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高敏肌鈣蛋白T檢測 1小時即可診斷急性心肌梗死

2020-12-15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TRAPID-AMI臨床研究結果已在《急診醫學年鑑》線上發表,該研究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對擬診NSTE-ACS的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診斷可行性方案。該方案基於羅氏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檢測,證實了將納入或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觀察時間從3至6小時縮短到1小時這一快速診斷的準確性。從症狀出現到治療,每延誤1個小時,患者死亡風險就會顯著提升,因此,快速、可靠地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性已獲得了廣泛共識。

  TRAPID-AMI臨床研究結果已在《急診醫學年鑑》線上發表,該研究提出並驗證了一種對擬診NSTE-ACS的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診斷可行性方案。該方案基於羅氏高敏心肌肌鈣蛋白T檢測,證實了將納入或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觀察時間從3至6小時縮短到1小時這一快速診斷的準確性。從症狀出現到治療,每延誤1個小時,患者死亡風險就會顯著提升,因此,快速、可靠地診斷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性已獲得了廣泛共識。

  「藉由這種新方法,我們現在可以為全世界上百萬在急診就診的急性胸痛患者縮短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時間,」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心臟病學教授、該項目的主要研究員之一Christian Mueller說道,「患者無需在急診室等待3小時或者更長時間就能查明他們患有急性致死性疾病或者是由其他原因所致的胸痛。」

  爭分奪秒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發生心梗時,供給心臟肌肉的血液中斷,導致肌肉細胞壞死。每延誤30分鐘治療會使AMI患者的死亡相對風險上升7.5%,因此快速治療至關重要。有胸痛或有其他疑似AMI症狀的患者大約佔所有急診患者的10-20%,在美國,每43秒就有一人急性心肌梗死發作。

  肌鈣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發作時釋放到血液中的心肌蛋白。前幾代血清學檢測的局限性在於能夠檢測到肌鈣蛋白釋放的時間太長,有時對於敏感度較低的肌鈣蛋白檢測甚至需要近6小時才能檢測到肌鈣蛋白。急性心肌梗死在發病後數小時內的死亡率最高,因此早期診斷與治療對於治療結果具有重要影響,甚至可能挽救生命。

  歐洲心臟病學會在2015年8月於英國倫敦召開的年會上納入了這一提高診斷速度的新方法。其新版臨床實踐指南(2015 ESC NSTEMI)現在支持在TRAPID-AMI研究中證實的通過高敏感肌鈣蛋白檢測進行1小時診斷的方法5。

  「TRAPID-AMI研究的結果再次證明了診斷可以影響臨床實踐,進而對患者的治療結果做出更大貢獻,」羅氏診斷營運長Roland Diggelmann表示。「羅氏一直致力於在臨床研究上進行投入,以促進創新及改善醫療。我們為全世界的醫生和患者提供診斷檢測與解決方案,用以改善健康及拯救生命。」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

