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自從擔任瑞銀慈善基金會(UBS Optimus Foundation)亞太區總監以來,魏巍經常往返於北京、香港兩地,除了參加各種論壇和會議,還要與內地富人商議慈善捐贈事宜。
在北京華貿中心麗思卡爾頓酒店咖啡廳,記者見到了魏巍,他剛剛結束與兩位客戶的會面,他們都是內地超高淨值(總資產達到5000萬瑞郎及以上)人士,均做過兩年慈善。在聊天中,二人向魏巍抱怨了很多做慈善之艱辛,並表示已「心灰意懶」。
「做了很多事情,經歷過很多曲折,卻沒有達到效果,最後喪失了對慈善的熱情。這是很多熱衷於慈善的財富人士面臨的共同困境。如果不投入精力,慈善項目是無法推動的。然而,即便付出很多,由於這不是他們擅長的領域,最終效果也未必會很好。」魏巍說。
但是現在,那些希望投身公益慈善,卻又始終不得入其門的中國高淨值人群(可投資資產達到100萬美元及以上)有了新選擇。今年5月7日,瑞銀慈善基金會在香港成立了地區辦公室,以拓展及推廣亞太區的慈善業務。這個新設的辦公室,將為有意參與慈善的亞洲家族提供系統諮詢及解決方案。
新地區
據瑞銀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2012年聯合編制的《亞洲家族財富調研報告》顯示,「慈善事業已經成為許多富裕大家族事業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儘管亞洲家族慈善事業的發展成果表現亮眼,但是要想實現可持續、可轉化的影響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與高速發展的經濟相比,亞洲的慈善事業顯得有點滯後。
這正是瑞銀慈善基金會加大在亞洲的投入力度的原因。貝恩國際顧問公司2010年的一項調研表明,在印度和中國,慈善捐贈僅佔國內生產總值的0.6%和0.1%,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2.2%。
此前,由於亞太地區慈善資金的本土化趨勢還未形成氣候,成立於1999年、擁有2億瑞士法郎資金規模、在全球75個國家資助逾300個項目的瑞銀慈善基金會,雖然將其23.8%的款項投放在亞太地區(參考瑞銀2011年財務聲明),但是並沒有特別主動地、戰略性地開發亞洲的捐贈資源。
現在,這一情況有望改變。瑞銀慈善基金會香港辦公室的成立,有可能使亞洲財富家族及高淨值人群的慈善事業步入快車道。
作為一家多次被《歐洲貨幣》評為「全球最佳慈善事業服務私人銀行」的瑞銀,選擇於今年5月在香港註冊成立慈善基金會,主要源於兩方面的考慮。
首先是近幾年來,瑞銀的亞洲財富管理業務成長較快,這與亞洲經濟的高速發展密切相關。截至2009年年底,亞太地區已有300萬高淨值個人,財富總額達9.7萬億美元,中國和日本的高淨值個人佔了其中65%的份額。「瑞銀的財富管理業務在香港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在大陸也有7年多的運營經驗。在此過程中,瑞銀在考慮如何利用自己在財富管理上的核心優勢,為社會多作一些貢獻,同時更好地服務客戶。」 魏巍表示。
其次,瑞銀還觀察到,近年來亞洲的家族慈善發展迅猛,這也表明亞太地區的慈善越來越趨於本土化。「以中國為例,幾年前國內很多慈善事業的資金都來自海外。現在,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超高淨值、高淨值人群數量激增,慈善的資金來源也越加趨於本土化。」魏巍說。
新玩法
在魏巍看來,與成立香港辦公室前相比,更加策略性地開發慈善資源是瑞銀慈善基金會在亞太地區戰略的最大變化,這也意味著,瑞銀慈善基金會在亞太地區的決策將更加本地化和更加及時。
「現在,我們與客戶的溝通成本降低了,溝通的實效也增強了。我們正在設計很多新的產品,幫助客戶更加全面地參與進來。我們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加科學的規劃,而不僅限於捐贈和被捐贈的簡單關係,客戶可以隨時參與到項目中來。」魏巍說,「對客戶而言,這是一項增值服務。」
事實上,中國的財富家族在慈善領域已經開始了很多新的嘗試。
2009年,福耀玻璃董事長曹德旺提出了高達約40億元的股權捐贈計劃,雖面臨註冊、納稅等諸多體制障礙,他仍單兵掘進,以「河仁慈善基金會」為試金石,推進位度破冰。
