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是什麼」,一份教案牽出這一讓人深思的話題,一節「雲」課承載著特殊意義,一位在寧英籍教師,與來自中、美、日三國的戰爭親歷者後代,身處不同地域,共上和平課。
外教在授課
在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一群即將走出國門求學深造的孩子們,接受了一次和平教育。雖因疫情只能隔屏交流,但對和平的共同渴望,都濃縮進了小小的課堂,穿越時空、跨越國界。
「雲」課,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
2018年9月,取得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博士學位的麥可·喬利來到南京,成為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一位外籍化學教師。他沒想到,有一天,「南京大屠殺」會成為他課堂的主題。
今年10月,麥可·喬利的教案《The Importance of Peace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和平教育在當代社會的重要意義》),在南京市教育局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同舉辦的徵集評選中,獲得優秀教案一等獎。
如何與孩子們在課堂上探討和平話題,幫助他們尋找和平真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照片牆上的燈光日漸凋零,讓開朗的麥可·喬利感到難過。「這座美好的城市曾經歷過這麼大的傷痛,它的記憶還有多少?」麥可·喬利說,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應給這些即將去往世界各地的孩子們上一堂怎樣的和平教育課。
課堂,來了大屠殺受害者家屬
外教在製作PPT
12月8日,麥可·喬利把一位特殊的「老師」請到他的和平課堂上,她就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的女兒陸玲。
1937年12月,李秀英被侵華日軍士兵殘忍地刺了37刀。在戰爭中飽受傷害,晚年還被日本右翼人士污衊是「假的」,氣憤的李秀英提交了侵害名譽權訴訟。2005年1月,日本最高法院終審判決李秀英勝訴,官司足足打了6年,老人卻最終沒有等到勝訴這一天。2004年12月4日,李秀英在南京鼓樓醫院離世。
當78歲的陸玲顫顫巍巍掏出83年前母親受傷的照片,教室裡一片寂靜,雖然黑白影像模糊斑駁,但巨大創傷穿過歲月依然可直擊人心。作為外國人,麥可·喬利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觸及這段苦難史中的人物。他一言不發,和孩子們一起靜靜聆聽。
夢魘與防衛心理終身伴隨著李秀英。「我媽的床頭總有把手電筒,她說這是防身用的『武器』,如果有人侵犯你可以拿著照他眼睛,也可以當成榔頭來防身。」陸玲還記得,母親的指甲留得很長,「她一輩子都把指甲剪得尖尖的,她覺得指甲也是一種武器,可以用來防衛。」
2015年10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南京大屠殺檔案》納入「世界記憶名錄」。李秀英的遭遇和證言證詞是《南京大屠殺檔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一天,一個女人的記憶、一座城市的記憶、一個國家的記憶正式成為世界記憶。
連線,和平的傳遞跨越大洋
與馬吉視頻連線
尋訪中,曾讓李秀英成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活證據」的一位外國人引起麥可·喬利的注意,他就是美國牧師約翰·馬吉。
當年,約翰·馬吉用16毫米攝影機拍攝下重傷的李秀英,以及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各種暴行,這是迄今發現的南京大屠殺唯一動態影像。「我在紀念館裡也看到了這架攝影機。」經多方輾轉,麥可·喬利聯繫上約翰·馬吉的孫子克裡斯·馬吉,「我想帶著孩子們和他們共同探討對這段歷史的理解。」
「由於疫情,今年非常遺憾無法來到南京參加公祭儀式。」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克裡斯·馬吉通過視頻連線,在課堂上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克裡斯·馬吉表示,自己在13歲的時候了解到那段歷史,「當時是在叔叔家裡看到祖父拍攝的影像,非常震驚!事實上,南京大屠殺也給祖父帶來深深的傷害,他記錄下的那段沉痛歷史讓他日後備受折磨。」克裡斯·馬吉透露,祖父回國後健康每況愈下,心情也逐步沉鬱。
20分鐘的連線時間格外珍貴,克裡斯·馬吉耐心地講述祖父的這段經歷帶給自己的影響。這幾年利用參加公祭儀式的間隙,克裡斯·馬吉追尋祖父的足跡,用影像記錄如今的南京。祖孫二人一個見證毀滅,一個拍攝重生,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真相,讓更多人成為維護和平的力量
外教和李秀英女兒陸玲交談
83年前的暴行讓麥可·喬利感到震驚,戰爭讓受害者飽受摧殘,甚至波及救助者,而那些曾經的施暴者以及他們的後代現狀如何?麥可·喬利迫切想找到一名親歷侵華戰爭的日本軍人後代,了解他對和平的理解。
經過不懈尋找,《一道背負:日本父子的侵華戰爭責任對話》一書作者田中信幸進入麥可·喬利的視線。他聯繫上對方並坦誠告知自己的訴求,讓他意外的是,田中信幸雖因種種原因無法現場連線,但卻發來一段視頻,在國家公祭日前夕表達自己對和平的理解。
視頻中,66歲的田中信幸講述父親武藤秋一參與侵華戰爭的經歷。20世紀90年代,父親將從軍日記交給田中信幸,這其中還有1938年到1946年田中信幸父親收到的300餘封書信。在這些文字中,田中信幸看到作為侵華日軍的父親的內心世界,也從一個側面還原了日本侵華歷史。「這本書主要是我跟父親圍繞戰爭進行的一些討論,也寄託父親與我對戰爭的認識、反省和歉意。我將用更多的真實講述,讓日本年輕人了解歷史真相,為中日兩國人民的世代友好作出貢獻。」
鈴聲響起,這堂和平課結束了,但麥可·喬利說,他的和平課才剛剛開始。
交匯點記者 黃 歡 範傑遜視頻截圖 韓 軍 曹 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