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不會阻礙我們,對失敗的態度才會.

2021-03-02 順兒的成長日記



hallo,我是順兒,昨天我們討論了計劃出現中斷時的解決方案。今天我們繼續來看看計劃實施的第二個阻力,那就是在過程中出現失敗。


失敗也是很常見的,因為我們不可能做任何事情都一帆風順,尤其是對於那些困難的目標,總會有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

 

面對失敗,有兩個選擇,一是馬上放棄,二是繼續前行。前者最簡單,但最後你什麼都得不到。後者讓你經歷精神和體力的磨練,最後讓你收穫累累碩果。你會選哪個?

 

你可能會說,當然是選第二個了!但問題是,怎麼在失敗面前繼續保持前行的動力呢?

 



在對待失敗的態度背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它們叫做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這兩種思維方式運作的方式非常不同,也會導致不一樣的結果。

固定型思維認為人的智力是固定不變的,所以擁有這種思維的人,會產生一種讓自己表現得聰明的欲望,這種欲望讓他傾向於避免挑戰,在遇到障礙的時候,常常會選擇自我保護或輕易放棄。


這一類人認為努力不會有結果所以不會持續努力,並且會拒絕接受有用的負面反饋信息,而當其他人成功時,他會感到這對自己造成了威脅。


最後的結果是,他們很早就停滯不前,沒辦法取得自己本來有潛力取得的成就。

 


和固定性思維相反,成長型思維認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所以擁有這種思維的人,會產生學習的欲望,因此他會願意迎接挑戰,在面對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堅持不懈。


認為熟能生巧,所以願意不斷地努力。他也願意接受負面反饋,從批評中學習。在其他人成功時,他能從別人身上學到新的東西,獲得靈感。


所以最後的結果是,他們能發揮自己的潛力,取得很高的成就。

 

這樣一對比,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固定型思維的人,是很難達成他的目標的。因為他所有行為的落腳點都是「我夠不夠聰明」。


失敗就意味著我這個人不夠好,既然我就是這個樣子,那努力有什麼用?如果繼續下去還有可能失敗,那樣又會顯得我不夠聰明不夠好,那我幹嘛不早點放棄?

 

所以回到前面的那個問題上,面對失敗,我們怎樣保持前進的動力?答案就是,塑造你的成長型思維。


腦科學已經證明,人的智力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隨著自身的努力不斷發展的。所以在我們實現每一個目標的過程中,我們都在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我們的能力也會隨著不斷地增長。而讓我們成長最快的機會,就是失敗。


因為在失敗中,你可以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進步,這會為你接下來的行動提供努力的方向。


在失敗的時候,可以問自己這樣一些問題:「我從中學習到了什麼?」「我看到了自己的哪些方面還可以提升?」「接下來我可以做什麼樣的調整?」不斷地用這樣的問題向自己提問,從害怕失敗、厭惡失敗到接受失敗、熱愛失敗,這就是從固定型思維到成長型思維的轉變。

 


具體怎麼做呢?有三步。


首先,在出現失敗時,要觀察自己的固定型思維在說些什麼。


它可能會說:「放棄吧,你的能力還做不了這麼難的事,去做些簡單的事吧。」或者,「不管你怎麼努力,你永遠都不可能像別人那麼優秀,因為你本來就是個平庸的人。」你可以把它們寫下來。


第二,和你的固定型思維對話。


你可以說:「歡迎你的到來,我知道你的存在是為了讓我變得更好,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一起看看,我能從這次失敗中學到些什麼?我可以做些什麼讓我做得更好一些?」

 

第三,列出具體的調整計劃,放在你關於這個目標的大計劃裡,然後按照計劃去行動。


這一步非常重要,它是從思維到行為的落地。因為如果沒有實際的行為,你是不會有真正的成長的,很可能你所謂的成長型思維也是假的。

 

今天我們探討了遇到失敗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我們希望能注意到自己的固定型思維,塑造成長型思維,讓自己從關注「我是不是足夠好」轉變為關注「我還能學習到什麼東西」,不斷從失敗中學習成長,讓失敗成為我們實現目標的加速器。


明天我們繼續探討另一個在實現目標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意志力不夠該怎麼辦?我會給出解決方案,幫助你擁有更加強大的意志力,實現你的目標。

