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訪校丨中大外小:PYP課程本土化實踐基地

2021-02-20 新學說

文丨新學說 張羽

口述丨中大外小校長助理 Sharon Lin

初見中大附屬外國語小學(以下簡稱「中大外小」),第一感受是樸實穩重的外觀,門口處多個來自廣東省、廣州市教育局的榮譽獎項,也訴說了多年來學校踏實辦學的經歷。

中大附屬外國語小學

新學說廣州訪校之行為您介紹「中西合璧教育」的實踐者——中大附屬外國語小學。

同時感謝中大外小綜合辦主任羅老師的訪校陪同講解以及校長助理Sharon Lin在PYP項目本土化方面的分享。

中大附屬外國語小學建校於2009年,從辦校之初就定位國際化教育,雖然學校是在2016年4月正式提交IBPYP申請,並於同年9月成為PYP候選學校,但其實,PYP項目卻是中大外小誕生之初的首選課程。

根據Sharon的介紹,中大外小的PYP項目嘗試大約持續了兩年時間,受大環境的影響和限制,IB國際課程在當時接受度有限,加上IB官方對學校要求,中大外小於2011年轉向IPC課程的實踐,IPC的主題探究式學習在超學科、任務式等方面與PYP課程有一定相似度,經過了5年的實踐探索以及中大黃埔教育集團總校長崔建社的鼓勵,中大外小決定重新申請PYP項目,更好地貫徹國際化的教育理念。

探究式課堂學習

教室一角的茶藝區,每個教師都設有類似的區域,但如何設計則由需要發揮老師的想像力,課堂之餘,也能讓孩子從小感受到飲茶文化。參訪當天,學生已經放假,而老師們還在準備下學期的課程材料。

雖然中大外小的中國元素處處可見,但林校長認為「國際課程的本土化並非是通過中國傳統元素來體現,也不是具體的課程設置、科目學習」,而是國際化教育理念在中國背景下的探索,其中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學校要關注學生如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以此作為教學、課程設計的重要參考。落到實踐,則是課程整合。

學校走廊展示富有中國傳統元素的學生探究作品

從中大外小的實踐經驗,Sharon將國際課程本土化定義為「如何把國際課程更好的在中國實施」,原則上課程要能滿足教育局的需求和教學目標,在進行國際化教育的同時完成中國本土的教學大綱,因此,中大外小主要有兩方面嘗試:

將國家課程材料融入課程整合

中大外小的PYP課程採用中文作為授課語言,這一點在IB學校中較為少見。但Sharon坦言:「語言並不是最大的障礙,理念才是最大的障礙」。由於中國教育體系的限制,本土很少有相應的資源對這種跨學科、探究式的教學進行支持,涉及知識體系、教學方式等方面,學校只能從國外的資料進行收集整理,這樣一來給大家造成了假象是,「用中文做PYP課程很難。」

因此,中大外小的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會參考多類國內教材,包括人教版、湘教版以及國內各教育出版社發行的教材等,提取其中的知識點、備課資料,將其融合到探究課程中。


校園隨處可見「普通話是校園語言」標識

增加考試評估

除了IB本身的過程性評估,中大外小的學生還會進行期中、期末的考試,兼備過程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種。

這種做法一是完整實施國家的義務教育,二是讓家長對孩子的階段性學習成果有一個更加直觀的認識。

部分學生作品

PYP項目的實施者是教師,以學生角度出發進行課程就成為了教師最大的挑戰。正如Sharon所提及的,教師會獲得來自學校以及整個教育集團的支持,其中包含理念和實踐兩方面的培訓,如超學科課程的實施案例、學生評估體系以及通過分層教學達到差異化學習效果等方面,培訓對象包含領導層、行政崗以及各學科教師,同時教師也會參與校外的IB官方培訓,兩者相結合,達到中西合璧,更好的實踐本土化的國際教育。

而為了保證項目有效的實施,學校也會定期對教師進行評估,包含隨機聽課、參與學科組備課討論、教科研活動等等。

在探索中實踐,隨著國際學校的發展,如何做好中國的國際化教育或許會成為首要問題。和學校的外觀相同,這裡的老師也都有著踏實治學的態度,我們也期待中大外小更好地將「中西合璧」理念傳達到每位學生。

