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新增「朋友圈僅一個月可見」選項,用戶自定義社交方式會成為...

2021-01-08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微信更新背後,是社交媒體人性化改革的基本邏輯。筆者從用戶體驗、用戶使用場景等角度分析微信更新。

一、微信更新引發熱議

近日,微信發布更新版本7.0.4,更新內容中「朋友圈僅一個月可見」的設置選項引發網友廣泛討論,微信憑藉日常更新,又上熱搜。

微信是騰訊公司於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式,8年來,微信經歷了多次改版,不斷更新迭代,從單純的社交媒介轉變成以社交功能為核心的場景化生活類服務媒介。

然而隨著微信所承載的功能越來越多,用戶需要面對的關係愈加複雜,發朋友圈這一簡單的社交行為開始出現無形的壓力。數據顯示,微信超10億的日活躍用戶中,每天會有7.5億用戶點進朋友圈,朋友圈界面每日的總點擊量高達100億次,卻有超過1億人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

即便微信已然在移動網際網路建立了巨大的生態體系,但其社交屬性始終佔據基礎位置,也正是憑藉著十億人的社交關係,微信的其他功能諸如小程序、微信公眾平臺等才得以實現。朋友圈作為微信社交鏈中的重要一環,能否全方位滿足用戶的社交需求,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微信的用戶留存度。

兩年前微信推出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僅半年可見」的功能設置供用戶選擇,企圖緩解用戶的社交壓力。然而,因每個人所感受到的壓力程度不同、社交關係程度深淺不一,此前的功能設置依然無法平衡用戶需求,於是微信給出開通「朋友圈僅一個月可見」功能的解決方案,試圖為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

雖然用戶對微信這條功能更新的評價褒貶不一,甚至還另外提出了大量改版要求,但微信始終關注用戶需求、不斷提升用戶使用體驗的品質無法忽視,微信創始人張小龍也曾說「每一天5億人吐槽微信,有1億人在教我如何做產品」,微信也逐漸在吐槽聲中探尋進步改變的空間。

保羅·萊文森在《人類歷程回放:媒介進化論》中首次提出媒介進化的「人性化趨勢」概念。不管我們身在何處,都依託媒介與外界保持密切聯繫,而媒介也在人類需求的不斷變化中,朝著與人類溝通模式更加契合的方向進化。社交媒介進化越來越貼合人性需求的背後有哪些合理邏輯?

二、社交媒體人性化改革的背後邏輯1. 社交媒介井噴式發展,用戶爭奪激烈

網際網路的發展,經歷了從Web1.0到Web3.0的迭代更新,網絡社交媒介從早期的門戶網站,向內容平臺、社交平臺、分發平臺、綜合性服務平臺的方向嬗變,各種媒介被不斷開發和創新形成激烈的用戶競爭環境。與此同時,所有媒介都在為打通、優化與受眾連接的「最後一公裡」而努力,而連接受眾,不只是彌合時空上的距離,也是適應心理上的需求,以及消弭傳受之間的角色差異。

2018年抖音超越Facebook登頂App Store下載榜榜首,全球月活達到3億。8月時全球月活用戶突破5億,到今年1月,國內月活突破5億,日活達到2.2億。抖音的一路狂飆突進說明數字時代的短視頻分享更順應用戶的社交需求,而Facebook在去年年底發布了一款和抖音極其相似的短視頻產品「Lasso」,也是在跟隨這個趨勢。

碎片化娛樂消費潮流的興起以及短視頻本身具有的強感官浸入性,短視頻使其成為搶奪用戶注意力的重要方式。而早前字節跳動的短視頻矩陣中新添一款主打「社交+短視頻+熟人社交」的產品「多閃」,也印證了視頻社交正在衝擊傳統的圖文社交這一事實。視頻社交是否會成為主流,引領未來社交趨勢,還有待觀望,但社交媒介無論如何發展都將基於數字時代對用戶需求的滿足和更人性化的產品設計。

