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不喜歡和別人交往,這是病嗎?心理學家:那是智商高

2020-12-14 我是媽媽

智商高的孩子,或許真的不愛社交,因為話不投機半句多。

上午,表嫂發視頻過來聊天,說到了最近孩子的教育問題,表嫂說感覺孩子有點冷漠不近人情,別的小夥伴想跟他說話,他不僅不理別人還關上房門,讓自己顯得特別尷尬。

原來,周末的時候表嫂單位的同事來家裡吃火鍋,其中有同事帶了自己的孩子過來。原以為同事小孩只比自己兒子小半歲,他們會有很多話可以說,哪知兩個孩子在一起玩不到一小時,兒子就自己進屋玩自己的,絲毫不管小夥伴怎麼玩。

表嫂說,孩子們在客廳玩的時候,兒子就對別人愛答不理的,因為小朋友總是問他:「哥哥,飛機沒有翅膀還能飛嗎?」看3D電影的時候,小朋友很害怕,對他說:「哥哥,怪物從電視飛出來了……」

可能是兩個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兒子感覺玩不到一塊去,也被吵得煩了就吼了小朋友一句「你怎麼這麼笨」就進了屋,瞬間把另一個小孩嚇哭了。還好同事沒有生氣,只說了一句自己兒子簡直就是個小喇叭,吵人的不行。

事後,表嫂找兒子談心,跟他說:「你這樣不禮貌的行為是誰教你的,不想和夥伴玩就直說,怎麼能罵別人笨呢?而且,之前你的老師就說你在教室不搭理同學,你不過就是成績聰明點,不可以瞧不起別人。」

兒子聽完媽媽的訓斥,委屈的說:「他提的問題太小兒科了,我都不想回答,而且教也教不會。」看著兒子不聽勸的樣子,表嫂很鬱悶,因為她感覺孩子的社交太有問題,不喜歡和別人相處,擔心孩子將來走上社會會有大問題。

事實上,有心理學家表明,孩子的智商越高越不喜歡和別人進行社交,這其實從很多社會現象可以看出來。就像比爾蓋茨上大學的時候,其他同學都在積極參與活動的時候,只有他一個人在宿舍忙碌自己的攝影系統。當時同學都稱他為「怪人」,可哪想到之後這位怪人竟成了最有名的微軟老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喜歡社交活動,家長也沒有必要強逼孩子改正。因為你越逼迫孩子,他們只會越抗拒和別人的交往。

所以,尊重孩子的性格,不要覺得這是一種畸形性格。畢竟,智商高的孩子,在交往中確實顯得比較笨拙。

1、智商高的孩子,普遍不善於交際

生活中,有些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尤其是在某方面造詣極高的,他們除了自己本領域之外的行業,一律都不是很懂。

