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一代「詩豪」劉禹錫

2020-12-14 思帆侃八卦

「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一代「詩豪」劉禹錫

唐朝因為詩歌文化比較繁榮,所以不僅創造出了幾萬首的唐詩作品,同時也湧現出了一大批有名有號的著名詩人。在星光熠熠的唐朝詩人中,除了有大家耳熟能詳的,詩仙、詩聖、詩佛、詩魔等人,還有一位被譽為「詩豪」的劉禹錫。

大家如果對劉禹錫的生平事跡並不是特別了解,相信一提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幾句詩文大家就一定會恍然大悟。這正是劉禹錫所撰寫的文章,《陋室銘》中開篇時的經典名句。

在眾多唐朝著名大詩人中,劉禹錫的存在感確實不高。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除了與劉禹錫在政治上屢遭譴責有關係之外,其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詩歌風格,在唐朝時期絕對是一個另類。

將比較於同一時期的其他唐詩作品來說,在劉禹錫的詩文作品中,可以深刻的體會到原始的哲學思想。尤其是在他著述的文章中,唯物主義傾向更加鮮明。這種文風不僅與豪放灑脫沒有任何關係,同時也嚴格區別於山水田園詩風。

雖然劉禹錫並不是古代哲學思想的創始人,但是卻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劉禹錫絕對稱得上是唐代,運用哲學思想以及唯物主義寫詩文的第一人。他為了能夠佐證自己的觀點,不惜與柳宗元和韓愈發生爭論。

《天論》三篇是劉禹錫著名的哲學著作。在《天論》中他明確的提出了,當「理明」與「理昧」同時出現時,人們就不會將萬事萬物付諸於「天命」。

這在當以封建制度治國的唐朝社會中,不僅無法讓人們接受,而且還遭受了「天命論」群體的攻擊。

深信道教的劉禹錫,提倡「片言可以明百意」的詩歌之風

劉禹錫是一位詩文俱佳的唐朝大才子,他的遭遇其實和唐朝時期的很多詩人十分類似。簡單的說就是他聞名於詩又失敗於詩。貞元六年正值人生大好年華的劉禹錫,開始遊學於洛陽、長安,並且在士林之中獲得了非常高的聲譽。

1.唐朝才子劉禹錫的詩歌地位

貞元九年劉禹錫進士及第,並正式進入唐朝的官宦體制之中。實際上這一年另一位大詩人柳宗元,也與劉禹錫同榜進士及第,

由於兩人生活於同一時代,並且都以詩文而著稱,所以被世人並稱為「劉柳」。

劉禹錫所處的中行時期,其實還有很多比較著名的大詩人。這其中就包括白居易和韋應物。所以後世人習慣將三人盒稱為「三傑」,由於劉禹錫與白居易,在詩歌創作理念,以及詩歌思想上有雷同之處,故因此二人又合稱「劉白」。

如果按照這個理論去分析,劉禹錫也應該是中唐時期的著名大詩人。但由於他的詩風以及哲學思想,對其詩歌創作上有很大影響,所以相比較於同一時期的,柳宗元、韋應物和白居易來說,劉禹錫的詩歌作品要相對遜色一些。

但是這並不影響劉禹錫在唐朝詩壇上的地位。由於劉禹錫深信道教,所以他在創作詩歌的時候,很容易將哲學思想與道家思想相融合。他認為在創作詩歌的時候,一定要避免繁冗的敘述,以及不切合實際的想像。

2.道家思想影響下的詩歌風格

他在其著名散文《董氏武陵集紀》中,寫道「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景」。

大意就是在創作詩歌的時候,一定要反覆錘鍊並精煉文字。力求以最少的文字去表達,更加廣闊的寓意以及豐富的情感。

同時即使足不出戶也可以,讓人們在詩歌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萬景」。他的這種詩歌創作觀點,可以說在當時的唐朝社會十分先進,而且有完全符合文學作品的創作規則。但由於當時詩人深受六朝綺靡詩風的影響,所以劉禹錫的觀點並沒有得到重視。

劉禹錫除了提倡詩歌應該「凝鍊」之外,他還特別重視詩歌語言方面的調整。尤其是反對詩詞中使用生僻字。

劉禹錫的這種觀點,都記錄於《劉賓客嘉話錄》中,「為詩用僻字,須有來處…… 後輩業詩,即須有據,不可率爾道也」。

劉禹錫認為將現實與冥想融為一體,其實才是詩歌創作的本來面目。《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詩引》。

曾記錄了劉禹錫的這種觀點「能離欲則方寸地虛,虛而萬景入;入必有所洩,乃形於詞。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詞,故粹然以麗」。

實際上此時的劉禹錫的思想中,就已經形成了一種以哲學理論為基礎,以唯物主義思想為契機的詩文創作風格。但是他的這種詩文創作風格,並不被當時唐朝社會所接受。按照現在的話說就是,沒有融入主流社會以及主流思想。