相關連結:

廣州訪校|廣州英國學校:將「規則」和「嚴謹」進行到底

廣州訪校丨哪家國際課程在中國掀起了第一次「國際熱潮」

廣州訪校|華師附外:織一部有中國旋律的國際教育圓舞曲

相關焦點

  • PYP本土化之臺灣篇:高雄義大國際高級中學
    新年伊始,新學說小隊參訪了廣州一眾國際學校,這些國際學校對IBPYP本土化有著自己的探索道路。
  • STEM課程的本土化改造
    STEM作為一門注重與現實世界聯繫,強調學科整合,重視動手實踐,學術素養與實踐創新能力並重的綜合性課程,隨著我國對創新人才培養的需求,越來越受到教育領域的關注。作為一門從國外引進的課程,如何在深刻把握課程價值、領悟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將本土教育需求與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形成適應我國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的課程,需要課程實踐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近年來,不少學校在STEM課程本土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通過他們的實踐可以大致分析出STEM課程本土化的基本方式與策略。把握課程基本思想。
  • 這些本土化課程,讓孩子有了大轉變
    自2016年,STAR創始人Joel&Shiela到訪中國,給東方啟音STAR中心廣大治療師進行專業的培訓,這份美國的禮物帶到中國,也根據中國孩子的教育需求,進行了本土化的改良和優化。今天,我們深入探析STAR的課程,STAR在中國兩年多是如何一步步落實,又有著哪些本土化的改良?
  • 廣州海珠首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落戶海珠溼地公園
    廣州海珠首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落戶海珠溼地公園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20-10-16 這是海珠溼地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正式成立後,龍潭小學學生參加
  • 解密「學科+」課程綜合化實踐的巴蜀密碼
    原標題:解密「學科+」課程綜合化實踐的巴蜀密碼 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首場推廣活動在渝舉行華龍網訊 日前,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推廣活動之走進巴蜀暨長江經濟帶基礎教育創新大會在重慶市巴蜀小學校拉開帷幕。
  • THAD活動 清華AA全球訪校北京訪校2016 超真實3.0-數據·設計·水立方 招生及活動報名連結
    她現任於UCL Bartlett建築學院,教授編程設計的相關知識,並同時致力於自身領域的實踐。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THAD)運算化設計國際研究中心(IRCCD)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師分會建築策劃專委會核心委員、數字建築設計專委會委員。主要從事運算化設計、基於大數據的鄉村發展戰略策劃、城鄉空間信息研究;以及住宅產業化、輕型結構等領域的研究實踐;並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建築加改建的相關工程設計。常年作為AA北京訪校聯合負責人開展系列實驗教學活動。
  • 晉江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課程建設「內外兼修」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晉江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引進來,走出去」,探索打造多元化課程,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讓學生收穫更多的精彩。紮根本土 打造多元課程上午10時30分,晉江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紫帽基地)功能教室裡,南峰中學30名初一學生正體驗瓦當拓印。
  • 健雄學院承辦國家級培訓,德國雙元制本土化實踐獲肯定!
    年國家級培訓項目,涵蓋理論素養、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澳大利亞TAFE職業教育模式與中國本土化實踐幾大模塊內容。通過學習德國雙元制、澳大利亞TAFE兩種職教模式的先進理念、開展相關實踐研討活動,拓展學員的國際化視野,理解和掌握國外先進職業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總結、吸收國外先進教學模式的本土化經驗,更新教育理念,切實提升教學水平。
  • 中大培訓與廣州南方學院合作舉辦的《直播電商運營理論與實操》課程順利結課!
    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大培訓·新媒體商學院】與廣州南方學院合作舉辦的
  • 教改最終發生在課堂,本土生根的「問題化學習」給出這樣的答案……
