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李白學習如何遊南京,李白曾感嘆自己不敢寫詩

2020-12-17 張張品人物

每一個愛好旅遊的人應該都到過六朝古都南京,古時候稱為金陵。可是我們到了南京,是不是會感嘆這南京沒有什麼可看的,比不上蘇杭,有山有水。如果你稍微有一些這樣的感覺,就需要學一學我們的大詩人李白了。

天寶六載(747年)作者奉命「賜金還山」,被排擠離開長安,南遊金陵寫下《登金陵鳳凰臺》

這首詩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歷史厚重的古都,我們應該怎樣去遊覽?

對於這首詩,中國文學史上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李白經過武昌時,看見黃鶴樓的牆壁上提著一首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首詩是詩人崔顥登上黃鶴樓遠眺長江所見的情景。李白大為驚豔。心高氣傲的李白本想寫點什麼,卻悲哀地發覺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超越。寫下這麼兩句就離開了,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來到金陵鳳凰臺,還惦記著在黃鶴樓的落差。揮筆寫下了這首《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第一聯,鳳凰在古代是祥瑞的象徵,哪裡出現了鳳凰,說明這是王朝興盛,而此時的鳳凰臺,上空有鳳凰臺,空有江水汩汩流淌,卻沒有了鳳凰。一個空字寫出了作者的內心的失落,雖然還有江水,還有鳳凰臺,可是我們的精神世界,我們的情感寄託卻沒有了。

巴金在散文(燈)中說過,人不是單靠吃米活著。是的,人之所以有別於動物,是因為人有精神,人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園。此時登上鳳凰臺的李白精神家園是空虛的。江水再浩瀚,他卻無法得到精神上的滿足。

第二聯,三國時,魏蜀吳三足鼎立,吳國定都金陵,而此時能夠與曹操劉備相抗衡的東吳宮殿,已經沒有當年的繁華。幽徑之上雜草叢生。東晉也定都金陵,衣冠指的是世族士紳,達官顯貴,社會名流。這些能夠與皇帝抗衡的世家名流,現在都變成了一座座墳墓。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就是你知道的多或少。物質上的奢華取代不了精神上的富足。李白知道南京曾經的繁華才有今日的失落。這一句也告訴那些我們這些拼命追求物質奢華的現代人,在歷史的長河面前無論我們多麼的富足,結果都是一座古丘。

第三聯,三山不是三座山,而是山名,三山雲霧繚繞,若隱若現,仿佛在青天之外。一條綿長的河流被白鷺洲中間分隔。一俯一仰,一虛一實,一遠一近。把金陵的自然景觀寫得開闊。

我們看到這樣的景觀,肯定會被大自然深深的震撼,拍照合影留念。而李白不會,他會想到什麼呢?

當然這一句還暗含一個哲理,在李白看來,宇宙萬物之中,能夠獲得永恆存在的只有自然。一切的繁華與驕奢淫逸都會煙消雲散,人在大自然的面前如此渺小。

第四聯,這一聯兒緊接著上一聯兒而言,正是因為三山被雲霧遮擋,他才會想到浮雲遮蔽了日頭。白鷺洲阻擋住河流,因此作者無法看見長安。他的長安也仿佛被阻擋。

浮雲象徵著小人奸臣。太陽象徵著皇帝朝廷賢良。浮雲蔽日,說的是讒臣當道,遮蔽賢良。奸邪當道,蒙蔽皇帝。有政治抱負的李白面對,此情此景怎能不悲哀失落。長安指的是朝廷。我覺得這裡也可以指自己的理想。不能回到朝廷,甚至登高望遠都看不到朝廷。此時作者被賜金放還,那種濟世為民的理想,也不知怎樣去實現。這種憂愁便直接噴發而來。

李白遊覽金陵,既想到了金陵上的神話傳說,也想到了金陵曾經的歷史,也看到了此時此刻的自然景觀。同時也是排遣自己的憂愁。

我們選擇旅遊,不應該是為旅遊而旅遊。我們應該像李白一樣。學習知識,思考當下,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富有滿足。