但是這並不能代表劉禹錫,關於詩歌創作方面的思想就是謬誤。

《杜工部草堂詩話》中曾記載:「上自齊梁諸公,下至劉夢得、溫飛卿輩,往往以綺麗風花累其正氣,其過在於理不勝而詞有餘也」。

這段記載其實既是對「綺麗風花」的批判,同時也是對劉禹錫詩歌創作觀點的肯定。

屢遭貶謫仍不改詩風及本色

在劉禹錫的人生履歷中,既有褒貶不一的身世起源,也有詩歌背後的尊崇與落寞。作為唐朝時期的大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的身份雖然在不斷變換,但其人性本質、個人性格,以及詩風卻從未因外物而改變。

貞元二十一年正月唐順宗李誦即位,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在歷朝歷代都是亙古不變的真理。支持「改革弊政」的王叔文、王伾素,因為受到唐順宗信任而進入權力中心。而劉禹錫因為與王叔文有交情,所以他也受到唐順宗信賴,並開始參與國家財政管理。

但由於其剛直不阿的性格,在「永貞革新」失敗之後,劉禹錫開始了屢遭貶謫的生涯。如果說劉禹錫的貶謫境遇,與唐朝時期的弊政有很大關係,其實還不如說是他本人,屢次通過詩文去抨擊和批判政治所致。

1. 「玄都觀賞花」事件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就是劉禹錫對弊政依舊,保守派權傾朝野、新貴們志得意滿,以及革新人士勢單力薄的憤慨之情。也正是因為這首詩劉禹錫再次被貶。但這次被貶卻與以往有很大不同,因為被貶謫的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這首詩深刻的體現出了劉禹錫的政治思想。在詩中詩人借「玄都觀賞花」一事,對當時權傾朝野的新官僚進行了深刻的暗諷。也正是因為這首詩劉禹錫再次遭到貶謫,並從此在政治上一蹶不振。

「紫陌紅塵拂面來」,京城長安的大路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揚起的塵土撲面而來,不禁讓人有一種逃離的感覺。「紫陌」是指長安的道路。但在詩中卻是對政治道路,即「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暗諷。

「無人不道看花回」,道路上的人都說自己,剛從玄都觀裡賞花歸來。「玄都觀裡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是說玄都觀裡面的上千株桃樹,都是在詩人被貶謫離開京師之後栽種的。

雖然這首詩從表面上來看,不僅顯得淺顯易懂而且有富有一定生活氣息。但詩歌最後一句「儘是劉郎去後栽」, 才真正道出了這首詩的主旨。「劉郎」 實際上說的就是劉禹錫,大有一種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的悽涼之感。

2. 《烏衣巷》中的人生感慨

《烏衣巷》是劉禹錫眾多詩歌中的代表之作,詩人藉助撫今弔古的中心思想,既感受到了昔日烏衣巷曾經的繁華與鼎盛,同時也寫出了物是人非之後的蒼涼之感。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種追古思今的描寫手法,既體現出了時間如流水,盛世繁華如過眼雲煙的悽涼,同時也感慨了人生多變世事滄桑的無奈。《烏衣巷》作為劉禹錫的代表之作,實際上也是詩人自己人生境遇的真實寫照。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昔日東晉時期的秦淮河上的朱雀橋,那種繁華、熱鬧的景象已經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雜草、野花叢生的落寞和寂寥。秦淮河南岸的烏衣巷盛京已逝,只有夕陽還能照進這曾經人聲鼎沸的巷口。

夕陽西下的荒涼以及滄海桑田巨變,無論多麼繁華、多麼熱鬧的場景,都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殘敗不堪。此時的詩人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個人處境,曾經居於廟堂之上「改革弊政」,如今被貶者流放難免心中會悲涼的感覺。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曾經在王謝堂前銜泥築巢的燕子,現在只能飛入平常百姓家了。《烏衣巷》最後兩句詩是全詩的點題之句,實際上寓意的也是詩人自己的處境。從前入朝為官之時可以為國為民出力,但現在已是貶謫之身也只能歸家養老了。

這首《烏衣巷》是劉禹錫創作的《金陵五題》中的一篇。白居易曾評價「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作為劉禹錫最得意的懷古名篇之一,《烏衣巷》不僅體現出了劉禹錫詩歌創作的風格,同時也奠定了其詩歌在唐朝詩壇上的重要地位。

結 語

劉禹錫的一生完全符合唐朝詩人的人生發展規律。作為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大才子,劉禹錫一生創作詩歌無數,雖然存世的詩歌僅有700多首,但是也足以彰顯他的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

