看到幾頭獅子正在撕吃著一頭野牛。 


看到如此驚心動魄的場面,嚇得狐狸連大氣都不敢出,悄悄地偷趴在濃密的草叢中,膽戰心驚地偷看著獅群,焦急地等待著獅群地離去。 吃渴了的獅群陸續離開找水喝去了,狐狸小心謹慎地站起身,探頭探腦的用眼睛環視一圈,確信獅子都已離去,就大搖大擺的從草叢中鑽出來。 


他走到野牛屍體旁,準備帶些肉渣回去當晚飯。這時他的好朋友狗,睡過之後也出來尋找食物。狐狸看到了,就大聲叫喚道:「喂,狗大哥,快過來啊!這裡有很多肉!「狗聽到狐狸的喊叫,一溜小跑過去。 狗剛跑過來,狐狸就撿起其中最好最大的一塊剩肉遞給狗說:「今天我請客,你慢慢吃吧!」狗接過狐狸遞過來的肉,感激地眼淚都流了下來說:「謝謝,我的好朋友。」 狐狸又從肉堆中撿了一塊,對狗說:「我有事先走了,你慢慢在這吃吧!」 


喝飽水的獅群中的老大回來看食物,看到狗正在大口大口地吃自己的獵物,很是生氣。就走到狗的身旁,二話不說,抓起狗的尾巴,一下扔出幾丈開外,狗從半空中落下來,摔折了一條腿。 狗趴在地上,疼的流下眼淚,心裡罵道:「好啊,狐狸。我說今天你怎麼對我那麼大方,原來是拿別人的東西哦!」 



【注音】hú péng gǒu yǒu 

【出處】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三折:「他那裡暗暗的藏,我須索緊緊的防,都是些狐朋狗黨。」 

【解釋】泛指一些吃喝玩樂、不務正業的朋友。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不務正業的朋友。 

【近義詞】豬朋狗友、狐群狗黨 

【反義詞】良朋益友、患難之交、良師諍友 

【例句】他終日與一批~混在一起,吃吃喝喝,不務正業。 

【點評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應該知道,拿別人的東西做人情,慷他人之慨的朋友是不可交往的。而且我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生活中,我們還是要多交一些益友,彼此一起進步,去擁有更好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蹠狗吠堯- 




戰國時期,齊國大臣田單不計較罵他的貂勃,備酒宴向貂勃請教錯在哪裡? 貂勃回答說:「蹠犬吠堯並不是堯不聖明而是各為其主。」 田單把他推薦給齊王,齊王派他出使楚國,引起齊王9個寵臣的不滿而攻擊田單,貂勃慷慨陳詞救了相國田單。 



【注音】zhí gǒu fèi yáo 

【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蹠之狗吠堯,非貴蹠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解釋】比喻各為其主。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比喻各為其主 

【近義詞】蹠犬噬堯、各為其主 

【年代】古代 

【點評】做人要懂得感恩,故事裡的貂勃是由田單推薦給齊王的,而田單也因為這件事差點被攻擊。貂勃慷慨相助,我們得學習貂勃的這種品質哦!要記得幫助過自己的人,今後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


-獲兔烹狗 -


春秋時,越王勾踐靠著範蠡、文種兩個人的全力協助,滅了吳國,雪了國恥,稱霸於諸侯。 


範蠡看出勾踐這個人只可與人共患難,不能與人共安樂,就改名換姓逃到齊國去了。 範蠡到了齊國就寫封信給患難之交的文種,勸他早日離開,否則會給越王殺死的。 他在信中打了個比喻:鳥全打完,再好的彈弓也沒用,就得收藏起來;獵人捉兔子,兔子死了,幫獵人捉兔子的狗還有什麼用呢?獵人就要把狗殺掉烹吃了。現在越王用不著我們了,就要對我們下手了。 文種不大相信範蠡的話,但不多時,勾踐就逼文種自殺了。 



【注音】huò tù pēng gǒu 

【出處】清·梁啓超《論中國之將強》:「南洋一帶,苟微華人,必不有今日。今雖獲兔烹狗,得魚忘筌。」 

【解釋】比喻事成之後排斥以至殺害有功之臣。亦作「狡兔死,良狗烹」。 

【用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過河拆橋 

【年代】古代 

【點評】這個成語故事給我們啟示,一個人有價值,他做的事情就有意義。所以我們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要努力讓自己增值,這樣才不會有故事中悲慘的結局。同時,我們要聽得進別人善意的勸告。 


-雞鳴狗盜-



戰國時代,齊國的宰相孟嘗君慷慨好客,門下的食客多達三千多人。


孟嘗君與食客談話時,總讓人在屏風後作記錄,把食客的住處及有何困難等一一記下,隨後便派人去看望其親屬並贈送禮物。


秦昭王對孟嘗君最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嘗君入秦。孟嘗君帶著門客千餘人來到秦都鹹陽。


