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高考是這世上最公平的一場考試,它不管你是誰,有多少錢,有多大的權勢,它只認你的試卷,你的分數。所以高考是改變一些人一生最關鍵的也是最容易的一條路。每年高考大家都是甚之又甚,唯恐出現差錯,家裡只要有要高考的孩子,必定是全家出動,一切以高考為重,這也反映出高考對我們的重要性,更體現出高考的影響力。
而1973年參加高考的張鐵生似乎並沒有把高考放在眼裡,因為他交了白卷,並且在試卷的後面寫了一封信:《致尊敬領導的一封信》,也就是這個事件改變了他以後的生活。
張鐵生,1950年生於遼寧興城。他出生的這一年新中國剛好成立一年,根據我國的歷史發展,在上世紀六十年有青年被派下鄉去插隊,作為優秀青年的張鐵生當然不能倖免。
由於他在隊裡積極能幹,任勞任怨,團結其他青年為當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所以他被推薦去參加大學考試,得到這個消息的張鐵生喜出望外,在那個時候一旦考上了大學就說明以後的生活、工作基本沒有問題了。他從這以後,便開始複習功課,然而隊裡所需要的生產力是系在他身上最重的枷鎖,他不能逃脫,也沒有能力逃脫,就這樣沒怎麼複習的張鐵生還是上了考場。考語文的時候還可以,不會的還能編一編,但是當考到數理化的時候,他是真的沒了譜,於是他又想起了當初因為需要在隊裡幹活而耽誤了學習的委屈又湧上心頭,於是,就出現了我們開頭所說的那一幕。
然而就是因為張鐵生在高考的卷子上寫了那麼一封信,使他一躍成為當年的名人。他的《致尊敬的領導一封信》被當地的媒體刊登出來了,後來,《人民日報》也轉載了這篇報導,這真正地讓張鐵生火了起來,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經過這次事件的發酵,張鐵生還是進了大學,他被鐵嶺農學院的畜牧獸醫系錄取,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之後,因為當年那封信的影響力,他作為人大代表參加了第四屆人大常委會,這時四人幫的成員江青、王洪文親自接見他,其目的就是為了拉攏他。自此之後,張鐵生進入官場,頻繁的參加社會活動。就這樣持續了沒幾年,因為後來四人幫被粉碎,張鐵生受到了牽連,被起訴,鈴鐺入獄。
自從1976年張鐵生入獄之後,時隔15年他才出獄。出獄後的他幾經迷茫、轉折才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出獄後已經41歲的張鐵生沒有工作、沒有家庭,人生充滿迷茫,一切都是未知的,剛入社會那會,他只能替人跑腿,並且一心一意的想要隱藏自己的身份,雖然他的處境非常艱難,但是愛他的瀋陽農業大學講師董禮平女士還是與他結了婚。婚後,張鐵生愈發想要找到一份可以謀生的工作,但是他自卑,他怕別人認出自己,他只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身上,但是靠別人終究不如靠自己,出獄的第二年,張鐵生迫於生活,走出家門去尋找一份新的工作。
當張鐵生走出家門後,他選擇向親戚求助,但是他的親戚告訴他: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機關單位了,以你的情況最好自己出去創業。在加上此時的妻子已經懷孕,張鐵生必須要支撐起整個家庭的責任,於是乎,他決定自己創業。
張鐵生想過在老家辦診所,但是他沒有相關執照,這個想法也不可行。在妻子的介紹下,他認識了金衛東,從這時起張鐵生的命運發生了改變,金衛東是一家飼料公司的主要人員。後來在金衛東的介紹下,他進了遼寧一家飼料公司,在那裡他從一個小職員做起,每天跑腿,但是他辦事爽快且幹練,這讓老闆對他刮目相看,也使他不再自卑。得到老闆賞識的張鐵生一步步的升職,成為公司在瀋陽辦事處的主任。
但是一次推銷事件讓張鐵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他開始拼命學習有關營銷的知識,並把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飼料的銷售量是一步步的上漲,但是正是因為飼料的銷售越來越好,總公司也害怕他在這裡的勢力越來越大,到最後不好掌控,於是就把張鐵生給辭了。張鐵生知道後很是生氣,他覺得公司已經不信任他了,他便退出了公司選擇自己單飛。
自從這以後,他先是與金衛東等人合開公司,再是自己單幹,雖然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磨難,但是靠著張鐵生的堅持與虛心請教學習的態度,一次又一次的渡過了難關,最後他的飼料公司一步步壯大,直到上市。
張鐵生的一生充滿艱苦與坎坷,雖說當年的高考帶給他一時的好日子,但是他還是失去了,並且做了那麼多年牢,出獄後他自卑過,自我懷疑過,但是他為了家庭重新站了起來,開始拼搏,雖然這一路有諸多不順,但是他都挺過來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並且把它做到上市。
筆者認為:在張鐵生身上我們最能看到的東西就是不服輸,無論是從當年高考的那封信,還是後來在瀋陽擔任辦事處主任認真學習營銷知識,還是在創辦公司時學習飼料的配製。我們大多數人的一生都比較平穩,但是在平穩的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不服輸、不認輸,或許你的一次努力就改變了你生活的方向,改變了你人生的方向。不認輸是一種拼搏的態度,無論我們在哪裡,做著什麼事情,這種態度千萬不能丟,不能說它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它卻是困難的海洋裡唯一的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