而且在聊天上會顯得比較遲鈍和笨拙,這並不是他們瞧不起人,而是因為他們的話題語言不在一個點,所以會覺得交際是個大困難。

2、智商高的孩子,思維方式不一致

一般來說,智商比較高的孩子他們在思考問題的層面上也是比較高的,可能同一個問題,在別人眼裡不過就是1+1等於2的問題,可在他們眼裡卻能思考出1+1大於2的答案。

而正是因為這些「難以理解」的奇葩行為,會讓別人感到奇怪和差異,所以很難繼續愉快地將聊天進行到底。

但是,只有自己感覺到快樂,那麼人際交往對他們來說不一定是最需要考慮的事情。要知道只要自身有價值,那麼孩子就算情商低一些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就像《生活大爆炸》裡那位社交能力超級差的天才物理學家謝爾頓,最終就得到了一筆研發資金,並不是依靠他那笨拙的社交能力。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越是智商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在很多人看來,喜歡獨處的人往往智商很高,與常人相比,世界在他們眼中完全是另一幅模樣,因此與普通人相處,他們很難找到共同話題,那麼,是否可以認為,越是高智商的人,越不需要與人交往呢?對於這個論述,我們要辯證地看待。
  • 心理學家:智商越高的人,越不需要與人交往
    智商越高的人,認知水平也相應更高,他們的邏輯能力特別強。在與人交往中,若雙方認知水平不一,對於彼此來講,都是一種不愉快的交往。雖然,融入群體會使個體產生巨大的歸屬感與滿足感,但事物都有雙面性,群體亦不例外。社會心理學在群體研究後得出:個體的個性特質很容易被泯滅,進而產生一系列的從眾行為。
  • 孩子內向,要逼著他合群嗎?心理學家:有個內向的孩子其實是好事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美國曾經做過一次關於社會精英的調查,根據研究數據表明:經過長達30年的研究後,可以發現社會精英人群中,內向性格的人是外向性格的3倍,智商高的人大概率都是內向性格或者有內向性格傾向。一個急脾氣的媽媽碰上一個內向的孩子,似乎是件非常令人焦慮的事。
  • 為什麼智商高的人,都不喜歡與人交往?(精闢)
    尤其是「不善、不屑廣泛交友,甚至可能幾乎沒朋友」這個點,想一想周圍比較聰明的人,似乎真的都不太喜歡與人交往,朋友基本上沒有幾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只是因為高智商的人,不屑於俯下身來,跟智商普通的我們平起平坐嗎?答案也不盡然。
  • 心理學家: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首先你們覺得高智商的人是有什麼樣的行為和表現呢?是不屑一顧,還是高冷縝密,又或是曲高和寡,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呢?這裡,「智商」是一個相對於廣義的概念,不僅僅是腦力數值,智力水平的評判,還有是對事物的認知水平。在專業領域內,智商測驗中獲得分數≥130(SD=15)者稱為高智商。那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與人交往?達文西,是義大利學者、藝術家,相比大家都不陌生。達文西的智商在230以上。
  • 為什麼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喜歡人際交往呢
    智商高的人,往往喜歡獨處,不善於人際交往,這裡指的是大概率。智商即智力商數,系個人智力測驗成績與同齡人相比的指數。衡量一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從某種程度上講,他很聰明,特別是在中國,學習成績好(學霸)可以歸納為智商高的一類人中去,可以從兩個層面來分析。
  • 自閉症並非「內向的病」,超6成的孩子都「多動」
    上課不聽講,經常離開座位,或者在教室裡亂走,或者跑出教室,有時則鑽到桌子底下自娛自樂。對於老師的管理充耳不聞,就像沒聽見,甚至當老師不存在,有時還和老師頂嘴。對於霖霖,老師實在感到頭痛和無能為力。經過詳細的問診,醫生發現霖霖非常聰明,也想和同學交往,但不知道怎樣去交往,或者突然從後面突然拉別人一下,或者把別人剛做好的手工一把搶過來,同學們都不喜歡他。
  • 內向的人到底有沒有特長?聽了心理學家的話,我笑了
    首先如果在人多的地方我會感覺不自在,然後說話也沒有什麼分寸,感覺腦袋裡一片空白,不知道說什麼好,不喜歡與別人交往,感覺和他們一起交往有點累,感覺對方,總是不按我的意願來說話或者,做出行動,因此很怕處在人群之中。
  • 美貌和智慧不能共存?美國心理學家:漂亮孩子智商比同齡孩子高
    在現在這個「看臉時代」,長得好看的人是從來不缺少的,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無腦的事情發生之後,大家就總會有一種想法,覺得只要是好看的,肯定就是腦子不太好使。在中國,不少真事能讓大家看到,長得好看的一般意都不在學習上,成績也不好;而只要新聞一出現一些長得好看的學霸,大家就覺得異常的難得,這可應了很多人說的那句話:美貌和智慧果然太難出現共存了。
  • 因孩子性格內向而苦惱?父母需要這麼做
