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課程展示系列活動之STEM課程本土化研究 ----STEM理念在科學學科中的應用

2021-02-18 北師大奧小

2018年6月14日,我校承辦了朝陽區課程展示系列活動。本次的主是「STEM課程本土化研究----STEM理念在科學學科中的應用」。活動邀請了北京市、朝陽區專家走進我校STEM課堂,對STEM本土化實施進行指導。同時,還邀請了朝陽區STEM項目學校教師、科學教師及部分學生家長參與此次活動,進行交流、研討。

活動由朝陽區教委課程室錢守旺主任主持。分為三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由課程室陳磊老師介紹朝陽區STEM項目的開展情況;北師大奧小高旭書記做項目實驗校的推進情況經驗分享。北師大奧小經過兩年時間STEM課程的觀摩、培訓、甄別與內省,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課程推進模式。

第二部分,進行STEM理念在科學學科應用的課堂展示活動。主會場由外教老師執教《建橋》、高超老師執教《索道運輸》;分會場由張偉老師執教《帆船運物》、張震京執教《簡易自動澆花器》。

課後,專家、領導和與會項目實驗校的教師們進行了深度研討。北師大教育學部教育技術學院馬寧教授對活動做了點評,充分肯定了北師大奧小STEM課程本土化的實踐,同時對STEM課程在國際發展上的情況做了專業性的講解。北京市教育研究中心科學教研員賈欣和朝陽區教研中心科學教研員王素英老師針對課堂教學進行了點評和指導。通過一年多的STEM 課程的摸索實踐,切實培養了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和科學、數學、工程技術素養,這門課程深得孩子們的喜愛與追捧。參與本次活動的家長也對學校STEM課程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我校的STEM教育還在不斷地摸索過程中,我們會繼續學習、實踐,逐步建立我校的STEM課程體系。

 

 