劉禹錫一生為人坦蕩、性格剛直,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才導致他屢次遭到譴責。實際上作為唐朝「革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劉禹錫的詩歌中往往,都含有對政治的不滿以及諷諫。因此他也一次次的受到政治壓迫和打擊。

但是在面對這種無休無止的打擊時,不但沒有將他擊倒反而,激起了他更為強烈的反抗意識。這些行為以及思想在他的詩歌中都有所體現。作為詩人他完全具備詩人應該有的氣質和風骨,但是為官卻缺少了一些變通之法。

劉禹錫曾說過:「我本山東人,平生多感慨」。 這既是對他一生經歷的總結,同時也是對屢遭貶者以及打擊的憤懣。作為「山東人」他的性格,不僅富有粗狂與豪氣,同時也有一種不服輸的硬派作風。公元842年這位具有真才實學,含有滿腔報國之志的一代「詩豪」劉禹錫辭世,死後被葬於河南滎陽。

【參考文獻】

1.胡阿祥《名隨詩行與借詩釋名——從劉禹錫詩《烏衣巷》到劉斧小說《烏衣傳》》

2.陳志明《見燕燕歸來 興無窮感慨——劉禹錫《烏衣巷》賞析》

3.孫曉明 《夕陽下的輓歌——讀劉禹錫的七絕《烏衣巷》》

4.李梅《烏衣巷口夕陽斜》

相關焦點

  • 詩人劉禹錫《浪淘沙九首》,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浪淘沙九首》·劉禹錫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銀河,晴朗無月的夜晚可以看到的呈現在天空中的白雲狀光帶,又叫做天河。許渾有詩云:「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銀河。」(《早秋》)詩人面對這壯闊奇景,展開豐富的想像:「我」真想乘著這銀河,去到牽牛和織女的家中。
  • 「詩豪」劉禹錫安貧樂道、仕途坎坷,才鑄就了他的文學成就
    說起劉禹錫,肯定回想起他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劉禹錫|初心不忘,一世豪情
    那一年,一代「詩豪「劉禹錫64歲。萬劫餘生的他,晚景不算悽涼。避開了朝廷上波詭雲譎的「牛李黨爭「,亦官亦隱於京都洛陽,平日裡便是與多年老友們一起遊遊山水,詩詞唱和一番。雖然眼疾、足疾纏身,倒也算自得其樂。
  • 劉禹錫遊訪金陵,寫下一首詩,白居易讀後也嘆賞良久
    劉禹錫遊訪金陵,寫下一首詩,白居易讀後也嘆賞良久。讀完這首詩,也許你會更加迷茫,也許你從此變得堅強。烏衣巷唐代: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首詩是劉禹錫《金陵五題》的第二首,雖詠懷古蹟,卻沒有拘泥於史實,全文沒有一句議論,只是選取典型景物以顯示烏衣巷的今昔變化,寄託詩人深深的感慨,是詩人最為滿意的懷古佳作之一。首句「朱雀橋邊野草花」,從描寫六朝古都金陵南門外的朱雀橋入手,描寫烏衣巷的環境。
  • 道是無晴卻有晴,一代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生於公元772年,唐朝著名詩人,和白居易共稱「劉白」。並被白居易稱讚為「詩豪」,意思指詩人中的豪傑、出眾者的意思。後人便也據此而稱之。劉禹錫,自幼好學,精通諸子百家,詩文辭賦。在青年時代,可謂一帆風順,平步青雲,較之其他詩人要幸運的多。
  • 詩豪劉禹錫與他的陋室銘
    今天與大家一起學習劉劉禹錫的《陋室銘》,在學習之前,我們先了解這位唐代大詩人與哲學家吧。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 ,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其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七代祖劉亮,事北朝為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
  • 「詩豪」 | 唐代劉禹錫
    詩豪劉禹錫 劉禹錫一生坎坷,但其所做詩歌總是給人絕處逢生的豪氣之幹。「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豪氣躍然紙上。劉禹錫是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夢得,河南洛陽人,有「詩豪」之稱。劉禹錫,其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七代祖劉亮,事北朝為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 詩豪劉禹錫的詩歌魅力
    劉禹錫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民歌體樂府詩具有健康柔美的藝術魅力在中唐,韓愈「以文為詩」,標榜師古;白居易倡導「新樂府運動」,用詩歌反映社會現實,詩風平易通俗。劉禹錫效法屈原,獨闢蹊徑,努力向民歌學習,從中吸收豐富的營養來提高創作水平。
  •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 「詩豪」劉禹錫《陋室銘》
    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佔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官府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它們都很簡陋,但居住的人都很有名,所以就不感到簡陋了)。孔子說:(既然君子住在裡面),又有什麼簡陋的呢?寫作背景劉禹錫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不小的通判。