    這就是在上海本土生根發芽的「問題化學習」。 從萌芽到開花,在上海,「問題化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已經走過了17年的歷程,問題化學習研究所也已成立5年整。目前問題化學習研究所在全國共有52所實驗學校、7大實踐聯盟、9大學科29個教師研修工作坊,問題化學習的理念正走進更多的課堂。 12月4日,「問題化學習」2020全國教育年會在上海市教育學會寶山實驗學校舉行。
  • 朝陽區課程展示系列活動之STEM課程本土化研究 ----STEM理念在科學學科中的應用
    2018年6月14日,我校承辦了朝陽區課程展示系列活動。本次的主是「STEM課程本土化研究----STEM理念在科學學科中的應用」。
  • ...研究院」、「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在海南大學揭牌
    此次在海南大學建立「會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海南大學成為首批「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項目院校,既是推動產教研融合促進中外人文交流的一次重要嘗試,也是提升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能力和學校辦學水平的一次生動實踐。
  • 家庭教育成為剛需,本土化的家庭教育課程該是什麼樣的?
    家庭教育成為剛需,本土化的家庭教育課程該是什麼樣的?,並探討本土化家庭教育課程品牌出現的可能性。這兩個課程都具備完整的內容體系、明確的資質考核和晉升標準、成熟的推廣管理方式。在家庭教育相對較為落後的我國尤其受到新知父母們的大力追捧,在家庭教育市場表現出強勁的競爭力。雖然價格有些小貴,但只要用心學習耐心實踐,對親子關係的改善確實會有較為明顯的效果。更何況,如果能夠達到開課的講師水平,即使只利用周末業餘時間招生開課,一年增加十來萬收入也完全沒有問題。
  • 探索構建課程思政與德育實踐一體化育人模式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山東省輕工工程學校黨委統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探索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課程思政與德育實踐一體化育人模式。三、課程與實踐活動協同,實現思政課程與德育實踐一體化第一,門門有思政,人人講育人。加強思政課改革,建立思政課與其他學科交流機制。除常態化多學科教研會議外,還開放實訓教學、車間大賽指導課、專業課展示課、專業社團等。挖掘各學科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
  • 課程更多元 體驗更豐富 晉江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課程建設...
    基地老師指導學生體驗瓦當拓印。  在晉江,中小學生都有一份期待——前往晉江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收穫成長和快樂。記者了解到,今年,晉江中小學生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引進來,走出去」,探索打造多元化課程,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讓學生收穫更多的精彩。
  • 安徽本土第一家IB-PYP學校課程推介會,你需要了解下
    02 IB教育在中國1991年,IB課程進入中國,中國產生了第一所IB學校——北京順義國際學校(IBDP課程獲得授權)。IB組織尊重本土文化和母語學習,鼓勵世界各國的IB學校在實施項目的過程中,同樣發展本國特色。至今,IB課程在中國已有27年歷史,越來越多的IB學校開始更加注重本國特色,越來越多的中國文化也被IB欣賞和贊同。
  • 【失智照護】實踐出真知!「小組認可實踐課程」開課啦!
    在結束了遠洋·椿萱茂認可療法培訓二級課程第一期的理論學習後,學員們開始了小組認可療法的實踐學習。
  • 「廣州標準」聚焦本土場景,防止小學化傾向
    未來,具有廣府特色的「文溪雅荷」廣州市幼兒園實驗課程或將在全市鋪開。其中,凸顯本土文化內涵、引導學生回歸生活的場景化課程是該實驗課程的一大亮點,也是國內首創。   場景化課程凸顯「廣州味」   「曾經的刺繡課,我們更多是告訴小朋友刺繡的基本工具和簡單步驟,但在場景化課程中,我們會引導小朋友在西關文化場景中認識刺繡
  • No.85 國外優秀科學教育案例的本土化實踐分享——讓風車動起來
    二、本土化教學設計根據案例的原始內容,再結合國內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內容,確定出以下教學設計思路(建議5課時):序號課名主要活動課時和物理課程結合,體驗其中蘊含的物理知識從初中物理課程教學內容出發,讓學生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物理知識,重點放在能量的轉化和摩擦力的相關知識上。4.
  • 未來兩三年內場景化課程將在全市幼兒園全面推廣
    廣州有幼兒園老師把「粑粑的秘密」變成了探究式的場景化課堂,讓孩子們「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學習。今年,廣州啟動了「文溪雅荷」幼兒園實驗課程研發工作,場景化課程是其中的一大亮點。場景化教學將讓幼兒園真正告別「小學化」,孩子們能以適合他們的方式學到知識。記者了解到,未來兩三年內,場景化課程將在全市幼兒園全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