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學

2021-02-15 勵志&失敗學

1定義

失敗學是一門新興的科學管理學科;以管理學為基礎、綜合企業管理、經濟學、社會公共管理、心理學、社會學、預警學、危機管理學的一門科學。

「失敗學」自2001年,日本、美國、中國、歐洲等學者從事研究工作以來,逐漸形成體系。但總體來說還處於一個完善的過程。"失敗學"的中國研究自21世紀開始,中國失敗學研究已經集聚一大批研究員、教授、大企業高管從事中國失敗學研究。學者人數在100人以上。

七大法則
法則一

逆向推演,找出失敗關鍵

大部分人面臨失敗時會問「為什麼」,但光這樣還不夠。在村洋太郎的思維裡,失敗可拆解為要因、關鍵與結果三部分,逆向探究隱藏在背後的要因與關鍵,是踏入失敗學必修的第一課。

舉個例子,業績欠佳的業務員小王發現,在他過去的銷售經驗當中,成交者都是低價車款,因此一開始他將業績不佳歸咎於「經濟景氣不好」或「現在負責的車種不好賣」(嘗試了解失敗的原因)。然而,在相同的狀況之下,老李業績卻紅線飄飄,小王因此推敲,或許問題出在銷售方式有差異(進一步找出可能的「關鍵」)。他回想自己的銷售失敗案例,總結出所謂的「銷售方式不同」造成車子賣不出去,其實是因為他篤信「低價策略」的緣故(這個才是真正的「關鍵」)。

總結了自己的銷售失敗案例,小王也終於明白了,死抱著單一銷售策略是行不通的。

法則二

1件重大失敗,有300個微小徵兆

法則三

三不管地帶是失敗溫床

不論是產品技術或企業組織,生命周期都可區分為萌芽期、發展期、成熟期與衰退期,村洋太郎特別強調,成熟期是最容易蘊藏失敗種子的階段,絕對不能輕忽成熟期或利潤高峰期出現的「質變」。

這是因為在成熟階段,員工已不了解原始規範的意涵,而只會依循制式手冊行動。此外,從組織面來說,成熟期也是各部門最容易產生「間隙」(三不管地帶)的階段。

法則四

錯誤示範和正確示範一樣重要

法則五

牢記暗號,重視直覺

所謂暗號,是指各行各業做事之前一定得想到的「下意識著眼點」,這些著眼點或許一開始只靠口耳相傳,但若想降低失敗機率,最好把暗號轉化成為數據、文字、圖像等「形式暗號」,像咒語般默記於心,未來若發生異常狀況,就很容易透過暗號先有所感,並找出究竟是哪兒出了問題。

法則六

找出代表性案例,將失敗過程知識化

法則七

估計失敗結果,選擇處理方案:逃生和抵消結果,只有完全抵消結果才能再贏。

羅明在研究成功學的同時注意失敗學的研究,在研究日本失敗學的基礎上提出中國失敗學的概念,並且奠定了中國失敗學的研究之路。

3「失敗學」值得一學編輯

失敗是不可避免的人生經歷,也是企業要時刻面臨的一道難解方程。

失敗學是一門新興學科。不少國家十分重視對失敗的研究,美國創辦了專業的《失敗》雜誌,軍方將失敗學列為必修課,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伊拉克戰爭前後投入極大精力研究以往的失敗案例;科索沃戰爭結束後,出版了《科索沃戰爭內幕和教訓》一書;打擊阿富汗塔利班之前,預先對蘇軍當年陷入阿富汗的泥潭進行專門分析研究,從中找出成功之策;伊拉克戰爭剛剛結束,就先總結其中的不足,並撰寫了伊戰研究報告。日本科技廳設立了新機構「活用失敗知識研究會」,吸收了科技、法律、心理學以及企業質量管理等領域的專家、學者作成員,從事「失敗學」的研究,把科技領域裡發生的事故和失敗等搜集起來作為「知識資源」,製成資料庫,以從中獲取有益的經驗。俄羅斯和瑞典等國還創建了失敗學紀念館。「失敗學」以其顯著的實效性和指導性給這些國家減少了巨大的損失。

常言道,失敗乃成功之母。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是個必然過程。日本失敗學會會長、美國全球競爭力研究院外國研究員、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火田村洋太郎說,人們挑戰未知領域時,由於現有知識的局限,經常會遇到挫折,但認真加以總結,失敗就會成為通往勝利的裡程碑;如果汲取教訓,可避免重犯錯誤,普及活用失敗知識,模擬體驗失敗,可使人少走彎路。

