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目前來說是我國非常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心肌梗死,也就是我們的心肌出現了缺血性的壞死,那麼為什麼它會發現缺血壞死呢?主要還是因為供應我們心肌的冠狀動脈出現硬化,冠狀動脈內的血液急劇減少甚至中斷,從而讓相應的心肌嚴重而且持久性地發生缺血,從而出現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如果不及時治療,是會危及生命的,所以,我們全面了解心肌梗死的相關症狀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給大家講講心肌梗死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對於心肌梗死來說,它發病的最基本常見的病因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一些比較少見的病因包括有冠狀動脈栓塞、炎症、先天性的畸形、冠狀動脈痙攣以及冠狀動脈口阻塞等。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一支甚至多支血管管腔的狹窄和心肌供血不夠,在這個時候,如果沒有側支循環的建立,那麼就非常容易出現血供的急劇減少或者中斷,如果心肌持續嚴重缺血時間達到了30分鐘以上,那麼就非常容易發現急性心肌梗死。
大數據統計顯示,大部分的急性心肌梗死都是由於不穩定的粥樣斑塊出現了脫落和潰破,從而在管腔內出現了血栓,導致管腔急性鼻塞。而誘發斑塊出現脫落和潰破的原因,常常包括有:
早上的時候交感神經活動增加,機體的應激反應增強之後,心肌收縮力、心率和血壓都升高,冠狀動脈張力增高;在進食了過多的脂肪食物之後,血脂出現升高,進而導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在重體力活動之後,情緒過度激動的時候,血壓突然升高時,左心室負荷出現比較明顯的加重;休克、出血、脫水等因素,導致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導致冠狀動脈的血流量明顯減少。
那麼在心肌梗死來臨前,身體都會出現哪些先兆?
大部分的心肌梗死患者在發病前,都會出現一些症狀。50%—80%的患者在發病前的幾天會出現乏力,胸部無法描述的不適,活動的時候出現比較明顯的心悸、心慌、煩躁不安、心絞痛等前驅症狀。比較突出的症狀就是新發生心絞痛或者本身有心絞痛的患者突然加重惡化。
所以,如果一個患者出現了心絞痛,同時心絞痛的發作頻率非常高,程度也比較重,持續時間也比較長,而且服用硝酸甘油後沒有明顯的緩解症狀,那麼就要高度警惕可能會出現急性心肌梗死。這個時候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完善相關檢查,排除是否存在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發作的時候,身體會出現哪些症狀呢?
心肌梗死真正發作的時候,其實症狀是很多的,那麼哪些是其比較典型和常見的症狀呢?比較常見的症狀包括以下幾種:
1、首先就是疼痛。
疼痛時最先出現的症狀,也是最常見的症狀。清晨常常是心肌梗死好發的一個時間段,所以疼痛也是最常發生在清晨,疼痛的部位和性質和心絞痛比較類似(常表現為胸部出現壓迫感、壓榨感、沉重感,就像又石頭被壓著一樣),但是誘因常常不明顯,而且很多時候在患者安靜的時候發生,程度也比較重,持續時間長,可以達到幾個小時甚至更長;而且在患者充分休息之後或者是服用了硝酸甘油之後,也沒有辦法緩解。在疼痛發作的時候,患者一般都很煩躁不安,還往往會伴發出汗、胸悶等症狀,有的患者甚至有瀕臨死亡的感覺。
當然,也有很少一部分患者並沒有太多的疼痛感,一開始就表現為休克或者說是急性心力衰竭。也有少部分患者的疼痛感覺在上腹部,所以被誤診為消化道穿孔、急性胰腺炎的急腹症;有的患者疼痛甚至還會放射到頸部、背部上方等。
2、全身症狀。
心肌梗死發作的時候,很多患者都不僅僅只是出現胸部的症狀,而是有很多的全身症狀,比較常見的症有發熱、心動過速等。特別是發熱,往往和心肌梗死的範圍呈正相關,體溫一般在38℃左右,很少出現高熱的表現。而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主要是由壞死物質被吸收之後所引起。
3、胃腸道症狀。
胃腸道的症狀往往是由於劇烈疼痛所致。劇烈疼痛的時候常常伴有頻繁的噁心、嘔吐和上腹部脹痛等症狀,這主要和迷走神經受到壞死的心肌刺激有一定關係。
4、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也是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的症狀,在各種各樣的心律失常當中,又以室性心律失常最為常見;而部分比較嚴重的患者,還可能出現心室顫動,心室顫動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是很快就會導致患者死亡的,所以心律失常這一症狀,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視。
5、低血壓和休克。
患者心肌梗死發作的時候,疼痛劇烈,疼痛期往往也並發血壓下降。持續性的疼痛導致患者血壓下降的同時,還可能出現尿量減少、反應遲鈍、甚至暈厥等症狀,這些就提示患者可能出現了休克。休克一般不會馬上出現,它一般會有一個過程,在發病幾個小時之後到幾天內發生。
6、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導致心力衰竭,主要是因為梗死之後心臟收縮和舒張的力度明顯減弱和不協調所導致。患者的表現往往為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煩躁等症狀。
總結
對於心肌梗死,大家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一旦發作之後治療不及時,很可能危及生命,只有積極治療,才能儘可能地減少它對於我們人體的傷害。所以劉醫生在這裡也提醒大家,如果出現了上述一些心肌梗死的可疑症狀,大家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切勿拖延。
#關愛老人送健康##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