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是人的本能,從出生之後人每天都需要攝入食物,來維持機體正常的營養消耗!
而我們吃進去的三餐,並不會都被機體吸收和消化,剩餘沒有利用價值的物質,會變成殘渣不斷在大腸內堆積,當形成一定體積和壓力之後,就會通過神經傳遞給大腦,便意因此到來!
大便其實就是人體代謝的一環,也正因如此大家對其並不重視,從未觀察過大便的狀態。殊不知,大便並不是毫無用處,除了可以作為肥料之外,通過觀察其形態、顏色等,還能判斷身體的健康情況,甚至是能初步判斷腸道癌變與否!
如果近期突然有以下四個症狀到來,當心就是腸道癌變敲響的警鐘:
1、大便形狀有異常
腸腔本就是一個圓柱體的形態,當食物殘渣在不斷堆積時,形狀就會被固定,也呈現出了圓柱體,大便排出時就是自然下降的狀態。在受到飲食、普通腸胃疾病的影響之後,大便可出現短暫變化,比如稀水樣大便、大便粘馬桶等,都是常見情況;
但是,如果最近大便形狀突然變細了,就如同鉛筆一樣。又或者是大便呈現出了扁條狀、在大便一側有明顯血痕、凹陷痕跡,這就可能是腸道內出現了癌變。在糞便通過時,其對大便產生壓迫,進而造成形狀改變。而且癌腫表面相當脆弱,如果大便過於乾結,在摩擦的過程中就可能會出血,導致大便一側出現血痕。
2、裡急後重別忽視
通常情況下,人每周的大便次數隻要在3次以上就屬於正常情況,在養成自己的大便習慣後,到了某一天、某一時間段,便意會自然來臨。但如果近期大便習慣突然發生改變,便意頻頻出現,糞便卻無法順利排出,甚至是沒有大便,這也可能與腸癌有關;
特別是在出現低位直腸癌並形成癌腫之後,就會對腸道黏膜、神經系統和排便感受器造成壓迫與刺激,患者因此出現頻繁的變異。而當腸腔被徹底堵塞之後,還會進一步誘發腸梗阻,出現腹痛、腹脹等症狀,大便徹底無法排出。
3、怎麼大便變黑了?
正常情況下排出的糞便,應該是黃褐色、金黃色狀態。如果近期吃下了過多帶黑色素的食物,比如巧克力、黑色餅乾等,又或者是吃了含鐵過多的食物,就可能造成黑便出現!但這種情況並不會持續多長時間,在幾次大便後就會緩解;
但是,如果近期沒有吃這類飲食,且頻繁有黑便排出,並帶有濃烈的腥臭味,這就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現。特別是結腸部位發生癌變後,少量出血並不會直接隨大便排出,而是在腸道內被菌群分解和氧化,進而導致硫化鐵形成,改變了大便顏色。
4、怎麼直接便血了?
便血有兩種情況,第一就是肛周疾病導致的便血,比如痔瘡、肛裂、肛周膿腫等,這種血液通常都是鮮紅色、未與大便混合的狀態,而且在大便的過程中,往往都會伴隨疼痛感;
但是腸癌引發的便血就不一樣,發展到這一階段後,患者排出的血液多與大便混合在一起,呈暗紅、鮮紅顏色,且沒有疼痛感。到了晚期後的腸癌,患者可直接排出黏液樣、膿液樣血便。
大腸癌的病發原因十分複雜,根據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有腸癌家族史、息肉家族式、息肉疾病、50歲以上的人群,就是腸癌的高危人群。
即便沒有症狀出現,高危人群也需按照醫生建議定期進行檢查,特別是腸鏡檢查,有助於揪出腸道內潛藏的問題,對防治癌變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