相關焦點

  • 不能接受失敗的心理比失敗本身可怕,家長這樣做,讓孩子接納失敗
    我們生活在一個有著各種明規則和潛規則的世界,很多條條框框束縛著我們的生活,所以準確的認識自己是我們順利生活的一個重要前提。如果一個孩子不能準確評估自己,就會在未來的生活中受到一些阻礙。3.不容易成功古語有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些大道理告訴了我們成功需要積累,需要磨難。
  • 失敗乃成功之母,失敗往往是在快要成功時,西遊講述原因何在
    人在做任何事情時候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成功與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如果所做之事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那是必然失敗的,或者說如果所做之事違背了規律當然就不行。另一種情況就是所做之事既不違法也不違規,那麼這樣的事是不是一做就成呢?非也,任何事都存在著相生相剋的理。
  • 成長的本質,是對失敗的包容
    這個詞,大家都喜歡本能的逃避它,既不願面對它,也不願承認它,仿佛它是一種恥辱,這並不難理解,畢竟面對成功,都是一樣的享受;但面對失敗,不同的態度會引領到不同的結果。「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歷史,這也與我們人類演進的歷史有關,在遠古時代,失敗是難以承受的,一次捕獵的失敗可能就意味著生命危險,直到今天,這個價值觀和潛意識依然在我們血液裡面流淌著。
  • 不怕失敗——勇於承受失敗的打擊
    一個人能有成就並在氣質上超過常人,往往正在於其對待失敗的態度是正確的。精神上被打敗了,那才是真正的一敗塗地。人生之路漫長而且坎坷,因此遭受挫折、遇到困難、遭到打擊在所難免,差別只在有人把頭破血流不當回事,有人稍微破皮就灰心喪氣。跌倒了還能爬起來,你才有成功的希望。不管你在什麼時候跌倒了,一定要爬起來。
  • 從對待失敗和風險的態度,分析華人文化
    也有可能失敗   謹慎是智慧之首   還有一種嘗試,叫膽小怕事,害怕失敗,有很多年餐廳經驗,也不敢嘗試,害怕失敗,失敗不起。   還有一種,叫恐懼,有很多年餐廳經驗,但是對失敗是恐懼的,害怕的程度很大。
  • 只要嘗試,永不會失敗
    但即使是失敗,所得的教訓也能成為最好的老師。由此你可以不受拘束地進行更多嘗試,體會更多失敗。就像那本經典的商業書《最大化策略》中說的那樣:「嘗試永不會失敗。」山姆在事業轉折前,曾連續經歷過五次經商失敗,本書中介紹的方法代表了他實現轉折變成百萬富翁所作的那些改變。它們不僅僅適用於他,也適用於他數百個從失敗轉向成功的客戶們。
  • 分析101 個創業失敗案例,我們總結了 20 大失敗原因
    同時,在我們逐個分析這 101 個初創失敗的案例後,我們了解到兩點:一個創業公司因單個原因而失敗的情況很少;在這些案例中,失敗的原因多種多樣。經過從中篩選,我們得出他們失敗的 20 個最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那些創始人沒有足夠的勇氣分享他們創業失敗的故事, 就不會有這次的數據分析,所以非常感激他們。下面的圖表是對相關案例和每個原因的說明:
  • 真正讓我們失敗的,是我們的失敗觀
    所以失手是奇恥大辱,失利是醜陋不堪的傷疤,失敗是無法消除的人生汙點,失敗就是失去人格。於是,我們對失敗遮遮掩掩,害怕別人的指指點點。 所以我們對失敗繞道而行,因為我們沒臉失敗。好吧,我承認,失敗的確有些令人憤怒……但這個憤怒,不僅僅是當事者的憤怒,甚至對他們有所期待的旁觀者都喜歡湊熱鬧,來瓜分憤怒——「你的不成器,讓我很憤怒!」這是哪門子事?因為「失敗可恨」,所以但凡失敗,我們就很容易陷入失敗後的憤怒情緒,而不去反思如何反擊失敗。所以我們對失敗避之不及,因為我們沒心情失敗。
  • 對待失敗的態度決定成功的高度
    面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選擇,比如有的人因為一兩次的失敗而選擇放棄,從來不思考失敗原因,也不總結失敗經驗,就這麼一蹶不振,安於窮困;而有的人失敗後選擇重來,總結失敗經驗,吃一塹長一智,有了前車之鑑,保證下次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倒。這樣的人,有什麼理由不成功呢?
  • 失敗學
    法則六找出代表性案例,將失敗過程知識化法則七估計失敗結果,選擇處理方案:逃生和抵消結果,只有完全抵消結果才能再贏。羅明在研究成功學的同時注意失敗學的研究,在研究日本失敗學的基礎上提出中國失敗學的概念,並且奠定了中國失敗學的研究之路。3「失敗學」值得一學編輯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經歷,也是企業要時刻面臨的一道難解方程。
  • 失敗乃成功之母,我們都知道為什麼還會失敗?什麼才是失敗之源呢
    曙光比如一個嬰兒,他需要經過很久、很多次的失敗,才能學會吃飯、走路、說話和穿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要經歷失敗,何況更加複雜的事情呢!因此失敗並不可怕,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失敗!失敗固然可以變成好事,它是走向成功的基石,不是什麼洪水猛獸。但失敗的次數還是越少越好,畢竟每一次的失敗都是要付出代價的,而很多人恰恰付不起這個代價。我們該怎麼辦?
