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跨越國界,追尋和平真諦 —— 一位在寧外籍教師的和平...

2020-12-16 新華報業網

  「和平是什麼」,一份教案牽出這一讓人深思的話題,一節「雲」課承載著特殊意義,一位在寧英籍教師,與來自中、美、日三國的戰爭親歷者後代,身處不同地域,共上和平課。

  外教在授課

  在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前夕,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一群即將走出國門求學深造的孩子們,接受了一次和平教育。雖因疫情只能隔屏交流,但對和平的共同渴望,都濃縮進了小小的課堂,穿越時空、跨越國界。

  「雲」課,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

  2018年9月,取得英國南安普頓大學博士學位的麥可·喬利來到南京,成為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一位外籍化學教師。他沒想到,有一天,「南京大屠殺」會成為他課堂的主題。

  今年10月,麥可·喬利的教案《The Importance of Peace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Society》(《和平教育在當代社會的重要意義》),在南京市教育局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共同舉辦的徵集評選中,獲得優秀教案一等獎。

  如何與孩子們在課堂上探討和平話題,幫助他們尋找和平真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照片牆上的燈光日漸凋零,讓開朗的麥可·喬利感到難過。「這座美好的城市曾經歷過這麼大的傷痛,它的記憶還有多少?」麥可·喬利說,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應給這些即將去往世界各地的孩子們上一堂怎樣的和平教育課。

  課堂,來了大屠殺受害者家屬

  外教在製作PPT

  12月8日,麥可·喬利把一位特殊的「老師」請到他的和平課堂上,她就是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李秀英的女兒陸玲。

  1937年12月,李秀英被侵華日軍士兵殘忍地刺了37刀。在戰爭中飽受傷害,晚年還被日本右翼人士污衊是「假的」,氣憤的李秀英提交了侵害名譽權訴訟。2005年1月,日本最高法院終審判決李秀英勝訴,官司足足打了6年,老人卻最終沒有等到勝訴這一天。2004年12月4日,李秀英在南京鼓樓醫院離世。

  當78歲的陸玲顫顫巍巍掏出83年前母親受傷的照片,教室裡一片寂靜,雖然黑白影像模糊斑駁,但巨大創傷穿過歲月依然可直擊人心。作為外國人,麥可·喬利是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觸及這段苦難史中的人物。他一言不發,和孩子們一起靜靜聆聽。

  夢魘與防衛心理終身伴隨著李秀英。「我媽的床頭總有把手電筒,她說這是防身用的『武器』,如果有人侵犯你可以拿著照他眼睛,也可以當成榔頭來防身。」陸玲還記得,母親的指甲留得很長,「她一輩子都把指甲剪得尖尖的,她覺得指甲也是一種武器,可以用來防衛。」

  2015年10月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南京大屠殺檔案》納入「世界記憶名錄」。李秀英的遭遇和證言證詞是《南京大屠殺檔案》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一天,一個女人的記憶、一座城市的記憶、一個國家的記憶正式成為世界記憶。

  連線,和平的傳遞跨越大洋

  與馬吉視頻連線

  尋訪中,曾讓李秀英成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活證據」的一位外國人引起麥可·喬利的注意,他就是美國牧師約翰·馬吉。

  當年,約翰·馬吉用16毫米攝影機拍攝下重傷的李秀英,以及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各種暴行,這是迄今發現的南京大屠殺唯一動態影像。「我在紀念館裡也看到了這架攝影機。」經多方輾轉,麥可·喬利聯繫上約翰·馬吉的孫子克裡斯·馬吉,「我想帶著孩子們和他們共同探討對這段歷史的理解。」

  「由於疫情,今年非常遺憾無法來到南京參加公祭儀式。」目前生活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克裡斯·馬吉通過視頻連線,在課堂上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克裡斯·馬吉表示,自己在13歲的時候了解到那段歷史,「當時是在叔叔家裡看到祖父拍攝的影像,非常震驚!事實上,南京大屠殺也給祖父帶來深深的傷害,他記錄下的那段沉痛歷史讓他日後備受折磨。」克裡斯·馬吉透露,祖父回國後健康每況愈下,心情也逐步沉鬱。

  20分鐘的連線時間格外珍貴,克裡斯·馬吉耐心地講述祖父的這段經歷帶給自己的影響。這幾年利用參加公祭儀式的間隙,克裡斯·馬吉追尋祖父的足跡,用影像記錄如今的南京。祖孫二人一個見證毀滅,一個拍攝重生,完成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真相,讓更多人成為維護和平的力量

  外教和李秀英女兒陸玲交談

  83年前的暴行讓麥可·喬利感到震驚,戰爭讓受害者飽受摧殘,甚至波及救助者,而那些曾經的施暴者以及他們的後代現狀如何?麥可·喬利迫切想找到一名親歷侵華戰爭的日本軍人後代,了解他對和平的理解。

  經過不懈尋找,《一道背負:日本父子的侵華戰爭責任對話》一書作者田中信幸進入麥可·喬利的視線。他聯繫上對方並坦誠告知自己的訴求,讓他意外的是,田中信幸雖因種種原因無法現場連線,但卻發來一段視頻,在國家公祭日前夕表達自己對和平的理解。