    孩子這麼內向的性格,以後怎麼與這些機靈的孩子競爭?面對機會,怎麼去爭取?想到這些問題,心態再平和的父母也不得不為孩子以後的發展憂心不已,希望能徹底改變孩子內向的性格,結果孩子覺得自己不受父母喜歡,性格也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那麼,內向的性格可改嗎?如何改變呢?其實,心理學對人的性格已經做了不少研究。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概念,心理學家對人格特點做了性格與氣質這兩種劃分。
  • 心理學:越是智商不高的人,越喜歡與人交往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我們參與生活的必要元素之一,通過交往建立某種聯繫,這也是我們參與社會的必要途徑。我們一定聽過這樣一句話「叫做融不進的圈子就不要強行的加入,否則只會使得自己更加尷尬。」心理學表明越是智商不高的人,越喜歡與人交往。
  • 為什麼智商越高越不喜歡與人交往
    ,所以智商高的人情商偏低。」 為什麼智商高的人,都不喜歡與人交往? 高智商的人,不是不喜歡和別人交往,而是不願和不是一個頻道的人交往。夏蟲不可以語冰,井蛙不可以語海,雞同鴨講,雞講的累,鴨聽的也累。
  • 為何智商高的人不喜歡與人交往?原因有4個,愛熱鬧的都是普通人
    智商決定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情商決定一個人的交際能力。一般來說,情商高的人喜歡而且善於與人交往,智商高的人在與人交往方面就顯得有點弱了。為什麼呢?原因有四。一,三觀不合。智商高的人一般都有追求,有奮鬥的目標,而大部分智商平平的人都喜歡混。
  • 孩子過了這個年齡段,還是不喜歡和別人玩,多半是個內向寶寶
    現實社會中,人們都習慣於把內向歸結為不好的性格,尤其是很多父母,總想把孩子培養成積極、活潑、合群的性格,如果孩子總是喜歡單獨玩耍,不喜歡結交朋友,家長就蓋棺定論,覺得自己養了個內向的孩子,這其實是片面的,孩子是否內向,的確能從跟小夥伴的交往中窺探一二,但是也分年齡段,如果判斷錯誤,
  • 孩子怕生內向是性格缺陷嗎?
    內向不等於沒出息有研究表明,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越高的人,性格越明顯傾向於內向型。據統計,有接近70%的成功人士都屬於內向型性格。如前文所說,內向的孩子只是看上去「溫和」,這並不代表ta是一個懦弱的人,也不代表ta就一定會被欺負。相反地,這類孩子不會主動惹是生非。他們善於思考,大多數情況下也能避開危險,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害。家有內向寶寶?你需要學會這三招。
  • 心理學家:從小不肯麻煩別人的孩子,長大後可能孤獨終老
    按理說,國人社交講究禮尚往來,但在這類型的人身上,永遠都是只付出不求回報。這種人格的孩子,就是所謂的「聖母型人格」,最典型的表現就是:歡迎別人麻煩我,但我會儘量不麻煩別人。在社交活動中,大多數人都是各取所需的態度,但聖母型人格的孩子不同,他們之所以不麻煩別人,是因為在社交中沒有自信。比起請求後再拒絕,他們根本不具備麻煩別人的勇氣。在心理學上,這屬於對自我價值的否認,認為只有被他人麻煩的自己才是值得喜歡的,而「本我」卻不值得。這種性格的孩子,長大後會因為長期付出而不堪重負,倘若遇上善良的朋友,孩子的將來還有一絲光明可尋。
  •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喜歡這類顏色的孩子,往往內心缺乏「安全感」
    心理學家在做心理研究時發現,不同顏色能代表不同的性格特點,而在孩童時期,孩子不會掩飾自己的內心,所以他喜歡的顏色和性格的關係會更加密切。心理學家對孩子的「性格色彩」研究後,發現喜歡黑暗色系的孩子,他們內心的某些地方嚴重缺乏安全感。如果孩子對黑色沉迷時間過久,或者不論什麼東西都要黑色,可能是壓抑得過久,那父母就要反思:是什麼原因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如果孩子的心理狀態有任何問題,要及時幫他排憂解難。
  • 內向的孩子沒有錯,強迫孩子外向的爸媽才有病
    是啊,誰不喜歡嘴甜會說話的人呢?不然你看為什麼上學的時候那個活潑的孩子總是人緣更好;工作的時候會說話自來熟的人也更容易受到領導和同事的喜歡。很多父母對自己內向的孩子恨鐵不成鋼,想著法子讓孩子變「外向」。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尤其是當幾個孩子聚一起時,別人家的孩子見人落落大方能說會道。
  • 心理學家坦白:越是智商高的「天才」,這3種心理問題越容易出現
    心理學家坦白:越是智商高的「天才」,這3種心理問題越容易出現   可能在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已經對於孩子智商的很關心了,往往一個人的智商越高,那以後的成就就會越大,最後學習起來也會更加的節省時間,但其實智商越高的人也會有生活中的困擾,心理學家坦言智商越高的天才越容易出現這三種心理問題
  • 內向的孩子和成功之間,只缺了包容的父母
    我們喜歡大方活潑、能言善辯、多才多藝的孩子。如果家裡有個內向羞澀、不愛說話的孩子,真是要急死父母了。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能說會道、能唱能跳,可自己的孩子連給人打招呼都要催促半天,就禁不住失望的嘆息:「真沒出息!」 因為我們總覺得外向的孩子擁有更多成功的機會。他們敢於在各種娛樂節目上奪人眼球,能很快的融入陌生的環境,和周圍的人打成一片,是社交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