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湯湯
22級新傳考研交流3群:199139514
22級拖鞋哥二戰QQ交流群:952233546
管理學派/經驗學派
管理學派(administrativeschool)又稱經驗學派,該學派基於多元主義的社會觀,主張通過經驗性的實證方法研究傳播學現象,並從實用主義的視角出發關注傳播效果是否達到傳播者的預想以及如何更好地服務於實踐。其常用的定量的研究方法有問卷調查法、實驗法和內容分析法等。該學派的代表人物有以下學者:哈羅德•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霍夫蘭和盧因等人。由於經驗學派的研究多受某些機構如企業或政府的資助,也由於該學派所持的多元主義社會觀,該學派默認現行體制的合理性並缺少具有批判性的觀點是該學派一直為人詬病之處。
芝加哥學派
芝加哥學派是20世紀初至30年代圍繞芝加哥大學社會學系形成的學派。其學術旨趣是探討「人」本身,強調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互動,開創了人文氣息濃鬱的時代。學派經典著作《街角社會》採用民族志的實證研究方法置身於研究對象的環境中觀察。芝加哥學派對傳播學早期發展有重要影響:首先它代表著社會科學在美國的第一次繁榮,對重要的歐洲理論起著思想登陸點作用;還使美國社會科學研究有了強烈的經驗主義方向;並且其後期進行的佩恩基金研究構築了以媒體效果為重點的大眾傳播研究模型。學派代表有杜威、庫利、米德等。學派理論有符號互動論、鏡中我、主我與客我等。
哥倫比亞學派
哥倫比亞學派是美國經驗學派傳播效果研究的重要學派,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代表人物有拉扎斯菲爾德、默頓、卡茨、貝雷爾森等。哥倫比亞學派的教學和研究方向較自由,從未標榜自己是一個學派,但有共同特點:(1)不受心理學研究通則的束縛,重視研究個體差異等問題;(2)不局限於意識的研究,而以活動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3)重視了解機能活動的「為什麼」,重視研究行為的內部機制;(4)重視客觀方法,如實驗法、測驗法、分等法、統計法等;(5)重視心理學在實際生活的應用。這些特點適應美國社會對個人自由競爭的需要,並與芝加哥機能的主流,推動應用心理學和心理測驗的發展及對人的能力的研究。但該學派明顯表現出貶低意識的傾向,為行為主義的產生鋪平道路。
批判學派
批判學派並非指涉一個獨立的學派,其指涉的是三個主張稍有差異但都持批判性觀點的學派,他們分別是法蘭克福學派、伯明罕學派和政治經濟學派。但是,託馬斯•庫恩認為學派的建立是需要有一個「克裡斯瑪式」的領頭學者和一個足以讓學者們感興趣並且能夠穩定產出研究結果的研究問題。因此在簡述批判學派時不將個別的著名學者也劃分到批判學派範圍內。因為他們儘管持有批判的觀點,但他們所研究的問題沒有得到傳承式的研究。如思想家葛蘭西、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者阿爾都塞等人。
伯明罕學派/文化研究學派
伯明罕學派又稱文化研究學派,建立於1964年,以英國伯明罕大學當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為核心。該學派重視受眾的能動性,著重研究大眾文化、青年亞文化,認為傳播過程中受眾所建立的意義更為重要。其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文本分析和受眾調查。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斯圖亞特•霍爾、霍加特、威廉斯、大衛•莫利、約翰•菲斯克。該學派的文化觀顛覆了傳統的裡維斯主義的文化精英化的觀點,認為文化是所有生活方式的綜合。該觀點使得大眾文化重新獲得研究的「合法性」。但是由於過度強調受眾的能動性,該學派的研究忽略了社會中結構性的權力壓迫,容易陷入自說自話,感覺良好的困境中。
政治經濟學派