2. 深挖用戶全場景需求,打造超級服務平臺

媒介是在一定情景下解決問題的工具,用戶的使用特徵就是「用完即走」,清除佔用的內存,一旦有新的替代媒介出現,即產生用戶轉向行為。基於此,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成熟社交媒體工具,都開始往「超級APP」和「超級複合平臺」方向發展,不斷推出一些新的功能。

例如微信小程序的上線,既滿足用戶多場景應用的使用需求,順應用戶「用完即走」的使用慣性,又為用戶節省大量空間,進一步幫助用戶集中管理生活服務類APP,簡化使用過程。微信從社交工具轉變為以社交為中心的生活媒體類服務工具,強化了與用戶的多方面聯結,從而提升了用戶黏性。

3. 回歸社交網絡本質,無限度減輕社交壓力

《群體性孤獨》提到這樣一個觀點:「社交網絡的本質是一種自我中心主義的單薄社交」。人類時常感到孤獨,卻又害怕被親密關系所束縛,數位化的社交關係和機器人恰恰為人類製造了「彼此連接的社交陪伴卻互相隱身」的安全距離,社交媒介本為無限度地歸零社交壓力而生,在迂迴曲折的進化中終將回歸社交網絡的本質,為用戶提供無壓力的自我表達平臺。

對於千禧一代而言,他們的社交圈中大多是現實生活中的親朋好友、甚至是老師,無論是分享內容還是挑選照片都需要小心謹慎,以防人設崩塌,「記錄一切」的口號不是態度的自由表達,更像是沉重的社交枷鎖。Snapchat基於對千禧一代社交心理的洞察,推出「閱後即焚」的故事功能,通過24小時消失機制的設置減輕他們的社交壓力,給予他們表達情緒和宣洩壓力的場所,讓社交回歸本質:無壓力的自我表達。

憑藉這種輕社交的人性化設置,Snapchat深受年輕人的青睞。據統計,該平臺已擁有3億多日活用戶,以18-24歲的年輕用戶為主,每日視頻瀏覽量超過100億次,每日分享內容的用戶約佔65%,遠遠超過Instagram的20%。

伴隨著直播類、視頻類、知識問答等各類社交屬性媒體的相繼出現,用戶的媒介選擇愈加多元化和複雜化,在此情況下社交媒介應該如何優化平臺、吸引用戶、建立良性行業生態,以增強用戶黏性?

4. 堅持社交工具定位,優化用戶社交體驗

社交媒介產生於滿足人類最原始的社交需求,這是其與生俱來的基本定位,無論其功能如何延伸、發展,社交屬性應始終處於基礎和核心位置。而在社交媒介工具提供同等社交功能的條件下,用戶黏性的增長更多來自於媒介所匹配的優質使用體驗。

微信在提升用戶使用體驗的一次次改版中,信息傳播方式逐漸多元化:從只能發送文字和圖片,升級到語音對講、視頻聊天、自定義表情等多功能社交方式,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既簡化了信息傳輸過程,又凸顯了媒介的人性化優勢。

5. 踐行用戶至上的核心理念,對用戶保持開放

用戶數量增長往往伴隨著社交媒介內愈加廣泛的人際網絡建立、愈加豐富的內容資源分享,為社交媒介帶來巨大的價值。而以實際行動踐行用戶至上理念的社交媒介對用戶有著天然的吸引力,隨著用戶黏性的增強,逐漸形成良性的用戶增長生態鏈。

開放、坦誠的態度能夠給用戶帶來歸屬感。給用戶充分表達意見的機會是雙方深入溝通、進而達成共識的前提。而屢屢出現的用戶隱私洩露問題,也說明在使用用戶數據時,應該保持開放和透明。社交媒介的不斷湧現和持續更新都是在滿足時代和大眾的需求,而社會與群眾的口味變換、時代的更迭、需求的逐漸轉變需要一個輸出的口徑,社交媒介在接納用戶的意見和吐槽中不斷改進,積累用戶資產。