  • 不要害怕失敗
    失敗不是自己的錯,這點一定要記住,不要事情已經失敗還把自己的信心都賠上去,思考一下到底是選擇錯誤的方式所造成的,還是因為自己的觀念錯誤而導致,改變過去錯誤的方法,但不要消滅自己的自信,許多人失敗就把自己認定為失敗者,可是你的失敗只是面對這件事情而失敗,不是你的人生都失敗。
  • 備孕失敗往往與孕前調理有關,這4點最易被忽視,阻礙「接好孕」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一種現象,有些人隨緣生子,孩子來得很突然,而有些人長期備孕,卻怎麼也懷不上。懷孕是一件奇妙的事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少任何一個條件,都會降低這件事的成功率,因此,備孕就成為了想生孩子的人,在懷孕前必須要做的事情。
  • 失敗,不只是失敗
    然而這些磕磕絆絆就是我們所說的困難,遇到困難,戰勝不了它就會失敗。失敗是常有的,是人都會經歷失敗。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正是因為有了失敗,才讓我們認清自己的不足,增加勇氣去面對,去戰勝困難。失敗的人生不會一直存在,但失敗永遠在你身後,如果你停下了失敗就會抓住你。它會一直默默激勵我們前進,永不退縮。
  • 你的孩子能接受失敗嗎?只有明白輸的意義,未來才會贏得更漂亮
    ,但是他贏得了現場所有人的尊重,因為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別人:失敗其實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每個人都要面臨到失敗,只有正視失敗才能更好的贏得下一次的成功。其實在孩子的一生當中會經歷無數次的競爭或者是比賽,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自己會穩贏不輸,因為有輸有贏才是生活的常態,所以,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要告訴他們,面對失敗也是人生的必修課!
  • 真正厲害的人擁有一個強大的信念:失敗並不會長久,你是嗎?
    真正厲害的人,大都秉持一個強大的信念,失敗不會長久。當你能意識到失敗不會長久的時候,你就不會長久停留在失敗的情緒中,而是懂得從這個情緒中走出來,懂得從內在精進自己,自然我們內在的就會變得更為強大。01失敗不會長久一個人是否厲害,往往與其內在的信念有密切的關係。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失敗不會長久的時候,某些方面他往往就能衝破內在的桎梏,重新站起來。有人說,人最大的資產是希望,最大的破產是絕望。只要有希望在,我們就能變得勇往直前。
  • 只有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我們才有可能在失敗中成長
    有一句激勵人心的話叫「失敗是成功之母」,意思就是說,失敗其實並不可怕,只要我們善於從中總結和吸取經驗教訓,它反而會成為我們的嚮導,指引我們走向成功。我們在閱讀名人傳記時,會發現很多人後來能有所成就,並不是因為他們具有超常的智力,或者有特殊的機遇和優越的條件,而是因為他們把失敗看成是為自己成長而交的學費,不斷在失敗的歷練中總結教訓。
  • 一個老闆最大的失敗,不是管理失敗,而是不會討員工喜歡
    當我們談起一個老闆的失敗時,往往會對他的管理做出針砭時弊,其實導致老闆失敗的可能不是管理上的失誤,很有可能是沒有討得員工的喜歡。看似一個老闆不應該受到員工限制的,但真實情況卻真的如此,也就是我們一直在談的員工關係。當老闆不能夠深得員工的喜歡,就會在管理和工作上同時受到莫名其妙的困難。
  • 為什麼老是失敗,該怎麼從失敗中找回自信?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是常事,成功也不難,每一處結果都是對執行的反饋,沒能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結果,是因為執行出了問題,而不是將失敗的重點放在沒能如願以償心情很難過,甚至造成信心盡失的局面!我要太顧忌名與利,以至於忽視了最該解決、有利於成功的問題。失敗了,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而不是沮喪、埋怨,讓信心蕩然無存。等信心真的不能支撐你時,再想找回自信,那就難上加難了。
  • 《管理十戒》導致失敗的9大誘因,一個解決方案,登上人生巔峰
    但讓一個人成功的關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失敗的誘因。因為了解失敗,才能減少失敗的次數,失敗次數減少了,就意味著成功的機率變大了。正如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說過的一句話:「我要是知道我會死在哪裡,那我一定不會去那個地方。」成功方法雖然很重要,但知道成功路上哪些地方容易失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