政治經濟學派的研究活動最早是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北美開始的。顧名思義是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來考查傳播現象,將傳播活動作為一種經濟活動並以此來觀察媒介及其傳播行為。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席勒和斯麥茲等人。席勒提出了著名的傳播帝國主義的觀點,斯麥茲則以受眾商品論而知名。該學派突破了文化研究學派的盲點,即媒介的經濟活動的研究,為傳播研究提供了一種新思路。
法蘭克福學派
法蘭克福學派是最早出現的批判學派,以德國的法蘭克福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為基地形成,其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出發,從哲學和社會學角度研究和批判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文化、思想、社會等危機。代表人物及思想有阿多諾的文化工業批判、霍克海默的現代性理論、馬爾庫塞的單向度的人、哈貝馬斯的交往理性和公共領域等。法蘭克福學派彌補了實證研究缺失的宏觀視角,開創了傳媒批判理論的先河,深刻地影響了此後各種批判學派的傳媒和文化研究取向,但只是批判現實,並未提出改善現實的具體意見,甚至不主張改變西方的社會制度和秩序。
媒介環境學派/技術學派
媒介環境學派又稱技術學派。該學派學者多持泛媒論的觀點認為萬物皆媒,並認為傳播技術會對社會及文化造成決定性的影響。媒介環境學理論學派主要分為加拿大多倫多學派和紐約學派,該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尼斯、麥克盧漢、尼爾•波茲曼、保羅•萊文森、梅羅維茨等人。儘管該學派的學者們認為媒介技術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這些學者卻對媒介的發展各持不同的態度。比如麥克盧漢對媒介的發展持樂觀的態度,認為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民主,而尼爾·波茲曼則持悲觀的態度,認為技術會對個人的理性造成傷害並提出娛樂至死的觀點。
多倫多學派
多倫多學派是20世紀60年代由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者哈羅德·英尼斯、艾瑞克·亥烏絡克和馬歇爾·麥克盧漢共同創立的。後繼工作由多倫多大學麥克盧漢文化與技術研究所而得以開展,代表人物是戴瑞克·德科柯夫。多倫多學派提出了一種在人類文化結構和人類心智中傳播居於首位的新理論和新的媒介分析技術,對後來的傳播學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多倫多學派的媒介文化理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奠基人英尼斯提出的「傳播偏向論」、核心人物麥克盧漢倡導的「媒介訊息延伸論」和20世紀80年代以來戴瑞克以新電子現實為研究框架所倡導的「文化肌膚論」。
紐約學派
紐約學派是媒介環境學派的重要分支,主要以芒福德、波茲曼、萊文森、梅羅維茨、林文剛為代表人物。紐約學派的主要思想觀點有:波茲曼的「媒介批評三部曲」,萊文森的「人性化趨勢」「補償性媒介」,梅羅維茨的「媒介情境論」「消失的地域」等等。該學派主要研究技術與人的關係演變,一方面在創建媒介環境學會和使其發揚光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該學派的理論和觀點對當前網際網路的發展來說意義重大。
帕洛阿爾託學派
帕洛阿爾託學派是以研究交往傳播為主的研究學派,代表學者有貝特森等人。其主要觀點包括:要求人們意識到模稜兩可的傳播,認識到傳播的反常現象,如悖論、二重否認等,從而提出更多更清楚的傳播是否發揮作用的問題;通過個體與他人的傳播關係來研究個人行為;提出重要論斷,人不能不傳播,人的行為就是傳播。其主要代表學者的觀點有貝特森的元傳播,關注人們在傳播過程中約定俗成的一種詮釋規則,即關注傳播的傳播。