6. 行業內保持良性競爭,刺激增長和創新

社交媒體戰場上,從不缺源源不斷的入門者,有人落伍、有人後來居上,誰會成為下一個行業翹楚,沒人能預測。最初,Facebook與許多社交平臺競爭,不僅是Myspace,還有Friendster、Twitter、Tumblr、LiveJournal等。巨大的競爭壓力刺激了創新,並催生了Facebook的許多特色:簡潔漂亮的界面、新聞推送、與真實世界身份的聯繫等等。

而十年後Facebook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將競爭對手拒之門外,甚至簡單粗暴地複製他們核心技術的行為令企業聲譽一落千丈,伴隨自我膨脹產生的許多錯誤也時刻佔據頭條。惡性競爭導致用戶對Facebook缺乏信心,有人甚至在世界範圍內發起了「刪除Facebook」運動。

亞當·斯密曾經說:「競爭促進增長和創新」。伴隨行業體量擴大的是不可避免的業內競爭,但競爭所帶來的增長和創新依託的是充滿活力、機會平等的市場環境,社交媒介間的良性競爭不僅能營造公平的行業環境,更能在促進用戶增長的基礎之上,創造更大的價值。

社交媒介技術和功能的不斷變革,打破了既有的社交模式,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媒介和用戶的關係。社交媒介發展的內在動力,即通過功能拓展和優化,不斷適配用戶的生理和心理特性,不斷適應用戶需求,以增強用戶黏性;其對於人際關係的拓展將來也不會只停留在網絡,而是逐漸成為人們真實生活的「手段」和「空間」。

 

作者:想插上翅膀的Endless,公眾號:NewMediaLab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nIgLCZ2TVs-y7ppsDVKFow

本文由 @NewMediaLab 授權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收藏已收藏 | {{ postmeta.bookmark }} 點讚已贊 | {{ postmeta.postlike }}

