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全球最大,總資產近400億美元,每年承諾5%捐贈,如何保值升值? 財務長詳解蓋茨基金會運行模式
每年都必須捐贈出不少於上年總資產的5%用於慈善事業。基金會如何長久、持續運轉,對於捐贈資產的保值、增值十分重要,如福特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普利茲新聞獎等。
2000年,全球首富、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及妻子梅琳達·蓋茨創建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這是當時全球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會。而且,基金會後來還吸引了「股神」沃倫·巴菲特的巨額捐資。
16年過去了,儘管比爾·蓋茨在全球首富的位置時有被更替,但蓋茨基金會全球最大的地位卻一直巋然不動。
在所有生命價值平等的理念下,基金會致力於幫助所有人有機會享受健康而高效的生活。按照美國相關法律規定,每年都必須捐贈出不少於上年總資產的5%用於慈善事業。
蓋茨基金會也有著自己的「小目標」,比如消除脊髓灰質炎,消滅瘧疾等。
在第二屆中國普惠金融國際論壇期間,蓋茨基金會財務長Jim Bromley和項目倡導與傳播副總監Ganesh Ramakrishnan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得以一窺這一全球最大私人基金會的運作路徑。
「慈善基金+投資信託」雙實體
2006年,巴菲特承諾將超過300億美元的財富贈與蓋茨基金會。
「我們當年的資產就翻了一番。」Jim介紹,不過這筆財富是通過每年撥付的方式贈予,每年約20億美元。
基金會若要長久、持續運轉,對於捐贈資產的保值、增值十分重要,如福特基金會、洛克菲勒基金會、普利茲新聞獎等。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2006年之前,蓋茨基金會在開展慈善事業的同時也在進行投資。在獲得巴菲特巨額捐贈的當年,蓋茨基金會在組織架構上也做出較大調整。
Jim介紹,理事設立了雙實體結構,包括蓋茨基金會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信託基金。基金會負責所有的慈善贈款投資項目,信託基金負責保值增值。兩者是完全獨立的兩個法律實體,兩者互不幹涉決策。「信託基金就是通過市場投資手段,確保我們有持續的資金來源使基金會完成使命。」
Jim還介紹,蓋茨基金會沒有實質性資產,其所有資產來自信託基金定期撥付。「基金會定期會向信託基金申請撥款,用於各種慈善項目。這也是我們的工作機制。」
蓋茨信託基金的資產以蓋茨夫婦和巴菲特的捐贈為基礎,不接受其他捐贈。到2015年末,信託基金的總資產近400億美元,全年用于贈款和慈善投資支出47億美元。
中國股民對比爾及梅琳達·蓋茨信託基金並不陌生,該信託基金在2004年獲得QFII資格,可以投資中國A股。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看出,截至2016年6月末,信託基金以「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TRUST」的境外法人身份出現在網宿科技、小天鵝A、新和成、華策影視、揚農化工、廣電運通、啟明星辰和百聯股份等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以9月7日收盤價計算,持股市值約為15.40億元。
不過蓋茨基金會方面表示對信託基金的投資情況並不了解,兩個機構彼此獨立,不會也不應對各自戰略和決策進行幹預。信託基金每年會在全球很多國家投資,中國是其中一個。
推進數字普惠金融
G20期間,數字普惠金融被列為重要議題之一,並通過了國際社會在普惠金融領域的最高級別指引文件《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
Ganesh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數字普惠金融也是蓋茨基金會重點推進的領域。
目前,世界上約有25億人口沒有金融機構的正式帳戶。在蓋茨基金會看來,獲得更好的金融工具有助於貧困人口獲得穩定經濟收入,數位技術具有節省成本、安全高效、減少腐敗等多種優勢。
在金融工具提供上,蓋茨基金會創建了「Level One」項目。
該項目是在貧困地區網絡覆蓋率極低的國家,通過與當地服務商共同推廣數字支付系統,進而收支客戶款項、購買商品、支付水電費等,政府部門也可以通過支付系統徵收稅款並劃撥社會支付款項。
比如在烏幹達和坦尚尼亞的部分試點,就是幫助當地父母通過電話為孩子付學費。在使用手機支付之前,父母們取錢可能要花上一天時間,有時甚至到了繳納點卻無人接待,且每月都要去交。推廣電子支付後,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投入其他生產活動,也可以選擇分期付款,使他們能留下一些儲蓄。
不過,對於當下熱門的區塊鏈技術,Ganesh表示,蓋茨基金會從學術角度觀察和研究這一技術帶來的改變,不過並未實際應用。「貧困人口本身就是面臨高金融風險的人群,我們在引入任何新技術的時候都非常謹慎,以防對他們的生活和現有金融系統帶來風險。」
中國富人捐款增長50%
蓋茨基金會將全球健康、全球發展和美國本土教育工作列為三大首要任務,在基金會運行倡引的這些理念下,蓋茨基金會尋找合作夥伴溝通,在有共同的目標和想法、對實現方法有大致的認同基礎上,雙方討論投資。例如項目需要多少資金、怎樣使投資效果最大化、如何執行以及項目範圍等。此後就是項目按照此前的約定進行執行。不過,在項目結束後,蓋茨基金會還會對項目進行詳盡評估,包括經驗教訓、項目成果是否符合預期等。
Ganesh介紹,一方面基金會可以支持慈善贈款項目,另一方面也通過支持許多研究工作,鼓勵政府、私營企業等能做出正確決策。
像蓋茨基金會這樣對慈善項目進行謹慎挑選以及詳盡評估項目成果的機制也十分必要。世界上亦有許多慈善基金會缺少專業管理人,項目使用鋪張浪費甚至被貪腐,基金會缺少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最終無疾而終。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也了解到,蓋茨基金會運行至今,並不直接向個人提供資助。此外,涉及發達國家衛生問題的項目、政治競選和立法遊說工作、建築或資本籌款活動、純為宗教目的服務的項目等均不在資助範圍之內。
Jim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去年中國前100名富人的捐款總量增長了50%,是非常了不起的速度。但同時,中國慈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中國慈善捐贈佔GDP的0.2%,美國是2%,其中的發展空間非常大。尤其是中國網際網路移動技術普及,應該讓慈善捐贈變得更容易。