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寒冬到仲夏,從雲端到校園,從相逢到離別,疫情尚未完全消散,畢業生告別校園的日子如期而至。
回首來時路,不忘凌雲志,2020屆畢業生經歷了特殊的成長,有擔憂和忐忑,有堅定和勇毅,有團結和擔當,有期待和憧憬。在道口小院求學的日子,將是一生的美好珍藏。
前途似海,來日方長,清華五道口的畢業生們,即將揚帆起航!
張皓,清華-康奈爾雙學位金融MBA2018級學生,2010 年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國貿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2011 年畢業於英國拉夫堡大學,銀行與金融專業,獲理學碩士學位。現就職浙商金匯信託股份有限公司,任資深信託經理一職。
初見,我能如願獲得自己想要的嗎?
2008年夏,為了感受北京奧運會的熱烈氣氛,我在七月的暑假來到了北京,住在北京礦業大學宿舍。一天奔波之後,在五道口地鐵站下車返回住地,機緣巧合,走錯了方向。絢麗的夕陽下,一座紅色小樓映入眼中——「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那是我與道口的第一次偶遇。遇見這樣一所高等金融研究學院,當時馬上進入大三學年的我心裡憧憬著大學畢業可以有機會來這裡進一步深造。但本科畢業後,我並未如願,也在心中留下了一點小小的遺憾。
畢業、工作,隨後的日子周而復始。十年之後,自己進入了另一個人生的岔路口——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越來越感覺到自己對未來的方向有一些困惑與迷茫,需要一個新的機會去啟發自己,豐富自己。我開始做功課,收集美國MBA教育的相關資料,看自己是否有機會能進入世界優秀學府深造。在收集康奈爾大學的資料過程中,我偶然了解到:康奈爾大學在中國與清華大學聯合開設了一個MBA項目,而合作方正是五道口金融學院。「五道口」、「在職」、「康奈爾」、「不脫產,但每學期美國學習2-3周」,一系列的關鍵詞讓我立刻興奮了起來,仿佛有一種「命中注定」的感覺。
隨後,我參加了北京的宣講會,當時的主講嘉賓是田軒老師。在自由問答環節,有同學問田老師:「如果申請成功了,有獎學金嗎?」田老師幽默地回答:「有是有的,但是建議同學們還是先考慮能不能被錄取吧。」當時大家哈哈大笑之後,我也被拉回到了現實,你行嗎?
問田軒老師索要新書籤名
參加宣講會之後,我開始仔細準備材料,終於趕上最後一個面試批次的資料申請。簡歷篩選、面試,雖然心中忐忑,但慶幸從未放棄。非常幸運,最後拿到了項目的有條件Offer。隨後參加全國聯考,正式拿到錄取通知後,自己心中充滿喜悅,但也閃過一絲猶豫,我能如願獲得自己想要的嗎?
學習,見到凌晨一兩點鐘的星星
順利開學之後,老師、同學第一次見面,大家齊聚延安,開始拓展訓練,我發現每一個同學都有自己獨特的閱歷,每個人都有自己成功的過往,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隨後,大家馬上緊張準備著第一次赴美之行,也有了更長的時間在一起相處。第一次赴美,大家在紐約吃著火鍋,唱著歌,興奮地來到伊薩卡。但興奮馬上被繁重的學業蓋過,尤其進入後半階段,基本每天都在Sage Hall見到凌晨一兩點鐘的星星。
赴美求學留念,中間為張皓
兩年之中,每隔一個周末,同學們齊聚道口,雖然因為項目不要求脫產,大家都節省了職業生涯中寶貴的兩年時間,但個中辛苦,家人偶爾的不滿,公司不時的「白眼」,只有親歷過的人才能明白其中的不易。有些同學異地上課,更是一周三城日常出差之外,還安排上周末的道口小聚,殊為不易。
兩年的集體生活很快過去,大家從開始新奇、到熟悉、最終成為了一生的戰友。
回首,兩年又豈止這三點收穫
華麗的樂章在高潮時突然終止。因為疫情,2018級的FMBA畢業節奏被完全打亂。平時每次課後的小聚,都轉入線上。隨著畢業的臨近,我們心中充滿不舍。兩年的學習,對我個人是滿滿的收穫,慶幸自己當時有幸被項目錄取,更慶幸自己雖有猶豫,但一路堅持。
在這個集體中,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有「啥都不是事兒」的清北學霸,有「人狠話不多」的江湖傳說,也有同學兢兢業業、默默付出,但我覺得,這個集體每個人都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與智者行,與賢者齊」,更有三五知己,這是我在項目的第一個收穫。
這個項目雖然是一個在職MBA項目,但顯然不是一個「皮划艇」項目。老師們絲毫沒有因為我們「特殊」的身份而有一絲絲的「優待」,每節課有老師15分鐘的準點查崗,畢業時更要求提交一篇符合清華大學碩士畢業要求的學位論文。大家在論文準備、答辯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但幸運的是,老師們雖然嚴格,但沒有不教而誅,始終沒有「放棄」我們,而我們也在一遍遍「絕望」之後,接觸到了方法論的皮毛。「授人以漁」,科學研究的方法論,是我在項目的第二個收穫。
作為定位全球頂尖的MBA教育項目,項目請到了許多學者專家來和同學們交流分享,與這些業界精英的交流,深深地啟發了我,讓我對自己的人生、職業道路選擇有了更明確的認識。英雄起於微末,與其杞人憂天,不如堅持自己的獨立人格,然後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把剩下的交給命運,這是我在項目的第三個收穫。
璀璨星空,胸懷天下,乾坤掌中置。一步一回首,我的道口小院,講不出離別。
畢業不散場——致我們在一起的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