相關焦點

  • 微信朋友圈可設置「僅一個月可見」 你會選擇使用嗎?
    17:47 驅動中國 2019年5月5日消息 今日,微信發布了最新版本
  • 微信再更新,新增朋友圈一個月可見!
    昨天,微信迎來了 iOS 版 7.0.4 版本更新,本次更新主要是對「視頻動態」功能進行了優化,加入了搜索背景音樂和發表私密留言兩個功能。除此之外,還新增了朋友圈一個月可見功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微信 7.0.4 版本具體都更新了哪些內容吧。「視頻動態」背景音樂舊版微信在發表「視頻動態」時,只能選擇系統推薦的一些背景音樂,無法自定義背景音樂。本次更新則帶來了自定義搜索背景音樂的功能,讓該功能得可玩性增加了許多。
  • 微信又雙叒叕更新 朋友圈能「一個月可見」了(雙語)
    新版微信還允許用戶為「視頻動態」添加背景音樂。「視頻動態」是年初微信增加的短視頻拍攝功能。朋友可以在「視頻動態」中發表私密留言,只有拍攝者可見。   新功能一出,立刻引發熱議。對於「朋友圈僅一個月可見」,網友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
  • 微信又添新改動,朋友圈可見時間設置再引熱議,網友:感覺好矯情
    在微信朋友圈的設置界面,允許朋友查看自己朋友圈的範圍新增了「最近一個月」,而之前僅有「最近三天」、「最近半年」、「全部」三個選項,雖然只是一次小小的改動,但是還是引起網友們的廣泛熱議,不過大多都還是認為此功能太過雞肋,真正對於用戶的影響有限。有網友表示:「你就不能給個自選天數?
  • 微信又搞事情了!朋友圈查看範圍新增「最近一個月可見」,你選哪個?
    微信又雙叒叕悄悄更新了!小編偶然發現微信允許查看朋友圈的範圍新增了「最近一個月」!繼「最新三天」「最新半年」「全部」……朋友圈終於迎來「僅一個月可見」別小看這一簡單變化據新浪科技查閱,微信上一次更新朋友圈可見範圍的功能是在兩年之前。2017年2月,微信推出朋友圈「最近半年可見」的功能。一個月之後,微信推出朋友圈「最近三天可見」功能。
  • 微信朋友圈新增「一個月可見」代表什麼?其實是方便了一類人
    前言:微信朋友圈新增的「一個月可見」功能,代表什麼?其實是方便了一類人。微信作為最大的社交平臺,與QQ最大的不同是足夠簡潔,能夠適用於所有人,這也是微信輕鬆坐擁十億用戶的最大原因,操作簡單,老少皆宜。在朋友圈興起之後,微信更是受到大家的青睞,向別人展示自己也是社交的一種方式。於是,在朋友圈發表動態成了一種展示自己的方式。有句俗話說得好「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幾年前發的照片早就不能代表自己了,怎麼辦?真要刪除嗎?
  • 微信突然更新,朋友圈一個月可見,還有6個重磅新功能!
    7.0.4;   2、返回到【設置】——【隱私】——【允許朋友查看朋友圈的範圍】;   3、設置為【最近一個月可見】。微信就曾宣布暫停漂流瓶功能   騰訊公號曾表示:   經過用戶投訴和媒體報導,我們發現漂流瓶中仍有大量的色情內容和廣告的情況。
  • 微信朋友圈「一個月可見」,這下舒適了嗎?| 光明夜讀
    原因無他,網友們討論的重點依舊還是朋友圈可見的時間範圍。此次迭代,微信在以往「最近三天」「最近半年」和「全部」的三個選項中,增添了「最近一個月」選項。這一改變,讓那些覺得三天太少、半年又太多的網友們,感到了「極度舒適」。
  • 【中日雙語】微信新增查看一個月朋友圈功能
    5月5日微信發布iOS系統的最新版本7.0.4。本次更新後,允許好友查看朋友圈的範圍新增「最近一個月」的選項。此前在4月17日,微信在安卓系統中已經進行相應更新。目前,用戶可以設置好友可以看到自己「最近三天」「最近一個月」「最近半年」或「全部」範圍的朋友圈。
  • 【每日一題】為什麼微信朋友圈增加了三天可見?
    C回答從場景的角度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會在什麼時候使用朋友圈僅三天可見?對於用戶來說;保護自我隱私:微信逐漸成為社交關係建立的起點,用戶的微信中可能出現大量「非朋友」的好友,這種關係鏈的擴張導致用戶希望能夠保護自我隱私,不讓他人有「窺探」隱私的權限一種「懶人」管理朋友圈的方式:朋友圈作為用戶展示個人形象一個窗口,很多時候用戶會花時間進行管理,以維護自己的形象
  • 微信新增朋友圈「最近一個月可見」,但為什麼很多人都說雞肋
