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半個社會,選擇一所好的大學對一個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我之所以選擇武漢大學,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武漢大學是中國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文化底蘊深厚。學校坐落於素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湖北省武漢市。這裡是楚文化的發祥地,洋務運動的試驗區,辛亥革命的首義城,我國中部最具輻射力的大都市。武漢大學溯源於1893年清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綜合性大學,迄今已有128年的歷史。翻開中國近現代各類史冊,一串串閃亮的名字都與武漢大學緊密相連。
武漢大學是中國最傑出的大學之一。百餘年的建設發展,奠定了武漢大學堅實的辦學基礎和卓著的學術聲望,無論是學科門類、辦學規模、教育水平,還是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武漢大學都在全國高校中名列前茅。武漢大學歷經數次拆分與整合,孕育了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等一批國內知名高校。2000年,合併了另外四校、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武漢大學學科建設跨上新臺階,綜合實力更加雄厚。學校的法學、文史哲、新聞學、圖書館學、情報與檔案管理、理論經濟學、公共管理、生命科學、水利水電、測繪、遙感、口腔醫學等諸多學科全國領先且具有國際影響。
武漢大學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學之一,中國最美大學。學校瀕臨東湖水,環擁珞珈山。憑窗遠眺,碧波萬頃,滿目蒼翠。中西合璧的宮殿式建築群,氣勢恢宏,布局精巧,堪稱近現代中國大學校園建築的佳作與典範。郭沫若、蘇雪林等文化名人曾深情讚嘆武大校園之美。武大校友、鳳凰衛視主持人竇文濤說:「這樣的地方,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風景,每一天都有不同的顏色和味道」, 「我覺得大學應該是這樣一個地方,讓一個學生如何擁有一段精彩生活的回憶;而說起大學,是聽幾個大學生講他們的大學故事,獨特的環境、人、故事,這才具有審美的價值。」
武漢大學是中國最具開放辦學意識的大學之一。在中外合作交流方面起步早且範圍廣,學校與世界上40個國家和地區的321所著名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學校每年都有1500名左右在校生赴國外、境外高校學習和交流。武大留法學生人數一直位居全國高校第一,留美學生人數居全國高校第三。武漢大學的數理金融試驗班、理科試驗班、工科試驗班、生物學基地班、生命科學基地班等學生留學歐美名校人數之多、比例之大令人矚目。
武漢大學是最具創新精神、創造活力的大學之一。在中國首創分科教育;在中國率先實行學分制、導師制、插班生制、主輔修制、轉專業制、彈性學制、雙學位制等,推行了一系列教學改革,為中國高校教學改革提供了經驗和範本;建立了亞洲第一個環境法研究所;武大人第一個倡議恢復高考制度;首設社會弱者權利保護中心,開中國法律援助之先河;研製出中國第一臺安全計算機;繪製出了世界上第一張南極內陸地形圖;在世界上首次研製出抗SARS多肽藥物;在全國高校中最先建立了規範的學生心理危機幹預機制等等。這種敢為人先的精神在武大學子身上得到體現和延續: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的總設計師歐陽予,中國第一位研製出人機對話的陳永明,中國第一臺大型電子計算機的技術總負責人張效祥,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的創始人王光祖、於鴻昌,中國第一臺正負電子對撞機的研製者張家偉、魏開煜,中國第一個「光纖通訊產業」的創始人蕭春華,中國期貨行業創始人田源,中國最早最大的民營保險業創辦人陳東升等人都是武大培養的學子。
武漢大學是人才培養質量最優良的大學之一。早在1948年,英國牛津大學致函確認:武大文、理學畢業生平均成績在80分以上的,享有「牛津之高級生地位」,也就是說,世界頂尖大學認可武漢大學的本科教育質量。百餘年的辦學實踐,武漢大學已培養出30多萬名高級人才,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企業家。「武漢大學」是海內外人才市場上的知名品牌,校友遍及世界各地,泰晤士報全球CEO母校排名世界第七,為中國唯一進入世界前10以內的高校。武大學子不僅就業面廣、人脈旺盛,而且具有思維活躍、基礎紮實、做事踏實、素質較高的特點,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武漢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在95%以上,在教育部直屬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每年都有近50%的本科畢業生進入國內外知名高校進一步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