  • 唐朝文明的見證,一代詩豪劉禹錫,開創不一樣的大唐文化
    他就是有著「詩豪」之稱的劉禹錫。劉禹錫不僅是一個政治家,更是一個文學家。劉禹錫出生於一個政治世家,他的祖父是北魏的鮮卑族。他的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他的父親劉旭是在江南任職。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在學習儒家經典,並且也學習其他的詩詞歌賦以及繪畫。良好的家境也讓他得到了比較好的教育,在做詩方面也得到了對詩歌非常有造詣的皎然、靈澈的薰陶指點。
  • 「詩豪」劉禹錫,一首回贈白居易的詩,教我們如何笑看風雲
    唐代著名的詩人、文學家、哲學家劉禹錫,洛陽人,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劉禹錫耳濡目染,加上天資聰穎,敏而好學,從小就才學過人,氣度非凡,文章寫得十分好,還擅長寫七律、七絕詩,有些優秀詩作可和李白、杜甫相媲美,人稱「詩豪」。
  • 「詩豪」劉禹錫經典詩詞10首 值得收藏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詩人,字夢得,其先祖為中山靖王劉勝。有「詩豪」之稱。
  •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詩豪劉禹錫的負氣調侃
    這一句名言出自「詩豪」劉禹錫的小駢文《陋室銘》,但就這個句子來說,本身並沒有多麼奇特,只是說一個人的朋友圈子層次問題。這是古代自視清高的文人的一種表白,是對自己身份的一種摘除。意思很簡單,我談笑的人都是「鴻儒」,大學問家,交往的人中沒有「白丁」,白丁本意是指沒有功名的男子,後來泛指普通老百姓。
  • 詩豪劉禹錫十首巔峰之作
    之前和大家介紹過李煜、辛棄疾、李清照、張先、姜夔、蘇軾、晏殊、範仲淹等詞人及李賀、李商隱、王維、杜牧、劉長卿、王昌齡、白居易、孟浩然等詩人的經典詩詞,如果沒看過的可以進入我的主頁查看我之前整理的內容,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詩豪「——劉禹錫。
  • 詩豪劉禹錫兩首發人思索,耐人吟詠的《秋詞》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唐德宗貞元九年(793)進士,後又中博學宏詞科,曾任監察御史,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
  • 詩人劉禹錫的人生三起三落,而他又憑什麼被稱為詩豪呢
    劉禹錫是唐朝時期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他性格耿直,敢做敢說,品格堅貞不屈,為人灑脫,與柳宗元,白居易是交心好友。他的詩大多自然流暢、簡練爽利,給人感悟,給人激勵,蘊含人生哲理。有的作品短小精悍,隱微深切。或借題發揮,針砭現實;或託古諷今,抨擊弊政,沒有他不敢說的,沒有他不敢做的,有人稱他是唐朝詩人第一大刺頭。
  • 詩豪劉禹錫經典詩詞,23年被貶我又何懼,一切挫折皆是詩的養料
    劉禹錫字夢得,號「廬山人」。又稱「劉賓客」或「劉夢得」,被後世人尊稱為「詩豪」。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與柳宗元並稱「劉柳」。「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便是對他最好的評價。劉禹錫寫的詩,詩風豪氣,雄健。
  • 「詩豪」劉禹錫著名唐詩14首,道是無晴卻有晴
    劉禹錫是唐朝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與柳宗元並稱「劉柳」 ,並與白居易合稱「劉白」。劉禹錫的詩文俱佳,詩詞題材廣泛,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1、竹枝詞唐代:劉禹錫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白居易誇劉禹錫是詩豪,後人卻評論:其實寫得好的就這一首嘛
    唐詩是中國詩歌文化的巔峰,但是唐朝跨越了近三百年,按詩歌分類又可以分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按照常理來說,盛唐出現了李白和杜甫兩大頂尖牛人,應該是唐詩的最頂峰,然而文化界卻並不這麼認為。推動詩歌進步的,就包括白居易、元稹、李賀、賈島、柳宗元等人,當然也不能不提到劉禹錫。我們熟知的《陋室銘》就是他的駢體銘文,然而劉禹錫還是以詩出名,宋朝黃庭堅就評價:大概劉夢得樂府小章優於大篇,詩優於它文耳。劉禹錫的詩文強到什麼程度呢?當時白居易就在《劉白唱和集解》說「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其鋒森然,少敢當者。」
  • 劉禹錫:其實我真的沒有那麼豁達,我只是不甘心,還有點愛面子
    可劉禹錫卻覺得倍有面兒,不僅表明了自己是皇室後裔,還和那蜀漢昭烈帝劉備攀上了親戚。劉禹錫是不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並不重要,是不是匈奴後代也不重要,起碼他確實是名門之後,更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大詩豪。可以看出劉禹錫十分在意門第出身就夠了。單從自我介紹中還不足以給我們的詩豪內心想法定論,還能從劉禹錫贈予別人的詩句中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