據了解,美國每年推向市場的新產品有5400多種,而真正受到消費者青睞的僅佔20%,可見,市場上出現一些失敗產品在所難免。報載,美國紐約有一個失敗產品博物館,展出8萬多件不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這些產品或因質量低劣,或因價格昂貴,或因品牌不響,或因款式不新,被消費者冷落、拋棄。令人感動的是,生產失敗產品的廠家不怕家醜外揚,而是真誠地向參觀者徵詢投訴、建議和要求。

面對失敗,生產廠家是文過飾非、遮短護醜?還是吸取教訓,找準「病根」,吃一塹,長一智呢?截然不同的態度反映了涇渭分明的兩種道德觀念、市場觀念,結果必定大相逕庭。如果一個企業一味地遮醜、不敢言敗,必然陷入失敗的泥坑而不能自拔。正視失敗,對症下藥,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走向成功。

人不可能不犯錯誤,企業不可能永遠成功,但在錯誤面前認真反思,避免重犯錯誤,會逐漸走向成熟;一個企業從失誤中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規章制度,規避風險,就會大大提高成功概率;一個社會把失敗個案作為教材,在社會上加以推廣,讓所有人從中汲取教訓,會帶來無法估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這個意義上說,正確對待失敗比正確對待勝利更有意義。

實踐證明,「從成功中學得少、從失敗中學得多」。然而古往今來,人們往往偏重對成功經驗的吸取,而疏於對失敗教訓的探尋。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一個成功的企業是不應該諱言失敗的。企業應該學會把失敗當作學習的過程,創造一個容忍失敗的環境,以積極的態度支持員工大膽創新,奮發進取,這樣,企業才會活力四射,長盛不衰。須知,失敗是進步的契機,是成功的前奏。在失敗的土壤中,才能長出希望之樹,結出成功之果。

失敗就是做了而沒有成功,也就是人們參與了一個行動後出現了不希望見到的結果,或者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失敗學」提倡從失敗中學習、研究如何與失敗相處,尋找自己的成功之路,並不是勸人習慣失敗,而是教人如何成功。一定意義上講,「失敗學」也是「成功學」。