    這看起來更像是微信為了在短視頻領域發力而做的一次更新,也似乎說明了如今抖音等短視頻巨頭對微信的威脅之大。不過詭異的是,教授無意中卻發現,其實此次微信還增加了一項隱藏的功能——「朋友圈最近一個月可見」!相比之前「三天」、「三個月」以及「半年內」可見,一個月可見的設定似乎更符合大家的期望。
  • 朋友圈可設置一個月可見,朋友多久能見?
    近日,微信發布iOS系統最新版本7.0.4。據了解,這次更新內容有:視頻動態支持搜索音樂並支持私密留言、看一看增加個人中心等。最引人注意的是,允許好友查看朋友圈的範圍新增「最近一個月」的選項。此前在4月17日,微信在安卓系統中已經進行相應更新。好吧,強大的安卓更新總是先行一步。
  • 微信首批「自定義菜單」內測公眾帳號通過申請
    根據微信「自定義」菜單的文檔,自定義菜單接口可實現兩種類型按鈕:1、Click(點擊事件)用戶點擊 Click 類型按鈕後,可直接回復對應按鈕的自定義消息。「自定義菜單」 功能實現以後,使用戶有更加便捷的方式對不同區域、不同類別、不同折扣的景區進行挑選,而不再局限於「簡單的對話式」交互。帶自定義菜單的景點打折門票在原有的功能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1、 用戶可通過菜單根據偏好直接選擇查看訂票首頁、熱門城市還是周邊旅遊的打折景點。
  • 問答:微信朋友圈如何自定義位置?
    用微信發朋友圈時可以選擇位置,有些位置在位置列表裡不存在,或者你想要更個性的位置,這時就需要自定義位置。下面我就來告訴大家如何給自己的朋友圈自定義位置。工具/原料微信、手機接入WIFI或行動網路方法/步驟進入微信主界面,點擊下面的「發現」。
  • ...min+的社交應用|google play|二次元|釐米秀|社交應用|微信朋友圈
    將火熱遊戲和二次元文化引入應用 增加用戶參與度Discover(朋友圈)應該是用戶最常用到的功能。目前 PAGO 仍處於發展初期,用戶總量肯定和微信存在差距,但這並不妨礙 PAGO 用戶使用朋友圈的熱情。筆者在北京時間下午 3 點分別點開了微信朋友圈和 PAGO 朋友圈,想看看近一小時內分別有多少新朋友圈在兩個平臺上產出。
  • 從用戶體驗五要素著手,解析微信7.0改版
    1.2 從用戶的角度分析用戶「苦微信久矣」微信已成為社會關係的大載體,宏觀點來講,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係的總和,那麼微信作為大載體,承擔的不僅僅是溝通互動這樣的連接,還有一系列的社會問題,這對於一個產品來說,無疑是沉重的。
  • 微博推出全新傳播模式:僅粉絲可見功能
    ,新增了「僅粉絲可見」功能。微博稱這是一種全新的微博傳播模式,即博主發布的微博只對粉絲可見,博主在發布微博時可以直接選擇「粉絲可見」選項,也可以將公開微博設置為「粉絲可見」。微博表示,這一傳播模式將為博主和粉絲兩種身份的用戶帶來不同卻又統一的用戶價值。博主(發布者)可以通過控制分享範圍為自己增加粉絲,粉絲(接收者)則可以通過構建關係消費到優質內容。
  • 企業微信如何自定義對外信息展示?如何開啟歷史朋友圈?
    企業微信如何自定義對外信息展示?第一步:管理員新增自定義欄位管理員登錄企業微信後臺 ,進入【我的企業】-【通訊錄管理】-【成員資料顯示】-【對外資料顯示】- 【修改】-【添加自定義信息】頁面。完成以上2步配置後,企業微信好友或微信客戶點擊員工名片,即可直達企業官網。其他自定義欄位也是類似的配置方法。
  • 微信的「已讀」功能,比朋友圈三天可見更殘忍...
    但放在微信,「已讀」卻可能將增進社交的工具,變成「社交事故」的車禍現場。當你好不容易熬過死亡星期五迎來周末,你的上司卻在微信裡臨時安排任務。原本想肆無忌憚地「裝死」,一旦手滑點開了對話框,在明確顯示的「已讀」下,便成了「明目張胆向領導挑釁」。
  • 當「朋友圈」不再是朋友的圈,你還會「所有人可見」嗎?
    「朋友圈」我們都很熟悉了,就是微信一個發動態的功能,而微信現在作為我們一個使用最多的社交軟體,「朋友圈」也就自然的成為了我們使用最多的「泛生活社交」(只有添加的好友才能看到,微博這類才是廣義社交)。生活動態、旅遊見聞、社會心得……都可以發到上面,甚至成為了一種習慣,直到「朋友圈」裡開始出現一些不是朋友的人;直到微商的廣告轟炸;直到「朋友圈」變成「家庭圈」、「師生圈」、「領導圈」等等,我們就再也不能隨心所欲了,甚至開始遠離、淡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