相關焦點

  • 雅培高敏肌鈣蛋白I檢測 一小時快速診斷心梗
    點擊查看 11月13日,"0-1小時快速分診,高敏肌鈣蛋白I確立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診斷新標準"介紹會在上海舉行,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魏盟教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潘柏申教授以及英國愛丁堡大學心臟病專家 Anoop Shah博士,現場對新版指南作了權威解讀
  • 高敏肌鈣蛋白檢測助力心梗早診早治—新聞—科學網
    隨著近年來心肌標誌物在臨床上應用的不斷深入,高敏肌鈣蛋白(hs-cTn)檢測對於更早診斷AMI、優化臨床治療決策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近日,在杭州舉辦的「2017體外診斷新技術高峰論壇」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姚晨玲教授圍繞hs-cTn檢測的重要醫學價值及其在急診科和胸痛中心的運用等相關話題進行了深度解讀與探討。
  • 一小時快速診斷急性心梗 高敏肌鈣蛋白T助力提升心梗診療水平
    隨著高敏肌鈣蛋白(hs-cTn)檢測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診斷與治療方面的臨床實踐經驗和循證醫學證據的不斷豐富,證實hs-cTn能幫助臨床大大縮短早期排除或確診AMI的時間,其對實施積極有效的幹預治療和患者預後的重要作用日益凸顯。
  • 再談高敏肌鈣蛋白的臨床應用
    眾多研究已證實除ACS外,很多疾病可能出現cTn升高,隨著檢測敏感度的提高,Hs-cTn(HighsensitivitycTn,高敏肌鈣蛋白)低水平的升高將更加多見。《ACCF共識》中也據此總結了cTn升高的臨床分布概念模型(圖1)。
  • POCT聯合高敏肌鈣蛋白檢測,優化胸痛中心診療流程
    劉強教授指出:「心肌肌鈣蛋白(cTn)是心肌組織損傷時可在血液中檢測到的特異性高和敏感性佳的標誌物,是診斷AMI以及對心血管疾病進行危險分層的重要臨床指標。cTnI和cTnT都具有良好的心肌特異性。」胸痛中心規範化建設 POCT設備必不可少根據衛計委2015年發布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醫療救治技術方案》,醫務人員到達現場進行首次醫療接觸需在10分鐘內完成首份心電圖,20分鐘內得到cTnT/cTnI檢測結果。
  • 肌鈣蛋白升高=心梗?別忽視這 3 種情況!
    臨床上判斷急性心肌梗死時,肌鈣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都是常用的指標,兩者常一致性地增高。 但如果當肌鈣蛋白升高,CK-MB 不高時,怎麼去快速鑑別其是否為心肌梗死呢?
  • 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成體外診斷領跑者—新聞—科學網
    如今的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已經從1010/2010發展到e 411、e 601、e 602;檢測項目已增加到105項;檢測速度已加快到170 測定結果/小時。在全球,每天約有3.5萬臺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在同時運行,平均每一秒鐘就有60個檢測結果在電化學發光平臺上產生。 Roche電化學發光檢測系統已成為體外診斷中免疫發光檢測系統的領跑者。
  • 羅氏:新一代肌鈣蛋白T檢測Elecsys hs-cTnT一小時快速診斷心臟病發作
    2016年1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瑞士製藥巨頭羅氏(Roche)近日宣布,有關肌鈣蛋白T檢測試劑盒(Elecsys hs-cTnT)一小時快速診斷心臟病發作的前瞻性TRAPID-AMI1臨床研究數據已在線發表於
  • 真真假假的肌鈣蛋白升高,到底是不是急性心梗?|溫故知「心」
    肌鈣蛋白升高,一定是急性心肌梗死嗎?肌鈣蛋白正常,一定能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嗎?作者:林高峰單位:北京醫院心血管內科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心肌損傷標誌物的發展歷程幾乎所有的檢測技術都經歷過一段曲折的發展歷程,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也不例外。除了地位始終不變的胸痛症狀和心電圖改變之外,心肌損傷標誌物一直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三五年」。
  • 急性心肌梗死
    診斷聯合工作小組專家在2012年修訂了心肌梗死的定義,以反應導致心肌缺血、心肌細胞死亡的任何原因,並建議將心肌梗死按其病理原因分為五種(附錄p 5)。在不同情況下,心肌梗死的診斷依賴於心肌細胞壞死的生物標誌物升高,以及局部缺血或梗死的心電圖(ECG)表現或者心肌缺血臨床症狀,或兩者都有。
  • 超敏肌鈣蛋白檢測有助診斷心肌梗死
    《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12月2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與常規肌鈣蛋白I檢測方法相比,最新的高敏肌鈣蛋白I檢測方法可在急診後3 h內更有效地確診心肌梗死(MI)。  這項研究由德國漢堡大學心臟中心的Till Keller博士及其同事進行。
  • 超敏肌鈣蛋白,引領ACS檢測新時代
    hs-cTn和cTn都是檢測同一種物質,並不是心臟肌鈣蛋白的新形式,只是檢測方法的靈敏度不同而取了不同的名字而已,那我們為什麼更多的是去選擇hs-cTn,而不是普通cTn呢?這是因為時間!hs-cTn靈敏度更高,這就有助於探查既往易被漏診的微小心肌損傷、更早期診斷AMI、更合理篩查心血管事件(疾病)高危患者,優化臨床治療決策與預後評估。
  • 科學網—研究表明高敏感肌鈣蛋白成為繼發心血管病獨立危險因素
  • 重疾理賠高發疾病——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分型第四版'全球心肌梗死定義'標準【1】: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損傷(血清心臟肌鈣蛋白增高和/或回落,且至少1次高於正常值上限(參考值上限值的99百分位值)),同時有急性心肌缺血的臨床證據,包括:(1)急性心肌缺血症狀:(2)新的缺血性心電圖改變;(3)新發病理性
  • 聊聊舉足輕重的肌鈣蛋白
    1.cTn 在急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界值目前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採用 1+1 模式:心肌酶學標誌物 (推薦 cTn)升高,伴下列至少 1 項:(1)心肌缺血的臨床症狀;(2)心電圖出現新的心肌缺血變化;(3)心電圖出現病理性 Q 波;(4)影像學證據顯示新的心肌活力喪失或區域性室壁運動異常
  • 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的表現
    圖1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學✤ ST段抬高的部位反映心肌的損傷區域,對應導聯ST段壓低支持該診斷。圖73. 後期圖形,可能發生在數小時到數天之間同時也表明前間壁心肌梗死導致Ⅱ、Ⅲ、aVF導聯ST段下降伴有高聳的T波和下壁心肌梗死導致Ⅰ、aVL、V3-V6導聯ST段下降伴高聳的T波是相對等的變化。當心肌缺血改變出現在V1-V6導聯時提示大面積前壁心肌梗死。
  • 高敏肌鈣蛋白時代,我們是否還需要冠脈CT?
    在高敏肌鈣蛋白(hs-cTnI)時代我們是否依然需要冠脈CT?作為每一個臨床醫生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今年的AHA大會上來自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Quynh.Truong教授給出了答案。圖1:會議題目講者以冠脈CT指導的診治與hs-cTnI為主的標準治療相比較的大型臨床研究為引,介紹了冠脈CT對冠脈解剖學狹窄、斑塊特徵的識別、對治療的指導,及對臨近器官病變的診斷等多方面的意義。下面一起欣賞講者的精彩內容吧!
  • 急性心肌梗死心電圖精讀
    心電圖(圖4):V2~V6、I、II、III、aVF導聯ST段下移,V4、V5導聯ST段下移≥0.3mV;aVR導聯ST段抬高0.1mV,結合血清心肌生化標記物異常升高,診斷為非ST段抬高型心梗,急性左心衰。經住院治療後,患者症狀緩解,ST段下移程度減輕,但未能恢復至等電位線(圖5)。10天後出現梗死後心絞痛。
  • 專家科普: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的一些事兒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是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或侵襲,繼發完全或不完全閉塞性血栓形成為病理基礎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胸痛加劇或靜息性心絞痛)和心肌梗死。ACS的高危因素已經發生冠狀動脈血管阻塞的患者發生ACS風險極高,其他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糖尿病、高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