相關焦點

  • STEM課程的本土化改造
    作為一門從國外引進的課程,如何在深刻把握課程價值、領悟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將本土教育需求與教育理念融入其中,形成適應我國學生學習特點和需求的課程,需要課程實踐者進一步研究和探索。近年來,不少學校在STEM課程本土化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通過他們的實踐可以大致分析出STEM課程本土化的基本方式與策略。把握課程基本思想。
  • 禹城市徒駭河小學舉辦課程融合STEM 學科論壇
    出席本次論壇的領導和嘉賓有:陵城區教科院王治國主任,陵城區STEM教育研究團隊負責人李富華校長,德州經濟開發區實驗小學王海新主任,德州市東風東路小學陳春雪主任,德州市湖濱北路小學姚桂芳主任,夏津縣課程融合學科中心肖光磊主任,禹城市委工委副書記、教體局黨組副書記徐敬泉,禹城市教體局研究室主任王孟利。
  • 幼兒園stem教育課程模式如何
    格物斯坦小坦克認為,提倡stem教育應該從幼兒時期開始,真正貫穿孩子成長始終,讓孩子越早接觸到全面的stem教育,對將來孩子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基於設計的學習,通過情景設計,不斷調查與探索,學習科學知識,發展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5E教學模式是以建構理論為指導,包含參與、探究、解釋、詳細說明、評價五個活動。
  • 小學stem教育課程開發和實施案例
    雖然大家已經知道了stem教育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重視,也非常贊同讓孩子接受stem教育,但是據格物斯坦的數據調查,被問及stem教育課程具體學什麼,接觸哪些題材,怎麼開展的。大家是一頭霧水,完全不清楚的,今天這篇文章小坦克就以一節小學stem教育課程為例,給大家做一個初步了解。
  • stem教育課程是如何發展的
    這個概念源於美國,是一種以項目學習、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課程組織方式,它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有機地融為一體,有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STEM教育更提倡讓學生們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的並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項目,從過程中學習各種學科以及跨學科的知識。在於培養孩子們的工程技能,例如設計與搭建、探究和解決問題、探索機械及其功能的同時,幫助他們在搭建車輛、機器、建築設備及想像的模型時探索工程概念。
  • 全球首本《STEM教育研究手冊》搶先看
    1 在編寫上,這本手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不是聚焦於STEM中的單個學科的研究,而是側重於STEM各個學科(即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整合,所有的章節都圍繞綜合
  • stem教育案例
    近幾年,stem教育教學已經被家長熟悉,學生接受。STEM課程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一種重實踐、跨學科,區別於傳統注重書本知識的單一學科教學的教育概念。接下來,格物斯坦小坦克來說說stem教育。
  • stem教育機器人難處
    目前stem課程的體系是有標準化的,適合課堂教學使用,分不同年齡段提供課程教材。格物斯坦認為:即便相差一歲,幼兒也會有相當多的不同。二是拓展課程,在多種玩法的基礎上,使用不同工具材料,在不同環境裡拓展練習。不能說我們的課程體系就OK,這個要看整體的設計出發點和目標是什麼。沒什麼國家標準,只要依據著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邏輯清晰即可。
  • 區域推進學校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以北京市朝陽區經驗為例
    結合朝陽區教育系統幹部特點和現實需求,立足本土,放眼國際,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為校長們進行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培訓課程。課程選定嚴格遵循需求先導、多方論證、注重實效、嚴格評估的工作流程。通過自我建構、高端引入、本土孵化等方式,形成了以提升課程領導力為代表的系列課程群。
  • stem課程的發展
    而stem教育是更好地匹配這些的新的教育模式。尤其是美國政府有專門的STEM計劃,它鼓勵學生研修關於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課程,並且在不斷增加對STEM的投入。STEM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門學科的簡稱,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最初的倡議只有四個字母STEM,近期加入了Arts,也就是人文藝術。 「STEAM」逐漸發展為包容性更強的跨學科綜合素質教育。從2010年到2020年這段時間,這個需求量百分比有著很大變化。
  • 教師培訓 | 跟進指導教師踐行幼兒園STEM理念落地生花
    老師們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延續上學期的自主研修STEM課程理論培訓和工作坊研修內容,利用上學期和暑期的時間,自主設計STEM課程設計,本學期繼續走進園所進行個性化指導,老師們從教學設計走進課程實施與反思階段。按照原定計劃持續走入8所STEM項目園進行現場觀摩、研討。 入園觀摩跟進指導,讓老師們從STEM課程理念到實踐實現良好對接。
  • stem課程的未來發展
    而stem教育是更好地匹配這些的新的教育模式。在很多國家的實力比較中,獲得STEM學位的人數多少其實是一個重要指標。尤其是美國政府有專門的STEM計劃,它鼓勵學生研修關於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課程,並且在不斷增加對STEM的投入。STEM是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四門學科的簡稱,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最初的倡議只有四個字母STEM,近期加入了Arts,也就是人文藝術。
  • 《基於STEM理念的初中開源硬體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省級課題順利結題
    暢園學校信息技術組開發的省級課題《基於STEM理念的初中開源硬體課程開發與應用研究》於2019年11月15日順利結題。
  • 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探索
    (3)探索區域中小學STEM課程的有效實施途徑,建立基於學科教學的跨學科學習課例及應用案例。  (4)初步構建符合區域特點的中小學跨學科學習實踐模式。  (2)區域中小學STEM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研究。分析研究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課程「科學」、「品德」、「綜合實踐活動」及地方課程「安全教育」、「環境教育」等的基本框架和內容,以國家課程為主體,梳理出若干個圍繞某個主題的知識模塊,形成主題式STEM課程的內容體系。根據課程目標和內容,組織做好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  (3)區域中小學跨學科學習課例開發與教學實踐研究。
  • 你一定想知道究竟國內stem教育現狀如何
    在中國stem教育是一個從國外引入的概念,中國stem教育興起有兩個重要因素,首先是國家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第二個原因是信息技術發展。2016年stem和創客教育被寫入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文件,此後stem教育在中國進入蓬勃發展階段。下面由格物斯坦小坦克帶您看看中國stem教育的發展現狀。
  • stem課程的教學策略是什麼
    格物斯坦小坦克就stem課程的五大教學策略來講一講。激發求知慾、培養思維技巧是STEAM課程活動的重點之一。「先玩後做」,即先呈現成果的樂趣再探索製作,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和理解相關的概念,力求最match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求知慾。這裡的玩,是「有目的、有引導」的玩,而玩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設計和理解,進而提高思維技巧。
  • stem教育的課程
    兩個不同學科的老師可以找機會經常交流怎樣用兩個學科的知識教一個共同的話題。比如科學老師可以講數學在科學中的應用,計算機老師可以在數學老師處尋求幫助將公式教得更好。但是任何時候都要記住STEM教學法的重要特徵。在採用STEM教學法的同時把考試的內容巧妙地融合進來。
  • 中小學教育如何融入stem教育
    STEM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創新意識、批判性思維、信息技術能力等適應未來的關鍵能力,並有可能在未來生活和工作中持續發揮作用。格物斯坦小坦克認為在中小學課程中融入stem教育是不可迴避的問題。
  • 幼兒stem教育學習
    現在社會正處於科技發展飛速發展的階段,幼兒教育人一生最快樂純正的一個時間段,但隨著國內職場競爭內捲化的日趨嚴重化,格物斯坦表示孩子在幼兒期間也應掌握一些stem教育模式,為以後成長路上的學業打下紮實的基礎。
  • STEM課程
    ,帶領幼兒園課程、教育心理學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以及有五年以上公立學校教學與管理經驗的教師共同研發。、以問題解決為核心,整合科學、數學和技術的STEM課程模式。強調整合性和過程性,讓幼兒在探索、設計、製作、實驗和遊戲的過程中實現STEM綜合能力的發展,實現在STEM各個方面的理解、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