相關焦點

  • 罵李白寫詩差?是杜甫不在了,給你們的勇氣嗎?
    我們知道,李白和杜甫合稱李杜,兩人關係也比較好,杜甫更是李白的粉絲,非常喜歡李白的詩句。李白被稱為詩仙,杜甫被稱為詩聖,兩人交織千年的情感,也在現代組成了cp。而在千年前,杜甫去世前後,白居易曾寫詩表示,李白的詩十首裡面,沒有一首是好的。
  • 「讓我和李白比寫詩,為啥不讓李白和我比朗誦?」:涉及學習,孩子都是最佳辯手,邏輯鬼才!
    因為做不出奧數題,男孩委屈到哽咽。隨後他和爸爸之前的對話火了:男孩說:「李白四五十歲當官當不上,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爸爸說:「你怎麼不和李白比寫詩?」男孩回應:「那你怎麼不讓李白和我比朗誦啊。」聽到男孩的這個回答,爸爸瞬間被逗笑。
  • 不要認為李白只會寫詩,其實李白在俠客表上也有一定地位
    換做是現代一定也會有一大波的迷妹追隨吧,在我們固有的印象裡李白是一個仙風道骨,有一副文弱書生的樣子,但是李白真的是這個樣嗎?可能今天我們說的李白就要顛覆大家對於李白平時文弱書生的印象,快來跟著我我一起看看是怎麼回事吧!
  • 朋友妻子對自己很熱情,李白怕引起誤會寫詩解釋,詩仙果然有情商
    李白作為唐代詩壇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被後世尊稱為「詩仙」。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李白永遠都是瀟灑俊逸的,便是杜甫對於李白的印象都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他就像一個謫落在盛唐的仙人,飄飄乎遺世獨立,似乎世間的一切在他眼中都是不過爾爾,他自己也是狂得沒邊,敢寫出「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這樣的詩句。如果是按照上面的這個人設去想像李白,那他應該是一個傲到沒邊,不會在意別人感受的人。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其實並不是,相反李白還是一個很溫柔、很細膩的人,他是真的會設身處地去為別人著想。
  • 解讀李白《遊洞庭湖》:李白的瀟灑人生,從這首詩中可見一斑
    第二位是李白的族叔李曄,這位任刑部侍郎的族叔,也是被貶官,去往嶺南時路過嶽陽,聽說這個大侄子在嶽陽,於是叔侄相見。第三位則是由中書舍人貶到嶽陽任司馬的賈至,也算是地主吧。三位都曾在玄宗身邊工作過,自然是熟識的,加之三人都是被貶職身份,自然更有共同語言。
  • 論寫詩,李白一生只輸給過一個人,還心服口服!
    悅讀經典,給自己一方安靜的天地,大家好,我是安久。李白的詩歌成就幾乎沒人能夠超越,畢竟「詩仙」的名號可不是白來的。從小我們就會學習很多古詩詞,其中最多的便是李白的詩作。無論是「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最浪漫的事,就是為你寫詩!
    ——杜甫《春日憶李白》李白一鬥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當年是非常崇拜李白的後輩,所以他當然給李白寫的多,李白回他的少。聽到這兒,你是不是也替杜甫釋懷了?2「劉柳」劉禹錫與柳宗元並稱「劉柳」,春風得意時相互支持,天涯淪落時不離不棄。
  • 一天寫詩2000首!讓李白沉默,讓乾隆落淚
    最近關於「神童」的熱搜頻出,前有六年級小男孩陳靈石研究癌症獲獎,後有少女岑怡諾14歲「一天能寫2000首詩」(現在16歲了),讓人不禁感嘆:這是把網友當傻子?
  • 李白的詩句特點,李白詩句的文風
    李白的經歷十分的坎坷,而且李白也有著很多重的身份,除了世人他還是刺客,道士,劍術高手等等。而且在精神方面,儒家,道家,還有遊俠的精神在李白身上也均有體現。在李白的一生當中,給後人留下了900多首詩篇,這些作品中體現了李白一生的心路歷程,我們可以從這些詩中看到李白的心境和人生的變化,而且從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從他的詩中看到整個唐朝社會的變化。
  • 李白除了寫詩厲害,其實舞劍也不差,可排全唐第二!
    ,所以李白能夠做到這一點,還是非常令我們佩服的。,他們不喜歡你瘦弱的樣子,更加強調作為一個男兒,要能上場打仗,也許是因為這種環境的影響,李白小的時候就非常注重鍛鍊,不管是騎馬還是射箭,舞劍,他都玩轉得非常好,當然他最喜歡的還是文學了,不過在寫詩的空餘時間,他的娛樂生活還是非常豐富的。
  • 一首不合規則的七律,竟然好到詩仙李白不敢題詩
    位於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黃鶴樓聞名遐邇,從古至今無數文人墨客均在此題詩留字,詩仙李白也曾登臨黃鶴樓卻未題詩,這是為什麼呢?傳說他因為看到一首當時無名詩人的詩寫的太好而放棄題詩,這是一首什麼詩呢?這首詩有什麼好呢?
  • 李白: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之間
