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是一種相對嚴重的疾病,複雜變化和高死亡率的疾病。患者及其家屬容易對患者造成較大的精神負擔和心理壓力,從而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和預後。在較小程度上,該疾病的臨床治癒率降低。
因此,除了醫學治療之外,使用相對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對於患者的康復也是至關重要的。心肌梗塞主要是指冠狀動脈血供的中斷和血液供應區的持續缺血導致大範圍的心肌壞死。它可發生在心臟的不同部位,其中最常見的臨床部位有以下兩種類型:
(1)心內膜下心肌梗死:指主要累及心室壁內部,心肌三分之一的梗塞,並影響肉柱和乳頭肌 ;
(2)局部心肌梗塞:又稱透壁心肌梗死,是典型的心肌梗死類型。它們大多數位於左心室,大多數涉及心臟壁的三層組織。
臨床上存在多種類型的心肌梗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率最高,通常是由於急性和持續性缺血和冠狀動脈缺氧引起的心肌壞死。病人通常比較嚴重,需要住院接受專業治療。住院一段時間後,病情會相對穩定,但這並不意味著心肌梗塞已經消失,可能會復發。心肌梗死有幾種信號,分為短期和長期,這也很重要。心肌梗塞患者可以作為預防和治療的依據。
一、常見信號
1、恐懼:心肌梗塞可導致強烈的焦慮或對死亡的恐懼。心肌梗塞的倖存者經常談到「生命即將要結束」的感覺。如果沒有在沒有其他誘導因素的情況下,突然的心跳加速,同時心跳加速超過一分鐘,如果持續很長時間的身體活動,情緒激動或過度用餐後出現,它可能提示有心肌梗死的發作。
2、胸部不適 / 胸痛:胸痛是心肌梗塞的典型症狀和最常見症狀。但並非所有心肌梗塞患者都會出現胸痛,有時胸痛可能不是心肌梗死。與心臟相關的胸痛通常集中在胸骨後部或左中心。有些人將胸痛的感覺與胸口壓著一塊石頭進行比較,這表明這種胸痛常伴有擠壓,壓力過重或飽脹感。然而,心肌梗塞女性患者的疼痛可能不明顯,但可能伴有灼燒感。
3、咳嗽:持續的咳嗽或喘息可能是心肌梗塞引起的心力衰竭和肺水腫的表現。一些心力衰竭患者甚至可能有咯血。
4、頭暈:急性心肌梗塞可能導致血壓下降,心率特別緩慢或非常高,引起頭暈和意識喪失,在突然站起或運動過多之後,出現突然性的頭暈症狀,同時頭暈症狀經常出現,應該注意心肌梗死的出現。
5、疲勞:特別是在女性中,可能在心肌梗塞發作時或發病前幾天或幾周發生疲勞症狀。疲勞可能是心肌梗塞引起的心力衰竭的表現。
6、噁心或食欲不振:胃部不適或嘔吐不是心肌梗塞的常見症狀。然而,一些患者在心力衰竭期間可能出現腹脹和食欲不振,這種症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飲食,導致患者身體出現營養不良現象,加大了疾病治療的難度。
7、其他方面的疼痛:許多心肌梗塞患者的疼痛症狀從胸部開始,然後擴散到肩膀,手臂,肘部,背部,頸部,下頜或腹部。但是,有些患者可能沒有胸痛,但只有其他疼痛區域,或有疼痛區域的變化。男性心肌梗塞常常左臂疼痛,而女性更容易出現手臂疼痛或肩部疼痛。
二、常見併發症
1、心律失常
心梗的病人基本上都有心律失常,而且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常在心梗後出現,引起猝死。比如室性心動過速,或者心室顫動,三度以上的傳導阻滯都是可以引起猝死的發作。這也是心梗患者最早期的併發症。心梗逐漸恢復後到了後期可能會有心律失常。心律失常血流動力變化的臨床表現主要取決於心律失常的性質和類型、心臟功能及其對血流動力的影響程度,如輕度竇性心動過緩、竇性心律失常、偶爾房性早搏、一級房室傳導阻滯等,對心律失常的影響不大。
2、心臟乳頭肌功能失調或者斷裂
因為心臟心肌細胞急性缺血壞死,造成乳頭肌功能喪失。乳頭肌簡單的可以理解為門栓,門栓斷了那麼門就關不上了或者打不開了,因此造成急性的猝死。
3、心臟破裂
主要發生於心臟的游離壁,一般心梗後一周內出現,如果有高血壓的患者更加容易出現。心臟破裂後大量血液充滿了心包引起猝死。急性經壁心肌梗塞是一種嚴重的併發症,約佔心肌梗塞死亡病例的 3-13%,發生於梗塞後 2 周內。主要部位為左心室下 1/3、室間隔和左心室乳頭肌。破裂是由於梗塞失去彈性,壞死心肌細胞釋放蛋白水解酶,特別是壞死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以及梗塞溶解引起的。在左心室前壁,破裂後血液流入心包,導致急性心包填塞,迅速死亡。室間隔破裂後,左心室血流至右心室,導致急性右心室功能障礙。
4、栓塞:通常發生在心肌梗死後一到兩周。首先,動脈栓塞。心臟的栓塞進入系統循環,栓塞大腦、腎臟、四肢和胃腸動脈。第二種是靜脈血栓形成,當血栓脫落並在肺部栓塞時,會導致肺栓塞。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壞死。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包括胸骨後持續劇烈疼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升高和血清心肌壞死標誌物,以及心電圖的進行性改變,栓塞的發生率約為 1% 至 6%。
5、心源性休克:當心肌梗死面積大於百分之四十時,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輸出量明顯下降。心源性休克可導致死亡。休克早期,由於機體處於應激狀態,兒茶酚胺分泌到血液中,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患者經常表現出不安、恐懼和精神緊張,但這時患者是清醒的,臉色蒼白或略帶青紫,四肢溼冷,出汗,心率加快,可能發生噁心和嘔吐,血壓下降,尿量略有減少。
6、急性心包炎:約有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五的患者在心肌梗死後 2 至 4 天發生纖維素性心包炎,原因是心外膜有壞死組織。急性心包炎的常見症狀有心前痛:通常在體位改變、深呼吸、咳嗽、吞咽和躺著時加重,特別是當雙腿抬高或左臥時,在坐姿或前傾時減輕。疼痛通常局限於胸骨下或前區,通常輻射到左肩、背部、頸部或上腹部,偶爾輻射到下頜骨、左前臂和手部。有些心包炎有明顯的疼痛,如急性非特異性心包炎,另一些則輕度或完全無痛,如肺結核和尿毒症心包炎。
7、心力衰竭:心內膜下心肌梗死累及二尖瓣乳頭肌時,可引起二尖瓣功能不全,誘發急性左心衰竭。梗死後心肌收縮力的喪失可導致左、右或整個心力衰竭。左室功能不全的早期症狀為疲勞、運動耐力下降、心率每分鐘增加十五到二十次,隨後出現呼吸困難、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枕高睡眠等。檢查顯示左室肥大、舒張早期或中期膽汁淤積。
希望小賈醫生的講解能夠對廣大朋友們有一些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小賈醫生,每天為您帶來一些醫學小知識,碼字不易,請幫忙點個關注再加個贊吧。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也有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他們吧。謝謝啦!
搜索「醫務工作者小賈」,關注我們健康知識輕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