相關焦點

  • 成功學與失敗學
    與成功學相反,失敗學關注的是失敗的商業案例,作者研究的是企業從極盛一時到跌入深淵的過程,以及它們折戟沉沙的原因,代表作有哈佛教授Clayton Christensen的《創新者的窘境》以及吳曉波的《大敗局》。
  • 失敗學:店長們的必修課
  • 與其醉心於成功學,還不如研究一下「失敗學」
    它不是用來娛樂也不是用來社交的,它是用來反省我們自己的,我們暫且把這種學問叫「失敗學」,我覺得研究失敗學要比研究成功學有意思得多。我們都知道,成功是多因一果的。成功是一個結果,導致成功的原因多種多樣,多到我們完全不知道這些原因有多少。有顯因,有隱因,多個原因合成之後又共同構成了一個原因,所以我們通常把這稱為「原因包」——一個大的「包裹」。
  • 學琴失敗的七大根源(七宗罪)
    一、猶豫不決讓孩子學音樂,學一門樂器,這是讓孩子的未來得到提升。
  • 清華劉瑜: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成功學,但是卻沒有「失敗學」
    本來非常和諧的家庭關係,因為你要逼孩子學這個、學那個,導致家庭關係雞飛狗跳。第三,它是對教育公平的傷害。到最後你會發現,教育很大程度上,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如果你能上得起最好的私立學校、國際學校,那麼你的孩子就有前途。但是,這一切最大的傷害是孩子本身。
  • 成年人的失敗學:首先,學會放下面子
    另外一則新聞,千萬年薪的高管,高學歷還是學法律的,依然要投毒殺人。 千萬收入在國內已經穩穩在top 1%,現在刑偵技術高度發展的時代,學過法律的人都應該知道違法成本之高。 顯然,不是單純地為了錢。 更可能,是為了腦海裡自己的面子。
  • 千萬富翁破產賣冰粉:比起成功學,我們更該學習「失敗學」
    其實,失敗也要趁早。這並不是說要早早地盼著失敗,而是說,如果失敗不可避免,那最好在自己年富力強能夠承受失敗的時候來得早一點。如今,成功學大行其道,泛濫於職場和網絡。可我們都忘了,最應該學習的,恰恰是失敗。37歲的馮陽曾是身家千萬的公司老總,而後,公司倒閉,欠債千萬,妻子離家出走沒有音訊。如今,他為了生計,帶著女兒賣冰粉。
  • 10餘名學生輕生背後:我們不需要成功學,更需要失敗學
    04 從今天起,修一門《失敗學然而,青年人正處於犯錯成本最低的時候,絕佳的「試錯」時間中,更應該去嘗試、去犯錯,去找面對失敗的方法論,總結經驗,提升自我。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獲取逆境磨礪的饋贈是一門學問。比起早已泛濫的成功學,我們更需要失敗學。
  • 企業家馬雲的忠告:少看成功學,多看失敗的案例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馬雲做人還很謙虛,他自己也不建議大家追捧成功學,而是要多看他人失敗的案例。在某次研究中,馬雲說到:「多去看別人失敗的經歷,成功的原因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這麼幾個。去看見別人失敗的時候,你仔細去看看我自己有沒有這麼做,我應該倒過來做。看人家成功以後,你去模仿一下,可能S得更快。
  • 失敗才是人生的常態(#學浪計劃)
    作為運動員,我沒有拿得出手的獎牌,失敗。 後來上了大學,作為學生的經歷也總是充滿失敗。我參加過很多比賽,各種學生活動,社團活動,學科競賽。學弟學妹們都可以代表學校站上全省甚至全國的領獎臺,而我卻連學校的領獎臺都沒有站上去過。 作為學生,我沒有優秀的成績,失敗。
  • 那些自欺的謊話:「比起成功,失敗讓我學到更多「
    #時間不會等你##每周多一點思考#彭縈:人們總說自己能從失敗中學到很多我想說的是,我們的確能從失敗中學到一點什麼,但是我們能從成功中學到更多。這裡的成功和失敗指的不僅僅是世俗標準意義上的成功和失敗。如果你每個月都給自己立下一個新的目標,無論是多運動下、多讀點書、還是多學個樂器,可每次都才一個星期就堅持不下去了,你難道不會懷疑自己完全沒有改變自己的力量?
  • 小夥面試空少失敗14次 改行學開飛機
    面試「空少」失敗14次 犟小夥改行學開飛機   姜彥1992年5月出生於安徽省宣城市,他從小就愛飛機模型,一直夢想當飛行員。讀高三時他參加空軍招飛,並順利通過體檢關,最終因文化成績差10分落選。然而,姜彥一直沒有放棄藍天夢。2010年9月,他考進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旅遊學院空中乘務專業。
  • 寶寶輔食溶豆的做法,新手一學就會,零失敗的做法,想學的看過來
    新手媽媽一學就會了,零失敗。
  • 學別人的失敗來修正自己
    而失敗卻有無數種樣子。我們學習了別人的失敗正好用來提醒和修正自己。
  • 失敗的教育
    什麼是失敗的教育?教師只知道念誦書本;課堂上只知道向學生提問;教學急於求成,不管學生是否學得真正的知識,只求分數;教師對教育不是誠心實意,只是為了生計;不考慮學生智力高低,只追求平均成績;學生厭學,厭師;學生讀書沒有具體目標和方向,只追求升級,到大學都不明白讀書是為了什麼……這樣的教育就是失敗的教育。
  • 新高考改革選科失敗案例第八季:越學越難,物化政組合我想吐!
    《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一季:破釜沉舟,我拿青春賭明天》《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二季:孩子早戀,一誤選成千古恨》《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三季:聽信讒言,被人賣了幫數錢》《新高考3+1+2模式下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
  • 從神槍李書文的一次失敗,我們能學到什麼?
    從神槍李書文的一次失敗,我們能學到什麼?從來沒有常勝的將軍,當然也沒有百戰百勝的搏擊武神,古人尚且如此,今人又當如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失敗也是一種「淬鍊」,讓自己重新接納另一個自我,讓自己的心境達到另外一層境界。
  • 為什麼老是失敗,該怎麼從失敗中找回自信?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是常事,成功也不難,每一處結果都是對執行的反饋,沒能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結果,是因為執行出了問題,而不是將失敗的重點放在沒能如願以償心情很難過,甚至造成信心盡失的局面!我要太顧忌名與利,以至於忽視了最該解決、有利於成功的問題。失敗了,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而不是沮喪、埋怨,讓信心蕩然無存。等信心真的不能支撐你時,再想找回自信,那就難上加難了。
  • 大二想轉到醫學類專業失敗,是選擇退學復讀,還是繼續學原專業?
    大二想轉到醫學類專業失敗,是選擇退學復讀,還是繼續學原專業大學選專業有時真的很重要,近幾天鄰居的孩子說不想繼續上不喜歡的專業的這所大學了,在考上這所大學之初,由於志願填報失誤,導致調劑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學校信誓旦旦的說大二可以轉專業
  • 「我那麼努力,為什麼還是失敗?」簡單6步,教你學會巧用失敗
    如果恰好遇到哪個功成名就的人在分享經驗,我們更是立馬湊上去,看看別人是如何成功,自己能不能學個三分。自己嘗試時,失敗還是不約而至,無論我們怎麼左躲右閃,仍然摔得鼻青臉腫。既然成功學無用,為什麼人們還樂在其中呢?這是因為我們不願承認,失敗才是人生的常態。研究失敗,我們才能更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