    李白曾在《戲贈杜甫》(真偽待定)中戲謔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說杜甫因作詩太苦而消瘦。雖是朋友間的戲言,也不是毫無根據。無疑,李白是個不世出的語言天才,寫詩如在天壤間、在生活中撿拾字句,或者說,他的生活即是還未行諸語言的詩,寫或不寫,詩都已存在。在這一層面說,「詩仙」二字實在很貼切。
  • 誰能成李白第二?也許李賀有願望未了:要是能重來,我要當李白!
    唐代詩人李白人稱「詩仙」,千百年來,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敢和李白一較高低,難道李白註定是詩壇不可超越的詩人嗎?在唐代能與李白比肩的是「詩聖」杜甫,他和李白並稱為「李杜」,可見這是唐朝文壇公認的兩位大咖。韓愈曾評價說,李杜的詩詞光芒萬丈長。
  • 李白《夜宿山寺》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期間,遊山玩水對於喜愛「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李白,也應該是家常便飯的。今天閱讀的這首《夜宿山寺》,便仿佛一個「名人」,被人莫名懷疑,或許也算是學者多疑。此詩大家應該多是耳熟能詳,因為它曾被選入小學語文教科書。一般人都認為是李白作品,大約作於湖北黃梅,記取蔡山峰頂山的江心寺。如果真是,那麼時間大約當為李白居於安陸的十年間。
  • 詩仙李白在山東
    喝到最後,恍惚覺得這裡就是自己家鄉吧。「詩仙」的豪放氣派立刻彰顯,全詩句句在講「喝酒」,「美酒鬱金香」「玉碗琥珀光」,微黃透亮的酒倒進晶瑩透亮的白瓷酒碗,看來對蘭陵酒是真愛。山東有名山、名水。李白先生遍遊齊魯,指定少不了來濟南觀賞一番。如《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初謂鵲山近,寧知湖水遙?此行殊訪戴,自可緩歸橈(其一)湖闊數千裡,湖光搖碧山。
  • 李白人生最後一首詩,非常經典的墓志銘,他的大鵬精神了解嗎?
    李白,無疑是唐代最耀眼的詩人之一,但也是整個中國歷史中,最耀眼的詩人之一。據說他是太白金星下凡,因此便有了太白的字。李白深受莊子《逍遙遊》的影響,把自己看成是那扶搖直上九萬裡的大鵬鳥。大鵬鳥,是自由和豪邁的象徵,更代表了有遠大的抱負。
  • 李白不僅寫詩還寫詞,這首《憶秦娥》氣魄雄偉,動人心魄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天才詩人,其個性狂傲不羈,其詩作飄逸超群,他是詩仙,也是盛唐氣象的代表。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精神世界將少了許多經典詩詞,李白的詩包羅萬象,既有激勵人心,也有激情豪邁,既有深情款款,也有難捨難分。李白不僅寫詩,還寫詞,《憶秦娥》就是李白所開創的。
  • 「主人何故言錢少」丹丘生請李白喝酒,李白寫詩罵他小氣你怎麼看
    丹丘生請李白喝酒,李白寫詩罵他小氣,你怎麼看待?將進酒中,主人何故言錢少,呼兒將出換美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因為這首詩裡只寫到「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和「主人何為言少錢」,假如僅僅是憑著這麼幾句話,就說李白寫了這首詩罵丹丘生小氣,真是實在是不敢苟同的。「何為主人」?難道是說丹丘生在自己家開的酒館裡宴請李白和岑夫子嗎?假如是這樣,估計李白是不會這樣寫的。
  • 哈金:我寫的不是文化想像中的李白
    比如《長幹行》,我只提及龐德的譯詩,英語中的詩歌愛好者都知道,我不敢重譯,不能班門弄斧。還有一些詩並不是他的代表作,但故事需要,就譯了。我的原則是把故事講好,講豐富。但李白跟別的詩人不一樣,他的確也追索與政治無關的天堂——仙境,這使他的詩多了一個層次,一個很感人的層次。他渴望脫塵拔俗,長生不老,卻又心系朝廷京都。這種心靈的掙扎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西方讀者也容易產生共鳴。他的兩個天堂是攪在一起的,他自己往往也理不出頭緒。 記者:李白這般富有宗教感的寫作,給以人空前絕後之感,後世似乎很難學習。
  • 李白的劍術有多高?能達到什麼水平?
    《新唐書》中也說李白這個人「喜縱橫書,擊劍」。所以說從上面兩個記載中可以看出李白的確會劍術,而且自己說十五歲的時候就學習劍術了。那麼李白的劍術水平到底如何呢?這樣的遊俠兒,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李白對於這樣遊俠的欣賞。而且李白的欣賞不僅僅是寫詩歌頌就完了,據說李白自己也曾經「手刃數人」,這個記錄裡可能能體現出李白的劍術高低。唐代魏顥(原名魏萬)為《李翰林集》所寫的一篇序文《李翰林集序》裡講了李白年輕的時候當過道士,當過遊俠,還殺過人。可見李白的劍術還是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