2010年12月,蒙牛乳業有限公司在香港宣布,公司創始人牛根生已將其名下的境外蒙牛股權資產全數轉讓給Hengxin信託,開始了自己的公益慈善信託之路。與曹德旺試圖影響捐贈政策的堅持相比,牛根生選擇境外慈善信託接收境外資產,或為避免內地機構接收境外資產產生的諸多稅項及繁瑣程序。
瑞銀慈善基金會香港辦公室的成立,則為中國的財富家族提供了一個新的慈善出口。目前,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的慈善諮詢團隊也對客戶的慈善事業提供專業服務,如基金會的註冊成立、內部的部門設置和人員配置等。在魏巍看來,瑞銀慈善基金會為瑞銀的客戶提供更全面的服務。「客戶的需求是多樣的,包括財富管理、家族傳承及慈善投入等。在香港辦公室設立之前,瑞銀向客戶提供的慈善服務止於提供建議階段。」
現在,瑞銀慈善基金會團隊與瑞銀財富管理慈善諮詢團隊聯繫緊密,在客戶的慈善服務上,二者分別完成前端和後端,基金會對財富管理團隊的慈善服務進行深化和細化。魏巍強調,瑞銀慈善基金會的角色定位就是,專注於幫助客戶個人或家族基金會進行慈善事業管理及尋找優秀的執行機構。
瑞銀慈善基金會把所資助的項目分為創新型、地區級、全國級三類。創新型項目規模比較小,一般資助1~2年,這類項目有助於找到某類慈善項目最有效的運作方法和最好的運營機構;地區級項目規模大一些,有助於考慮如何將小項目推廣到更大的範圍;在小項目積累經驗之後,進而選擇一些可能影響國家政策的全國級項目。
基金會還擁有一套嚴苛的項目篩選標準,包括投入產出比、可複製性、持續性等諸多考量指標。一般而言,一個項目的篩選需要經過多次論證。以創新性項目為例,瑞銀慈善基金會的決策組負責第一步海選,通過海選的項目再需經過審核委員會的全面評估,委員會包括至少兩名決策組專家及一名外部專業顧問。2012年瑞銀慈善基金會資助了27個項目。
在魏巍看來,填補慈善的市場空缺,是瑞銀慈善基金會區別於其他基金會的重要特點,「我們儘量避免去做大家都在參與的領域,對於具備創新性的項目還要同時考慮其規模能否進一步擴大以及持續性。我們更願意關注像早教等需要很長周期之後才能顯現效果的項目,因為這類項目很少有人和機構會去做。」截至目前,在中國內地,已通過這套嚴格篩選程序的包括9個醫療健康相關項目、5個教育項目和1個全國範圍內關注兒童保護問題的項目。
新變化
一開始就確定項目的監測過程和影響評估體系,也是瑞銀慈善基金會在管理項目時關注的重點。幫助客戶找到合適的項目後,基金會即與客戶討論項目監測,並形成清晰的書面報告,然後根據該報告去監測執行機構的項目執行情況。
與此同時,基金會還引入來自外部的項目評估合作夥伴,對項目的效果和對受益人的影響等進行評估。完整的項目管理體系,最大限度保證了捐贈人希冀達到的慈善效果。
與大多數資助型基金會相比,瑞銀慈善基金會對項目執行機構的篩選也異常嚴格。財務管理能力、項目設計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監測評估能力等,都是基金會選擇執行機構時秉持的考量因素。「資金再多,終究也是有限的。我們希望通過基金會,讓他們用在慈善事業上的錢更加科學有效,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魏巍說。
為了讓捐贈人的資金全部投入慈善中,瑞銀承擔了基金會在管理慈善項目過程中的所有支出。魏巍表示,瑞銀慈善基金會的目的是希望把慈善業的蛋糕做大,引導更多的財富家族及高淨值人士參與慈善,而項目並非全部由基金會親自執行,很多項目最終還是要引入其他執行機構,包括草根NGO。
「100塊錢進入我們基金會,就會有100塊錢流出去,意味著將有更多的慈善投入增量流入公益機構。」魏巍說。
據魏巍觀察,中國的財富家族捐贈正在發生一些變化,一半左右的捐贈人會親自參與到項目中,這種現象在年輕捐贈者身上尤其明顯。瑞銀慈善基金會歡迎捐贈人在項目進行的任何階段參與進來,原因簡單而務實——捐贈者在項目上的投入越多,其對項目的精神認同就越大,對同一項目持續捐贈的可能性就越大。
與此相呼應,瑞銀慈善基金會自身也計劃進行一些變化,增加人手、拓展慈善服務的領域,都已在魏巍的考慮範圍之內。此外,加快對中國內地的慈善服務布局及新加坡、南亞、東南亞地區的關注,均已提上日程。
「怎樣讓亞洲的財富家族及高淨值人士為本地區多作貢獻,這是我們考慮的重點。我們認為,亞洲財富增長最快的當前,亦是亞洲財富家族及高淨值人群對公益慈善最感興趣的時候。」魏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