  視頻中,66歲的田中信幸講述父親武藤秋一參與侵華戰爭的經歷。20世紀90年代,父親將從軍日記交給田中信幸,這其中還有1938年到1946年田中信幸父親收到的300餘封書信。在這些文字中,田中信幸看到作為侵華日軍的父親的內心世界,也從一個側面還原了日本侵華歷史。「這本書主要是我跟父親圍繞戰爭進行的一些討論,也寄託父親與我對戰爭的認識、反省和歉意。我將用更多的真實講述,讓日本年輕人了解歷史真相,為中日兩國人民的世代友好作出貢獻。」

  鈴聲響起,這堂和平課結束了,但麥可·喬利說,他的和平課才剛剛開始。

  交匯點記者 黃 歡 範傑遜視頻截圖 韓 軍 曹 陽

相關焦點

  • 正能量:和平一校教師節「穿越千年」感受職業偉大
    跨入校園的那一刻,一下穿越千年,「扮演」不同時期的教師,感受到自身職業的偉大。教師節當天,瀋陽市和平一校的138名教師,在「穿越」中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教師節。當天早晨,當和平一校的教師們伴著晨曦踏入校園時,便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一面威風鑼鼓,敲響了節日的祝福。學校的標誌老楊樹兩側的顯示屏上,是全校138名教師的名字和祝賀節日的文字。踏著紅色的地毯,穿過氣球門,老師們看到了操場上矗立的幾個合影板。這幾張合影板用卡通人物的形式,讓教師們「穿越千年」,體驗教師這個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的光榮與責任。
  • 滿載著愛與和平,行家茶道第41屆國際茶會走進土耳其
    行家茶道研究會會長何在彬先生確立「以茶入道,提升性靈,增進人類和平,共創人間天堂」的宗旨,通過一杯好茶,喚醒心靈和意識的覺醒,並通過每年在不同的國家地區舉辦茶道盛會,向世界傳遞愛與和平的訊息,積極促進超越種族、文化、時空的精神文明交流。
  • 上海灘和平飯店的故事
    和平飯店原名華懋飯店,作為中國首家世界著名飯店,和平飯店殿堂級的存在,在歷史長河的滌蕩下,愈發得迷人耀目。歷經歲月滄桑,「遠東第一樓」的前世今生成為許多人解秘、探秘之地。「十裡洋場一朝夢,百年風情永世傳」的老上海是何等的風骨,華懋在當時是榮耀、傳奇、奢華的代名詞。1956年華懋重新開業,起名和平飯店。
  • 慶祝教師節,和平一校請老師「穿越千年」感受職業偉大
    來源:瀋陽日報-瀋陽網跨入校園的那一刻,瞬間「穿越千年」。老師們可以「扮演」不同時期的教師,感受職業的偉大……9月10日教師節,和平一校138名教師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教師節。從古代「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到「培育英才,養成國民健全之人格」的近代教師形象,再到培育共產主義接班人的現代園丁……教師們紛紛站在合影板後,定格一張張「穿越照」。一年九班的田瑩老師,剛踏上教師崗位。她表示:通過「穿越」,讓自己更明白了教師這個職業的偉大之處,她願意在這個光榮的崗位上奮發努力。
  • 坐標南京 共繪愛與和平同心圓
    一位日本僧侶;一位醫生後人;一位抗疫戰士;一位德國學者。 第七個國家公祭日前夕,他們共同發聲銘記歷史,呼籲全世界團結合作,跨越地域、國籍、種族,攜手應對挑戰。
  • 一帶一路,千年的時空穿越
    原標題:一帶一路,千年的時空穿越 --記習近平主席訪問塔吉克斯坦、馬爾地夫、斯裡蘭卡、印度 世界版圖上,兩條絲綢之路,恢弘而壯美。 北線,走陸路。從中國西安出發,一路向西,跨越高原峽谷,穿越沙漠盆地,深入中亞腹地,通連歐洲。
  • 「和平之都」日內瓦:瑞士第二大城市,世界著名的聯合國城市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先知之城」麥地那:伊斯蘭教第二聖城,被譽為伊斯蘭文明的軀體,今天我們把目光從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上的沙烏地阿拉伯,向西北方向穿過紅海和非洲,並橫跨地中海,來到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歐洲,來介紹城市系列的第四十一篇:「和平之都」日內瓦:瑞士第二大城市,世界著名的聯合國城市。
  • 「和平之都」日內瓦:世界著名的聯合國城市,瑞士第二大城市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先知之城」麥地那:伊斯蘭教第二聖城,被譽為伊斯蘭文明的軀體,今天我們把目光從世界上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上的沙烏地阿拉伯,向西北方向穿過紅海和非洲,並橫跨地中海,來到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歐洲,來介紹城市系列的第四十一篇:「和平之都」日內瓦:瑞士第二大城市,世界著名的聯合國城市
  • 溫哥華——和平拱門和卡皮納諾吊橋
    和平 門前,楓葉飄蕩。 和平 門後,也有星條旗舒展,可惜逆光嚴重,花牆黑乎乎一團。這座長方形白色拱門是聞名遐邇的 和平 門(Peace Arch)了,位於 溫哥華 南部。和平 門矗立在 加拿大 和美 國南北分界線上,為紀念英美兩國在1814年籤訂的 和平 條約,即 根特 條約(The Treaty of Ghent),於1921年建造,並成為世界上第一座象徵兩國之間永久 和平 的紀念碑。輕鬆穿越國界,我站在了 加拿大 領土上,而爸爸媽媽已經是在 美國 領土上了。
  • ...歷史博物館舉行「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 眾館聯動 守望和平」紀念...