孟嘗君獻給秦昭王一件純白狐狸皮袍子,秦昭王很高興地把它藏在內庫裡。


秦昭王聽了讒言,把孟嘗君軟禁起來,孟嘗君請秦昭王的寵妃幫忙解救,妃子說:「這不難,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


孟嘗君為難了,僅有的一件已經送給秦王了,哪來第二件呢?有個門客說:「我有辦法。」當天夜裡,這個門客模仿狗叫聲,從狗洞潛入秦王內庫,看守以為是自己養的狗,未加懷疑。於是這個門客盜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給秦王的愛妃,孟嘗君也得了自由,並急忙帶領門客連夜逃離秦國。


他們逃呀逃呀!半夜來到邊界的函谷關。這關口要到雞叫的時候才許出入,忽然有個門客學起了公雞叫。一聲跟著一聲,附近的公雞全都叫了起來。守關的人開了城門,讓孟嘗君出了關。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關時,孟嘗君和他的門客已經走遠了。


後來,人們把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使用不正當的小伎倆稱作「雞鳴狗盜」,也把使用這種小伎倆的人稱作「雞鳴狗盜之徒」。



【拼音】 jī míng gǒu dào

【解釋】 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出處】 《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造句】 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雞鳴狗盜,遮遮掩掩。

【近義詞】偷偷摸摸、旁門左道、鼠竊狗盜

【反義詞】正人君子,光明磊落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點評】「雞鳴狗盜」這個成語如今多用作貶義,比喻那些既無真才實學,也無堂皇風度,只不過略有低下本領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領或偷偷摸摸的行為。而這個最初的故事其實啟示人們,緊急時刻一些平時看來只有微不足道本領的人,往往能發揮關鍵的作用,要善於用人之長,不要輕視小人物。