試比較傳播學經驗學派與批判學派(20分)
在當今的傳播學研究領域有兩大對壘的學派:一是以美國為主體的經驗學派;一是以歐洲為中心的新興的批判學派。
一、含義
(一)經驗學派
經驗學派是西方傳播學的主流學派,以美國學者為代表。從20世紀初傳播學在美國萌芽之後,經驗學派開始形成,並佔據主流地位。經驗學派除了在方法論上堅持經驗性實證研究立場之外,還有以下兩個重要特點:一是實用主義的研究目的;二是多元主義的社會觀。其關注的焦點主要是傳播效果問題,代表人物有拉斯韋爾、拉扎斯菲爾德、霍夫蘭等。
(二)批判學派
嚴格說來,傳播學的批判學派並不是一個學派,而是對歐美等國受社會科學的法蘭克福學派影響,持不同於美國經驗主義研究立場、堅持以批判的觀點和方法進行的研究的總稱,是不同觀點、不同方法的集合體。拉扎斯菲爾德在《論傳播學中的管理研究和批判研究》中首次明確定義了管理學派和批判研究的二元對立。批判學派關注的焦點是資本主義壟斷媒介是如何剝奪人的尊嚴和自由的。他們更多將傳播理論與社會理論結合在一起,著重考察社會結構和意識形態等宏觀問題。方法論上以思辨為主,反對實證主義。該學派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諾等。
二、比較
(一)社會觀不同
經驗學派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多元社會,只要實現多元利益的協調和平衡即可消除社會矛盾,媒體可以幫助改進資本主義制度的問題,採取維護現存的社會制度和傳播制度的立場。
批判學派認為,資本主義及其傳播制度本身並不合理,大眾傳媒本質是少數壟斷資產階級對大多數人實現統治的意識形態工具,必須對其進行批判和改變。
(二)核心課題不同
經驗學派的核心課題是「如何控制」、「在多大程度上」進行控制,而批判學派關注的課題是「誰在控制」、「為什麼存在支配、控制」、「為了誰的利益進行控制」。
(三)研究目的不同
經驗學派的目的是維護現行的社會制度和傳播制度,為大眾傳播媒介充分實現政治、經濟、軍事功能服務,其實用性、經驗性比較明顯。
批判學派是從哲學、社會學質化分析角度來探討傳播與社會結構各要素之間的關係。
(四)研究焦點不同
經驗學派的研究焦點比較微觀,主要集中在:如何傳播、如何有效傳播之類的問題;致力於尋求傳播活動自身規律;落腳點在傳播效果和受眾。
批判學派的研究焦點比較宏觀,主要集中在:關心為誰傳播之類的問題;傳播體制的研究,傳播者和傳播與社會結構各要素的關係;落腳點在傳播意義上。
(五)研究方法不同
經驗學派在方法論上堅持經驗性實證研究,主要採用社會學、心理學等方法,強調定量分析,注重實證經驗和微觀研究。
批判學派在方法論上堅持以思辨為主,主要採用哲學、社會學、政治經濟學、文化研究等方法,強調定性分析,但不排斥定量分析,注重宏觀和全面。
三、怎樣看待兩個學派的差異
兩個學派呈現出兩種不同的方法論,歸根結底,方法論只是一種認識世界的方法,學者們在做學術研究時應該各取所需、各為所用,事實上,現代大多數學者常用的研究方法就是將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結合在一起。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研究的領域,無論是批判主義還是經驗主義,都是傳播學研究的經典範式,每一種學術研究方法必定有其存在的價值和合理性。
本期推送的是學派的總結,學習到後期,一些基礎的知識不要忘記了,尤其是傳播學的研究學派,很多人都會出現「明明知道,但寫不出來」的窘境。
我按照近兩年真題考察頻率來進行的篩選,主要掌握前8個學派,後3個作為了解即可。其實我們在記憶這些學派的時候,可以大致做一做分類,比如——
管理學派/經驗學派:主要代表是芝加哥學派、哥倫比亞學派
批判學派:主要代表是伯明罕學派(文化研究學派)、政治經濟學派、法蘭克福學派
媒介環境學派/技術學派:主要代表有多倫多學派、紐約學派
帕洛阿爾託學派:這是一個研究小組,單獨記憶
The End
臨近考試
文章連結太多了找不到?
點擊圖片,直接領取pdf合集!
👇
2023新傳考研
拖鞋哥 · 起航班
準時出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