    為了銘記抗戰歷史,弘揚偉大精神,凝聚起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由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瀋陽市教育局主辦,瀋陽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承辦的「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 眾館聯動 守望和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主題活動,於2020年9月3日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
  • 「零時差」的跨國課堂,河南師範大學外籍教師開展線上教學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一場疫情打亂了原有的教學秩序,學生紛紛居家上起網課,而在河南師範大學的網上教學教師隊伍中,活躍著十幾個特殊的身影,他們便是外籍教師。3月16日,大河網記者從該校了解到,為了保證線上教學的正常開展,他們為學生搭建了「零時差」的跨國課堂。
  • 書墨飄香伴成長——和平小學教師參加書法網絡培訓
    書法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在古代中國,讀書人寫字作文以毛筆為主,自然而然地催生出了書法這門藝術,為了落實書法課程標準教育理念,幫助書法教師更好地把握書法教材。和平小學組織教師於8月20日參加了2020年粵版小學《書法》教材網絡培訓會,老師們收穫頗多。通過培訓,了解書法的教與學,感悟書法的美。
  • S賽奪冠就結婚,iG寧和女友已和平分手!網友:那寧永遠結不了!
    之前iG在春季賽豪取18連勝,可以說是LPL迄今為止的最強戰隊,無奈在之後的季後賽,發揮嚴重失誤之奪取了殿軍,之前iG打野寧,就高調的說自己奪得S賽之後才結婚,很多網友當時譽為iG的成績很好,覺得寧可以說是中國的安掌門了,但也有一些網友覺得很可笑,想著寧玩弄女生感情,也就是說寧可能一直奪不了冠軍
  • 建設國際和平城市 南京向世界講好和平故事
    這幾年來,南京始終懷揣捍衛歷史真相、守護世界和平的堅定信念,每年都以國家公祭為統攬,在國內外舉辦一系列和平主題活動,向世人傳播歷史真相、傳播和平理念。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也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把和平的種子播撒到世界各地,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自己的力量。
  • 今後,南京高中生出國留學行前必上和平「必修課」
    該活動由南京市教育局與紀念館合作共建,是南京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國際和平教育方面的一次特色創新。雙方將建立定期會商機制、聯合設立「紫金草國際和平學校教研室」、共同培訓教師隊伍、共同組織教育活動、共同實施教學質量管理。
  • [視頻]追尋和平和諧 中國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
    來看今天系列報導《科學發展 和諧中國》最後一集,「追尋和平和諧,中國展示負責任大國形象」。    記者任永蔚:執行聯合國維和行動的軍人都要頭戴藍色鋼盔和藍色貝雷帽,藍色象徵著和平,因此聯合國維和部隊又稱為藍盔部隊。中國的藍盔部隊從1992年執行維和行動以來已走過15年曆程,中國已成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部隊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軍人不僅是世界和平的維護者,也是友誼的傳遞者。
  • 材料:中俄和平解決所有邊界問題
    他說:「我們共同的目標就是通過雙方的努力使中俄邊界真正成為一條和平的邊界、合作的邊界、友好的邊界。」為他國和平解決領土糾紛樹榜樣俄羅斯前總理普裡馬科夫認為,這次和平解決是一個偉大成就,它將兩國間曾經發生過的和有可能發生的所有領土爭端與不和徹底變為歷史。
  • 文明交流互鑑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
    面對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慘烈後果,人類又一次反思戰爭與和平的真諦。千百年來,人類都夢想著持久和平,但戰爭始終像一個幽靈一樣伴隨著人類發展歷程。此時此刻,世界上很多孩子正生活在戰亂的驚恐之中。我們必須作出努力,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全世界的孩子們都在和平的陽光下幸福成長。
  • 荔枝網評:以國之祭,祈願和平
    有一種傷痛,穿越近百年仍刺痛人心。有一種願望,跨越全世界亦孜孜以求。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一年一度的國家公祭儀式即將在南京舉行。當震徹長空的警報聲再次響起,當肅穆莊重的紀念活動再次舉行,國之祭,再次喚醒民族的共同記憶。「昭昭前事,惕惕後人。」
  • @全體師生,《為了和平》全集在線看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組織全體教師觀看大型電視紀錄片<為了和平>的通知》,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觀看紀錄片《為了和平》納入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