用國學教育,讓孩子提升學習能力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知識,成語部分很重要,暑假把握好,孩子成績穩步上漲!
    但由於今後的語文試卷中,許多的知識需要都都是平時的閱讀積累,比如很多的成語知識,就不是課本上所能學到的,所以作為家長的我們,若是孩子的基礎差或是平時沒有閱讀習慣,那我們就一定要注意針對孩子,做一些專門的輔導和閱讀興趣的培養,學好成語方面的知識,以免在遇到這些題目的時候往往都會一籌莫展,遺憾丟分。
  • 凌波微步、鏡花水月、傾國傾城:16個唯美成語,16個典故,漲知識
    一個成語,有一個典故。有些成語背後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有的成語背後是一首動人的詩詞。16個唯美的成語,16個典故,讀完漲知識!本意指浮雲像白衣裳,頃刻又變得像蒼狗,比喻世事變幻無常。聞雞起舞願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 100條成語典故,讓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用在作文簡直無敵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涉及的知識是非常豐富的,考點也很繁多,可以說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哪裡有交流,哪裡就有語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當孩子學習這些典故,不僅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特點,還能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 答題漲知識時間到!成語「文不加點」是指寫文章?
    答題漲知識時間到!成語「文不加點」是指寫文章?時間:2020-12-21 13:06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答題漲知識時間到!成語文不加點是指寫文章? 螞蟻莊園成語文不加點是指寫文章?螞蟻莊園小課堂在12月21日先行放出了第二天的小雞寶寶問題。
  • 奇怪的知識又增加了!這些稀奇古怪的成語,英文說法你一定不知道
    說起成語,大家都很熟悉,基本都是來自於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已經形成了固定格式。你把成語說出來,大家都能知道它的出處和典故,並且還覺得你引經據典,有文化有內涵。「猛狗」不殺,再好的「酒」都會變酸,一個英明的領導要注意「審擇左右」,親賢臣遠小人,以趨利避害。這個成語的英文說法就是:a boss must be ever vigilant,一個領導要隨時提高警覺,這樣才不會任人唯親。
  • 100條成語典故,用在作文簡直「無敵」
    語文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其涉及的知識是非常豐富的,考點也很繁多,可以說哪裡有生活,哪裡就有語文,哪裡有交流,哪裡就有語文。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不少的文化典故。當孩子學習這些典故,不僅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特點,還能學到很多知識,明白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蹠狗吠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蹠狗吠堯,比喻各為其主。出自: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蹠之狗吠堯,非貴蹠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近義詞有:蹠犬噬堯,蹠狗吠堯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賓語;比喻各為其主。蹠狗吠堯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蹠狗吠堯(zhí gǒu fèi yáo)成語釋義:比喻各為其主。成語出處:西漢 劉向《戰國策 齊策》:「蹠之狗吠堯,非貴蹠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
    教師媽媽太有才:100個成語典故匯總,孩子讀懂半個中國歷史!古人云:「以史為鑑,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上下五千年,有無數的文化典故流傳至今,也是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成語不僅是語文中的必考知識點,也是孩子寫作的絕佳素材,在古代,很多成語都源自於一些寓言故事,歷史傳奇,神話傳說。近期因為疫情的原因,學校延遲了開學,開展了網絡授課,孩子們都留守家中。
  • 記住這110個成語典故,讀懂《論語》,替孩子收藏!(附電子版)
    記住這110個成語典故,讀懂《論語》,替孩子收藏!(附電子版) 論語是儒家經典代表作之一,是中華歷史文化的體現。我們從小到大都在學論語,同時,論語也是考試卷中必考的試題,比如期中、期末的時候,考試大綱中一定有論語當中的字、詞、句默寫或賞析類題型考試題。
  • 小議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與漢譯
    小議英語典故性成語的來源與漢譯[ 2006-03-12 20:33 ] 所謂典故性成語,指的是出自歷史事件、寓言、神話、傳說等一類的成語。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富含較濃厚的民族色彩,廣為民間使用,約定俗成。如果說多以詞、詞組、句子形式出現是語言的結構特徵,那麼作為語言一分支的典故性成語多以詞組形式而很少以句子形式出現。它雖然結構簡單,但內容豐富,意義精深。
  • 這6個「雞」的成語典故一定要告訴孩子!
    作為5000年的中華民族,每一個生肖,都延伸出了無數的故事;今天,讓孩子跟隨顏老師在雞年一起來學習,這6個關於雞的傳世典故吧!鶴代表高雅,雞意謂平庸。鶴立雞群,當然超乎脫俗了。這說的是晉代嵇紹的事。事後惠帝的侍從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紹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後來就用「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裡顯得很突出。
  • 教孩子讀成語故事有哪些好處 資深語文老師告訴你
    有一次,一個孩子用成語」蜀犬吠日「造句,寫了這個樣子:今天,數學老師竟然沒有布置家庭作業,真是蜀犬吠日!仔細分析了一下這個孩子的造名,我們可以大致明白錯誤的原因。可能孩子通過查閱成語詞典,知道了這個成語的來源:由於四川地區霧大,太陽很少見,經致於狗見到太陽之後,就朝它狂吠。
  • 科普|這些兒童防性侵知識一定要告訴孩子!!!
    科普|這些兒童防性侵知識一定要告訴孩子!!!兒童性教育應當受到每一個家庭的重視,家長們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意識,培養健全的性心理,獲得科學的性知識。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
  • 《笑讀成語》家有小學生一定要讀!
    ▼點擊下面連結跳轉京東APP購買▼比如「二桃殺三士」這個成語,先給孩子講了與這個成語相關的歷史故事,吸引孩子的興趣。其實,中國的成語都是典有所出,大部分成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故事背後也含有一定的道理,而把這些講給孩子聽,遠比要孩子單純背成語要好得多!
  • 注意,喝西北風、令人噴飯是成語嗎,別誤導了孩子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而成語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很多家長在孩子年紀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做外語的啟蒙教育,在外語啟蒙的過程中,家長們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外國語言通常無法翻譯漢語的成語,家長在孩子的成語學習方面通常要下大功夫。草長鶯飛、春寒料峭、妖嬈旖旎、水波粼粼 、白雪皚皚……漢語的成語總是那麼優美,讀起來讓人不禁心曠神怡。
  • 語文老師:這115個成語典故,給孩子貼牆上背,不出1月,出口成章
    語文老師:這115個成語典故,給孩子貼牆上背,不出1月,出口成章!《論語》,一部不朽之作,影響了兩千年來的中華文明。書中許多名言警句,被廣為流傳,其中的成語典故,也是數不勝數。能夠熟讀這些著作,學到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智慧。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成語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題型,不僅會考到成語的字音字形,還會考到成語的使用語境,如果在作文中使用大量的成語,也會使作文增色不少,閱卷老師看了都忍不住給高分。書本上所出現的成語並不是很多,都是靠同學們自身的積累與總結。
  • 薦書 | 逗逗鎮的成語故事:涵蓋1000個成語、120個典故的啟蒙書
    成語典故都靠從小積累,真正做到了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詞語的積累,不僅僅是知識的拓展,更是一個人氣質談吐的養成。市面上的成語書那麼多,又該如何選擇呢?1、學習成語絕不能靠死記硬背,密密麻麻的成語書適合做詞典,不適合給孩子學習成語。2、對於初學的孩子而言(低齡、低年級),要從情節生動有趣的故事中介紹,歷史專業詞彙儘量少,要以孩子能理解為主。
  • 聲色犬馬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聲色犬馬,聲:歌舞;色:女色;犬:養狗;馬:騎馬。形容剝削階級荒淫無恥的生活方式。出自:宋 蘇轍《龍川別志》上卷:「不然,血氣方剛,若不留意聲色犬馬,則土木、甲兵、禱祠之事作矣。」近義詞有:聲色狗馬、身敗名裂,反義詞有:名垂青史、流芳百世,聲色犬馬是中性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聲色犬馬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聲色犬馬(shēng sè quǎn mǎ)成語釋義:聲:歌舞;色:女色;犬:養狗;馬: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