鸛魚石斧圖是最早的中國畫嗎?

2020-12-20 知識就是力量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學過歷史的小夥伴們,都知道鸛魚石斧圖,而這個鸛魚石斧圖陶缸,現在都存放在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陳列》展廳裡。那麼,你是否想過這幅鸛魚石斧圖到底是不是最早的中國畫呢?

鸛魚石斧圖是最早的中國畫嗎?

答案很簡單,鸛魚石斧圖並不是我國新石器時代唯一的圖畫,更不是最早的圖畫。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中黑色陶缽上的稻穀,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中小口細頸瓶上水鳥銜魚的畫面,都較鸛魚石斧圖早了很多年。

那鸛魚石斧圖的價值在哪?

儘管如此,鸛魚石斧圖卻是幅面最大、內容最豐富、獨立性最強的一幅畫作了,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這位先民也許是部落中最熟練的制陶工匠,也許是位喜歡觀察自然的年輕人,他為了表現白鸛輕柔的羽毛,將鸛身塗抹成了白色, 猶如後代國畫中常使用到的 「沒骨」 畫法;石斧和魚的外形輪廓以黑色線條描繪,採用的是「勾線」的畫法,在輪廓之內,又以白色塗繪魚身, 猶如後代國畫中的 「填色」 畫法。有學者認為,這幅鸛魚石斧圖具備了中國畫的一些基本技法,當屬國畫的雛形。

鸛魚石斧圖復原

除了這些基本的技法,人們發現,在鸛魚石斧圖彩陶缸之前,儘管有很多精美的陶器,不論是幾何紋,還是魚紋,大多以裝飾紋樣為主,我們很難在畫面的背後找到令人想像或是思考的主題思想,也很少有圍繞著畫面所流露出的主題,注意形象的塑造和布局的構思。而這些,我們在鸛魚石斧圖中都能找到。

它不僅代表著中國史前彩陶繪畫藝術創作的最高成就,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古代繪畫逐步脫離器形的限制,由紋飾向物象的發展,拉開中國繪畫發展史的序幕。

想一睹其真容的小夥伴可以去國家博物館觀賞哦!

文/張鵬 張勁碩

本文出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相關焦點

  • 新石器時期:《鸛魚石斧圖》鑑賞
    鑑賞:「鸛魚石斧圖」於1981年《中原文物》第1期首次向社會公布,引起了學術界特別是美術界的極大關注,凡是談到中國繪畫史,莫不把「鸛魚石斧圖」列為首篇。「鸛魚石斧圖」的繪畫藝術標誌著中國史前繪畫藝術由紋飾圖案向物象繪畫的發展。
  • 鸛魚石斧圖
    鸛魚石斧圖彩陶甕,新石器時代器物,距今約6000年,高47釐米,口徑32.7釐米,1978年出土於河南省臨汝縣(今汝州市)閻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早在6000年前,彩色陶器十分盛行,陶器身上的花紋則是反映當時人們社會生活的一種表現手法。這件陶甕器形較大,外腹部彩繪《鸛魚石斧圖》。畫面縱37釐米,橫44釐米。
  • 鸛魚石斧圖:最大最美的彩陶畫
    出土於汝州的鸛魚石斧彩陶缸(上圖)是國家博物館介紹館藏時必重點推介的文物,在國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64件文物中名列第一。如此受重視,都是因為缸上那幅畫,那是新石器時代最大最美的彩陶畫。    五千多年名畫閃耀國家博物館    玻璃展櫃內,鸛魚石斧彩陶缸安然而立,顯然早已見慣遊客各種驚訝的表情。
  • 鸛魚石斧圖,中國史前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
    鸛魚石斧圖時代:新石器時代材質:陶質彩繪館藏:河南省博物館收藏圖中鸛與魚面對石斧,寓意著先民對勞動生活的特殊審美氣質,與對勞動工具的崇拜圖中的鸛直接用色彩平塗形體,而魚、斧則根據不同的審美需求用粗濃的線條勾勒輪廓,轉折、起伏、剛柔互用的繪製,以表現物的形態與神情,達到形神兼備的審美要求。《鸛魚石斧圖》已運用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勾勒與沒骨兩種基本藝術表現手法。仰韶文化是黃河中遊地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大約發生於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 萬能的「朋友圈」,請告訴我這三幅圖都是什麼意思?
    查閱材料時候無意看到了這三幅圖,有理解的地方,也有未解的地方,求大神指點一二。這幅原始的壁畫,依稀記得曾有人給我說過,好像是要捕捉什麼東西,而且提到要注意這些像眼睛的小圓圈,思來想去的確已經想不起來了。如果是捕捉動物,為何只有動物的眼睛?
  • 鯨頭鸛把木頭當魚吞,一旁的黑天鵝多看了幾眼,差點惹來殺身之禍
    鯨頭鸛和其他鸛形目的鳥類都一樣,喜歡在水裡抓魚吃,不過通常動物園養水鳥的池子裡,不太會放養魚類,而是由人工定時定點餵食,這一點就苦了鯨頭鸛。人在一日三餐之外,都會想吃點零食,更不用說本能就要一直尋找食物的野生動物們了。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本炸毀 盤點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圖5差點被鋸斷,圖7被日軍炸毀【鎮館之寶:新石器時代玉龍】 新石器時代玉龍於1971年在內蒙古出土,是新石器後期紅山文化的代表文物之一;該文物由墨綠色的岫巖玉雕琢而成,造型生動,有著「中華第一龍」的美譽,有著相當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 野保隊員當「臨時媽媽」,掉隊小黑鸛長大回歸自然
    當時正是今年孵化的小黑鸛學飛的時候,這隻小黑鸛可能因為體力不支,掉到水裡了。通常,黑鸛父母會帶著小黑鸛學習飛翔,但如果當年孵化的小黑鸛比較多顧不過來,體弱的小黑鸛就面臨被棄之不顧、「自然淘汰」。隊員們趕緊上前,把小黑鸛抱起來,接到附近的黑豹野保站分站。把羽毛擦乾了曬乾了之後,仔細給它做身體檢查,發現它並沒有受傷。隊員們就把它帶回原處放飛了。
  • 鯨頭鸛號稱鳥界哈士奇,吃飯挑食只認鯉魚,網友笑稱難怪絕種
    當時正值為它餵食的時間,大家都繞著鯨頭鸛想看看珍稀物種進食的模樣,工作人員先是遞給它一頭虹鱒魚,人家根本不為所動。它甚至還擺擺頭,好像在說「什麼東西,這種魚不是我的愛噢!」。工作人員即使是把魚直接遞到它的嘴邊,它也死不張嘴,非常硬氣!一人一鳥僵持了近5分鐘,圍觀群眾都覺得相當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